宇宙是由物质现象的“色”,与生命现象的“心”组成。
一切宇宙物质(色法)现象,是由地。水。风。火。四大种相互和合而成的。
这四大种的相互和合便组成了宇宙的一切物质现象。四大种的和合过程,有的是在瞬间就可以和合而成(化学),有的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星体。星系)。
地,具有坚固性。
水,具有湿润性。
风,具有流动性。
地。水。风,就是我们当今物理学中的物质的三态。
地是物质的“固态”。水是物质的“液态”。风是物质的“气态”。
我们宇宙间的一切物质,无论是坚硬的钢铁,还是地面上流动的液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具有这三种形态。
比如:蜡烛的燃烧。蜡烛的燃烧过程就是物质三态的转化过程。蜡烛本身不能燃烧,蜡烛要想燃烧,就必要有一定的燃点。在一定的温度下,使得蜡烛转化为“液体”的蜡。温度继续升高,“液态”的蜡就转化为了“气态”,当温度达到燃点后,“气态”的蜡才开始燃烧。
所以,世间的一切物质的燃烧,都是“气态”在燃烧,都必须转化为“气态”后,才能燃烧。我们通常看到的煤炭。木材等等固体的燃烧现象,也都是这样的。只是我们很难用肉眼观察到这些物质燃烧时,由“固态”向“气态”或由“液态”向“气态”转化的过程。
总而言之,世间一切物质都具有这三种“状态”。宇宙星体也是这样的。
比如地球:地球外面包裹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地球表面是“固态”的地表。地壳,地心是炎热的液态的岩浆。
所以,宇宙是由地。水。风,也就是固态。液态。气态组成的。
那么“火”那?“火”又是什么那?
“火”就是一切宇宙物质所含的“能量”。我们都知道,宇宙一切的物质又都是由分子。原子。电子等等组成的。这些分子。原子。电子等等,是永恒不断地运动着的,它们在永恒不断地运动中相互碰撞,相互摩擦。相互碰撞。相互摩擦就会产生“热”,这“热”就形成了宇宙物质所携带的“能量”。
比如:风能。水能。太阳能。原子能等等的,这些物质所携带的能量可以通过的科学方法,将它们转化为电能。热能,来造福人类。
实际上,宇宙一切物质的三种形态的相互转化,没有这“能量”是不可以的。也就是说,宇宙物质没有这“能量”,就不可能有宇宙物质的三种形态。有宇宙物质的三种形态就必有“能量”。
所以,“火”是宇宙物质所携带的物质“能量”,而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物质“燃烧的现象”。
因此,宇宙是由“地。水。风。火”四大种因缘和合而成的。
而由于宇宙一切物质的分子。原子。电子等等最细微的单位,又是处在永恒不断地运动着的。
因此,组成宇宙的四大种,也是处在永恒不断地运动与变化着的,没有一刻是静止不动的状态之中。
这四大种总是处在相互和合,相互离散,在相互和合,在相互离散之中。四大种的这种:相互和合。相互离散。循环不息。迁流不住。生灭不定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空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大皆空。
心:就是一切有关生命精神思想活动的现象。
宇宙中的一切生命体精神思想活动现象的“心”,与组成宇宙物质现象的“色”(四大种)。同样处在相同的:因缘和合。缘聚而成。缘破而散的,迁流不住。循环不息。生灭不定的空性之中。
心分为:有情的生命现象与无情的生命现象。
有情的生命现象:就是具有大脑思维活动的生命现象。(动物)
宇宙是由具有精神思想活动的生命现象的“心”,与物质现象的四大种的“色”组成的。那么宇宙是怎么形成的那?这就是真如!
