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北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慕容街北端的北塔广场上,是一座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的千年古塔,后经隋、唐、辽几次重修,形成以北魏塔基为台基、隋唐塔体为内核、辽代塔身为外表的佛塔。
朝阳北塔的辽代天宫于1988年11月下旬因维修而打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奇珍异宝,其中发现的两粒佛舍利更使朝阳北塔声名大振。
舍利,是梵语“Sarira”的音译,又译“设利罗”、“室利罗”,意为身骨,指死者火葬后残余骨烬。通常指释迦牟尼火葬后,遗留下来的一些固体物,如佛骨舍利、佛牙舍利、佛指舍利。按照佛教的说法,舍利同凡夫俗子的死人之骨有根本区别,它的形成,既非生理上的关系,也非食物结构的原因,而是积累苦修,功德昭著的标志。
相传释迦牟尼在古印度拘尸那城外娑罗林中涅盘后,按照佛祖的嘱托,葬礼准备了6天,到第7天,众人抬着遗体往城南火化,当柴木堆积在棺椁四周后,柴堆竟自然起火,火焰冲天,棺椁遗体迅速消失,只剩下一堆五光十色晶莹的舍利。拘尸那城的末罗族人将舍利取往他们的议事厅,敬献花环、香料等供品,以示礼敬。
摩羯陀国阿阁世王等七国王,分别派遣使者到火葬地拘尸那城,向末罗族人要求分舍利。最初末罗族人不肯分给,差点兵戎相见,后经一个名为香姓的婆罗门的调解,才将舍利平分给八王,建塔安奉。
到了公元前3世纪(佛灭度后200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无忧王)统一了印度,大弘佛法。他把佛教立为国教,提倡用佛法治国,并下令凿摩壁,立石柱,刊刻倡佛教令。当时,作为崇拜偶像的佛教造像还没产生,佛的舍利是唯一具有形象化的佛法象征。正鉴于此,阿育王弘法措施,也就包括建塔供奉舍利。他取出王舍城等7处宝塔下的佛祖真身舍利,分成84000份,分别盛人84000个宝函,起造同等数量的塔供人膜拜礼佛。
《魏书·释老志》记载,佛涅盘后,阿育王以神力分佛舍利,役使鬼神,造84000塔分布于整个世界,并说在洛阳、彭城、临淄等地皆有阿育王塔故迹可寻。唐道世《法苑珠林》更是记载详备,还具体列出阿育王在中国所建塔名及地名。
佛祖释迦牟尼涅盘后,僧人及信徒再也无法向佛祖问法礼敬,于是,佛舍利就成了佛的象征,被赋予了神圣的涵义。
舍利,是最富传奇色彩的佛教圣物,也是令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的最高崇拜物。然而,对于舍利的看法各不相同。佛教界认为是戒、定、慧三学所熏修的成果,所以在信徒们真诚礼拜下,舍利可显现瑞相或放光。气功界认为是高能物质的聚集,因此不同的人对舍利有不同的感应。医学界则认为是与僧人们的生活习俗有关,常年吃素打坐,死后火化即得此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怎么说,舍利是佛教的圣物,被誉为“灵魂的宝石”。佛教向世界各地传播流布过程中,它也作为佛教弘法法师手中的法宝,也具有至高无上的宗教含义,见舍利如见佛陀。
随着佛教的广泛流布,佛教僧人和教徒日众,佛的真身舍利却愈来愈难以寻到,所以佛书里即有了专门指示崇佛之人找寻做舍利替代品的论述。如唐不空译《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云:如果没有佛舍利,可用金银、琉璃、水晶、玛瑙、玻璃等珍宝制成舍利。对于无力以珍宝制作的信徒,也可以到大海边,拾取清净砂石或叶草竹木根节制作舍利。这些舍利替代品称为影身舍利。
