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释义(初版)

涅槃经 | 作者:净慧法师 [投稿]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五】

  【梵行品第二十之二】

  佛说,菩萨久修慈悲喜舍后,得住极爱一子地(十地菩萨神通三种广大之一欢乐大,由常勤利益众生向乐所证得)。怎么称此地菩萨为极爱又名一子呢!住此地菩萨对众生同于一子想,对修善的人生大欢喜。所以,称极爱一子地。

  菩萨住于此地,见诸众生有烦恼病患,心生愁恼,犹念如子。见诸众生功德不增,身口意行不善,菩萨以智慧让众生培育功德,远离生死苦恼。见一阐提堕于地狱,愿同生地狱中,一阐提受极苦时若生一念改悔之心,当为说法,得一念善根。见诸众生于六道中造作善恶,心也常念不舍,不以嗔恶相加,如一子想。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我现在智慧浅薄,不能完全理解住一子地菩萨的境界。如佛您过去世作国王行菩萨道时,怎么处决您那里的外道人之命呢?若一子想应该护念而不是杀掉呀!再有,若平等对待众生如一子想,怎么对提婆达多说,痴人无羞,食人唾沫;他听后非常气愤,起不善心,出佛身血;他造恶后,佛又说应该堕地狱受罪一劫。佛您这么说与一子想之意是不是相违背呢!

  再有,如须菩提尊者,住于空地,凡入城乞食,先观是不是有人嫌嫉,若一人有此心,宁可忍极饥饿也不行乞。因为他知道,自己于往昔种福时,生一恶念,堕大地狱受苦。所以,今宁饥终日不食,也不让一众生起嫌嫉之心。须菩提尊者都能如此,何况一子地菩萨。因此,佛您是什么缘故对提婆达多出粗言而又让他生起重恶之心呢!

  佛说,你今天不应该这样问难,说佛为诸众生作烦恼因缘。假设让蚊子用嘴把大海之水吸干见底,人与毒蛇同住一处或人将双手投入饿狮子口等等,都不能说佛为诸众生作烦恼因缘。菩萨连蚂蚁都慈悯不杀,何况外道人呢!

  菩萨常作种种方便,惠施众生无量寿命。菩萨在行布施时,持不杀戒;行忍辱时,慎口无过;行持戒时,过错是自己的免诤讼;在行精进时,欢喜善心;在行禅定时,善法摄心;在行智慧时,平等慈悲。在行六度时,已惠施众生得长寿命。

  所问国王杀外道人时,佛已证得此地。但以爱念的原故,杀其生命,救其慧命。不是世间恶心的原故。如父母唯有一子作恶多端,若不将其杀死,还要有更多的人被杀被害等。菩萨护持正法之心就是这样,让他改尊善法,是随其方便。

  因为,被夺其命的外道诽谤正法,堕地狱后有三念。一念自知我从人道中来;二念自知堕大地狱;三念自知诽谤大乘经典。为国王所杀而来此。三念后于大乘经典生信敬心;对自己生忏悔心。这时,乘佛菩萨愿力地狱之苦立即停止,然后将其接引到佛世界,是人十劫寿命。所以,菩萨为国王有杀有鞭打的事。这样的国王还以此业缘堕地狱吗!在中国古代佛门这样的公案也有很多。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如我理解不管什么原因,杀人属作恶,应堕地狱。因为佛为声闻说法,诸比丘于草木都不生恶心。再有为什么一切众生恶心都要堕于地狱呢!

  佛说,若因恶心而堕地狱,而时菩萨护持正法,令其改尊善法时,实无恶心。因为,菩萨于一切众生都有怜悯心,只是善知因缘,行诸方便,让众生有缘种诸善根。可是,一些外道法,若打死苍蝇、蚊子、老鼠等是为人类除害,打死越多越好。与佛法有本质区别。若普通凡夫杀恶人,也有业报。要在佛前依法断食忏悔三日,才能消其罪。若杀僧人、父母、女人和耕牛,不说忏悔,要几万年在地狱中。

  佛、菩萨知道有下中上三杀的业报因缘。下杀为一切畜牲,包括菩萨以因缘示现受生的畜牲。以下杀因缘要堕三恶道,受下苦报。中杀为杀凡夫至三果罗汉,以中杀因缘堕入三恶道,受中苦报。上杀为杀父母至四果罗汉、辟支佛、地前菩萨,以是业因,堕于大阿鼻地狱,受上苦报,无有出期。不在三杀之内,不受三杀苦报之内的杀,有其它的业报。如杀一阐提不在三杀之内,一些外道容易转为一阐提,诽谤大乘佛法,打杀这类的一阐提也不在三杀之内。

