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八大人觉经 | 作者:太虚大师 [投稿]

  丙二 智慧度愚痴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众生悉以大乐。

  “愚痴生死”,谓一切因缘所生诸法,本来空无自性:愚痴的人们,不明真理,倒行逆施──本欲求乐而反得苦,本欲离苦而反遭殃。由此颠倒虚妄,幻成轮回,难免流转生苦海了。“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菩萨深深觉悟,为愚痴的缘故而流转生死,所以必须要广学多闻以增长智慧。增长智慧的程序,约分三种:一、闻慧──从多闻所成的为闻所成慧。二、思慧──既然有了闻慧的基础,就可从此在内心上思量考察,在本身上躬践实行,可以得到更正确的概念,成为经验上的道理,这叫做思所成慧。三、修慧──有了思慧的根本,更须令其集中统一,成为甚深禅定,能在此禅定中,照见森罗万象灿然不昧,是为修所成慧。由是随机应变,成就无碍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把这无辩碍才去教化众生,使其远离愚痴得究竟乐。修此智慧度愚痴的模范者,为文殊菩萨,因为他所骑的狮子,能作智慧吼,为折伏一切愚痴兽类的代表;而其所执的宝剑,又能作为摧残一切众生的痴惑迷乱行为的利器。

  乙三 利他行

  丙一 等怨亲而施慈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菩萨修二利行成功之后,则思专行利他方便。惟念过去的无量劫中,常在贫苦的环境里过活;常因贪欲不遂,未免胸怀抑塞,怨天尤人,多绪恶缘。故今宜行财施、法施、无畏施以普济众生。何谓财施?是将一切所有的金银财物,国城妻子,有来乞者,无间怨亲平等施与。何谓法施?对于有来求教佛法的正理者,宜随机设化,有教无类。何谓无畏施?是要去很勇敢地为他人扶危解厄,百折不挠;只顾他人的利益,不念自己的危险。

  “不念旧恶,不憎恶人”:虽有无恶不作的坏人,现在能改过向善,则其昔日的旧恶,当毋庸重提。倘有大逆不道的人们,来我处乞法,当因其一念之善而设法启迪之,决不要因其劣迹众多,有意去拒绝他们,塞其自新的道路,令其永无悔改的机会。弥勒菩萨常以欢喜笑脸迎人,不分善恶慈心相向,平等施与,可做修此行者的代表人物。

  丙二 涉尘俗而不染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这是已证得真理的菩萨,意欲去普度有情,不忍离开众生,只得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们,前去接近。例如: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应──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度脱之;应以白衣身得度者,即现白衣身度脱之……。虽然行者之身,常与俗人同好恶、共生活,而其本心则早已超出一切众生之上。对于世人所喜乐的财、色、利誉、饮食、睡眠等五欲,已毫不染着。

  “常念三衣”:一、僧伽梨,二、郁多罗僧,三、安陀会。“瓦钵法器”,是僧人受食时的法器。行者虽与世俗和光同尘,然其心中则常常想念那朴素简陋的衣钵,很愿意去出家为僧。所以他本身所践履者,无非清净洁白的梵行,在俗而不同于俗,在尘而不染于尘,惟普施涉俗利生的慈悲行,为其终身的鹄的。修此行的代表,当推观音菩萨。

  丙三 代受苦而普济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菩萨烛见世人在生死轮回之间,营营扰扰,造作无量无边的杀盗淫妄罪恶;劫火虽炽燃烧着这个世界,尚还乐着嬉戏,不求出离。即由此发起最慈悲恳切的广大同情心,好像己饿己渴的一样,假设了种种善巧方便,去普济一切众生。“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这几句是菩萨更进一层的体恤众生心:以为众生柔弱,不能受此身心大苦,自愿代其受苦,令诸众生反得安乐。像地藏王菩萨为众生故,深入地狱,不自以为苦而以众生的苦为苦。所以修此行者,当以地藏的心为心。

  从第一觉正修四念住,第二觉贪爱为苦,到第三觉追求增罪:都是菩萨自利的行动,于德是属于断德。照一般普通眼光看来,似乎太偏于消极方面,其实依佛法来讲并非消极,盖欲令行者先从事于积极的准备,以为他日利人基础。譬如要去救济沉溺水里的众生,必要自己先登彼岸,方可设法施救;若自他俱在沉溺之中,怎么可以谈到救人的问题呢?第四觉之精进度懈怠,第五觉之智慧度愚痴,为二利行,在德则属于智德。不明佛法者必要笑其为不可能的事实:利己利人是两方面的工作,怎样好在同一时期里兼顾并到呢?不知学贵实验,经验可以补学术之不足,学术可以助经验之发展;交相为用,互相为利,不能偏废的。所以菩萨一面须将其已修得者培养而扩充之,同时亦须兼利他人以为慈悲心的实验。这样,方能止歇一切恶念,进行种种善事了。

  第六觉之等怨亲而施慈,第七觉之涉尘俗而不染,第八觉之代受苦而普济:在尖锐的批评家的臆想中,必以人不顾己身,专利他人,未免太积极了。不知佛法的中心思想,本是利世主义,苟能有益于人,虽肝脑涂地亦无所顾惜。因其出发点为同体大悲,其目标为欲令众生同证菩提;故能以极大勇猛修大慈大悲的事行也。此经文虽简括,但义极丰富:起于自利,终于利人;具足普贤、文殊、弥勒、观音、地藏之五大模范菩萨的修行标准。果能依此修行,则生死轮回定可脱离,圆满菩提不难证到了。

  甲三 流通

  乙一 结成二利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

  这一段是流通分中的结成二利章。流通分是什么?是佛说完一经后,嘱咐弟子,使其将此经流通后世,以传至无穷。“如此八事……至涅槃岸”:此八种诸佛菩萨所觉悟的道理,修行者可依此进修一切无漏圣慧,更当从此乘法身船──一切法真实性──渡过充满着生死烦恼的汪洋苦海,达到功行圆满的寂静彼岸。“复还生死,……修心圣道”:此谓菩萨既然修行功业圆满,达到寂灭场地,应当永远休息,不问世事了,因其慈悲心切,又复倒驾慈航,重来人间。利用自己昔日由此得度的八觉方便来教化众生,令其亦依此八觉修行;则可以觉悟生死是苦,勤求脱离,厌弃五欲,去专修佛道。

  乙二 劝诵八事

  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为佛弟子者,当诵此文字简明义理充足的佛说八大人觉经:聚精会神,于念念中明记不昧,久而久之,自能断生死苦,灭无量罪,得究竟乐。盖此经是佛法的结晶,能供给人人心中所要求的最高目标。施诸一身而身安,推之一家而家安,放之一国而国安。希望听此经的大众,踊跃兴起,共诵此经,共修此行,则吾国人心安定,战事消灭于无形,国家自然安荣,世界人类亦可共享和平幸福了!(张圣慧记)(见正信三卷十六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