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塔分木塔、砖塔两个时期:木塔有1502 年的历史;砖塔有372年春秋。北宋仁宗时邵博著的《闻见后录》载,“(法门)寺有古塔四层。”它的全称应是“阿育王寺舍利木塔”。木塔建成后,三 百多年以后,中经十六国和南北朝混战时期,遭到 战火焚毁,加上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采纳崔浩奏言,禁佛教、毁佛经、佛像和塔寺,阿育王寺舍利塔遭到“断佛道经像毁场”的劫难,以致塔寺成为废墟,信徒们还不断来这里烧香敬佛,人称“圣家”。过了25 年,北魏孝文帝时期,改拓跋为元姓,名为元宏,史称元魏,复信佛教,元魏二年即延兴二年(472)吱州牧拓跋育修复了阿育王寺和舍利塔。隋开皇三年 (583)阿育王寺改名“成实道场”,舍利塔随谓“成实道场合利塔”。 隋义宁二年(618)改“成实道场”为“法门寺”,塔也名为“法门寺舍利塔”。是年法门寺曾遭火焚,塔基残露。到了唐贞观五年,(632),歧州刺史张德亮奏请唐太宗李世民修复法门寺时,在塔基上修筑望云殿以盖塔基。从后来唐代历次重修塔寺,并未提起复建木塔事推测,张德亮可能是把木塔修 复在塔基残露处,名曰望云殿,是以殿代塔,殿楼四层,高达天际以望云。塔可能为方形,现发掘唐塔地基也为方形,比明塔地基大得多。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迎佛骨于东都洛阳,供养三年后,于龙朔二年(662)送归法门寺地宫,并诏令和尚惠恭、意方等重修法门寺塔。张撰《无忧王寺真身塔铭》曾对重修的法门寺塔有描述:拔一柱以载天“,可知阿育王寺亦名无忧王寺,塔名亦谓”无忧王寺 真身宝塔“。到了唐景龙四年(710),题舍利塔为”大圣真身宝塔“,亦名”护国真身宝塔。“
五代后梁龙德二年(922)盘踞凤翔的原唐节度使吱王李茂贞(亦称秦王),曾多次修葺木塔,添置 塔心樘柱,以绿琉璃瓦覆盖塔顶,使木塔更加漂亮,逢夕阳朝霞时,金碧辉煌,雄姿昂然,焕焕乎立于歧山之阳。时人薛昌序撰《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 记》中说”穷华极丽,尽妙罄能“。宋、金、元时期宝塔建制无大变化,统称”真身宝塔。“
我国现存的济南市青龙山四门塔是隋大业七年 (611)所建:浙江宁波市阿育王寺塔,相传是西晋太康三年(282)所建;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为唐永微 三年(652)所建。周原上有塔三座,一是歧山城内 八角八层的太平寺塔,建于北宋元三年(1088),一是扶风城东南八面九层的峰塔,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另一座就是最古最高的法门寺塔 三塔比美,为周原添姿增色。法门寺塔原为四层木塔,如果确实建立于东汉永平十年(67年),它还要比辽清宁二年(1056)在山西应县建的五层木塔早 989年。这样看来,素有”关中塔庙始祖“的法门寺塔,也可成中国塔庙始祖”了。
明隆庆三年(1569)。凤翔府连续发生了两次地震,波及法门寺真身宝塔,木塔崩毁。根据1987年法门寺考古队在清理塔基时证实,明塔是在唐塔基上修建的。明塔东西直径约19米,南北直径约20 米,总面积为380平方米,略呈园形,正处在唐塔基中心点上,小于唐塔;唐塔基每边各长26米,面积为676平方米,周围有20个柱础(有一柱础可能 在明塔建筑时挖坏而失迹),排列成正方形,内部又有对角距离相等的四个承重柱础,明塔基即在这四个承重础的内线边沿处,法门寺唐碑有李世民于贞观五年(631)准奏在毁露的塔基上覆修望云殿的记 载,唐塔基又可上推至北魏时的塔基;碑载北魏时 看的阿育王寺塔亦系重修,可见法门寺塔的古久。唐塔到唐天复元年(901)李茂贞重修法门寺塔始添塔心棱柱,加固了木塔,使唐建木塔一直保持到明代后期。发掘资料证明,木塔定型于唐代,塔形四方可以和西安大、小雁塔比美,由于木塔底层周围有20个回廓柱,结构成正方形殿阁式,更比砖塔奇巧艳丽。
