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清末民国初年,南京的佛教同这个国家一样迎来满目新气象。太虚法师俗姓吕,名淦森,法名唯心,号太虚,今浙江桐乡人。他在1910年就曾到南京听杨仁山讲经。如果说前者以创建金陵刻经处存续、弘扬佛法,那么太虚法师则在南京为中国佛教的进步和改革奠定了基础。
太虚法师提倡的“人生佛教”以及后来人们说到的“人间佛教”要求佛教必须贴近民众,关怀民生,利益人群,造福社会。为此,必须适应时代对于佛教教理、教制等进行改革。
内地佛教界在经历“文革”之后,迎来了迅速恢复和发展。1983年,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正式提出“我们信奉的教义中应提倡人间佛教思想”。此后,他不断结合实践对此进行充实和发展。
上世纪90年代起,官方文件中改变了“信”与“不信”的绝对口气,而是希望对宗教积极引导。1999年,江泽民曾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到,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利于宗教工作为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此后,党和国家领导多次强调,发挥宗教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中亦提到,“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谛如说,最近这些年南京已经恢复了很多寺庙。而在周边地区,众多佛教景观也纷纷面世。比如江苏域内先后修建了“华夏第一法钟”苏州寒山寺大佛钟、88米高的无锡灵山佛像以及“神州第一佛塔”常州天宁寺宝塔。
2009年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举行前,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无锡灵山梵宫会场分别会见了参加论坛的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代表及外国代表。在论坛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在致辞中说,佛教的“和合”思想融会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进步,熔铸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而在此次南京佛顶骨盛世重光仪式中,有来自国家宗教事务局等部委的高级官员到场。虽然近年来各地佛舍利多次现世,如此高的规格还是第一次。
南京佛顶骨舍利正是在如此背景下现世。在争议是否要打开七宝阿育王塔时,由于事关重大已非南京、江苏所能决策。当地官员告诉本刊记者,甚至国家宗教局、国家文物局在此事上都没有最终决策权。
其实在发现地宫后,南京市就通过政府序列将其上报到国务院,又通过南京市宗教局上报到国家文物局,通过市博物馆上报到国家文物局。
多位高层领导先后到七宝阿育王塔的保存现场,“做了重要指示并对这一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孔利说。
无须讳言,佛顶骨舍利的现世使南京得到了重拾荣光的机会。而无论对于南京人还是全体中国人,都将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思考,如何从佛教文化中重新汲取智慧和安宁。
大报恩寺遗址位于南京城南中华门外古长干里,遗址得名于明代兴建的皇家寺院---大报恩寺。该遗址所在地佛教文化起源很早。三国孙吴时期,这里就建有佛教精舍和阿育王塔,毁于吴末。有专家认为,它就是江南第一座佛教寺院---建初寺的所在地,因此实为江南佛教的发祥地。东晋初在此续建了著名的长干寺。
隋唐时期,长干寺逐渐破败。南唐时期,长干寺原址一度废为军营。
北宋大中祥符年间,长干寺住持演化大师可政向宋真宗赵恒奏报,埋藏在长干里地下的佛祖舍利经常显灵。真宗派人调查后认为属实,下诏重修长干寺,并兴建佛塔。元末该寺被毁,唯塔残存。
