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详解

楞伽经 | 作者:净玄法师 [投稿]

  【原文】: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言说妄想相心经!世尊!我及余菩萨摩诃萨,若善知言说妄想相心经,则能通达言说、所说二种义,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言说、所说二种趣,净一切众生。”

  【解说】:

  这时,大慧对佛说:“世尊!一心希望您为我们讲讲关于言说妄想相方面的心法。世尊!我与其他的大菩萨们若善晓言说妄想相方面的心法,就可以通达能诠之言说、所诠之法相两种义,尽快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将以能言说、所言说两种法趣,令一切众生证得清净。”心经是指第一义心心法,一切妄想相都是第一义心所显示,心若不动,一切妄想相全灭。趣,意译为道,种下什么样的因,就转向什么样的果。从因转向果的过程就是趣、趣向、途径。例如从能言说转向所言说就是趣。

  【原文】: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解说】:

  佛对大慧说:“认真听!认真听!好好琢磨!我现在就为你们说。”当就是现在、当下之义。

  【原文】: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解说】:

  大慧对佛说:“太好了!世尊!全心接受您的教诲。”

  【原文】:

  佛告大慧:“有四种言说妄想相:谓相言说、梦言说、过妄想计著言说、无始妄想言说。相言说者,从自妄想色相计著生。梦言说者,先所经境界,随忆念生,从觉已境界无性生。过妄想计著言说者,先怨所作业,随忆念生。无始妄想言说者,无始虚伪计著过,自种习气生。是名四种言说妄想相。”

  【解说】:

  佛对大慧说:有四种言说妄想相。即相言说、梦言说、过妄想计著言说、无妄想言说。

  相言说者,从自妄想色相计著生。相言说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心生妄想执着,分别外尘诸色之相而生的。这些境界之相本无所有,眼睛所见、耳朵所听、鼻子所嗅,身体所感都是信息和符号,并不实在,意识心只是对这些虚无缥缈的信息、符号进行分别,并不是如实知见,但却执着追求,因而产生妄想言说。比如看见颜色,就说世界上存在赤橙黄绿青蓝紫诸色,并分别给它们命名。其实这不过是阿赖耶识心所现境界,而末那识却执着地认为是自己看到的,而且能区分出来。阿赖耶识心所现的到底是一个什么境界呢?就是一个光的波动现象,心与光是一体的,阿赖耶识心的显现也就是光的显现,这些光波有的能量大,有的能量小,能量大小的不同导致差别的产生,形成红光的波动、黄光的波动等等。譬如红光能量小,蓝光能量大。所谓的颜色,只是能量的主观表现形式,并不是客观的存在,不表现出来,愚夫们怎么能知道哪里是火,哪里是粪呢?诸色的形成就像大海上的波浪,风小时,形成微波;风稍大,形成波浪;风再大点,会产生白色的浪花;如果遇到飓风,浪花会被砸成末,就像烟雾,但怎么变不都还是水吗?水还是那样透明无色,清清亮亮。但变成浪就看不出水的无色本质了。世界上的一切本来都跟水差不多,是无色的,就是因为存在诸多不同种类的能量,把本来一无所有的真相覆盖了,就像无明烦恼迷人心智,无明烦恼也就是能量,什么发怒啊,高兴啊,悲伤啊,些都是能量的表现,发怒是排斥力所表现的能量,高兴是吸引力所表现的能量。死人无能量,让他发怒他有那力气吗?

  梦言说者,先所经境界,随忆念生,从觉已境界无性生。所谓梦言说,不是指做梦,是指对于先前所经历的那些境界,那些往事,随着自己的记忆而生起,浑然如梦,因之而有言说。虽然觉知到这些境界早已过去了,但还是不断地回忆,言说因之从这种虚妄不实无性的境界中生起。那些陈芝麻烂谷子之事早就烟消云散了,全都没了,有谁还能重新回到过去?还想它干嘛?这不就是在做梦吗?想想吧,人这一生,就是一场大梦啊!回过头来再找找看,先前的那些境界还在哪里?一转念全是历史,三世人生根本就是虚幻!