宇宙万法分为:有为法与无为法,也就是“世间法与出世间法”。
有为法就是一切的世间法,分为:
一、心法;二、心所有法;三、色法;四、心不相应(行)法。
一切的世间法都是要依因缘和合而生的,缘聚则成。缘散则灭,并无独立的实体与自性。是不常住。不永恒,是循环不息。迁流不住。生灭不定。无我不实的(空性)。
无为法:也就是常说的“出世间法”。出世间法相对世间法,是永恒。是常住。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是万法之本体,是真实唯一的“我”。
我们修行佛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我们自己与他人,证得出世间法的“真实的我”。
生活在世间的众生,如果执持“有为法”,就会坠入生死轮回受种种烦恼与痛苦的逼迫,成为一般的“凡夫外道”。
一提“外道”,大家可能都是会联系到“歪门邪道”。其实不是这样的,执持一切“有为法”的,一切由外缘而引发的都是“外道”,“外道”不是贬义的。
在世间,无论您是学佛的,还是不学佛的,只要您执持“有为法”,您就是“外道”。
所以,今后我们学佛修行人,不要指责其他的宗教。或者是其他的思想学说是什么“外道”。我们本身就是“外道”,不因我们信佛啦。学佛啦,就说我们是什么“所谓的正道”啦。
那是不是执持“无为法”,就可以说自己是“正道”了那?
也不是这样的,您执持“无为法”,只能称为是“小乘偏空”。“偏空”,就是偏向“空”的一面,也还是没有在“正道”上。
佛法称这种执持无为法的现象,叫“小乘偏空境界”,连“中乘境界”都没有达到。如果这种现象发生在您的身上,您仍然是“凡夫外道”,而且是一种“邪念”。
“知空莫执空执空亦邪径知空识妙有妙有正虚空”
那怎么才是大乘出世间的精神境界那?
“大乘出世间的境界”:是在有为法的基础上,体会到无为法;不是离开了有为法,而有另外一个“无为法”的存在。脱离有为法不可能有无为法,有为法与无为法只是在心念上的转化。偏离任何一面,都不合乎“中庸之道”,都是一种“邪念”。
什么是大乘?
大乘:
乘:是拓展。开发与发挥。利用的意思。
大乘,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拓展。发挥与利用,心。意。识的完全功能。也可以说,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拓展。发挥与利用自己的智慧与智力。这就是“大乘”,相反就是“小乘”。
心意识是什么?
心:就是心法中的第八识。
意:就是心法中的第七识。
识:就是心法中的前六识。
心意识他们三者,有着很微妙的关系,对我们修行佛法,解脱烦恼与苦难的束缚,终成圣果非常重要。我在这里就不讲啦,我把他放在转识成智中在讲。)
(现在我们来具体地了解一下什么是有为法)
有为法
有为法分为: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
一。心法:
就是有关一切生命心意与精神活动的种种现象。
分为八种: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7.末那识8.阿赖耶识。
二。心所有法:
就是因前八种心法而出现的法,是心法所具有的,是心法所驱使的法,也叫“心使或心所”,所以称为心所有法。
心所有法分为:遍行。别境。善。根本烦恼。随烦恼。不定六大类,五十一种。
(一)。遍行:
就是受心法所驱使,在所有的时间与空间里(宇宙法界),都能够现行起心意活动。也就是说,这种心意活动可以遍满宇宙法界。
有五个:1.作意(是寻找。取境的意思)2.触3.受(领受)4.想5.思
作意:是由心对外境的寻找。取境的开始。触:是由心寻找到的外境而生“妄心”的开始。
生命由于开始寻找。取于外境,才使生命对寻找到的外境有了接触。由接触了外境而引发了受。想。思,便有了喜爱与厌恶的产生,便有了善恶的观念,这样就有了妄想分别心。
