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实践研究,这一次是这个题目,我们现在本题来了,慢慢来,好像两腿不太听命令了吧,有一点消息了,所谓消息者,这个腿开始有点难受起来了,是不是啊,是这样,赶快放参,等一下再来,先下去,引磬响就下座,十分钟就回禅堂,要大小方便快去。
为什么叫生命的科学,我们一句话,下一个简单的答覆。真正的佛法,尤其是真正中国儒释道三家综合的文化,都是讲一个生命的科学,因为前几年,大陆有几位科学家,经过一个朋友的介绍,他们流行这个气功,我就笑,我说,我们中国的宝贝多得很,气功算什么,我说你们不知道,我们年轻的时候都玩过的。第一步是武功,练武功,武功练好了进一步练气功,气功练好了再进一步道功,道功练好了进一步禅功,这是传统的中国的东西哦。但禅包括了佛家、道家,光讲气功,有许多人练气功来问我,这个气守丹田。我说,你所谓丹田,下丹田在肚脐下面一寸三分,道家讲的,中丹田在男女的两个乳房的中间,上丹田在眉间,守哪个丹田。这个是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把气守哪个地方好。我说不要瞎搞了,这些东西,我从年轻玩起,告诉你们,尤其女性不要随便开始守下丹田,不到某一步功夫不能随便守下丹田,女性,很严重哦,搞得不好就会血崩哦,男性也有问题的。他说,气守哪个丹田,我说,丹田是什么,你也不懂,乱扯,不晓得这三个什么叫丹田,我说我问你,我们人体是个皮做的,这个皮呀,像尼龙袋一样,里头装了些肉,里头肉把它捏拢来变成心肝脾肺肾装在这里头,每个地方有能道,有通路的,你吸一口气,把它憋在那个肚脐眼下面那个地方,就留住啦。有感觉啊,我说你拿个棍子打我的小肚子我绝对不怕,我还真可以不怕。这个也不是气,你也不懂,我问你,你看那个汽车轮胎,一个气胎,你把它打气打进,那个气打进去了以后叫那个气留在中丹田不动,轮胎做得到吗,做不做得到,那个气进来每个袋子都满的嘛,那里还停留,停留在那个上丹田,中丹田,那就是癌症,那个气嘛,空的嘛,那会停留在那里,那停留在那里是你的感觉嘛,不要瞎扯了,而且你把那个留在那里干什么呢,做什么用,免得家里不要买瓦斯了,就把肚脐放个气,瓦斯,饭都煮开了,没有这回事嘛,所以你气功练得再好为人治病,我说会啊,对不起啊,我是讲道理,不是批评气功不对,后面还有文章的,我说好,我告诉你,我也会,但是我不愿玩这个花样,帮助一下,减轻一下痛苦,有一点帮助,有的,说根本就会治好,对不起,你看所有统计下来,给气功治疗过的,有好处没有,绝对有好处,把病治好了没有,该抬的抬起走,该爬的还是爬出去,该躺在那里的,躺直了的就躺直了,医不好的,不要说气功,我常常在医学大学,在台湾国防医学院到处讲的,我说你们中医、西医两边不要争好不好,因为我外行可以讲,我们这里好多大医师在,这里都是大医生、大博士,等一下慢慢给你介绍。我当年讲他们,不管是西医、中医都治不好病的,我在台上演讲就乱讲,西医也治不好的。中国人两句老话,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不管你中医、西医那个医药,那个不死的病自然给你治好嘛,他本来不死嘛,那个该死的病你药……,你中医、西医束手无策,所以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跟你两个无缘,譬如我们那个北京这些老朋友,我的老朋友,我们有缘嘛,所以哄来就好玩了,你无缘他就不听你那一套的,就是这个道理,我说中医、西医假使医得好病,世界上人就不会死了,你们照旧的医,他们照样的死,该死的病,治不好的,所以讲到人体的科学,后来这些朋友我一谈,对不起,你们真正,我愿意帮助你们搞起来,中国文化的科学是要发明了,我说,改个名字叫做生命科学,或者是,生命物理。