  佛是什么因缘骂提婆达多痴人食唾。因为,佛说法虽是实语为世人所爱,但因时间、地点、人物、场合等不合适,佛不会说;所说让听者不悦,也不会说。所以,只有真实不虚的法,还要合适宜时才能为利益一切众生而说。这是佛正便知和知方便的原故。如有一旷野鬼,纯食血肉,日食一人。佛为此鬼说法而此鬼暴恶不受,佛即化身为大力鬼将其降伏,此时此鬼昏迷不醒。佛以慈悯心手摸其身,此鬼又恢复其原状,感激大力鬼王的大威德。这时,佛又为此鬼说,又为受不杀戒。此鬼问佛,我和眷属都以食血肉生存,受不杀戒怎么活呢?佛告诉此鬼类,凡是有修行佛法之处,都布施饮食。若有不尊佛教不行布施旷野鬼类的人,不是佛弟子,是天魔眷属。

  佛曾以木打护法鬼,把羊头鬼推下山去,以针刺箭毛鬼身等,目的是纠正诸类心中恶习,安住正法。提婆达多不是一阐提、凡夫、声闻、缘觉,是诸佛知见,为佛法示现反面教员;佛呵责辱骂提婆达多也是诸佛境界,不以种种方便难以调伏众生。所以,不能对佛说法和诸行有一丝一毫的疑惑心。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修慈悲喜舍又得何地!

  佛说,菩萨修舍心时,得住于空平等地。是入地以上菩萨的无分别自在,舍一切法,离一切分别心而得菩萨住于此地不见父母、兄弟等一切亲族和善知识及怨憎等人,不见一切有五蕴的众生寿命。菩萨住于此地,观一切法如虚空,清净无碍,其心平等。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怎么样修空呢!

  佛说,空有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性空、无所有空、第一义空、空空、大空。

  一、内空是菩萨观内法空。心无亲怨与众生寿命,心无佛法僧相和所有财物;唯有佛性,常乐我净。

  二、外空是菩萨观无内法,也无外法。

  三、内外空是菩萨内外法相具空,唯佛性不空,常乐我净不空。

  四、有为空是菩萨观一切有为之法皆空。在诸空基础上,常乐我净也是空,佛法僧第一义也是空,唯一佛性不空。

  五、无为空是菩萨观无为法皆空。观佛性无有为与无为的分别。

  六、无始空是菩萨观生死无始皆空。观佛性空寂,无有变异。

  七、性空是菩萨观一切法本性皆空。观三界诸法,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本性。

  八、无所有空是菩萨观三界皆空。观三界如贫穷人一切都无所有,纯流浪汉一个,即唯一佛性。

  九、第一义空是菩萨观一切来去皆空。观一切法来无所来去无所至,本无今有,已有还无,有业有报,不见作者(业力召感,无人操纵)。

  十、空空是菩萨观空中皆空,即空中空。诸声闻缘觉的最高境界时,在此处迷惑,得空空三昧,说空空是大道,不知空中空,空中空中尚有不空。

  十一、大空是菩萨智慧到达彼岸又无有极限,三界诸有诸相皆空。心无挂碍,行无挂碍。

  菩萨住于此地后,于一切法无挂碍,心无迷闷,明了出世间实相,得虚空等地。此地菩萨为无烦恼业所缚,更无烦恼业所能障碍,是十地菩萨的业自在。心无好恶,如虚空广大,能容诸物,能容诸法。

  菩萨住于此地中,于一切法见知行缘性相,根禅心定,乘戒法施,善知识等。一切法,能知能见。

  菩萨住于此地中,知而不见。知为自饿法。即一切功德自性具足,不从外有;一切向内求,修自心自性;不为我修,不为人修,不为众生修,不为佛修。知卧灰土、住坟冢、穿粪扫衣、乞食等一切苦行和持戒及供养诸天等善,都为外在因缘法相,不是无上解脱因。不见一人光向外求法相,不向自心性内求而得正解脱。

  菩萨住于此地中,亦见亦知。见诸众生诸行邪法而不自明,必堕地狱而受苦报。知诸众生从地狱出若生人中,从声闻缘觉入道,再修六度万行,明心见性得入正解脱。菩萨住于此地中,又有亦知亦见。知自性常自身不常,佛法僧三宝常而世间一切有相无常。知世间苦乐清净不是自性清净。我身、我相、我名、我利等不是性我。知佛随顺世间示现涅盘,佛身不是色所成就,无坏、无烦恼、无臭秽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菩萨住于此地中,又有亦知亦见。知人顺世间法流是凡夫,即凡夫着其乐愿随生死流;知人逆世间法流是正住,即一至四果罗汉与辟支佛;正住至彼岸的是菩萨是佛。见有众生造身口意三业不善,要堕三恶道;见有众生修善业,要生人天善道;见有众生从暗入暗,从暗入明,从明入暗,从明入明。