受:是对作意寻找到的外境的领受与接纳。想:是对外境的想象。思:是对外境的思量。对比。等量的意思。
受。想。思是依触而生的,如果没有对外境的接触,也就生不出受。想。思,也就不会生出善恶观念,也就没有妄想分别心的出现。
(二)。别境:别境就是单独的。个别的。特别的心意境界。
有五个:1.欲(是欲望。希望。希冀)2.胜解(是彻底的明白)3.念(牢记不忘)4.定(是专注)5.慧(是世间的智慧,是凭自己的志趣而有选择的世间智慧)。
上面的遍行心所有法,产生了善恶的观念,产生了妄想分别心。任何一个遍行心所有法的产生,都会连带其他遍行心所有法的出现。
而别境的五个心所有法,是独立存在。单独产生的,与其他四法没有连带关系。是由于攀缘心而生起的。
遍行心所有法,是刚刚生起了善恶的妄想分别心,可以通过佛法的修行止息它们。而如果别境心所有法产生了,就很难停止了。
(三)。善法:就是生命的本性,行善的能力和心态。
有十一个:1.信(信心)2.精进(勤奋努力地去实行)3.惭(羞己不如人)。4.愧(羞己过失)5.无贪6.无嗔7.无痴8.轻安9.不放逸(守规矩)10.行舍(舍去恶的思想与行为)11.不害(不恼害他人)。
(四)。根本烦恼:就是使有情生命生起痛苦哀愁的根本的心意活动。
根本烦恼有:1.贪2.嗔3.痴4.慢5.疑。6.身见。7.边见。8.见取见。9.戒取见。10.邪见十个法。
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统成为“不正见”。
贪。嗔。痴。慢。疑。又叫五顿使,不正见又叫“五利使”。
(我们主要来看看五利使)
身见:就是执着“色身”是我,我拥有的就是我的。
边见:就是偏离一方,不合中道的意思。也可以说是偏见。
见取见:就是因执着“有”,而产生占有的欲望,及十二因缘的取。
戒取见:就是执着“守不合理的戒律”。
邪见:就是邪知邪见,就是可以使他人坠入愚昧无知的思想学说。
根本烦恼,又叫“惑”。五顿使是“思惑”,五利使是“见惑”。
思惑:就是迷情。由于对宇宙生命现象的“无明”,而迷失自我,坠入生死轮回的意思。
见惑:就是分别计度。是对宇宙诸法不正确的分别。计度与见解。(五)。随烦恼:由于根本烦恼的存在,而随之产生的烦恼。
小随:1.忿(嗔恨心突然发出)2.恨(隐藏在心里的嗔恨心)3.恼(烦恼,忿恨到了极点)4.覆(掩盖。隐藏自己的缺点)5.诳(欺骗)6.谄(chan.溜虚怕马)7.骄(自满。不服人)8.害(损害他人)9.嫉(妒忌)10.悭(吝啬)
中随;1.无惭(不知自己不如人。自视太高)2.无愧(不知羞耻)
大随:1.不信2.懈怠(懒惰)3.放逸(放纵)4.昏沉(不清醒。不理智)5.掉举(内心激动。恐惧不安。失去内心的安宁)6.失念(忘记)7.不正知8.散乱(不专注)(六)。不定:是指本质善恶不定,要看具体的情况才可以定其善恶的心意状态。
有四个:1.睡眠2.恶作(悔恨。后悔曾经所做的业)3.寻求(寻求。粗略地推度)4.伺(细微地推度。伺察)。
(这就是全部的心所有法)
三。色法:
就是宇宙中一切可以看到与看不到的物质统称色法。
有:1.眼2.耳3.鼻4.舌5.身(一切有形体的)6.色(颜色)7.声(声音)8.香(气味)9.味(味道)10.触(可以通过接触而感觉到的法)11.法处所摄色十一种法。
法处所摄色又分为:1.极略色(眼睛无法看到的物质)2.极迥色(肉眼无法看到的极远的法)3.定果色(由禅定变现的法)4.受所引色(接受佛法的修行而引发出的法)5.遍计所执色(由意识错误的执着,而生出的幻象)五种法。
眼。耳。鼻。舌。身指的是组成生命体的五种器官,我们的色身是由四大物质因缘假和而成的。所以,眼。耳。鼻。舌。身也是色法。
色。声,颜色与声音,是我们肉眼不能看到的物质,在空气中传播的现象。所以,颜色与声音也上色法。
气味与味道,也是由于我们肉眼不能看到的物质,进入了我们的味觉器官与嗅觉器官,才使得我们有了气味与味觉的感受。所以,气味与味道都是物质色法的现象。
颜色。声音。气味与味道都是当今的“物理学”方面的知识。早在两千六百多年前的释迦牟尼,就把当今的科学知识,用佛法的形式给阐述出来了。可见成佛后所起的能力。
