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刻经处还令赵朴初与南京结缘。
“所幸有赵朴初居士的护持,才让金陵刻经处在文革期间幸免于难。”肖永明讲述,1973年,旅居美国的杨仁山孙女杨步伟和孙女婿---国际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回国观光,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他们向总理提出恢复刻经处的请求,周总理深夜找来当时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赵朴初,指示“保护恢复金陵刻经处”。
赵朴初随后陪同赵元任夫妇到刻经处拜扫墓塔,并首先组织协调收回了刻经处墓塔前“深柳堂”三间房屋。肖永明说,“文革没结束,金陵刻经处的恢复工作就已启动,这在全国佛教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当时的刻经处住了几十户人家,赵朴初居士一户一户做工作,做不通就拿字换,他是著名书法家。”肖永明讲述说,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赵朴初九次亲赴南京,得到江苏省、南京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金陵刻经处业务得以真正恢复。
正是在80年代,赵朴初提出了“人间佛教”乃是中国佛教前进的目的。金陵刻经处,亦是他冀望使佛教走进民众的途径。
凡是到南京,赵朴初总是嘱咐,“佛学研究,尚待发扬”,“不负仁山先生及其门弟子与历来护持者创业守成之艰难,尤毋负周恩来总理在动乱期间谆谆嘱咐恢复刻经处之至意!”
让肖永明不能忘记的是,2000年5月21日,赵朴初去世,刻经处院内一棵香椿古树茂密的树冠枯萎一半。第二年,枯萎的这一半又复萌抽绿。
赵朴初与南京的另一结缘之地是南京毗卢寺。毗卢寺位于南京汉府街东端的尽头。
南京毗卢寺方丈传义法师主编的《溯流徂源》一书中记述,1931年4月,中国佛教会由沪迁驻毗卢寺,由太虚法师等人主持会务工作,赵朴初任秘书。
太虚法师的办公室设在万佛楼,赵朴初的办公室设在观音楼左侧的一所房子,从1931年到1937年,作为中国佛教会理事的赵朴初在此生活了6年。
毗卢寺至今保存着“原中国佛教会理事赵朴初居士办公室”旧址。
在中国近代佛教史中,南京毗卢寺与金陵刻经处形同两面旗子,承前启后,相互呼应。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何建明教授称:“在清末,毗卢寺受湘籍南京官员和驻防官兵的护持,并请湘籍高僧前来主持,不仅使毗卢寺从一个小庵发展成南京城的名刹,并与金陵刻经处和祗洹精舍相呼应,毗卢寺也因此成为近代湖湘佛教文化从边缘走向中心的一个重要标志。”
何建明还说,民国期间,太虚法师在毗卢寺发起成立“佛教协进会”,拉开了近代中国佛教革新运动的序幕,毗卢寺因此成为中国佛教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1910年春,21岁的太虚法师就曾到南京祇洹精舍习佛,同时在毗卢寺习《梵网经》。这大约是太虚法师之于南京最早的记录。
两年后,太虚法师又到毗卢寺筹备“佛教协进会”。他这时第一次见到孙中山。在《自传》中,太虚法师详细地叙述了孙中山帮助他建立“佛教协进会”的过程:“我拟会章宣言等,具呈临时政府立案。有社会党员粤人某,系孙总理乡亲,时出入总统府会孙大总统,径偕我造总统办公室谒孙,孙总统令在同座的马君武与我谈话,我与谈佛教协进会的内容,颇荷赞许,回毗卢寺正进行间,遇仁山亦到京。”
太虚不久就提出了“新佛教”的理念,希望佛教与时俱进进行改革。
1928年,太虚生命中比较重要的一年。他见到了蒋介石,并在其赞同下设立中国佛学会筹备处。他甚至一度想设立“世界佛学院”,办公地就在毗卢寺,