永乐十年,明成祖敕工部依照皇宫大内的建筑规制重建寺院,赐额为大报恩寺。此次重建工程历时17年,至宣德三年建成。大报恩寺是明代最重要的皇家寺院,占地约400亩。大报恩寺中最著名的建筑是九级琉璃塔。该塔高达78米,不仅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建筑,而且该塔通体装饰五彩琉璃,堪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清咸丰六年(1856)大报恩寺、塔毁于太平天国兵火,寺院变成废墟,仅存永乐和宣德所立的两座御碑,以及香水河桥等遗迹。
一期发掘工作自2007年2月26日开始,至2007年6月30日结束。第一阶段的发掘区位于原宝塔顶10号大院内,这里一直被推测为琉璃塔塔基的所在地。共布10米×10米探方10个,后经局部扩方,发掘面积达1100平方米。共发掘出西汉至南唐时期墓葬30座,六朝至明代建筑基址3处,宋代路面1道,明代柱坑17个,水井2口,出土汉、六朝、唐、五代、宋、元、明等各个时期的遗物600余件。
第二期考古发掘工作从2007年9月持续至2008年8月底结束。该阶段取得的主要收获是:发掘确认了大报恩寺大殿遗迹,发现并发掘了北宋长干寺真身塔塔基与地宫。
大殿位于北区正中心的位置。底部设置大型夯土台基,残存的高度约为5.2米。塔基位于大殿之后。塔基开口于现代表土层下,平面呈正八边形,最大对径约为25米。塔基中心为圆形的地宫开口,直径2.2米。
地宫表面及上部被多个现代沟、灰坑和防空洞打破,最深处将地宫上部破坏约1.6米,但未发现晚期遗迹直通至底的现象。故而地宫未遭盗掘,保存较好。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第三阶段考古发掘沿着大报恩寺遗址北区的中轴线,现在进行中。
此次发现的地宫为圆形竖井式,从原始山体中垂直下挖而成。地宫之内,从上至下以一层石块,一层夯土的方式有规律的填充、夯筑,共39层。在第26层之下距离地表开口4.2米深度处,发现一块边长约0.9米、厚约0.25米的方形覆石,位于地宫中心。
覆石提取后,其下露出了方柱状的石函。其中北壁石板镌刻长篇铭文,题为“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题铭介绍了大中祥符四年,金陵长干寺住持演化大师可政和守滑州助教王文等人,得到宋真宗的允许,修建九层宝塔之事,塔高“二百尺”,而塔内地宫中藏有“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骨,洎诸圣舍利,内用金棺,周以银,并七宝造成阿育王塔,以铁函安置”。
根据这篇题铭,可以确认这座地宫建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即公元1011年,地宫中瘗埋了自东晋长干寺流传而来的10颗佛祖真身舍利,另外有佛顶真骨和其他诸圣舍利,以金棺、银和七宝阿育王塔和铁函珍藏。
与碑文的记载完全一致,在石函内发现有一座铁函,高1.3米、宽0.5米。这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铁函。地宫从现存地表开口至埋藏坑底部共深达6.74米。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深的佛塔地宫。
从现有的情况分析,明代大报恩寺琉璃塔很可能沿用了长干寺真身塔原有的塔基与地宫,而未另选新址。
在中国近代佛教史中,南京毗卢寺与金陵刻经处形同两面旗子,承前启后,相互呼应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杨明奇 | 南京报道
在南京新街口,一处庭院栖身于闹市,幽静院落中有一座墓塔穆然矗立。
铭文记载塔中所葬之人即为杨仁山居士,所在的庭院即是他创立的金陵刻经处。时光回溯百年,杨仁山和他的金陵刻经处让中国佛教波推浪涌,走向衰敝后的复兴。
在杨仁山之后,是以改革中国佛教著称的太虚法师以及1949年后中国最著名的居士赵朴初。
这座城市,记录了100年来中国佛教“走向人间”的过程。
“杨仁山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他名文会,仁山是字,是安徽池州石埭人。”金陵刻经处常务副主任肖永明讲起金陵刻经处的渊源如数家珍。