这说明佛法就是科学知识,佛法不能脱离现代科学而令设一类。
(这就是全部的色法)
四。心不相应法:
就是由心法的活动而生出,但本身却不是心意现象。由心法而生却又不与心法相应,不相合作,是不受心。色二法所摄的另一类。
心法与心所有法。色法都是心识针对外缘而起的功能,而心不相应法没有这种针对外缘的能力。所以,他与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不合作。
为什么那?因为,心不相应法是由心法。心所有法。色法,相互交合而产生的。他没有具体的形质。没有滞碍。没有自相。没有本体,他完全是虚假不实的。所以他不能与其他法相应,相合作。又因为他具有生灭的特性,所以他也不与无为法相应。相合作。
分为二十四种:
1.得:就是法的获得,由贪心与想。思。取等法交合而产生的。
2.命根:就是生命的根本,由身。火。识三种构成。身:就是生命所依附的身体。火:就是身体所蕴藏的能量。识:就是神识。这三种缺一都不可能构成生命的根本。
3.众同分:就是众生共同平等拥有的
4.异生分:在众生具有平等无二的本质的前提下的个别差异。
5.无想定:就是一切意识活动都止息的一种定境。也是一种外道的邪定,因为这种定境是厌倦生死的感受,止息一切意识活动的定。这种定违背了在“有为中看到无为,在世间法中看到出世间法的中庸宗旨,也是一种偏向一边的偏空现象。
6.灭尽定:就是执持灭除一切烦恼的定境,也是一种外道的邪定,他以勉强的方法来灭除烦恼为目的的。自性本来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只有净化自己的身心,使自性显现,才能初去烦恼的根本。执持灭尽烦恼本身就是烦恼,以烦恼去灭除烦恼怎么可能?最终只能是,灭除一个烦恼反生令一种烦恼,循环不息。无有休止,终不得解脱。
7.无想报:就是修无想定,舍弃色身后而得到的果报。修无想定舍弃色身后,八识仍然执持。依附于极其细微的色身。这种色身同样具有生灭的特性,当果报享尽色身败坏后,依然是要坠入生死轮回中,受种种的烦恼与苦难的逼迫。所以,无想报也是虚假不实的。
8.名身(就是名称。名词)9.句身(就是语句,是用来显示法的)10.文身(就是文字,也是用来显示法的)11.生(一切法的生起)12.住(停留)13.老(败坏)。
14.无常:就是灭。空的意思。生。住。老。无常:是世间一切事物发展的一个循环规律,就是通常说的成。住。坏。空。
15.流转:因果相续。迁流不息。
16.定异:善恶果报依法而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决不混乱。
17.相应:就是相应因果规律。大家注意,我们现在讲的是‘不相应法’,为什么在不相应法中会有个‘相应法’那?
因为‘不相应法’是与‘心法。心所有法。色法。无为法’不相应。而这里的‘相应’是相应的因果规律,不要混淆。这也就是说:在世间法中,任何一法也逃避不了因果的规律。
18.执速(就是果报来势的速度)19.次第(先后次序)20.方(方向。空间)21.时(时间)22.数(数目。数量。也可以说是分别心,有数量。数目也就有了分别心。所以,在佛法中数喻分别。)23.和合性(调和。融合)24.不和合性(不相融合。不相调和)。
(这就是全部的心不相应法,到这里有为法就讲完了,我们下面来看看无为法。)
无为法
就是恒古不变。常住不灭。平等无有差异,是万法之体,又称为法性。
有:1.虚空无为2.择灭无为3.非择灭无为4.不动无为5.想受灭无为6.真如无为六种。
1.虚空无为:
虚:就是虚假不实。
空:不常住。不永恒的空性。
无:是没有滞碍。没有障碍。没有束缚。
为:是行使。使用。
虚空无为:就是在虚妄不实的。不常住。不永恒的世间里,没有障碍。没有束缚地任意行使心意识的功能。
也就是上面说的,在有为中看了到无为,并在有为中没有半点束缚。没有半点滞碍地无所不为的一种境界。
2.择灭无为:
择:是选择。
选择了什么?