法门寺真身宝塔崩毁,引起了不少佛徒僧尼的惋惜悲叹。西蜀大州(即古大州驿,在今四川纳溪 县南)有一笃信佛教的居士,伤感得痛不欲生,誓愿为重建宝塔而残肤苦行化募。他用“百尺长”的铁锁链,穿锁在自己的肩筋骨上,为佛增光,不怕疼痛劳累,拖地行乞,到处募缘,他以许玄度(可能也是个虔诚的苦行居士)为榜样,为恢复真身宝 塔募化了不少资财。为此他在庆隆六年(1572)还 写了一首诗,又不具姓名,由此可见他的为佛而自我牺牲精神。这块诗碑至今还嵌镶在法门寺正殿内西墙壁上,使人读之,就会想起西蜀大州居士的悲 壮事迹。诗为七字句,但又少两字,读时拗口,不好标点,此诗抄录标点如下:
法门寺,成住坏,空中忽想痴僧债。
百尺铁锁挂肩筋,欲与如来增气概。
增气概,尔毋苦,好待当年许玄度。
木塔崩毁10年后,明万历七年(1579)有扶风佛徒杨禹臣、党万良等,募化钱财,倡导修复法门寺塔,经时30年,于明万历三十七年竣工,将四层木塔改建为13层砖塔。塔身高56米(一说47米),八面八棱,棱角为雕琢成的花砖砌拱。拱角悬铃,共有的个,在晚风晨光中口叮咚作响。最上层无洞门,地面第一层塔门朝南,门高1.26米,宽1.4米,门额刻石“真身宝塔”,正东面额石刻“浮屠耀日”,正西面额石刻“舍利飞霞”,正北面额石刻“美阳重 镇”。其它东北、西北、西南 东南各面分嵌乾、坎、良、震、巽、离、坤、兑八封文以记方位。塔第二层到第八层均有斗拱、栏杆;九层以上为青砖拨檐。从二层起到第十二层每层各有佛龛8个,共计88龛,每龛供奉铜佛 l至3尊,共计104尊。佛像旁边放置经卷函匣,外罩铁网。塔顶为青铜铸造的刹顶,三片焊接成葫芦形状,高约2.45米,直径1.45 米,中间横铸“明万历三十七年造”八个楷字。白 昼耀日,金光灿灿;夜晚使周原上空多一颗金星。塔基边长27米,高1.8米,塔身、顶、基三项数字加 在一起法门寺塔通高为60.25米9仅次于西安大雁塔的通高(64.1米),比小雁塔的通高(43米)高出17.25米。法门寺塔巍峨壮观而宏丽,在关中西部手屈一指。
民国年间法门寺塔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重修。早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华北慈善会会长朱子桥和上海实业家李祖绅、李祖才兄弟联袂到扶风、办理扶风灾童教养院事,曾前往法门寺瞻礼真身宝塔,看到寺塔残破,萌生了重修寺塔意念?quot;七七事 变"抗日战争爆发,沦陷区难民大批涌来,朱子桥首倡以工代贩修塔,李祖绅、李祖才兄弟为功德主,捐资三万元,各方化募二万元。工程总监督为华北 慈善会会长崔献楼,设计施工为西京建设委员会张 博泉、龚明、赵梦瑜、朱靖宇、马学授等工程师。准备就绪后,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三月开工,历程一年零四个月,于 1940年7月竣工。此项工程除立有《重修法门寺真身宝塔碑记》与《功德碑》外,康寄遥还著有《重修扶风法门寺真身宝塔纪略》一书,并写《颂法门寺真身宝塔修成》诗一首赞颂之,此录诗句如下:
法门古刹, 宝塔巍然。
来源悠久, 二千余年。
真身佛光, 光普大干。
祥云瑞相, 感应空前。
国家重镇, 民众福田。
历朝供养, 详记史篇。
此次修理, 殊胜因缘。
朱李倡导, 各地宏传。
写经造像, 负责谁肩。
宰官士庶, 八部龙天。
稽首祝愿, 矢志诚虔。
护国息灾, 福寿增延。
