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惟无常 远离贪著

思惟无常 远离贪著

如瑞法师

唯求住净乐,不摄护诸根,饮食不知量,

懈惰不精进,彼实为魔服,如风吹弱树。

这是《法句经》双品里的偈颂。

意思是说,只知道追求世间的享乐;不懂得善护于自己的六根;饮食不知限量;懒惰懈怠也不精进,这样的人被魔所征服,就象大风吹倒脆弱的小树一样容易。

在我们的修道过程当中,要能真正地识破五欲的过患,不为魔所征服,能够精进地修行,其实也是蛮简单的。

最主要的,我们要知道生命是无常的,死期是不一定的,应该时刻准备它的来临。

我们刚一出家,老和尚们就告诫我们说:生命就象鸡蛋壳一样,一碰就碎的。死缘多,活缘少,不要想着自己会很长久,更重要的是你必须珍惜、把握现在所拥有的时间。

但是我们人都有这种习性:虽然知道死无定期,但因日日见不死,于是常见又会生起来。所以,就会想要多多的储存。就象世间的人,整天奔波忙碌,为了什么?忙着来准备以后乃至老年时受用的东西。

在阿拉伯半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国王,他用金子和钻石造了一座非常精美的宫殿。他向人炫耀说:这个宫殿就象天宫一样的美丽。建好以后,他正准备要住进去尽情享受的时候,在门口站着真主派来的使者,告诉他说:您的死期已经到了,请跟我走吧!

佛教里同样也告诉了我们无常的道理。佛在《八大人觉经》里说:世间无常,国土微脆,四大空苦,无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所以,世间的所谓金银财宝、乃至于一切,在死亡面前都是无能为力的。

小时侯,读《一千零一夜》,记得里面有这么几句话:尘世间就象为旅客开的一个客栈,投宿一夜,第二天必须各自东奔西走,去走他的路。

其实,我们都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里的客人,不是我们的久呆之地,因为这里面充满了恐怖,苦恼。如果不好好修行,这一生结束,我们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再沦落恶道!

但是真正的修行,又必须从自己的内心里来认识,知道修行不能依靠别人,而是需要自己脚踏实地去行的。

禅宗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个人急急忙忙地求道,投靠在禅师的座下,希望能赶快给传一个最高的法门,让他早日开悟。禅师对他说:不着急,你稍等一下,我去去厕所。回来以后告诉他说:

象解手这样简单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做,修行别人能帮得了忙吗?

我们都喜欢念观世音菩萨,你知道,观世音菩萨手里拿的念珠,他在念谁?他在念自己!

所以,外缘只是一种启发。最主要的还是在于自身的努力。但是,我们又离不开外缘的帮助。因为我们的本觉一定要借助于始觉,也就是听闻佛法等等来开发。

当我们知道了无常的道理,了解到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离开这个世间,“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去思惟,去修。自然慢慢就不会再注重现世的贪求,而精进修道的心就能生起来了。

所以,不要把修行停留在一种形式上,一定要学修并进,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

现在,我们在外缘上给大家创造好的修学环境,因为有一个好的环境,对我们的修道很有帮助。就如佛制的戒,让我们远离缘非,是从外缘上来净化我们这颗心的。

佛说,得人身难,听闻佛法难,真正的建立起来正知正见如法修行更难。希望大家真正的能够把心定下来,好好思惟无常的道理,放下一切的贪著,真正享受到佛法的快乐。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