1866年,杨仁山迁至南京。他曾因病后阅读佛典《大乘起信论》而对佛法发生浓厚兴趣。杨一到南京便四处寻找佛典,而刚刚经历太平天国运动的南京已是“一经难求”。
对经书难觅的境况,杨仁山深感痛惜。他与好友王梅叔等人经常在一起商量,如何弘法。他们认为在末法时代,只有佛教经典广为流传,才能共沾法益,光大佛法,普济众生,便发起创办金陵刻经处。
金陵刻经处成立后,杨仁山约志同道合者十人,草订章程,募刻佛藏。刻经经费除发起人按月认捐外,派人外出劝募。
杨仁山则是“日则董理工程,夜则潜心佛学,校勘刻印而外,或诵经念佛,或静坐作观,往往至漏尽就寝。”
至今在金陵刻经处的“深柳堂”内还陈列着一份特别的“分家笔据”。据其记载,1901年,杨仁山将住宅房屋60多间并宅基地6亩多悉数捐给金陵刻经处,永作刻经、藏版、流通之所,而历年刻经所欠3810两银债务则由三子分担偿还,命三子立了“笔据”。
杨仁山舍室为法让金陵刻经处有了永久场所,让刻经弘法事业更好地开展,影响日隆。此后的1908年,他又在金陵刻经处创办祗洹精舍,这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学校之一,吸引了一批青年才俊来此参学。
1911年10月8日下午,杨仁山去世。“遵照他‘经版所在,遗体所在’的遗嘱,他的弟子门人在刻经处经版房前为其建塔安葬,让他永远守护着金陵刻经处的延续发展。”肖永明说介绍说,“前几天还有香港的信众前来扫墓祭拜。”
“杨仁山居士所创立的金陵刻经处不但振兴了中国近代佛教,而且融合社会新思想激荡社会变革。”肖永明说,有史可循的是谭嗣同早年赋闲江苏时向杨仁山执弟子礼,研习佛学。此后一年,谭嗣同著成其代表作《仁学》,以佛教理念铸新学,提倡变法维新,轰动朝野。
更有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著述中称“晚清思想家有一伏流,曰佛学。”亦称“文会深通法相、华严两宗,而以净土教学者,学者渐敬信之。谭嗣同从之游一年,本其所得以著《仁学》,尤常鞭策其友梁启超。”
梁启超又说:“启超不能深造,顾亦好焉,其所著论往往推挹宗教。康有为本好言宗教,往往以己意进退佛说,章炳麟亦好法相宗,有著述,故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而凡有真信仰者,率皈依文会。”
肖永明说,“金陵刻经处影响所及,由谭嗣同而梁启超而章太炎,旁及康有为、杨度等,一时间,佛教思想融会社会新思想,鼓荡社会变革,影响了整个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取向,作用巨大。追根溯源,源头之一便在于金陵刻经处。
杨仁山之后百年,金陵刻经处在欧阳竟无和吕三代佛学大师及其后继者薪火相承、在各方佛教人界士倾心护持下,行行重行行,延续而来。
如今的金陵刻经处,庭院深深,绿树掩映,雕版宣纸延续着黄卷清灯下的唱诵。
舍利是什么,固然非凡情所能测度,但舍利有什么用呢?是很非常明显的。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经卷)一样,具有弘法的价值。本师释迦牟尼佛涅盘后,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国、释迦族等八国分成八份,建塔供养。至公元三世纪,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万四千,佛教大兴。前几年,在我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对于佛法的弘扬有重大意义。世尊示寂后,为什么要留下舍利?这是很有意义的问题。
1 可逢凶化吉,避灾解难。 2 受天人护法和其他众生的护持、尊敬,避免非人、魔障干扰。 3 重业轻报;可以用于佛像装藏,净灵等。 4 持一句咒之功德,可增获百千万倍之功德,若造一句口业,也得百千
我们普通人,死后火化时有些人是否也能生成些舍利子?有人分析,佛教界的一些修行之士之所以能够生成舍利子,与其长期素食和饮山泉水有关。菜蔬和山泉中富含各种矿物质,经几十年积累,人体各部含量很多,圆
舍利花如同花朵那般。即舍利子的骨片。何种人才能修出舍利花呢?唯有正宗佛教的修证成就者,才会有舍利、坚固子,得大成就者才会有舍利花;不是正宗佛教者不会有,正宗佛教未得大成就者亦不会有舍利坚固子或