选择了心识的智慧与智力,并用以彻底地灭除了自性一切的染污,得到了一种无为的解脱境界。在这种境界中,可以没有半点束缚。没有半点滞碍地无所不为。这就是在无为中依智慧而有为的解脱境界。
3.非择灭无为:
就是没有经过选择,全凭法性本能的清净无染,而自觉。自发地一种解脱境界。这种境界既不依无为而有为,也不依有为而无为,全凭法性的本能。
4.不动无为:
就是通过修行,一切相对的苦乐感受都得到了止息,使自性显现。内心湛然清净。巍巍如如不动,不为任何烦恼所动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同样能够无为而无所不为。
不动无为,是将前六识转化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使六识的活动皆依智慧行事而得到的一种境界。
5.想受灭无为:
就是通过修行,将前七识转化为“平等性智”,使得的恒起差别的前七识的,一切活动都彻底地止息,灭尽了心意一切染污的妄想与种种的苦乐感受,而得到的一种境界。
他与灭尽定的区别在于:
灭尽定是用勉强的方法,而得到的一种外道境界。灭尽定的境界是不永恒。不常住的。灭尽定的境界还没有逃出因果的生灭法,终有一天是要出定的,出定后烦恼与束缚依然存在。
所以,灭尽定只是一种高深的外道定,他还没有进入无为法的境界,还是在有为法的世间中。
而想受灭无为,是通过对心意的内在净化,灭除一切的染污,而得到的一种出世间的清净寂灭的境界。这种境界是常。是住。是永恒的,是能够以无为而行无所不为的出世间法。
6.真如无为:
真如无为是前五无为法的本体,为一切有为法所依,是宇宙万有的本体,是唯一真实常住的法。
也就是通过修行,将清净。染污搀杂在一起的第八识转化为“大圆镜智”。使得第八识清净无染,法性显现的一种无为而无所不为的,一种出世间的境界。
(这就是无为法)
宇宙的一切是由真如变现的,真如是宇宙一切的本体,它是宇宙一切的源头,是一切智慧的源泉。真如不同于组成宇宙物质现象的色与精神现象的心那样,总是处在永恒的因缘和合,缘聚而成,缘破而散的迁流不住。循环不息。生灭不定的空性之中的。真如是唯一常住不变的法。
宇宙中的一切现象都是因为真如活动与变异的结果。无论真如怎样活动。怎样变异它的真如本质不变,因为真如的本质是不生不灭的,是唯一常住不灭的法。它隐藏在宇宙中一切已生的。未生的和寂灭的法里。
真如就好比一粒种子,这粒种子由于它的活动与变异,使它发芽生长成一棵大树。这大树开花结果,这些果实落地又发芽生长,就会生出好多树来。这些树在生长,在繁殖,就这样不断地活动与变异,就生出了宇宙的无量诸法。
由于宇宙诸法是处在永恒运动与变异着的,又由于这些种子落在了不同土壤。不同气候。不同的环境条件中,在经过活动变异生长出的树,就和它的母体大树与它一起生出的其它树有了差异。有了差异就形成了不同的物种。不同的法。
无论诸法间的差异有多大,变异次数有多少,他们都具有真如不变的本质。宇宙诸法所具有的真如本质是相同的,是平等的。是不生不灭的。是常住不变的。宇宙诸法在不断地运动与变异之中,始终保持着具有平等无二的。相同本质的这种特性,就是我们当今的动物植物方面的科学理论(DNA.遗传基因。脱氧核糖核酸)。
而诸法之间的关系又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相互渗入。彼此融摄。彼此窒碍。彼此制约的。在这种关系中才能形成宇宙(法界)。而这种关系的平衡与否决定着宇宙(法界)的平衡与否。由于宇宙诸法间的这种关系,任何一法的活动变异与生灭都会影响整个宇宙(法界)。由于宇宙诸法间的这种关系,任何一法也不可能先其它法生而生,后其它法灭而灭。以一法不可能成就万法,以一法不可能成就宇宙。
也就是说:“万法合成了宇宙,宇宙必要有万法才能合成的"。
宇宙中一切事物的生灭现象,都必须有适当的条件才能以不同的形式显现出来。在宇宙中不可能出现任何一法,在没有适当的条件下,就可以有生灭现象的出现。
使宇宙诸法显现出来的,适当条件就是“四缘”。
四缘生诸法
宇宙中一切的法。一切的事理,都必要具备“四缘”才可以形成,才可以显现。
这四缘就是:因缘。次第缘。所缘缘。增上缘。
这四缘缺一不可,缺了一个就不可能生出法来。
我们现在来看看什么是缘?