这几个大科学家一听,听我这样一讲,这个好,这个好,这个太好了,可是我还没有开动呢。生命是包括了一切,真正的佛法是生命的科学,大家不要给宗教外衣困住了,太可惜了,时代到了现在,这个生命科学,只有这一套东西,在今天我们自己中国人来说,只有我们中国一路领先的,这句话我自己讲了我负责,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外面的西方的科学文明只能作注解,可惜呢,我们自己中国这个文化,有啊,都在那个仓库里头,都在古书里头,你们年轻人也啃不懂,白话文入手的,写两个字写得东倒西歪的,文章作得青蛙跳井,扑通,不通,那个古书怎么读得懂嘛,那个仓库打不开啊。生命科学是这个。
我们生命存在著很多问题,所以世界上的人每一个都是科学家,每一个都是哲学家,每一个都是宗教家,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生命活到,怎么会来投生?你当时找他作爸爸作妈妈,你在哪里认识下了主意要他做爸爸、妈妈的,不知道来的,自己为什么会来变一个人,不知道,这个天地怎么来的,宇宙万物怎么来的,太阳哪一天来的,西方的宗教家解释,上帝照他的样子造那个天地,我说谁造那个上帝的,总有个外婆吧,如果上帝是外婆生的,上帝的那个外外婆又是谁呀,一路追下去,追到底,追不出来的,所以宗教家就是说,宗教家比我们那个老朋友军事重地还重要,谢绝参观。你不准问,信者就得救,我是信你的,你总让我看一看好不好,里头有些什么东西宗教是不让你看的哦,所以佛不是宗教,你们把佛教也当成这样玩的话,那是佛教的罪人哦,我还顺便给你介绍,对不起,我先磕头,向你们诸位。
清朝有个名士,郑板桥讲了几句话,把三教的徒弟们都骂了,和尚,释迦之罪人。道士,老子之罪人。秀才,孔子之罪人。郑板桥说的,这个话。我现在为什么引用他的话,所以你们把佛法真正的奥义不拿出来,变成一个宗教的迷信的形式的话,那变成佛释迦牟尼佛的罪人,释迦之罪人,字要写正楷一点,真正的佛法是个大科学,所以我们这个宇宙怎么来的,人怎么下来,活到了以后,我的命运跟你俩个怎么不同,你的命运为什么如此,为什么要死掉?这个是生命的道理,这个就是生命的科学,那么我们打坐修道同这个生命的关系,统统从这个问题来,现在我们把生命科学要正式上路拿出来,这个大概……,这个问题讲过了,基础打好,我们才告诉大家怎么打坐怎么做功夫,现在不是我说的哦,生命科学佛说的,我还是老话,很多老朋友,同学都听我讲过好几次,现在我们重复,我们一个人生下来,活在世界上,有四个阶段,生、老、病、死,谁都免不了,释迦牟尼佛,我们本师当年为什么要出家,就是为了这四个问题,人为什么要生,两个,一个男的,一个女的在一起,为什么要生出一个人来。鸡为什么生出蛋来,蛋里头又变出鸡来,如果有一个人作主的老板的话,有一个主宰的话,你生了就好了不要人家死嘛,生了为什么也要他死呢,都很奇怪的事,这是生命的奥袐。