综上所述,舍利可分为真身舍利和影身舍利二类。影身舍利即由七珍八宝甚至砂石等物组成的舍利替代品。而真身舍利除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外,还应包括其他佛(如朝阳南塔发现的锭光佛舍利)及一些高僧大德的舍利。
朝阳北塔辽代天宫里发现的二粒舍利,如米粒大小,一为乳白色,一为红褐色。按照《法苑珠林》的说法,一是骨舍利,白色;二为发舍利,黑色;三是血肉舍利,红色。但皆因圆明皎洁,坚固不碎,迥非世间珠宝可比。北塔发现的舍利从感官上看完全合乎《法苑珠林》上所说的佛舍利标准,我们认定这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其证据如下:
在朝阳北塔天宫及地宫发现多块题记碑石、题记砖,虽然其上文字有些漫漶不清,但对于识别佛舍利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立于石匣门板外侧。长方形,砂岩刻成,高1.26、宽0.85、厚0.16米。一面刻字,楷书,上半部14行,每行11字;另一面无字。开头题为“今聊记石匣内”,以下记载石匣内藏置的主要物品名称及数量,但文字大多剥蚀,可辨识者有“经塔”、“舍利两粒”、“金莲”等。末尾刻写“大契丹重熙十二年四月八日午时再葬,像法更有八年人末法,故置斯记”。志石下半部分刻写这次修塔的部分人名及职位,共39人。通过此志石,我们得知考古发掘的一红一白两粒佛舍利是在辽重熙十二年四月八日佛诞节再葬人天宫里面的,出土的其他文物与账上记载相符。
此砖立于天宫石匣门外的砖墙上,长宽各为42厘米、厚6厘米,背面饰沟纹。正面磨光后刻字,共10行,95字,楷书,行间划线。其上刻写:“延昌寺大塔下,重熙十二年四月八日再葬舍利记……”
在朝阳北塔塔门基座内发现一块唐代残石碑,其上有“隋之舍”字样。从上可知朝阳北塔的两粒佛舍利应该是隋文帝敕葬的。
朝阳北塔辽代地宫中发现了一块题记砖,其上刻有:“霸州邑众诸官,同共齐心结缘,弟三度重修。所有宝安法师奉随文帝敕葬舍利,未获,请后知委。”通过此题记砖,我们可以认为,从朝阳北塔天宫重见天日的舍利是隋文帝仁寿年间派使者宝安法师送到营州(今朝阳)的。辽人修地宫时没找到,刻此砖告诉后人,后来找到,奉安于塔的天宫(杨曾文语)。
朝阳北塔天宫、地宫等处发现的砖石志文说明北塔天宫的两粒舍利是隋文帝所敕,辽代又重新葬于天宫。
历史文献上有许多关于隋文帝敕葬佛舍利的记载。
据隋王邵《舍利感应记》,隋文帝即位前从一位印度僧人那里得到一包舍利。他从仁寿元年(601)到仁寿四年(604)先后三次派沙门、官员向113州送去舍利,命各州在规定的期限内建立供奉舍利的塔,共建塔113座。规定每次各州舍利塔建成后在同一时间由州官员组织官民举行供养舍利法会,并为皇帝、百官、国民祈福。
《隋书》载:文帝仁寿年间曾诏命天下各州建塔安葬佛舍利。当时,朝阳为营州,是东北地区军事重镇和政治中心,当然要奉诏行事,建塔安奉佛舍利了。
《法苑珠林》载:隋文帝仁寿二年(602)正月二十三日复分布五十州建立灵塔。四月八日五十合国化内同下舍利封人石函,别录如下:营州(今朝阳)三放白光,得古石解作函。明确指出朝阳北塔是隋文帝仁寿二年所敕葬的舍利,并有三放白光瑞相出现。
安德王杨雄在《庆舍利感应表》中载:“营州舍利三度放光,白色旧龟石自然析解,用为石函。”
《大正藏》记载:奉敕置塔于营州梵幢寺,即黄龙城也。旧有十七级浮图拥在其内。安置舍利,当夜半上,并放白光,状如云雾……前后三度相类并同。
这段记载,不但证实舍利确实是三放白光,更主要说明了隋代北塔寺院应为梵幢寺,而且确有十七级浮图(应为北魏的思燕佛图)。