  菩萨住于此地中,又有亦知亦见。知人今世恶业由贪欲、嗔恚、愚痴等成就,必受地狱苦报;而有的人能依佛法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现世轻受业报,不去地狱。业能转为现世报,一是必须忏悔诸恶,立即改正,后不再作。二是必须供养三宝,修善积德。再加上依法修行这个前提,才不将地狱苦报转为现世受报。

  有的人不学佛修行身体等都很好,学佛修行后又是头痛、目痛、腹痛、背痛,横死等;又有被人责骂辱打、饥寒、困苦等;又有破财、离婚、事业不顺等,都是往昔极重恶业转为现世轻报,特别是今生有幸往生极乐净土的人,更是这样。见世人不懂、不知、不信、不能修行身、戒、心、慧,不但不能把往昔所造诸恶转为现世轻报,还把今世造作少许恶业增长为受地狱苦。因为不知忏悔,不知修福。

  菩萨住于此地中,又有知而不见。知诸众生皆有佛性,为诸烦恼所覆蔽,如黑云挡日,不能得见。知诸众生皆有佛性,修行功夫不到家,如夜间观物,见不明了。

  菩萨住于此地中,又有亦见亦知。见十方诸佛与十方诸佛世界真实。知自性具足是佛而功德不具足不能证得,还需要福慧双修。菩萨住于此地中,又有亦见亦知和不见不知。亦见亦知世界文字、语言般若和世间男女、山河、城市、财富等。不见不知佛智慧的微妙境界和证悟知见,即佛说法藏在语言文字后面的微密之语,佛说法藏在世间万象后面的真相。菩萨住于此地中,又有知而不见。知世间惠施、供养、受者、因果是修福德;不见惠施、供养、受者、因果是佛法身慧德。这四知四见合为一起的无量功德,只有佛具足五眼才观知清楚。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能这么知有什么作用吗!佛说,菩萨这么知能得四无碍智慧。即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

  法无碍是知世间与出世间一切法及法的名字。义无碍是知一切法诸义,能随诸法立名而解说实义。辞无碍是知一切法生出的词惠,明了文字语言所综合的阐述和辩论。乐说无碍是知诸法空相与实相,演说正义,很难被驳倒,又无所畏惧。

  菩萨得法无碍智,遍知声闻、缘觉、菩萨、诸佛之法,虽知诸法而不分别执着。菩萨得义无碍智,知虽有三乘,归其一乘,虽三乘又无差别相;虽知法中诸义,而不去执着。菩萨得辞无碍智,于一法中可用多种方法解说,说法无尽;诸法名字,而对此不去执着。菩萨得乐说无碍智,于无量劫为众生演说诸法意趣,处处精妙而不穷尽;虽演说的最好、最上,对好上不去执着。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若不能比较分别诸法,就对诸法不了解?只有比较分别诸法,才能知法,若有比较分别就是有所执着。

  佛说,无取着才能无碍,是菩萨。要知道贪取执着为凡夫,凡夫贪取执着色受想行识,对色等有贪心就为所缚,就不能免除生老病死忧悲大苦等一切烦恼。一切凡夫无此法义辞乐四无碍智慧。而菩萨已经于无量阿僧祇劫早已明了知见法相,对色受想行识无贪着心,已解脱于生老病死等诸烦恼。况且菩萨法无碍,善知字持而不忘失。因为有天眼通,见今日字义法相如眼见高山与浮云一样明了,如母知子一样什么也无法隐瞒。况且菩萨义无碍,善知义持而不忘失。因为有信解自在神通,知诸法名字就像知道地球上有山有水有众生一样不需要再去记知什么。

  况且菩萨辞无碍,善知身事、国事、天下事无非佛事,心中无有男女、舍宅财宝等名。辞是世间法凡夫境界;天下无事,唯一佛事是菩萨的诸佛境界。况且菩萨乐说无碍,善知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无量阿僧祇劫说世间法,是让众生出世间。菩萨久修世间法知法无碍,久修出世间法而知义无碍,久修离世间法相而得辞无碍,久修说世间法而得乐说无碍。

  佛说,在很多经典中,说声闻缘觉之人有四无碍,是世间有,出世间无有。菩萨修四无碍是度众生。缘觉之人修寂灭法,志乐山林独处,经日默然,不能说法度人,不能让人得到四加行,不能让人发菩提心。再有,缘觉出世时世间无佛经典,虽知诸法,虽知文字,虽知佛理,却不知大乘佛法,不知常住佛法僧,不知众生皆有佛性。所以,实无四无碍。声闻之人无有三种善巧方便;一是必须软语而后受化;二是必须粗语而后受化;三是不软不粗而去受化。即不能善知诸众生根基利钝差别,因缘是否具足和对佛三乘的疑心。所以,实无四无碍。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若声闻缘觉之人实无四无碍,那佛怎么说舍利弗智 慧第一,大目犍连神通第一,摩诃拘希罗四无碍第一。他们都是声闻缘觉,让我怎么理解。

  佛说,我为凡夫才说声闻缘觉之人第一。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知见得四无碍。怎么又说若菩萨心有所碍,名为凡夫呢!