生了,必定是老,必定有病,必定死亡,生、老、病、死,释迦牟尼佛为了这个,跑去出家,要跳出这个范围,对不住,今天我们真正给佛俩个,要请他老人家加被我们,要懂得哦,他呢,活了八十一岁也走了,你说解决了问题,如果释迦牟尼佛我们这位大老师在这里,我一定问他,你老人家为了这个,十九岁跑去出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不是证得菩提大彻大悟了,为什么你八十一岁也走了呢,是不是一个问题啊,这是科学问题,讲宗教就不能不敢这样讲哦,释迦牟尼佛自己有答案给你,可是大家不知道啊,学佛半天都没有找出来,所以古人有位辛弃疾,叫辛稼轩,宋朝一个大文豪,又是大军事家,又是个大侠客,又是个大忠臣,很有名的,我们山东的老乡,他爱喝酒,他就写了几句话,他说,他怎么讲呢,讲到佛的时候,不饮便康强,佛家是戒酒的,不准喝酒,如果不饮不喝酒就健康的话,佛寿须千百,那释迦牟尼佛活一千岁,活一百岁,八十一年入涅槃,可是释迦牟尼佛活到八十一岁就走了,且进杯中物,我还是喝我的,很有道理,所以郑板桥也讲过这个话,郑板桥怎么讲呢,酒能养性,喝酒能够……养的养,性情的性,仙家饮之,学道的人,。学神仙的喝,佛的戒律本来没有戒酒的,因为一位比丘喝了酒糊涂了,犯了很多戒,后来下命令才把它戒掉,所以这个戒不是性戒,是遮戒,方便之戒。酒能养性,仙家饮之。养性,仙家饮之,酒能乱性,佛家戒之。佛门认为喝酒并不妨碍什么的,可是会乱性了,那我呢,我则,郑板桥说的,有酒学仙,无酒就学佛。他这个都是他的方便,有酒喝的时候我学道家,变神仙,没有酒喝的时候我学佛家,出家了戒酒,他两头都占了,这是笑话,顺便讲过来的。
所以讲到佛既然是为了了生老病死,结果为什么八十一岁走了,人的生命,是不是有自己可以作主使他活到呢?古书上很多,现在没有啦,你们不知道,当年我学佛、学道的时候,常常碰到人说,你不知道,我那个师父三百岁了,在哪里,在某一个地方,反正乱吹一顿,很多。你看道家的书,晋朝那个抱朴子书,他说,道家的人最乱,抱朴子,是葛洪是神仙,他那个书上就说,修道的人,扯谎话乱扯的很多,他还亲自看到过,有一个老先生,说活了晋朝到……活了八百多岁了,他说这个人跟抱朴子讲,孔子生的时候,还在妈妈抱著,我就抱过他,而且我还摸摸他的头,你将来一定作圣人,你看从古到今扯谎的人很多的,生命这个东西,生老病死,怎么样去解决,尤其禅宗标榜,参禅是了生死,生死怎么了。我们先拿自己来研究,一般人学佛,都想打坐,身体健康的活长一点,为什么《金刚经》上教我们,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要认为学了佛以后,寿命就无量无边永远活下去的,这个观念先要拿掉,事实上我们念《金刚经》,念是念,绝对相信,念到无寿者相的时候啊,老实讲,我们嘴里是念心理不甘啊,还是要寿者相,多活一点,你看你们翻开旧的旧本的《金刚经》,上面两个偈子,是唐朝那个女皇帝,武则天作的,金刚不坏身,愿佛开微密,微密,我一下也记不得了,你记得吗,你记得,你写,这些老学生,比我老多了,老师不会,他一定记不得,不是,也可以,这个也武则天,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个也是武则天写的,每一本金刚经上面都印,什么金刚不坏身……,五个字一句的,想起来再告诉你们,没有关系,不是我们的本题,《金刚经》里有提到无寿者相,我们现在作科学研究,先介绍,我们倒转来生与死的问题。人怎么死的,只讲人,千万注意这个是科学,不是我说的,都是佛经上有的,可惜你们读的佛学,佛经里头没有找出来,我们现在帮你们好好找出来,将来还是要你们自己去研究的。我们这个人,一生下来,就死掉了,你信不信,你决不信,道家有一个人,讲得比佛讲得痛快,庄子,庄子是道家的,《庄子》在道教里头这一本书不叫《庄子》,叫《南华经》,《老子》这本书在道教里头叫《道德经》,《庄子》叫《南华经》,《列子》这一本书在道教里头叫《清虚经》,这是道家的三经,重点的三经,庄子怎么说呢,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他说,当一个人的生命,宇宙万物的生命,当你刚刚生出来,那个时候就是死亡的开始,方生就方死,你刚刚生的时候就是死亡的开始,你认为是死亡的时候,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是方生方死,庄子在别一个的地方,有借用孔子告诉他的大弟子颜回一句话,孔子怎么告诉颜回,传道给他的大弟子,回也,是颜回的名字,回也,交臂非故。