这一年8月1日,他在毗卢寺讲《佛陀学纲》三天。他用比较现代的观点解释了佛法的四个核心观点:现实主义的原理、平等主称的动机、进化主义的办法和自由主义的效果。至此,佛教一改清末的教条与隐秘,开始以现代的面目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中,
到1945年抗战结束后,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已经趋向成熟。他在毗卢寺设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推进中国佛教的改革与进化。在记者招待会中,他也提到佛教徒应全力宣扬教义,“化导人心,改进社会,促进和平。”
“民国时期,南京既为中央政府所在,也理所当然成为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太虚、宗仰、巨赞、喜饶嘉错、章嘉活佛等饱学大德常在此弘法。”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说,毗卢寺实际上成为民国时期全国性的佛教事业管理和联络的枢纽之地。
1988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故地重游,面对经历“文革”后的毗卢寺凄凉景象,颇有感慨,表达了恢复毗卢寺的心愿,并为此多方奔走。同年10月13日,毗卢寺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
此后,毗卢寺内梵音嘹亮,钟鼓齐鸣,昔日伽蓝圣地,渐成一派新的气象。
“佛顶骨舍利在南京请出不是偶然。”南京市社科院院长叶南客如是说,“梁武帝在位期间,甚至四次削发为僧,对佛教尊崇至极。中国历史上近2000年来,南京一直是佛教的传承中心。”
汉传佛教主要有八个大乘宗派和两个小乘宗派,赵朴初曾有言:“在中国成立的大小乘各宗派无不与南京有关。”
叶南客介绍,禅宗初祖达摩“一苇渡江”驻锡浦口定山寺面壁就是在南京,三论宗创立于南京的栖霞寺;天台宗至今视南京的瓦官寺为祖庭;诞生于南京牛首山的牛头宗对禅宗的建立产生过重要影响;律宗中兴于古馨禅师主持的古林寺,古林寺故被称为中国佛教的第一戒坛。
不仅于此,南京还是中国藏圣教圣物最早最多的城市:从三国时期开始,南京先后多次供奉佛舍利,包括佛顶骨、佛牙、佛发等。
“再比如台湾的佛教领袖星云大法师虽是扬州人,他在十多岁时在栖霞寺出家。”叶南客说,“在中国佛教史上,南京作为佛教中心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认为,南京佛教传入之始即南北兼有,中外互通,且得到统治者高层的宽容和支持,几乎未受到当地的任何抵制,这种态势为后来佛教文化大范围传播奠定了基础。
“中国六大古都唯一在江南的就是南京,其余的都在长江甚至黄河以北。”叶南客解释,兼有龙蟠虎踞之形,作为十朝都会,南京无疑是块风水宝地。
然而,它也有失去护佑的时候。经历太平天国战火,南京佛教文化几乎被摧残殆尽。一直到杨仁山等一干人在金陵恢复佛教文化。
“佛顶骨舍利的出土反证了南京是中国的主要佛教文化中心之一,在证明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南京市社科院院长叶南客说,“南京是世界性佛教中心之一,这一条可以是南京城市的定位。”
“佛教讲仁爱天下,普度众生,这与南京‘博爱之都’的文化内涵相辅相成。”叶南客说,这对于重振南京文化名城的形象有着比较深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叶南客说, “南京在历朝历代是移民城市,既有输出也有输入,有极强的包容性。它跟佛教慈悲天下、慈悲为怀也有点内在相通,开放、包容,对外不排斥,对内强调和谐共生。”
“南京的寺庙特别多,是因为南京人内心有一种祈和的愿望。”著名作家叶兆言如是说。
在贺云翱看来,南京人个性中深受佛教文化影响。当代有评南京人为“大萝卜”,其实南京人身上表现出来的质朴诚信、善良敦厚、平和无争、大度宽容的文化品格,也有千百年佛教文化熏陶的功劳。