  过妄想计著言说者,先怨所作业,随忆念生。“过”指的是过错。所谓过错妄想计著言说,就是对于自己过去所造诸业、所犯的错误懊悔不已,念念不忘,随记忆而生起的言说。事都过去了,你还悔个什么呀?悔有什么用啊?做也就做了,爱咋咋地,想它干嘛?站在高空向下一观,下面的人没什么不一样啊,就像我们看蚂蚁,不就是都有口气在活动吗?哪有什么对与错呀?是你自己妄想执著啊,你要想明白,你身上的每块肉都不是你自己的,别总把自己当盘菜,人都是土变的,是土在活动,土从这儿挪到了那儿,有什么对错吗?有人说可是业力不消失,来生会依业力的形式转啊!那有什么关系?修佛呀,修佛就可以消业!

  无始妄想言说者,无始虚伪计著过,自种习气生。所谓无始妄想言说,是指无始虚伪执着过患,熏习八识种子成习气而生的言说。比如贪念成习气,贪念从无始以来就恒时存在。在世间法中,贪念作为种子恒时地存在于八识中,一旦被熏即萌发而成习气,都不需去学,生来就会,让凡夫去贪比登天还难,见到美食、美女就现贪相。再比如我见、我慢、我痴等等都极易被熏成习气,十分顽固,这些都不用学就会,三世流转,恒时存在。

  是名四种言说妄想相。以上所说就是四种言说妄想相。

  【原文】: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以此义,劝请世尊:“惟愿更说言说妄想所现境界。世尊!何处、何故、云何、何因众生妄想言说生?”

  【解说】:

  这时,大慧菩萨又以佛所说的四种言说妄想相,恳请世尊道:“一心希望您为我们讲解言说妄想所显现的境界。世尊!众生所妄想出来的那些言说是从何处、因为什么、怎么就能、是什么因缘而发出来的?”浅白地说就是问,人怎么就能发声说话呢?这些话是从哪儿冒出来的?这些话因何能表达心意妄想?

  【原文】:

  佛告大慧:“头、胸、喉、鼻、唇、舌、龂、齿、和合出音声。”

  【解说】:

  佛对大慧说:“人的头、胸、喉、鼻、唇、舌、牙龈、牙等,诸因缘恰到好处地聚在一块儿,和合而发出声音来的。”有好奇者不妨试一下,当你任意发出一个声音时,你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是动的,直达脚底,只是程度有大小。后背和腹部都很明显。

  【原文】:

  大慧白佛言:“世尊!言说、妄想,为异、为不异?”

  【解说】:

  大慧对佛说:“世尊!言说和妄想是相同呢,还是不同?”

  【原文】:

  佛告大慧:“言说、妄想,非异、非不异。所以者何?谓彼因生相故。大慧!若言说妄想异者,妄想不应是因。若不异者,语不显义,而有显示。是故非异非不异。”

  【解说】:

  佛对大慧说:“言说与妄想,不是相同,也不是不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言说之相是以妄想为因而生的。大慧呀,如果言说与妄想不同,那么妄想就不能作言说的因了。如果说它们相同,言说本身却不显妄想之义,只是显示一些文字或声音符号。因此说言说和妄想非同非不同。”有人问既然妄想是因,言说是果,本来就不同嘛!正因为不同,妄想才能作言说的因,若相同岂不是因果混淆了?妄想与言说不同,妄想怎么就不能做言说的因了?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是意识分别心在作怪,是无智的表现。妄想与言说要是不同,妄想是不可能成为言说的因的。比如,狗窝的旁边不知什么时候冒出一株草来,这株草是不是狗生的?当然不是。如果你说不同才能作因,那狗与草不同,狗是不是这株草的因?显然不是。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因与果若不相同是不可能存在因的。可是你若说因与果相同也不行,因与果若相同,那会闹出更多的笑话,比如孩子是母亲生的,那么孩子是叫母亲为妈妈,还是母亲叫孩子为妈妈?难不成母亲与孩子一模一样?因此佛说妄想与言说非异非不异。世界上的一切因果都如此,不证得无分别智不能彻底了达。

  【原文】:

  大慧复白佛言:“世尊!为言说即是第一义,为所说者是第一义?”

  【解说】:

  大慧问佛:“世尊!能说的语言是第一义呢,还是所言说的法相是第一义呢?”