就这么一句话,我现在带领你们,刺激你们年轻的同学们,好好学国文,国文学不好,你研究佛学、中国文化,影子都没。怎么叫“交臂非故”?我们两个对面走过来,你走过来,我走过去,两个人走到一排的时候,两个膀子靠都没有靠,两个膀子靠一下,你向这头走,我向那头走,你的……原来的这一刹那,两个膀子靠在一起已经没有了,早过去了,所以,交臂非故,这两个手那么擦一下,一下就没有了,就是佛说的,诸行无常,世界上一切的东西没有一个永恒的存在,佛法叫做无常,我们中国旧文化《易经》叫作变化,世界上的东西没有一样不变,没有一分一秒不变,没有一件事不变的,所以它无常不是永恒存在,这个生命是方生方死,当我们一岁的时候已经老了,比你生下,妈妈生下,坐满月的时候老得多了,当我们十岁的时候比两、三岁已经老多了,所以每一天都在小死亡,今天的不是昨天的,明天的也不是今天的,都在死亡,随时在死亡。现在,我告诉你,我常常问人,你看那个生过孩子的太太们都知道。
(这一段文字很促人深省,建议大家重点看看)那个婴儿生下来,有些人做过爸爸的都不大负责任的啦,很少看孩子的,那个婴儿躺在床上玩什么,你知道吗?有些人大概知道,婴儿两个手不大动的,那个指头是这样抓到的,大指头放在里头,所以道家后来打坐就用这个手印,叫做握固,婴儿这个指头放在里头的,很少有婴儿这样,这个婴儿也许健康有问题,大部份是这样,都是放里头的,婴儿在床上玩什么,蹬脚,蹬脚,特别爱踢,他生长在成长,所以七岁、八岁的婴儿狗都讨厌,那狗睡觉他都跑去踢它一下,他两个腿,等于那个狗长牙齿的时候不咬不舒服,我们人长牙齿小孩子的时候,不咬东西也不舒服,发痒发胀,他两个腿发胀生命在成长,等到慢慢中年以后,大家坐起来就喜欢这样了,两腿交起来,已经不行了,到老年就坐成这样了,根本没有生命,生命的死亡从足底下开始,所以一般人说,养精蓄锐,精力也从足底下开始,精从足底生,换句话,一个人发冷,寒也从足底生,所以我常常告诉人,喂,穿袜子,你上面的衣服拿皮包起来,下面光脚,没有用的,你把下面两个腿一保护好了以后,上面少穿一点没有问题,两个腿,你看老了以后,这个人呢,大家,我们看到,你看男的女的,到了中年什么呢,中年有一个东西很快就出来,每一个人家里都种西瓜的,到了中年都出去卖西瓜了,走路这个样子了,肚子都大了,屁股都向前面挺了,慢慢以后老了呢,走不动了,两个腿不行了,死了一半,小心啊,不过我两个腿还不错的,这是跟你们讲笑话。你们注意,所以腿,这就医学上要研究了,我们有脑科,国际上脑科权威的医生在这里他只管头不管腿的,脑跟腿,只有释迦牟尼佛告诉你,左边的大拇指开始,左右脑,跟脑连到的。所以修白骨观佛要告诉你,观修左边的大拇指开始,他老人家两千多年前在那里美国留学,还不晓得,在英国留学,他怎么知道的,那个什么英国、美国影子都还没有,他怎么会知道,越看越奇怪。修白骨观他告诉我们,高血压的人,打起坐来,一观想把自己的头切下来,倒转来放在肚子里头,不到五分钟血压就下降了,他又怎么知道,所以我们那么多老师,这位释迦老师真吓人,他的智慧学问不晓得多大,可惜你们都没有看到过,对不对?你们看到过嘛?