北魏、隋唐的营州,即今之朝阳。朝阳现存的古塔除北塔外,均为辽或辽以后所建,只有北塔是北魏冯太后所建,因此,隋文帝所赐的佛舍利只能是在北塔,别无选择。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文物主要包括佛教法器、供养物、佛像等。制作之精湛、数量之众多、品格之高贵,在国内实属罕见,这完全可与陕西省扶风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出土的文物相媲美,有些甚至是法门寺所没有的。
天宫中发现的鎏金银塔、金银经塔、波斯玻璃瓶三件文物,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宝级文物,占全辽宁省国宝级文物的十分之三。特别是来自古波斯(今伊朗)的波斯玻璃瓶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完整的一件。四株银菩提树是目前国内仅存的辽代银菩提树。两件玉飞天占全国出土辽代玉飞天总数的四分之一。北塔天宫出土的水晶器,如果按件(粒)算多达上万件。玛瑙器数量大、品种全、花色多,几乎囊括所有天然玛瑙的花色品种。北京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著名文物鉴定专家杨伯达先生看后赞不绝口,说有些品种在我国是首次发现。再有,北塔天宫出土的玻璃器在全国首屈一指,包括我国古代的铅钡玻璃及外国的钠钙玻璃,萨珊玻璃至伊斯兰玻璃应有尽有。古代中国制造玻璃的技术,一直不很发达,长期从古罗马、埃及、西亚输人玻璃制品。因此,非常稀少,可以说价比金玉。玻璃仅限于上层社会的帝王贵戚达官显贵使用,用玻璃当供施物品,足见规格之高。
另外,一件修复后的七宝舍利塔是全国的唯一,这最能说明问题。七宝舍利塔由成千上万颗珍珠、水晶编缀而成,其上悬挂金银、琥珀、玛瑙、珊瑚、玻璃、玉石、宝石等饰件,价值连城,可以说这么贵重的七宝舍利塔非佛祖释迦牟尼莫属。
当时,朝阳属辽中京霸州管辖(后升为兴中府)。以辽国之财力,能把这么多奇珍异宝,包括许多由国外进口的玛瑙、玻璃、琥珀、珊瑚等物葬人天宫,是其他佛及高僧所不能享受的殊荣,这也间接证明了北塔的舍利为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从当时出土情况看,两粒舍利盛放在一个金盖五彩玛瑙罐中,罐中还有五颗鎏金珍珠。这件舍利罐又放在一座纯金塔中,塔高11厘米,重209克,底座三层,上托八瓣金莲,方形四阿顶式塔身座落其上,塔顶安刹。这座金塔安放在一个木胎银馆中,银棺片上錾刻佛祖涅粲像(佛头部为鎏金)、三佛图、帝后礼佛图等。这一套佛舍利组合又置于一座七宝舍利塔中,按照佛祖密宗的仪轨,只有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才配葬单层檐金塔中。从这种葬式上也可以看出北塔二粒舍利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用世俗观点看,那个银棺就相当于世人的骨灰盒,而其上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像即如骨灰盒上的逝者遗像,自无张冠李戴。有佛祖涅槃像即为佛祖真身舍利,绝非其他高僧可僭越。
朝阳北塔辽代天宫虽然早年遭雷击火灾,纺织品及纸类均被焚毁外,其他物品保存完好,可以看出是辽代佛教密宗一个完整的佛教供养的最高结集——佛舍利供养曼荼罗世界。
所谓“曼荼罗”是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坛”、“坛场”、“中围”、“转圆具足”等等,通俗地讲,曼荼罗就是密宗僧人修习密法时设的道场,一个特殊的“佛殿”。
