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释义(初版)

涅槃经 | 作者:净慧法师 [投稿]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二】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四】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二种功德,即往昔不能得到的今天得到了,往昔不能见到的今天见到了,往昔不能听到的今天听到了,往昔不能达到的今天达到了,往昔不能知道的今天知道了。

  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是神通往昔不得而今天得到。通有两种,一是内,二是外。外通与外道天人一样的部分;内通有声闻缘觉通与菩萨通。罗汉、辟支佛的神通变化为一心作一,不得众多;即一个人变化成另一个人,不能变化成二个人。菩萨由于受持此经,修行大涅盘智慧,于一心中圆满变化出天人身、人身、修罗身、畜生身、饿鬼身。

  再有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是身得自在,心得自在。凡夫之人,身心不得自在,或心随身,或身随心。心随身,如醉酒人,身动则心随动;如婴儿身小则心小等。身随心,如身有悲苦之人,涕泪横流等。菩萨身心自在有十种,即命自在、心自在、财自在、业自在、生自在、愿自在、信解自在、如意自在、智自在、法自在。

  昔所不至而今能至,是菩萨化身成就,能化现无量身相,至无量诸佛世界无有障碍,而报身在佛国土不动,是心不随身。一切罗汉、辟支佛所不能达到。菩萨能变身如细微尘遍无量诸佛世界,而报身在佛国土不动,是心不随身。菩萨能将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大的身入一尘土这么小的化身里去,而报身在佛国土不动,是心不随身。

  昔所不闻而今得闻,是菩萨以一音声能让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都能听到,而报身在佛国土不动,心也没有动念。但是,众生听闻不到菩萨为之讲法,是生死心;听闻菩萨为之讲法的众生,才能尽生死心。再有菩萨身心可以相互分离开,不是相随在一起。为度众生,虽现大身心也不大,虽现十身心也不小,原因是菩萨心性广大,身心自在;虽现一身,众生各自见到的都不一样,随类应现。

  再有,菩萨通达三千大千世界各类众生的声相,心里没有无量世界众生音声而又能听闻到不同众生的音声,包括地狱音声、畜生音声等。菩萨不着相,即无定相、无果相等。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听闻此经必得菩提,怎么无定相、无果相呢?

  佛说,如果说诸音声有定相、有果相,不是佛相,而是魔相。诸佛说法无有定果相,如世间有因有果,果也作因,因也作果;无因则无果,因无常,果也无常。所以法无定相,涅盘不从因生,涅盘之体也不是果,涅盘之体也无定无果。简单地说,有定果之相,就被人执着,也会被无常力破坏掉。所以佛涅盘是常乐我净,是不会被破坏的。

  佛说,听闻此经不要着文字相,不要有我闻相,我说相,给佛也定个相。音声无定相,听音声而起恶心的人,果相是三恶道;听音声而起善心,果相是人天;菩萨听音声而生慈悲心,救度众生。所以,音声无固定不变之相,果报的相也不能固定。

  昔所不见而今得见。是菩萨得清净天眼,一时能遍见十方世界现在诸佛。而诸天人、声闻缘觉之人的天眼,一不能看上一层天,二不能看十方诸佛世界。

  昔所不知而今得知。是菩萨一见人的长相、衣着和说话的三言两语,就知道这个人善恶根基差别和大小乘根基差别。

  再有,菩萨修行空性空相;知我相空;知众生都有佛性;知一阐提如果改变思想和心态,也可修善;这些是声闻缘觉所不能知。再有,菩萨受持此经,所得智慧与声闻缘觉不一样。对过去世的父母与怨敌,菩萨不亲也不憎,无亲憎相,只有法相空寂。而声闻缘觉之人有亲怨相。再有,菩萨受持此经,得他心智通。声闻缘觉之人以一念智能知人心所想,而不能知其他众生所想。而菩萨于一念中遍知六道众生之心;又能知一至四果罗汉的十六种心,每果罗汉四种次第心。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三种功德。即舍慈得慈,不从因缘得慈。舍慈是舍世间慈,主要舍的世间慈有凡夫慈、一阐提慈、犯重戒慈、谤佛慈、五逆慈、妓院慈、无根二根女人慈、屠夫慈、刽子手慈、猎师慈、声闻慈、缘觉慈等。不从因缘得慈,因缘有亲疏怨敌,有善因缘和恶因缘,因缘之慈不是平等慈,出世间的慈悲心只有众生而没有亲疏怨敌。菩萨舍去世间慈,得出世间慈,得无因缘慈,不执着慈相,不执着戒相,不执着众生相,而修行出世间的慈悲。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四种功德。四种功德有十事:一是根深难可倾拔;二是自身决定想;三是不观福田及非福田;四是修佛净土;五是灭除有余;六是断除业缘;七是修清净身;八是了知诸缘;九是离诸怨敌;十是断除两边。