看到,不错,讲老实话,这些都是宝贝,你们要想修持,所以《禅秘要法》白骨观,就要好好研究,那是个大科学,这本书,我又怕你们后辈子看不懂,年轻人,又把它古文翻成白话,可是我一辈子做事情有个毛病,做了一半不高兴就算了,切一半,所以每部书我都写一半,下半部都不写,不翻了,为什么?你们年轻人活到干什么的,要接上来啊!我没写完你来写,可是年轻人偷懒,都不干的,《禅秘要法》。所以人老了,那么先告诉这个哦,所以等一下教打坐的时候同两个腿的关系哦,所以老年人,足底都还发烫的,坐下来腰干挺的,这里还不挺的(肚子),长寿之相,那个肚子大,不是肠子不对了,就是你不注意骨头的形态,人明明端正站到很好,精神特别好,可是人要偷懒喜欢这样,这样一来整个体形骨骼都变了,变了就快死了,死得快,不是快死,快死同死得快这两个文字用的不同,有距离的。人怎么死,一个正常死的人,你们大概看死人不晓得多不多,因为我看得很多,为什么看得多,很多老朋友要走的时候,我都亲自去看他一下,有些还等我来断气要命的,然后我来,喂……手,喂……一抓住他,碰到我这个也怪人,好多老朋友我手一抓住了,我说你这个时候不要留恋了,你念阿弥陀佛,快走吧,我帮你念,快一点……,还有几个我念的,站在那里帮助他,念了一、两个钟头,他还不肯走,我说不拉你了,你走吧,把手一放,他当真跑了,那还很多。人死,我们身体是四大,佛说是四大组合,地、水、火、风叫四大,这个你们年轻都知道,还是你们写一写,不要懒,有许多新学的大菩萨、老菩萨、中菩萨,都要写出来的。四大,地、水、火、风,叫四大。大就是大类,这个慢慢来解释了,所以我们呼吸都属于风大,人要死的时候,地大先发生问题,你看到医院里,快要死的时候,你看到躺在那里,两个脚不能动了,所以我们这样就看到,你读这个古书的时候,读到《论语》,你就看到了,孔子的学生曾子,要死以前,启予足,为什么叫启予足,自己两个脚没有知觉了,叫学生你帮我脚放放好,启予手,两个手也不能动了,你帮我手摆一摆好,而今以后可以免乎,他晓得自己马上要死了,他说现在起,我很放心,我知道一辈子没有做错过事,可以免除了罪过了,因为要走了。所以这个时候,这种情形,人要死的时候,先是地大分散,身体重了,所以我们假使年纪大了,没有好好用功的人,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听自己主张了,走路也不方便了,这个地大都出了问题,告诉你,这是一个信号,要死以前先这个……,然后,要死了,就觉得这个身体,到处不能动,压得很痛苦,身上好像,要死以前,好像一个山压下来一样,大石千斤压下来,这个时候呢,我们今天在坐的,好几位大名医都会救得转来,只要有个办法,还有办法,第二步就没有办法了,等到地大分散,跟到第二步来的是什么呢?水大分散,出冷汗了,一出冷汗,那个人正常的死,身体上一出冷汗,冰的,你要晓得我们做医生做朋友的,摸摸这个躺在那里那个病人,一摸到那个手,那个汗出来,身体上粘的,又冰的,对不住,很难办了,那叫做难办,真难办了,很难救了,这个时候要死的人,感觉的时候已经昏迷的状态来了,自己觉得……好像下大雨,好像在海洋中间漂,幻觉通通来了,同做梦一样,这是水大分散,然后身上,一颗一颗汗珠就出来,最后呢,上面就哦,哦……,那个痰在里头打滚,到了肛门一张开了,最后一次大便,也不是大便,最后大肠里的液体一排,前面小便的还有最后一次的精要出掉,这两个大小便的水大同冷汗一排的时候,完了,很难救了,然后跟到来的,是风大与火大,呼吸,哦……哦……,最后一口气断了,我死过的,因为我看过,当然我还没有自己那么好的经验,我在旁边帮忙他死,我说你快点念佛,走啊,走啊,还有些朋友,念了一辈子告诉我,你们注意哟,我知道,没有办法唸了,念了一辈子佛,到临走的时候,我知道没有办法唸了,你们注意啊,你们大家说念佛,什么叫念佛,然后我就骂他了,你怎么搞的,你心里念到佛,不要“南无阿弥陀佛”,什么“嘛呢、嘛呢”的都不要了,你只要心里念到,念就是这个念头,我说,你念不出来佛,你怎么会讲话,会晓得自己要死呢?