砖塔是在木塔崩毁后修建的,重量千万倍于木塔,塔基下有舍利地宫,所以砖塔建成后45年,即清顺治十一年六月初九(1654.7.22)地震中法门寺塔身向西南歪斜,佛经佛像从佛龛中跌落。又经过了322年,法门寺塔在1976年8月阴雨连绵中,逢四川松潘大地震之震波所及,寺塔西南面第二层有砌砖粉碎跌落,塔身更向西南严重倾倒。为了挽救法门寺塔,宝鸡文化局准备维修,1981年春天周原考古队就在砖塔周围进行钻探。3月22日晚,塔的西南面第三层佛龛的斗拱砌砖掉落,随后西南面的 塔基下的石条裂缝,8月24日上午10时许,塔上先掉下一砖,稍停,塔西南少半边向西南垮塌。下午 7时许塔北面第八层佛龛顶部掉下三砖,接着西北角和铜塔刹顶同时相携坠落。9月6日将近四时,塔顶残存部分也行跌落,至此法门寺塔去头残身,半个塔面孤零零危立在残台破砖之上。岌岌可危。
从木身到砖身的法门寺塔,坏了重建,重建起又毁,经历了近两千年。原名为阿育王或无忧王寺舍利宝塔,又叫成实道场舍利宝塔、法门寺宝塔、大圣真身护国宝塔、重真寺真身宝塔、法云寺真身宝塔、皇帝佛国真身宝塔、祟正寺真身宝塔,名称多由封建王朝所取4目的都在借神权以维护其统治。时过五年,宝鸡文化局拨款、雇工将残存的半边塔面拆掉,拆掉后准备在1986年开工重建,法门寺塔,至此377岁的法门寺砖塔已经荡然不存。不过旧塔虽去,新塔亦来,现在已恢复重建原样的法门寺塔,又矗立于周原之上。
舍利是什么,固然非凡情所能测度,但舍利有什么用呢?是很非常明显的。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经卷)一样,具有弘法的价值。本师释迦牟尼佛涅盘后,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国、释迦族等八国分成八份,建塔供养。至公元三世纪,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万四千,佛教大兴。前几年,在我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对于佛法的弘扬有重大意义。世尊示寂后,为什么要留下舍利?这是很有意义的问题。
1 可逢凶化吉,避灾解难。 2 受天人护法和其他众生的护持、尊敬,避免非人、魔障干扰。 3 重业轻报;可以用于佛像装藏,净灵等。 4 持一句咒之功德,可增获百千万倍之功德,若造一句口业,也得百千
我们普通人,死后火化时有些人是否也能生成些舍利子?有人分析,佛教界的一些修行之士之所以能够生成舍利子,与其长期素食和饮山泉水有关。菜蔬和山泉中富含各种矿物质,经几十年积累,人体各部含量很多,圆
舍利花如同花朵那般。即舍利子的骨片。何种人才能修出舍利花呢?唯有正宗佛教的修证成就者,才会有舍利、坚固子,得大成就者才会有舍利花;不是正宗佛教者不会有,正宗佛教未得大成就者亦不会有舍利坚固子或
舍利子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
龙宫舍利子简介: 龙宫舍利子起源于缅甸边区,山势绵延,有如盘龙腾空的气势,山洞入口有如龙宫之壮丽,法人称之为龙宫洞。佛经记载古时由苦行僧侣在洞中修行,由于高僧全身金刚法体,洞中灵石经长时间产生变
南怀瑾,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南师荼毗仪式结束后,弟子们经过讨论商议,在否决了就地不开炉建塔的方案后,于2012年10月5日早晨四点打开荼毗炉,看到经过荼毗后,南师的头骨完整,上面缀满各色舍利子;头骨一半呈现黄色,一半呈现蓝色;其余身体化成舍利子无数。
舍利子在历来传说中都极富神秘色彩,据说能带来祥瑞。法门寺的佛舍利据记载曾多次大放异彩,是为瑞相。有些舍利子本身更是神奇,如肉身舍利等。而随着社会发展,有大量的仿冒舍利出现。因此,掌握正确的分辨方法是现今很必要的事情。
释地藏肉身不朽: 1200年前,公元794年,农历7月最后一天,金乔觉召集其徒子。然后向徒子告别道:我死了以后,不要火葬。把尸身放入石头缸,三年后再拿出来。如果到时候还不朽的话,再在身上刷金漆。他99岁入