  【原文】:

  佛告大 慧:“非言说是第一义,亦非所说是第一义。所以者何?谓第一义圣乐,言说所入是第一义,非言说是第一义。第一义者,圣智自觉所得,非言说妄想觉境界,是故言说、妄想不显示第一义。言说者,生灭动摇展转因缘起,若展转因缘起者,彼不显示第一义。大慧!自、他相无性故,言说相不显示第一义。复次,大慧!随入自心现量,故种种相外性非性,言说、妄想不显示第一义。是故大慧!当离言说诸妄想相。”

  【解说】:

  (这段里所说的言说是指佛所说的法和佛教经典等。)

  非言说是第一义,亦非所说是第一义。所以者何?能说的语言文字包括佛教经典等等和所言说的法相都不是第一义。为什么这样说呢?

  谓第一义圣乐, 言说所入是第一义,非言说是第一义。所谓第一义自觉圣乐境界,与言说没关系,真实无言说。言说只是一个引导者,或者说它是一座桥帮你渡河,被言说引领进入的是第一义境界,不是言说本身是第一义境界。比如有人用手指前面的一幅画,而你却看人家的手指头,这就是不了人家的意思,这个手指头就相当于言说,人们常常执着于手指头而忽略了问题的本质。记得上学时,有人在自习课上往我同桌身上贴乌龟画,我用胳膊轻轻碰了他一下,他看看我问:“干嘛?”我把眼角向后斜了斜,他又问:“你向我斜了眼睛干嘛?”我当时一赌气不理他了。下课后,他因内急先往出走,大家全都捂嘴偷乐,却不敢乐出声来,直到他走到外面,大家才哄然大笑。

  第一义者,圣智自觉所得,非言说妄想觉境界。是故言说、妄想不显示第一义。第一义是圣智自觉证得,不是言说妄想所能觉知的境界。因此言说、妄想不显示第一义。

  言说者,生灭动摇展转因缘起,若展转因缘起者,彼不显示第一义。言说文字这些妄想不实的东西,生生灭灭,动摇不定,随诸多因缘辗转而起,缘起法本是假法,若随因缘辗转而起,那是不可能显示第一义的。有史以来,文字语言就一直处于变化不定中,从甲骨文到真草隶篆的演变,直至目前使用的简化字;从各地的方言到普通话的演变;从国内语言的演变到国外语言的演变,等等,由此可知一切言说都不是真实的存在,都是变化不定的,都不能显示第一义。

  自、他相无性故,言说相不显示第一义。言语所诠之自相、他相都无自性,全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第一义心超然绝待,是不可能用妄想分别的言说来诠释的,因此说言说不显示第一义。自相就是指我相(我相包括人我相或物自体相),他相是指与我相相对的其他的人或事相。比如我是自相,李四是他相。所有的自相他相都无自性,一切言语都是由这些相表现出来的,离开这些相则无言说。比如说“佛”,佛这个字你可以随便想,但不论你怎么想,怎么说,说得多么妙,你的说法也全是错误的。比如西方极乐世界,你到过没有?怎么知道在西方?哦,阿弥陀佛在西方,你怎么知道的?阿弥陀佛现在在你心里你知道吗?这就是妄想。包括想阿弥陀佛在你心里都是妄想。

  随入自心现量,故种种相外性非性,言说、妄想不显示第一义。是故大慧!当离言说诸妄想相。言说随自心所现妄想相而生起,因此一切心外所现相看似有性,其实都是无性的,性非性,言说、妄想不能显示第一义。因此大慧!当远离言说及诸妄想相。

  【原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诸性无自性,亦复无言说,甚深空空义,愚夫不能了。一切性自性,言说法如影,自觉圣智子,实际我所说。”

  【解说】:

  诸性无自性,亦复无言说,甚深空空义,愚夫不能了。一切法无自性,本自无言说,湛深的空空之义,愚夫不能明了。所谓空空义就是指“有”空了,可是里面还有一个“无”在呢,把这个“无”也空掉吧!当有没了的时候,易使人执着于空,如果空也没了,你还执着什么呀?若能做到如此境界,即是真禅境界。

  一切性自性,言说法如影;自觉圣智子,实际我所说。一切法的自性若能被言说诠,则将皆如幻影,一切法的实相不可言说。只有对证得自觉圣智的佛子们,也就是证得无分别智的佛子们,我才能向他们开示真实之义,真实才是我所应该向他们开示的。实际、真实、真如、第一义说的都是一个意思,都指佛的境界。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