那个就是念,大家念佛不懂得是什么念,以为,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念,那是佛号啊,这个也慢慢再介绍念佛有念佛法门的,这个时候……气断到这里,火大就断了。我们晓得,你们都上过唯识的课没有?我问你们出家同学们,都上过了吧?暖、寿、识三位一体的,意识精神还存在,身上的暖气一定存在,意识还存在,意识一散掉了以后,要死的时候,暖气就没有了,意识就离开了,就灵魂离开,所以人死了以后,以佛的这个科学,你看他几千年怎么知道,所以讲六道轮回,假使这个人,这一辈子的善恶的行为,来生还能够变人,人中再来的,他死的时候,最后一口气一断,你把他全身一摸,这是个科学,什么地方都冷了,最后这里还暖和的(南师手示心脏部位),来生一定变人,人道中再来,善恶兼半,这种人临死的时候一定,有些人更高级的,很清爽,家里的事情都吩咐好了,然后眼泪掉掉,没有,无可奈何就走了,胸口最后还温的,那个是人道中再来,如果有些高血压的心脏病,全身都冷完了,摸这里还热的,天道,不过天道里头或者阿修罗道,他脾气大,死了以后也是天人,阿修罗变这一种的,有些,慈眉善目的,窝囊兮兮的,那个算是好天人,所以好人跟坏人,分不清的,阿修罗、天人是同等的,都是上面,如果头顶最后还暖的,往生西方的,不过有时候走了,半路又走到东方来了,这是真的,不是跟你说笑话的,这个中间是科学,我现在大致给你介绍,如果是死了以后,这个人这一辈子恶事、坏事做多了,变畜生的呢,全身冷了,肚脐下面还暖的,畜生道中,但是这个没有啦,你摸不出来的,这种人死相都是冻得很可怜,最后全身冷完,膝盖头最后还暖的,饿鬼道中,地狱道是向下走的,这个释迦牟尼佛,我们这个老师啊,这个本师他怎么知道,那个时候拿什么科学实验,他怎么知道,可是真实的哦,这样叫做地、水、火、风都散光了,就昏迷了,死过去了,你注意啊,人,这是讲正常的,我没有讲狗怎么样死的,蚂蚁怎么死的,虾子怎么死的,都没有讲哦,那都有的,佛学里头都有,你要去找啊,所以人家讲,佛学是浩如烟海,太渊博了,浩如烟海,那么渊博,那么高深,这四个字也害死大家,因为烟一样看不清楚,海一样我何必去游泳呢,何必去烟里头钻呢,所以像你们一样,不读书,何必……,就是这个样子蛮好,何必研究呢,浩如烟海怎么办,烟是看不清的,海是那么深,怎么去游泳啊。真正要死亡,正常的,最后那一刹那是无比的快乐,可是,最后一刹那,这么弹指一声,什么叫刹那,刹那是佛经的话,梵文过来的,这么弹指一声,六十个刹那,刹那多快啊,所以你觉得,完全离开这个肉体,四大分散的时候,觉得很舒服的时候,已经昏迷了,没有了,不知道了,那个真死亡了大概这个死亡阶段,经过二、三十个钟头,拿我们人世讲,这个暂定的,没有标准,忽然梦一样醒过来,普通叫灵魂,这个不是鬼,这里我们普通,佛学没有叫灵魂的,这叫中有身开始了,也叫中阴身,就是说这个身体死亡了,另一个身体生命还没有配合拢来,这个阶段,中间存在阶段叫中有,也叫在阴,这个时候自己好像,一个人睡眠睡过去忽然醒来以后,我好像死了,可是看自己尸体看不到的,中国人两句老话,生不认魂,你活到自己这个灵魂你也不知道,假使活到能够知道自己的灵魂,虽然没有成佛成道也差不多了,有一点基础了,你们好好打坐,慢慢认得吧,还不知道呢。