舍利子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
龙宫舍利子简介: 龙宫舍利子起源于缅甸边区,山势绵延,有如盘龙腾空的气势,山洞入口有如龙宫之壮丽,法人称之为龙宫洞。佛经记载古时由苦行僧侣在洞中修行,由于高僧全身金刚法体,洞中灵石经长时间产生变
问题:舍利花、舍利子是从何而来的?火化后的骨灰,有的骨头上有些绿色、蓝色、黄色等颜色,和一些像珊瑚一样的骨头,看起来也很漂亮,这些是舍利花吗?大安法师:对于这个问题,要深信佛法不可思议。你可以做个比较,为什么有些念佛人,助念之后能够烧出舍利花,有各种颜色。那些不信佛的人,没有人助念的人,他的骨灰烧出来是什么情况。你可以做一个对比。
南怀瑾,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南师荼毗仪式结束后,弟子们经过讨论商议,在否决了就地不开炉建塔的方案后,于2012年10月5日早晨四点打开荼毗炉,看到经过荼毗后,南师的头骨完整,上面缀满各色舍利子;头骨一半呈现黄色,一半呈现蓝色;其余身体化成舍利子无数。
舍利子在历来传说中都极富神秘色彩,据说能带来祥瑞。法门寺的佛舍利据记载曾多次大放异彩,是为瑞相。有些舍利子本身更是神奇,如肉身舍利等。而随着社会发展,有大量的仿冒舍利出现。因此,掌握正确的分辨方法是现今很必要的事情。
释地藏肉身不朽: 1200年前,公元794年,农历7月最后一天,金乔觉召集其徒子。然后向徒子告别道:我死了以后,不要火葬。把尸身放入石头缸,三年后再拿出来。如果到时候还不朽的话,再在身上刷金漆。他99岁入
佛陀涅槃后,弟子依转轮圣王的葬礼,以金棺收敛圣体。传闻,当时大迦叶远游在外,闻讯赶回,悲痛不已。这时佛陀从金棺中伸出足来,大迦叶顿然意会,誓愿担负显扬圣教的大任;佛足随即收入金棺,自引三昧真火荼毗。佛陀荼毗后留下的舍利,最初为拘尸那城的末罗族王
按照佛教的经籍记载,释迦牟尼圆寂后,曾经发生过八王争舍利的故事,后来八王分别将分到的佛舍利拿回起塔供养。到了阿育王时期,分派使者到世界弘传佛教,也分奉佛舍利到世界各地,有的使者就来到了中国汉地。还有的佛舍利在辗转流传过程中,经过各自的途径,最后
“舍利”一词,是由梵文音译而来,意译为体、身、身骨或灵骨。据传在释迦牟尼涅槃后,佛弟子们用“香木焚尸,灵骨分碎”,而又“击之不坏,焚亦不焦”,便将之称为舍利。到了后世,舍利一词指佛陀及高僧圆寂后留下来的身骨、头发或遗体在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结晶体
在佛教中,“舍利”和“舍利子”,概念是有所不同的。舍利,是梵语arira的音译,印度人用这个词指人的尸体。在佛教中,僧人圆寂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都称为舍利。印度多采用火葬的方式处理遗体,火葬后将遗留的骨灰(舍利)收藏在容器中,埋在地下。稍高出
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弟子们依据转轮圣王的葬礼,用金棺收敛释迦牟尼的圣体。据传,当时大迦叶远游在外,闻讯赶回,悲痛不已。这时佛陀从金棺中伸出足来,大迦叶顿然意会,以首顶礼佛足,誓愿担负弘扬圣教的大任,佛足随即收回金棺,并自引三昧真火茶毗(茶毗,意为焚烧、烧身)。
古代“月”字通“肉”,所以这座寺院被读作“肉身宝殿”。九华山有肉身舍利的,并非只有这座月身殿,但是这其中所供养的金乔觉着实是了不起。金乔觉于719年来到中土的时候,佛法已然盛行,尊佛之道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是年轻的金乔觉没有在此停留,他来到了地处江南的九华山。
我们拜舍利也好,拜佛像也好,都是功德,都是力量,都是向佛恭敬礼拜,我们同样可以消除业障,同样可以增长善根、福德、智慧,可能舍利要尊贵些,但效果都是一样,只要心诚则灵,确实没有什么大差别的。
这个完全是一个误会,舍利是佛菩萨还有罗汉、历代高僧大德通过修戒、修定、修慧,他们由于精进地用功办道,在身体内,通过精神气凝结起来的舍利。这种宝物的东西不是叫你舍弃一切,不是这个含义,这样就误解了舍利的含义,我们不能以讹传讹的来听它。要按照佛法里面的真实解释舍利,千万不要误解这里面舍利的含义。