“我认为佛顶骨舍利的问世为重新认识和复兴南京的佛教文化地位提供了一次契机。”贺云翱说。
本次考古发掘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李长春同志亲笔批示:“可喜可贺”。2008年8月下旬,国家文物局童明康副局长、单霁翔局长先后到南京市博物馆检查指导大报恩寺遗址发掘,以及铁函与阿育王塔的保护工作。
经初步观测,七宝阿育王塔高度近1.2米,内部为木质胎体,外部用银皮蒙覆,表面鎏金,并大量镶嵌水晶、玛瑙、琉璃等多种宝石。该塔由相轮、山花蕉叶和须弥座三大部分组合而成。塔刹有5重相轮,顶部为球形宝珠。四只山花蕉叶分别位于须弥座顶部四角,其内侧分别浮雕了两座佛立像和两座佛坐像。
外侧则浮雕了一组佛祖诞生、苦修、说法、涅,以及降魔显圣等佛传故事。塔刹与四座山花蕉叶之间皆以长链相连,链上悬铃。塔的主体是位于底部的须弥座。须弥座平面为方形。上、下两端的出涩部分皆浮雕一组佛像,姿势各异。
塔身四面中心部分,分别浮雕了 “萨太子饲虎”、“大光明王施首”、“尸毗王救鸽命”和“须大拿王”四幅大型佛祖本生变相。塔座四面的顶部分别刻有“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天下民安”和“风调雨顺”四字吉语。塔座四隅站立大鹏金翅鸟(即天龙八部之中的迦楼罗)。每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錾刻铭文,主要记述捐赠施主的身份、姓名,捐赠的数量,以及变相的名称等。
另外在塔刹根部,山花蕉叶内侧,以及塔座顶部平面之上皆有铭文,提供了十分丰富、重要的文字记载。从整体上看,该塔造型高大雄浑,装饰精美,寓意深刻,代表了宋代佛教器物制作的最高水平。
除七宝阿育王塔,在铁函之中还出土了许多其他供奉的物品。在一个丝织小包中还出土了数百枚形如米粒的舍利子,颜色以白色为主,少量为红色和黑色,推测为碑文中所称的“诸圣舍利”之一。
舍利是什么,固然非凡情所能测度,但舍利有什么用呢?是很非常明显的。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经卷)一样,具有弘法的价值。本师释迦牟尼佛涅盘后,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国、释迦族等八国分成八份,建塔供养。至公元三世纪,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万四千,佛教大兴。前几年,在我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对于佛法的弘扬有重大意义。世尊示寂后,为什么要留下舍利?这是很有意义的问题。
1 可逢凶化吉,避灾解难。 2 受天人护法和其他众生的护持、尊敬,避免非人、魔障干扰。 3 重业轻报;可以用于佛像装藏,净灵等。 4 持一句咒之功德,可增获百千万倍之功德,若造一句口业,也得百千
我们普通人,死后火化时有些人是否也能生成些舍利子?有人分析,佛教界的一些修行之士之所以能够生成舍利子,与其长期素食和饮山泉水有关。菜蔬和山泉中富含各种矿物质,经几十年积累,人体各部含量很多,圆
舍利花如同花朵那般。即舍利子的骨片。何种人才能修出舍利花呢?唯有正宗佛教的修证成就者,才会有舍利、坚固子,得大成就者才会有舍利花;不是正宗佛教者不会有,正宗佛教未得大成就者亦不会有舍利坚固子或
舍利子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
龙宫舍利子简介: 龙宫舍利子起源于缅甸边区,山势绵延,有如盘龙腾空的气势,山洞入口有如龙宫之壮丽,法人称之为龙宫洞。佛经记载古时由苦行僧侣在洞中修行,由于高僧全身金刚法体,洞中灵石经长时间产生变
问题:舍利花、舍利子是从何而来的?火化后的骨灰,有的骨头上有些绿色、蓝色、黄色等颜色,和一些像珊瑚一样的骨头,看起来也很漂亮,这些是舍利花吗?大安法师:对于这个问题,要深信佛法不可思议。你可以做个比较,为什么有些念佛人,助念之后能够烧出舍利花,有各种颜色。那些不信佛的人,没有人助念的人,他的骨灰烧出来是什么情况。你可以做一个对比。