我们大家先看看这个缘字的结构。
缘:左边是个“绞丝旁”。右上面是个缺了一横的“互”,右下面是个“豕”字。
左边的“绞丝旁”象征着绳索。
右上面是个缺了一横的“互”字。这个“互”字在古代的意思是:用来挂肉的架子。
右下面的“豕”字,在古代是“猪”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一般都用“猪”来形容“笨”。实际上“猪”并不“笨”,“猪”是个很聪明的动物。就因为“猪”长的肥头大耳。呆头呆脑的,所以人们依自己的“识”,错误地认为是长的肥头大耳。呆头呆脑。行动缓慢的动物都是很笨的。在这里这个“猪”是愚昧。无知。无明的意思。
这个缘字的结构,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一头被绳索捆绑。束缚起来的,愚昧无知的“猪”,即将被挂在肉架子上任人宰割。
是什么样的绳索捆绑。束缚住了“猪”那?
我们来看看这个“绞丝旁”。“绞丝旁”的笔画是三画,这三画就是贪。嗔。痴“三毒”。
什么是贪。嗔。痴“三毒”?
贪:就是爱!就是贪恋!就是贪求!如:爱财。爱物。爱事。贪求等等。
嗔:就是怒!生气!对人或事的不满!是由分别心导致的。
痴:就是愚昧无知!愚笨!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迷恋。入迷!
“猪”不但愚昧无知,而且还生起了贪。嗔。痴念。正是因为“猪”的愚昧无知与贪。嗔。痴念的生起,才使自己给自己制造了一条绳索,自己把自己捆绑。束缚住了。使自己生出了种种的烦恼与痛苦。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是自己“作茧自缚”。
幸亏这个肉架子“互”缺了一横,说明这个肉架子还没搭好,所以“猪”是即将挂上肉架子,现在还没挂上那。所以,这头“猪”还有希望,还有挣脱绳索获得自由。获得自主。获得解脱愉悦的希望。
这个“缘”的真正含义是:六道众生如果愚昧无知(无明),生起贪。嗔。痴念,就会自己束缚住自己,生出种种的烦恼与痛苦的逼迫,失去自主。失去自由。失去快乐。
因此:有缘皆是烦恼。有缘皆是束缚。
同样,佛缘。法缘也是一种烦恼。也是一种束缚。
一。因缘:就是真如法的种子,没有真如法的种子就不可能有任何法的生起。因为一切法都是真如活动变异的结果,任何法都隐藏真如的本质。真如法的种子,就是“因缘”。
二。次第缘:万法具有次第生灭的特性,如果前念不生,就不会有后念的灭,就不会有生死相续,循环不息。万法次第生灭的特性,这就是“次第缘”。
三。所缘缘:万法要想显现出来,还必须要有外缘引发,这个能引发万法显现的环境条件就是“所缘缘”。
四。增上缘:就是可以增强。帮助。促进。加速万法显现过程的力量。
例如:一粒种子。这粒种子就是它今后生长发芽的“因缘”。而种子要想破土生长,就必须先在泥土中发芽。这种子发芽,就是它今后破土生长的“次第缘”。种子要想发芽生长,就必要依赖泥土这个外缘。泥土,就是这粒种子今后生长的“所缘缘”。种子要想发芽生长,还必要有阳光雨露的滋润。阳光雨露可以促进。加速种子的发芽生长,这阳光雨露就是这粒种子今后发芽生长的“增上缘”。
这就是宇宙法界内诸法形成所必备的四个条件。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意思。菩提,是觉醒、觉悟。萨埵,是大有情。 菩萨的意思就是:觉悟了,并生出对一切有情众生的大慈大悲之心的修行者。 菩萨,通过种种的修行方法,得到了开悟,觉醒了自己的佛性,掌握了宇宙生命的真谛。然后生出慈悲之心,
四如意足就是在世间修行解脱者,要培养令自己事事如己意的四个方面的精神力量。这四方面的精神力量就是:欲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心如意足、思维如意足。而这四方面的精神力量,需要在精神专注统一,止于一境,不起妄念的禅定中才能得到。这四如意足,可以为修行解脱者带来巨大的能力,它们可以为修行者制服心魔,以心造物。可以使修行者希望事情能够圆满的显现,做到真正地运用佛法知识掌握自己的命运,主宰自己的生命。(但是,修行者所希望的事情必须是,符合宇宙生命的原理,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的话,我就不成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西方净土中的天人(指带业往生的凡夫)寿终之后不再堕入三恶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1、《梵网经》中的五荤 《梵网经》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 2、《楞严经》中的五荤 《楞严经》曰: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偈三,大慈菩萨回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虽然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实有很多烧香拜佛的人,他们的动机并不如法。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某一个庙门口,有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高香,祈祷佛菩萨说:“观音菩萨呀、佛菩萨呀,我的儿媳妇对我不好,让她早早受到惩罚吧!”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这种东西简直是离佛教千里之遥。还有这样说的:“神佛呀,让我赚多少多少钱吧,我拿着多少多少钱来给你烧高香……”这些是要佛菩萨替你出气、合伙做生意。