  佛说,若有所碍,则为有碍,是四颠倒。菩萨无四颠倒,得无碍,才说得四无碍。再有无所得是智慧,有所得是无明。无所得是不见一切诸法性相,有所得是三界六道。无所得是住大乘,有所得是声闻缘觉。无所得是大涅盘,有所得是三界小涅盘。无所得是如虚空,有所得是入生死轮回。无所得是见佛性,得常乐我净,有所得是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无所得是世间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有所得是有相之见。无所得是无上正等正觉,有所得是声闻缘觉的种子。若说有得是魔眷属,不是佛弟子。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为纯陀所说的偈语,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是什么意思?

  佛说,所说本有,即往昔本有无量烦恼,如不将无量烦恼去除掉,就无今天的大般涅盘。所说本无,即真佛本无智慧相,为度众生,今天还要示现具有烦恼像的肉身。所说本有,即往昔本有父母和合之身,如不将无量烦恼去除掉,就无今天的金刚微妙之身。所说本无,即真佛本无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为度众生要随顺世间示现四大之身和生老病死世间四病。所说本有,即往昔本有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如不将无量烦恼去除掉,就无今天的无上正等正觉。所说本无,即真佛本无佛性可见,为度众生,今天还要随顺世间示现无常乐我净的肉身。

  所说本有,即本有凡夫修苦行心,证得菩提;也不能把世界众生的生老病死四魔破坏掉。所说本无,即真佛本无再修六度,为度众生,今天还要随顺世间示现凡夫苦行破魔证道等。所说本有。即往昔本有杂食之身,如不将无量烦恼去除掉,今天就没有无边之身。所说本无,即真佛本无再修三十七助道之法,为度众生,今天还要随顺世间有杂食之身去修三十七助道法。所说本有,即往昔本有于一切法的贪取执着心,如不将无量烦恼去除掉,今天就没有毕竟空定。所说本无,即真佛本无中道实义,为度众生,今天还要随顺世间示现无量法心。

  所说本有,即佛初证菩提时,因为有诸钝根声闻弟子,只能说四谛因缘小乘法,而不能说唯一佛乘的大乘法,只能在天上讲了一部《华严经》。所说本无,即本无利根人都像你童子菩萨这样,佛才方便说三乘法。所说本有,即在前三个月本说要在此双树林下般涅盘,今天兑现前言,还要说此经。所说本无,即本无往昔和现在文殊师利没有在世间示现肉身大菩萨,因为世间颠倒,佛虽真常还要示现无常。佛虽方便略相说广,广相说略,是明见众生根基的原故,所说诸法都是真实的。

  佛说,一切世间法都是佛法。因为诸佛为出世间而说世间,目的是让众生出世间。若众生不能出世间,佛就永远不会说世间。有时佛说世间,众生认为是说出世间;有时佛说出世间,众生又认为是说世间。所有佛说法要先易后难,先说小乘,后说大乘。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出世间也可称为道、菩提、涅盘等。若有说得道,有得就是无常。道是佛性,本自具足,怎么还说得呢?

  在世间法有得是无常,在出世间法得为有常。佛性本自具足,有世间修道,才能见性得道。童子菩萨这样向佛请法,是担心众生执着文字,分辨不清世间与出世间。

  佛说,道有二种。一是常;二是无常。出世间为常,在世间为无常。菩提与涅盘也是这样。外道所修为无常,外道是心外求法,所求之法仍为有与相,所以无常。内道所修为常,是向自心求法,所求无有无相,所以是常。声闻、缘觉所得菩提为无常,凡夫的烦恼在欲界与色界,声闻缘觉的烦恼在色界与无色界,虽证果位,未出三界,所以为无常。用我的话说,租别人的房住,早晚得腾地方,因为不是自己的国土。菩萨与诸佛为常,菩萨的烦恼在佛净土,已出世间,必然成佛,所以为常。这里的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虽有烦恼,文字相同而各自的内含不同。

  为什么有文字般若的人,易落爱见坑,堕文字狱,就是不懂出世间实相,总是在世间空相转来转去,实在是可怜悯者。执着于心外解脱,是有为法,是无常。自心解脱是无为法,才是常。

  佛说,一切众生执着于道、菩提、涅盘等名相而去修戒定慧,仍是无量烦恼中的烦恼,所见之道不真。因为,道无色相可见,无色形可摸。若说无却能断一切烦恼,一切菩萨了了明见。众生心中有相,只能貌见,见人说长相,见角说牛相等。了了见为心见、性见,离世间诸相实见。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