南怀瑾,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南师荼毗仪式结束后,弟子们经过讨论商议,在否决了就地不开炉建塔的方案后,于2012年10月5日早晨四点打开荼毗炉,看到经过荼毗后,南师的头骨完整,上面缀满各色舍利子;头骨一半呈现黄色,一半呈现蓝色;其余身体化成舍利子无数。
舍利子在历来传说中都极富神秘色彩,据说能带来祥瑞。法门寺的佛舍利据记载曾多次大放异彩,是为瑞相。有些舍利子本身更是神奇,如肉身舍利等。而随着社会发展,有大量的仿冒舍利出现。因此,掌握正确的分辨方法是现今很必要的事情。
释地藏肉身不朽: 1200年前,公元794年,农历7月最后一天,金乔觉召集其徒子。然后向徒子告别道:我死了以后,不要火葬。把尸身放入石头缸,三年后再拿出来。如果到时候还不朽的话,再在身上刷金漆。他99岁入
佛陀涅槃后,弟子依转轮圣王的葬礼,以金棺收敛圣体。传闻,当时大迦叶远游在外,闻讯赶回,悲痛不已。这时佛陀从金棺中伸出足来,大迦叶顿然意会,誓愿担负显扬圣教的大任;佛足随即收入金棺,自引三昧真火荼毗。佛陀荼毗后留下的舍利,最初为拘尸那城的末罗族王
按照佛教的经籍记载,释迦牟尼圆寂后,曾经发生过八王争舍利的故事,后来八王分别将分到的佛舍利拿回起塔供养。到了阿育王时期,分派使者到世界弘传佛教,也分奉佛舍利到世界各地,有的使者就来到了中国汉地。还有的佛舍利在辗转流传过程中,经过各自的途径,最后
“舍利”一词,是由梵文音译而来,意译为体、身、身骨或灵骨。据传在释迦牟尼涅槃后,佛弟子们用“香木焚尸,灵骨分碎”,而又“击之不坏,焚亦不焦”,便将之称为舍利。到了后世,舍利一词指佛陀及高僧圆寂后留下来的身骨、头发或遗体在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结晶体
在佛教中,“舍利”和“舍利子”,概念是有所不同的。舍利,是梵语arira的音译,印度人用这个词指人的尸体。在佛教中,僧人圆寂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都称为舍利。印度多采用火葬的方式处理遗体,火葬后将遗留的骨灰(舍利)收藏在容器中,埋在地下。稍高出
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弟子们依据转轮圣王的葬礼,用金棺收敛释迦牟尼的圣体。据传,当时大迦叶远游在外,闻讯赶回,悲痛不已。这时佛陀从金棺中伸出足来,大迦叶顿然意会,以首顶礼佛足,誓愿担负弘扬圣教的大任,佛足随即收回金棺,并自引三昧真火茶毗(茶毗,意为焚烧、烧身)。
古代“月”字通“肉”,所以这座寺院被读作“肉身宝殿”。九华山有肉身舍利的,并非只有这座月身殿,但是这其中所供养的金乔觉着实是了不起。金乔觉于719年来到中土的时候,佛法已然盛行,尊佛之道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是年轻的金乔觉没有在此停留,他来到了地处江南的九华山。
我们拜舍利也好,拜佛像也好,都是功德,都是力量,都是向佛恭敬礼拜,我们同样可以消除业障,同样可以增长善根、福德、智慧,可能舍利要尊贵些,但效果都是一样,只要心诚则灵,确实没有什么大差别的。
这个完全是一个误会,舍利是佛菩萨还有罗汉、历代高僧大德通过修戒、修定、修慧,他们由于精进地用功办道,在身体内,通过精神气凝结起来的舍利。这种宝物的东西不是叫你舍弃一切,不是这个含义,这样就误解了舍利的含义,我们不能以讹传讹的来听它。要按照佛法里面的真实解释舍利,千万不要误解这里面舍利的含义。
舍利在经上说得非常清楚,它乃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它是怎么来的?就是透过佛弟子们或者佛陀本人,以持戒修定修慧的这种行为,然后转化了整个人身心的果报,最后呈现了一个殊胜的相,事实上就是由精神而影响了物质的形成。