从北塔塔身浮雕五方五智如来及地宫出土辽代石经幢上刻有“大唐三藏法师不空”等字样,可以断定北塔为密宗金刚界道场。天宫石函门板内侧线刻二天王,其上为飞天;石函东壁线刻化身、法身、报身佛;石函北侧线刻一佛八菩萨;另外,天宫出土的金银经塔中,第一重金筒刻密宗大日如来和八大灵塔;第二重银筒刻三菩萨;第三重金筒刻大日如来和八大菩萨。天宫出土的木胎银馆上也刻有化身、法身、报身佛。以上这些图像在密宗里称为“大曼荼罗”。而线刻的诸佛菩萨手中所持的器杖和印契,如智拳印、定印、与地印及宝剑、莲花、净瓶、六字真言、佛种子等即所谓的“三昧曼荼罗”。
鎏金银塔中的银经卷可称为“法曼荼罗”。而佛菩萨身上一切威仪及铸像等等即为“磨曼荼罗”。
在北塔天宫中发现了大批铜钱(包括一些檀香木钱和白玉钱,纯属供养钱),当为佛法礼仪之财供养。在波斯玻璃瓶中有茶褐色痕迹,当为香水遗存。此瓶也可能是所谓的瘀迦瓶,又叫功德瓶,为密宗灌顶之用。法器中诸如金刚杵就有铜、玉、水晶、石质多种。法轮亦有金、银、铜、玉、石之分。有柄石香炉为佛教六供或十供的首要器具。在天宫中还出土了五宝五药五谷等物,完全合乎佛教密宗仪轨要求。通俗地讲,北塔天宫就是一个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佛殿。
舍利是什么,固然非凡情所能测度,但舍利有什么用呢?是很非常明显的。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经卷)一样,具有弘法的价值。本师释迦牟尼佛涅盘后,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国、释迦族等八国分成八份,建塔供养。至公元三世纪,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万四千,佛教大兴。前几年,在我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对于佛法的弘扬有重大意义。世尊示寂后,为什么要留下舍利?这是很有意义的问题。
1 可逢凶化吉,避灾解难。 2 受天人护法和其他众生的护持、尊敬,避免非人、魔障干扰。 3 重业轻报;可以用于佛像装藏,净灵等。 4 持一句咒之功德,可增获百千万倍之功德,若造一句口业,也得百千
我们普通人,死后火化时有些人是否也能生成些舍利子?有人分析,佛教界的一些修行之士之所以能够生成舍利子,与其长期素食和饮山泉水有关。菜蔬和山泉中富含各种矿物质,经几十年积累,人体各部含量很多,圆
舍利花如同花朵那般。即舍利子的骨片。何种人才能修出舍利花呢?唯有正宗佛教的修证成就者,才会有舍利、坚固子,得大成就者才会有舍利花;不是正宗佛教者不会有,正宗佛教未得大成就者亦不会有舍利坚固子或
舍利子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
龙宫舍利子简介: 龙宫舍利子起源于缅甸边区,山势绵延,有如盘龙腾空的气势,山洞入口有如龙宫之壮丽,法人称之为龙宫洞。佛经记载古时由苦行僧侣在洞中修行,由于高僧全身金刚法体,洞中灵石经长时间产生变
南怀瑾,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南师荼毗仪式结束后,弟子们经过讨论商议,在否决了就地不开炉建塔的方案后,于2012年10月5日早晨四点打开荼毗炉,看到经过荼毗后,南师的头骨完整,上面缀满各色舍利子;头骨一半呈现黄色,一半呈现蓝色;其余身体化成舍利子无数。
舍利子在历来传说中都极富神秘色彩,据说能带来祥瑞。法门寺的佛舍利据记载曾多次大放异彩,是为瑞相。有些舍利子本身更是神奇,如肉身舍利等。而随着社会发展,有大量的仿冒舍利出现。因此,掌握正确的分辨方法是现今很必要的事情。
释地藏肉身不朽: 1200年前,公元794年,农历7月最后一天,金乔觉召集其徒子。然后向徒子告别道:我死了以后,不要火葬。把尸身放入石头缸,三年后再拿出来。如果到时候还不朽的话,再在身上刷金漆。他99岁入
