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休诊的救度(二)

道证法师 | 作者:道证法师 [投稿]

  『信愿念佛,佛能背业』的问题

  一位童子说:『之前,听说至诚念佛一句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如果一个人他业障深重,肯念佛,这还是不可能消罪灭愆的吗?』

  请问为什么不是念自己的名字来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而是念佛呢?很显然,念佛才有用,是靠佛力,是靠阿弥陀佛背呀!

  一位来访的莲友说:『业,只有自己才能消,消了业要到哪里去,都可以去,这是我个人的见解。』

  请问这位菩萨,前面讲了很多很有道理的话,要劝人跟着经典走,要用信愿行做功课,但是怎么讲到最后,又变成业要靠自己消呢?请问学长,业还要自己消,靠自己是要怎么消呢?是不是还是需要靠『信愿念佛』来消,既然是信愿念佛来消,那么还是靠『佛力』消啊!

  在我们凡夫自力这一方面,其实只是用信心,肯接受,愿意接受,愿意念佛而已。就像相信船,肯上船而已。既然上了船,那么所靠的都是船的力量、船的运载。如果上了船还一直认为是自己的力量,总觉得自己不用力,就会沉下去,这样对船的信心,还是不够的。就算没有半路跳下海,一样能上岸,却是一路担心,担心到上岸。可见大家在信心方面的角度和观念还要调整,请大家详细熟读印光大师文钞就能明白。

  一位童子说:『到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发大愿帮我们,把我们成佛的路铺好,我们在那里好好的用功,在那边修行成佛。师父这边讲的意思,好像是说我们念佛,佛就把我们的业力全部都背走,我真的很希望在这里得到一个满肯定的答案。』

  如果念佛佛不能背业,那么五逆十恶那么重的罪业,怎么能十念一念往生?这事实表示的就是佛能背呀!佛那方面是绝对能背,没有问题,只是您不承认,不让他背,才有这一堆问题。还在问他是不是能背呀?就是还在怀疑,就是不信嘛。这本来就是难信之法,『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求佛加被您能信吧!

第四章·要怎样临终时佛才会来呢?

  『一心不乱』和『令心不乱』

  有人提到『一心不乱』的问题,师父作了以下的开示。

  到底一般人自己体会的『一心不乱』和这『令心不乱』的观念有什么不同呢?请注意,观念不同,会影响整个修学的心态。我们再介绍一次,阿弥陀经有两种翻译本:一本是我们常念的,就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另一本比较少人读过,是玄奘大师翻译的,经题是: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再讲一次,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下面,末学把这一段经文读一次,请大家用心听:

  『又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这样能听得明白吗?听不明白的,就请出经本来恭读。罗什大师译本上是若一日若二日一直到若七日,一心不乱。玄奘大师是说,若一日夜或二或三到或七,系念不乱。『系念』的『系』就是像用绳子绑着,维系着念头不乱;就像放风筝,一直握着线拉着风筝,不会像断了线的风筝,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这是说有了信愿,自然就会安心,安心下来,愿意摄心用功的情形。因为一个人如果真正深信又发愿,相信佛力会加被,愿意把自己交出去,愿意托付,心就安啦。把事情拜托一个很可靠的人,相信他有大力能办得很好,心不就安了吗?时时刻刻念佛,是以一种依靠又感恩的心来念佛,到这里是讲玄奘大师译文中的『系念不乱』。

  再接着看下面的经文,大家再看看『令心不乱』这句的主词是什么呢?是无量寿佛。是无量寿佛来慈悲加佑才令心不乱的。不但是无量寿佛来哦,而且还有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都一起来,所以经文是『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来的情况是『前后围绕来住其前』,非常亲切地把这临命终的人前前后后围绕起来,站在他的前面,大家通通都来慈悲加佑,这么多佛菩萨圣众来加持保佑,才令心不乱。

  这很明显地表达,是仗着佛菩萨的力量,『仗他力』才使得本来临命终会很心乱的情况变成不乱。因为玄奘大师翻译的文字是依梵文的文法直译的,所以文字比较长,但是比较详细。罗什大师的翻译文是顺中国的文法,用字比较简短,合中国人的喜好。而这一段由玄奘大师的译文比较容易明白——我们临终,心所以能不乱,是由于佛和圣众现前来加持保佑的结果,我们才能心不乱,并不是仗着自己的本事、自己的功夫,是仗他力呀!

  要怎样临终时佛才会来呢?

  而临终怎么样佛才会来呢?要怎样临终时佛才会来呢?在《悲华经》是说:

  『所有众生,若闻我声。』『声』是『声音』的『声』。

  『若闻我声,发愿欲生我世界者,是诸众生,临命终时,悉令见我与诸大众,前后围绕。』这一句经文,主词是『所有众生』——不管是哪一类的众生。『若闻我声』,这条件很简单,『闻』就是『听闻』的『闻』,不要听而不闻就好了。『若闻我声』,这『我声』就代表是阿弥陀佛的名号音声。『若闻我声,发愿欲生我世界者』,就表示真的有愿想要去极乐世界,条件就这么简单——『若闻我声,发愿欲生我世界者』。这么简单,就有什么好结果呢?

  『是诸众生,临命终时,悉令见我.』,『悉』就是『完全』啦,或者说『都』啊,『悉令见我』就是:我都会让他见到我。『与诸大众,前后围绕。』不但是见到我,还与诸大众,前后围绕。『我于尔时,入无翳三昧。』我在那个时候就进入『无翳三昧』,『翳』就是眼睛得到翳病,眼睛有眼病,有翳障那个『翳』。『无翳三昧』是一个三味的名字。

  『以三昧力故,在于其前,而为说法。以闻法故,寻得断除一切苦恼,心大欢喜。故得宝宾三昧。』这是说佛进入了三昧,用三昧的力量,在临命终人的前面,为他说法。这个临命终人听到佛说法,就马上断除了一切苦恼,心大欢喜,也得到了『宝寞三味』。『宝』就是『三宝』的『宝』,『寞』怎么写呢?『真』是一个宝盖头,下面是真假的真,念做zhi,『宝真三昧』。『宝真』的『真』这个字,也可以说,一般讲放置什么东西那个『置』,是安着使它很适意的意思。这宝盖头的下面有一个『真』,这宝盖头表示是室内,卞面一个『真』,『真』有实质不变的意思,『真』就表示安置好,使它的实质不变。『宝真三昧』就是一个三味的名字,因为末学也没有得这个三昧,所以说不出这三昧的内涵来;不过由名字可以推测,得到了『宝寞三昧』,就像得到了真正的大宝贝,而能够安置在心中不变质,也就是得佛的宝贝,心能安住在真理实相。经文又说:『以三昧力故,令心得念即无生忍。命终之后,必生我界。』

  由悲华经这一段文字就知道,有愿要往生西方的人,临命终的时候,能够得到宝寞三味,能得这个三味是因为佛来加被;佛用三昧力来说法,让他断除苦恼,心大欢喜。这都是仗佛力,并不是自己有什么本事。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