舍利在经上说得非常清楚,它乃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它是怎么来的?就是透过佛弟子们或者佛陀本人,以持戒修定修慧的这种行为,然后转化了整个人身心的果报,最后呈现了一个殊胜的相,事实上就是由精神而影响了物质的形成。
有人认为,舍利是高僧圆寂后,经火化而烧出来的结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印光大师文钞》中开示:舍利是梵语,译为“身骨”,是修行人修戒、定、慧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是心于道合,心于佛合者的表相。舍利可分为:碎身舍利。即高僧大德火化后的遗骨结晶而成,骨骼形成的舍利是白色的;头发形成的舍利以黑色为主;肌肉形成舍利以红色为主。
电视的荧光幕什么都没有,电视一开,什么都有;电影的银幕上白白的,电视荧光幕也是,所现的影像有,都是如梦幻泡影。实际也是如此,人生就是一场戏,好比电影电视的演员,导演告诉今天要穿什么衣服,穿得不对、再改一改、改了就演。
经书上讲:“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她发心的这个因地,不是正因,不是真正为了信仰,为了想修行,想了生死,不是因这个来的话,这都是因地不真的现象,因地不真的人,就是你帮她剃度以后,一旦业障现前,她的烦恼比一般人还要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路上,要多亲近佛法僧三宝,多亲近真正的师长益友,同时,也需要“远离”以下这六种人或事:远离“非正命”。佛教的“八正道”里郑重地提到了“正命”,就是如法的谋生手段,谨慎选择从事的职业。
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邪淫之人,如堕深渊,无尽痛苦,毁伤身心。俗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一旦生了邪念,动了邪淫,便是种下了堕入魔道的恶因。淫欲之事,乐少苦多,犹如逆风而执炽炬,愚者不放,必见烧害,贪恋邪淫,一时冲动,后患无穷,苦果立即现前。
天人福报各个不同,所以同样的食物,每个人所感受的味道也都不一样。因此,我们如果老是感到外面境界不对劲,便应当观察,是否自己的心出了问题?如果一味的怨天尤人,这样只会更损自己的福报,因而从苦入苦。人的生命当中不可能永远高潮迭起,总是起起伏伏的。
人都会做梦。有人在梦中发了财,有人在梦中升了官、出了名,有人在梦中娶了娇妻、生了爱子等等,这些是好梦;也有人在梦中破财、遭贬、遭灾、离婚甚至被杀,这些是坏梦。不管好梦、坏梦,人一旦醒来,就明白了那些全是假的,自己了无所得。
有人问:“我活的好像到了前进不了,也后退不得的地步,您说该怎样调整心态?”我答:“这种情况,不论出现在事业中,还是学习上,既然还得硬着头皮干,不妨专门找个时间让自己静一静,来个‘彻底放下、勇敢拿起’的壮举。”有个小故事:
这篇文章对那些曾经犯了邪淫的人但是又想彻底戒除,并且想弥补曾经因邪淫而损失的福报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想真心戒除邪淫的有缘人请耐心看完,肯定获益匪浅,并且能增加戒除邪淫的信心!戒淫得善果!所谓“天道祸淫,不加悔罪之人”是确实可信的。
当我们需要校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时,请避免陷入负面情绪,您可以跟随以下四大招,来一步步解决困难,把烦恼转化为成长的契机。1、直面困难。当困难来了,不必慌张或恐惧,负面情绪无法解决问题,只会让人乱了阵脚。
小白:“小龙,我昨天说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啊。你懂的,我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小龙:“……你这么说,好像不原谅你,就显得我很小气。”小白:“嘿嘿,你最大度,咱们握手言和吧。”小龙:“不太有诚意,我考虑考虑。”“刀子嘴”背后是“豆腐心”吗?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