问题:舍利花、舍利子是从何而来的?火化后的骨灰,有的骨头上有些绿色、蓝色、黄色等颜色,和一些像珊瑚一样的骨头,看起来也很漂亮,这些是舍利花吗?大安法师:对于这个问题,要深信佛法不可思议。你可以做个比较,为什么有些念佛人,助念之后能够烧出舍利花,有各种颜色。那些不信佛的人,没有人助念的人,他的骨灰烧出来是什么情况。你可以做一个对比。
古代“月”字通“肉”,所以这座寺院被读作“肉身宝殿”。九华山有肉身舍利的,并非只有这座月身殿,但是这其中所供养的金乔觉着实是了不起。金乔觉于719年来到中土的时候,佛法已然盛行,尊佛之道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是年轻的金乔觉没有在此停留,他来到了地处江南的九华山。
我们拜舍利也好,拜佛像也好,都是功德,都是力量,都是向佛恭敬礼拜,我们同样可以消除业障,同样可以增长善根、福德、智慧,可能舍利要尊贵些,但效果都是一样,只要心诚则灵,确实没有什么大差别的。
这个完全是一个误会,舍利是佛菩萨还有罗汉、历代高僧大德通过修戒、修定、修慧,他们由于精进地用功办道,在身体内,通过精神气凝结起来的舍利。这种宝物的东西不是叫你舍弃一切,不是这个含义,这样就误解了舍利的含义,我们不能以讹传讹的来听它。要按照佛法里面的真实解释舍利,千万不要误解这里面舍利的含义。
舍利在经上说得非常清楚,它乃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它是怎么来的?就是透过佛弟子们或者佛陀本人,以持戒修定修慧的这种行为,然后转化了整个人身心的果报,最后呈现了一个殊胜的相,事实上就是由精神而影响了物质的形成。
有人认为,舍利是高僧圆寂后,经火化而烧出来的结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印光大师文钞》中开示:舍利是梵语,译为“身骨”,是修行人修戒、定、慧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是心于道合,心于佛合者的表相。舍利可分为:碎身舍利。即高僧大德火化后的遗骨结晶而成,骨骼形成的舍利是白色的;头发形成的舍利以黑色为主;肌肉形成舍利以红色为主。
舍利子也叫做坚固子,这种坚固子是由坚固的道心感应来的。当一个人临终念佛的时候,假如对求生净土,信心极其坚定的话,也能感应到舍利子。虽然当下还是凡夫,但是只要一生净土,必证不退转位。
在世界佛教总部所属寺庙之一的圣迹寺,发生了一桩佛教史上从未有过的特大圣迹,一位高僧长老圆寂后,十几天其法体发生脱胎换骨大神变,当下震惊所有在场佛教七众弟子,此一真实不虚的现象摆在佛教徒与世人的面前。据悉,这位圆寂后不仅脱胎换骨,而且成为金刚不坏肉身舍利的圣僧就是世界佛教总部经律论三藏总导师因海老和尚。因海长老从来淡泊名利,远离尘嚣,
《金光明经》中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是佛教修行解脱成就的标志,故历来为信仰者所崇拜。尤其是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更是在佛教徒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提及
2015年3月27日,觉真长老法体进入荼毗后的第五天,按禅宗丛林传统,曙明法师等长老众弟子在紫金寺对觉真长老灵骨进行了初步分拣,发现各种舍利异彩纷呈,十分庄严。长老生前好友、嗣法门人及信众居士共同见证了这一神圣时刻。
舍利又叫舍利子,是梵文Sarira的音译,意为遗骨、灵骨,通常指佛或佛教高僧去世后火化遗留下的各种颜色的坚硬结晶体和残留物。佛经《金光明》卷四上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这是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