问题:舍利花、舍利子是从何而来的?火化后的骨灰,有的骨头上有些绿色、蓝色、黄色等颜色,和一些像珊瑚一样的骨头,看起来也很漂亮,这些是舍利花吗?大安法师:对于这个问题,要深信佛法不可思议。你可以做个比较,为什么有些念佛人,助念之后能够烧出舍利花,有各种颜色。那些不信佛的人,没有人助念的人,他的骨灰烧出来是什么情况。你可以做一个对比。
古代“月”字通“肉”,所以这座寺院被读作“肉身宝殿”。九华山有肉身舍利的,并非只有这座月身殿,但是这其中所供养的金乔觉着实是了不起。金乔觉于719年来到中土的时候,佛法已然盛行,尊佛之道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是年轻的金乔觉没有在此停留,他来到了地处江南的九华山。
我们拜舍利也好,拜佛像也好,都是功德,都是力量,都是向佛恭敬礼拜,我们同样可以消除业障,同样可以增长善根、福德、智慧,可能舍利要尊贵些,但效果都是一样,只要心诚则灵,确实没有什么大差别的。
这个完全是一个误会,舍利是佛菩萨还有罗汉、历代高僧大德通过修戒、修定、修慧,他们由于精进地用功办道,在身体内,通过精神气凝结起来的舍利。这种宝物的东西不是叫你舍弃一切,不是这个含义,这样就误解了舍利的含义,我们不能以讹传讹的来听它。要按照佛法里面的真实解释舍利,千万不要误解这里面舍利的含义。
舍利在经上说得非常清楚,它乃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它是怎么来的?就是透过佛弟子们或者佛陀本人,以持戒修定修慧的这种行为,然后转化了整个人身心的果报,最后呈现了一个殊胜的相,事实上就是由精神而影响了物质的形成。
有人认为,舍利是高僧圆寂后,经火化而烧出来的结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印光大师文钞》中开示:舍利是梵语,译为“身骨”,是修行人修戒、定、慧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是心于道合,心于佛合者的表相。舍利可分为:碎身舍利。即高僧大德火化后的遗骨结晶而成,骨骼形成的舍利是白色的;头发形成的舍利以黑色为主;肌肉形成舍利以红色为主。
舍利子也叫做坚固子,这种坚固子是由坚固的道心感应来的。当一个人临终念佛的时候,假如对求生净土,信心极其坚定的话,也能感应到舍利子。虽然当下还是凡夫,但是只要一生净土,必证不退转位。
在世界佛教总部所属寺庙之一的圣迹寺,发生了一桩佛教史上从未有过的特大圣迹,一位高僧长老圆寂后,十几天其法体发生脱胎换骨大神变,当下震惊所有在场佛教七众弟子,此一真实不虚的现象摆在佛教徒与世人的面前。据悉,这位圆寂后不仅脱胎换骨,而且成为金刚不坏肉身舍利的圣僧就是世界佛教总部经律论三藏总导师因海老和尚。因海长老从来淡泊名利,远离尘嚣,
《金光明经》中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是佛教修行解脱成就的标志,故历来为信仰者所崇拜。尤其是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更是在佛教徒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提及
2015年3月27日,觉真长老法体进入荼毗后的第五天,按禅宗丛林传统,曙明法师等长老众弟子在紫金寺对觉真长老灵骨进行了初步分拣,发现各种舍利异彩纷呈,十分庄严。长老生前好友、嗣法门人及信众居士共同见证了这一神圣时刻。
舍利又叫舍利子,是梵文Sarira的音译,意为遗骨、灵骨,通常指佛或佛教高僧去世后火化遗留下的各种颜色的坚硬结晶体和残留物。佛经《金光明》卷四上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这是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