  根深难可倾拔。菩萨受持此经,身根不放逸,菩提根不放逸,一切善法根不放逸;善法于诸法中为最上,不放逸法在诸法中最为殊胜。所以,称不放逸根深固难拔。

  再有,菩萨受持此经,因不放逸而得增长信根、戒根、施根、慧根、忍根、闻根、进根、念根、定根、善知识根等。

  自身决定想。菩萨受持此经,于自身生决定心,要尽此一报身证得未来世菩提,为众生发菩提心。为此,坚决舍去自我心、无常心、声闻心、缘觉心和魔心、自乐心、乐生死心等。让自己的身体成为载佛正法之器。

  不观福田及非福田。菩萨受持此经,从观外道持戒到供养诸佛是福田,但又是有求想的有为法。而慈悲救度一切众生才是真正福田;平等救度持戒和毁戒的人,才是真正福田。

  在种供养福田上有四种净报。一是施主清净受者不净。即供养的人懂佛法,持戒,有智慧,知道惠施的果报为施主清净;而受供养的人破戒邪见,不知法供养众生得清净果报为受者不净。二是施主不净受者清净。即供养的人破戒邪见,说送财就是感情,哪有什么果报,为施主不净;而受供养的人,听闻佛法、持戒、有智慧,知惠施,必然有果报,为受者清净。三是施受俱净。供养的人与受供养的人都多闻佛法、持戒、有智慧,知惠施,必然有果报,为施受俱净。四是施受俱不净。供养的人与受供养的人都破戒邪见,说送财就是感情,只不过是你帮我、我帮你而已,为施受俱不净。

  什么是清净果报,不执着于供养又不执着于果报,再依此经不为果报而供养,不为供养而供养。这是菩萨的持戒正见。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一切众生都得彼岸大智慧,以此誓愿力为修佛净土。

  首先,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杀心。以此因缘善根,众生得寿命长久,共同有大势力,获大神通,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然后,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偷盗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地都是七宝所成,与众生共同富足,喜欢什么自然就满足什么,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其次,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淫欲心。以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所有众生无有贪欲嗔恚疑心,也没有饥渴苦恼之患,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再次,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妄语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常有花果茂林香树,共同与所有众生得妙音声,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

  再次,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两舌。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所有众生并共同与众生常共和合,讲说正法,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再次,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恶口。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地平如掌,无有沙石、荆棘、恶刺,共同与众生其心平等,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再次,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无义语。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所有众生,无有苦恼,共同受乐,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

  再次,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贪嫉。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一切众生,无有贪嫉、恼害、邪见,共同受乐,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再次,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恼害。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并共同与所有众生,修行大慈大悲,得一子地,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

  再次,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邪见。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并共同与所有众生,都得彼岸大智慧,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

  修佛净土就是成就菩萨自己的佛国土。

  灭除有余。有三种有余,一是烦恼余报,二是余业,三是余有。

  烦恼余报。如果有贪欲习气重的众生,业成熟时,受地狱报后,要转入鸳鸯、鹿、龟等畜生身受报;畜生报后得人身时,长相令人讨厌或为淫女等;如果得出家,要犯重戒。

  再有,如果有嗔恚习气重的众生,业成熟时,受地狱报后,要转入毒蛇、虎、狼、猫、鸽等畜生身受报;让其天天看见毒,接触毒,食毒,喘气都是毒。畜生报后得人身时,什么恶事、坏事都敢作,生死不怕。如果得出家要犯重戒。再有,若有愚痴习气重的众生,业成熟时,受地狱报后,要转入象、猪、牛、羊、蚊、蚁等畜生身受报;畜生报后得人身时,聋、盲、瘖、哑、驼等残疾或诸根不全,不能得佛法修行;少数得出家要犯重戒。

  再有,若有骄慢习气重的众生,业成熟时,受地狱报后,要转入粪虫、驼、驴、犬、马等畜生身受报;畜生报后得人身时,为奴仆、乞丐或穷人;若得出家常为众生轻贱,要犯重戒。

  余业。如借贷款还本后,还要还利息;这个利息是高利贷,是借本一还息万。所以,凡夫有六道轮回的业,一果罗汉七番生死业,二果罗汉二番生死业,三果罗汉一番色界灭业。

  余有。如人伐树,树干断而根未除。四果罗汉和辟支佛,世间烦恼业习已断除,而业习之根在心里未除净。菩萨受持此经,这三种业习全部灭除干净。

  修清净身。菩萨受持此经,修不杀戒。由于慈心不杀,成就百福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八十种好是三界内八十个星球天人中最好的形像和清净身,令各天众生信伏、受教、发菩提心。