如何烧香?一、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二、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三、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未来佛弥勒佛是佛教的八大菩萨之一,虽然他被称为是佛,但是实际上却是菩萨。那弥勒佛为什么被称为未来佛呢? 从他出家为僧开始一直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它是慈悲、宽容、乐观的化身,他总是一副笑呵呵的
布施,六度之首,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内容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佛教的布施是要人学习舍弃悭吝之私念,但布施的来处,必须是清净的,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同时施者心不骄慢,受者心怀感恩,是「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的清净布施。
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又叫六字大明神咒——唵嘛呢叭咪吽。此神咒为观音菩萨的心咒,具有多重且深广的意义与功德,普为一般佛教徒所诵持。一说唵嘛呢叭咪吽就是“皈依莲华上之摩尼珠”的意思,为西藏佛教徒向莲华手菩萨祈求未来往生极乐时所唱的咒语。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今天是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是人类幸福美满的人生期盼和终极价值的最高追求。作为佛教徒,我们过阿弥陀佛诞辰,最重要的是系念阿弥陀佛,与佛道交感应。阿弥陀佛具备着无量的慈悲和智慧,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
今天是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是众生的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归宿!阿弥陀佛知众生苦,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今天是他的生日,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走进阿弥陀佛的世界,走进阿弥陀佛的怀抱!阿弥陀佛究竟是谁?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第一、脱离病苦。受持八关斋戒,它就能脱离病苦,为什么?因为它的功德大。病苦来自于我们过去世的业障。就好比说,过去的我们,是一个会去伤害生命的人,因为我们不懂得爱护生命,所以这一辈子,我们的生命也就容易受到伤害,先天不良,后天又失调,那怎么去抵消?就是透过我们自己的功德,来稀释掉过去的恶业。当然,脱离病苦的方式就等于是减免我们的业障。
“沙门”是梵语,翻译成我们中国话,有勤息、勤行、勤劳等义。勤息指的是出家人勤修佛道,息灭诸烦恼。勤行是指的是勤行众善,止息诸恶,从而证得寂灭涅槃。勤劳指的是出家人应当精勤修道,修道有多种功劳。本师释迦牟尼佛在《阿含经》中讲到:舍离恩爱,出家修道;摄御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无所伤害;遇乐不欣,逢苦不戚;能忍如地,故号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自己要检视自己修禅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利养。如果是,那就是地狱的心。什么是地狱心?当此生此世贪得无厌,下辈子就容易掉入地狱。如果为了利养而修禅定,这就叫发地狱心。可千千万万要避免啊!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菩萨成道,就是以度众生为愿,也以度众生为因。菩萨以四种方法摄受众生,令其生起亲爱心而引入佛道,以至开悟。1、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化导众生。2、爱语:善言慰喻,令其受教离恶。3、利行:身口意善行利益众生。4、同事:随众生所乐,同其所作,使其各沾利益。
我们每个人都想给身边有缘人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分为两种,一种是叫世间的利益,一种是出世间的利益。世间的利益就是给予身边的人名利,在世俗当中把它称为贵人,帮助身边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无非就是追求富贵雅三个字。但是这种利益是变化无常的有些人一时得到了名利,这个名利也不一定对他是好事情,因为名利它也是工具,这个工具可以把你带着往上走,同时也可以带着你往下堕。
八正道里的正命,是指赖以为生的职业,不但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犯法不违法,还必须合乎伦理道德和佛法的规范,合乎佛陀所教导的正命的工作生活。在家人的正命,就是合于五戒的工作。比如有的国家虽然允许经营赌场、酒吧,但在家居士不能从事这些行业。居士要有正当的经济生活和谋生方式,从事的工作、赚钱的方法,不能违犯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