有人认为,舍利是高僧圆寂后,经火化而烧出来的结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印光大师文钞》中开示:舍利是梵语,译为“身骨”,是修行人修戒、定、慧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是心于道合,心于佛合者的表相。舍利可分为:碎身舍利。即高僧大德火化后的遗骨结晶而成,骨骼形成的舍利是白色的;头发形成的舍利以黑色为主;肌肉形成舍利以红色为主。
电视的荧光幕什么都没有,电视一开,什么都有;电影的银幕上白白的,电视荧光幕也是,所现的影像有,都是如梦幻泡影。实际也是如此,人生就是一场戏,好比电影电视的演员,导演告诉今天要穿什么衣服,穿得不对、再改一改、改了就演。
经书上讲:“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她发心的这个因地,不是正因,不是真正为了信仰,为了想修行,想了生死,不是因这个来的话,这都是因地不真的现象,因地不真的人,就是你帮她剃度以后,一旦业障现前,她的烦恼比一般人还要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路上,要多亲近佛法僧三宝,多亲近真正的师长益友,同时,也需要“远离”以下这六种人或事:远离“非正命”。佛教的“八正道”里郑重地提到了“正命”,就是如法的谋生手段,谨慎选择从事的职业。
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邪淫之人,如堕深渊,无尽痛苦,毁伤身心。俗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一旦生了邪念,动了邪淫,便是种下了堕入魔道的恶因。淫欲之事,乐少苦多,犹如逆风而执炽炬,愚者不放,必见烧害,贪恋邪淫,一时冲动,后患无穷,苦果立即现前。
天人福报各个不同,所以同样的食物,每个人所感受的味道也都不一样。因此,我们如果老是感到外面境界不对劲,便应当观察,是否自己的心出了问题?如果一味的怨天尤人,这样只会更损自己的福报,因而从苦入苦。人的生命当中不可能永远高潮迭起,总是起起伏伏的。
人都会做梦。有人在梦中发了财,有人在梦中升了官、出了名,有人在梦中娶了娇妻、生了爱子等等,这些是好梦;也有人在梦中破财、遭贬、遭灾、离婚甚至被杀,这些是坏梦。不管好梦、坏梦,人一旦醒来,就明白了那些全是假的,自己了无所得。
有人问:“我活的好像到了前进不了,也后退不得的地步,您说该怎样调整心态?”我答:“这种情况,不论出现在事业中,还是学习上,既然还得硬着头皮干,不妨专门找个时间让自己静一静,来个‘彻底放下、勇敢拿起’的壮举。”有个小故事:
这篇文章对那些曾经犯了邪淫的人但是又想彻底戒除,并且想弥补曾经因邪淫而损失的福报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想真心戒除邪淫的有缘人请耐心看完,肯定获益匪浅,并且能增加戒除邪淫的信心!戒淫得善果!所谓“天道祸淫,不加悔罪之人”是确实可信的。
当我们需要校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时,请避免陷入负面情绪,您可以跟随以下四大招,来一步步解决困难,把烦恼转化为成长的契机。1、直面困难。当困难来了,不必慌张或恐惧,负面情绪无法解决问题,只会让人乱了阵脚。
小白:“小龙,我昨天说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啊。你懂的,我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小龙:“……你这么说,好像不原谅你,就显得我很小气。”小白:“嘿嘿,你最大度,咱们握手言和吧。”小龙:“不太有诚意,我考虑考虑。”“刀子嘴”背后是“豆腐心”吗?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