  再有,菩萨欲证无上法王、欲饮无上甘露法味,要先修清净身。以身清净才能速证菩提。了知诸缘。菩萨受持此经,得大智慧,住于空观,不见色相、色缘、色体、色生、色灭等,诸法空相,了因了缘,得出世间无因缘慈悲,是菩萨的了知因缘。离诸怨敌。菩萨受持此经,住于智慧,远离一切烦恼。但又示现烦恼众生,为教化、救度众生。菩萨示现的烦恼众生,不畏三恶道众生,就怕诽谤三宝的众生;这样的众生被魔控制。所以,菩萨把魔事看作怨家,智慧破魔就是远离众魔怨敌而魔自破。

  远离二边。菩萨受持此经,智慧出于世间。一不受三界二十五有众生业报,二不受爱烦恼之业报,是菩萨远离两边。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四种功德十事,怎么只说九事,没有说断除业缘或如何修净土呢?

  佛说,一切菩萨和十方诸佛,都修十事。诸佛不会因业缘示现在不净的世界,而是佛净土庄严。如果有人心想,佛不应该在地球这不净而秽恶的世界示现佛出世。这么想的人善业智慧不足。为什么这么说,一是此世界有清净的一面,众生业重而不见;二是此世界不净而秽恶是众生业力感召,在佛的境界上无有不净与秽恶,佛示现涅盘后,法身还久住此世界;三是释迦牟尼佛不是在此世界成佛的,其实此世界谁也成不了佛,都是在报身佛国成佛道;为度众生,践行因地菩萨时发的宏深誓愿而来此世界示现成佛,转佛法妙意;四是诸佛都会这么做,慈氏弥勒菩萨也会以誓愿来此世界,令此世界清净严严。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五种功德。五种功德有五种果报。一是诸根完具;二是不生边地;三是诸天爱恋;四是常为天魔、沙门、外道等恭敬;五是得宿命智。菩萨以受持此经因缘力而圆满这五事的功德。

  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有人修布施,才能圆满五种功德。今天佛怎么又说因此经圆满成就呢?

  佛说,因财物布施得五种功德,因为布施的有形和有限,一是数量有限;二是时间有限;所以,得不得这五种功德不能确定,不能长久,不能清净,不能殊胜,不能一样,不能无漏,不能利益安乐怜悯到一切众生。 ? 而菩萨受持此经的因缘为法布施,是能确定,是能长久,是为清净,是能殊胜,是能一样,是能无漏,是能利益安乐怜悯到一切众生。

  况且,财物布施让人能得离饥渴,而受持此经的法布施,能让三界众生远离渴爱之病;财物布施能让人得生命相续,而受持此经的法布施,能让三界众生远离生死,慧命相续;财物布施让人得到欲望的满足,而受持此经的法布施,能让三界众生断一切贫穷烦恼,增加善法因缘;财物布施有分别因和差别果,而受持此经的法布施,无分别因和差别果,众生平等。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六种功德。菩萨受持此经,修大涅盘,得金刚三昧。三昧是清净身禅定而得,身口意业三休息,在定中入到空、无相、无作,三种境界于一体的神通变化里去;现前相融,过去未来相摄,三世相摄,十方世界在一念间圆满显现出现,是修行人于世间证得的出世间的不可思议的神通变化境界。也是诸佛、诸菩萨示现无量妙身救度一切众生的缘起。八地以上菩萨能住于三昧中,于十方世界变化,遍满其中,行布施讲法教化众生,破坏三恶道于诸魔事,让众生安立于佛教三乘,得到利益,都能让其成就,而心不动,又无心想之相。这时,才有救度一切众生,而又无一众生可度。七地以下位次菩萨,尚有众生可度,有佛道可成的心相,无化身成就。所以,一地至七地菩萨的修行还有一大阿僧祇劫的时间。

  菩萨安住于金刚三昧之中,不受十方世界法则限制,如地球引力法则,火能烧、水能淹,光速与距离等物质属性法则等等,都不能束缚菩萨化身的往来活动,即能破散一切诸法。世间诸法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变动,如星球陨落、恐龙灭绝等现象。这些变化让人害怕,变化的原因也让人害怕,如现时放的电影,病苦劫杀,念念生死,事态变换等,都是魔幻一样的境界,无一真实。菩萨因地时在世间修六度万行,已成就无极限的彼岸功德智慧,才能安住金刚三昧。

  金刚三昧是菩萨化身三昧之根本,其它三昧都离不开金刚三昧境界,即菩萨的神通变化都以金刚三昧为基础。而菩萨报身的根本三昧是如幻三昧,能够自在出入涅盘的境界,不受无明生命存在的限制,幻化种种生命现象,救度众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