可是中阴身一醒转来,那一刹那之间有强烈的光明,这是一个科学的道理,生命的,为什么,那个光明不是太阳光,也不是月亮光、也不是电发的光,强烈的光明,除了真的平常打坐得定,自己在性光中看清楚了的人,那个时候一定这个光当中这个生死不来了,就请长假了,给这个世间,所以你平常这个光,自己性光都认不得,你到那个时候,中阴身灵魂境界,那个光一来,有时候把你自己灵魂,灵魂也吓散开了,散开了,又乱七八糟来了,这是科学哦,那是真的哦,所以你真的得定,四禅八定,达到某一个境界,是一片真的性光之中,不是有相的光,也并不是无相的光,那么你守到一个有相的光也不是无相的,这个再讨论,所以这个光一来,中阴身一醒过来以后,这个光一过来以后,一闪就没有了,前面出现的什么,你这一辈子的所做的任何一点事,大事、小事,一幕一幕电影一样很快很快都出来,不止你这一辈子,前辈子、大前辈子、前前辈子,多少辈子所有的好坏事情影子一样,片断的都跑过来,因缘,所以佛告诉你四句话,释迦牟尼佛,“纵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纵使经百劫,所作的业不会亡,亡,就是不会没有,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以每一个生命转过来,为什么这个人寿命有长短,相貌有好看不好看,遭遇有好不好,有些很穷,有些很得意,有些不得意,为什么都是……,所以佛法的道理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假使佛法对因果轮回的道理都没有搞清楚,你是白学佛了,所以我们晓得有一位老法师,现在我不讲他名字还活到,他当年学问也好,也当过大方丈,他,人家告诉我,他讲了三句话,我拍掌大笑,我说真讲得好,他是大法师哦,他说我告诉你啊,告诉大家,居士怕因果,这些学佛的人很怕因果,因果怕和尚,和尚怕居士。这个轮回,三角的轮回。虽然这个是笑话,学佛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这个道理没有搞清楚,你是白学了,大小乘的佛法,一切修持的法门基本都建立在这个上面,这是因果定律,就在自然物理科学里头也是公定的,承认的,至于生命定律里头统统是因果的道理。我们古老板告诉我,到时间了该休息,现在有个因果很重要,有点心吃是吧,这个因果最重要了。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者的任务。”有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江户的地方开讲《碧岩录》,便到江户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却说道:“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许多臭气薰我!”
五十五卷。明·憨山德清撰,侍者福善录,通炯编辑,刘起相重校。又称《憨山老人梦游集》。为憨山德清语录的集大成本。收在《禅宗全书》第五十一册、《万续藏》第一二七册。作者德清,晚年号憨山老人。与云栖盐宏、紫柏真可、蜀益智旭等三人被称为明季四大师。治学范围极广博。除佛教经论之注疏外,另有关于《老子》、《庄子》、《中庸》等书之注解。
当脑筋清楚,体力充沛的时候,最适合打坐,最好养成每天固定的时间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钟,如能坐到半小时至一两小时更佳。
迦叶二十八传至达摩,达摩五传至曹溪六祖六祖后派列五家。六祖传青原思祖,思传南岳石头迁祖,迁传药山俨祖,俨传云岩晟祖,晟传洞山良价禅师,价传曹山本寂禅师,后人尊为曹洞宗。又石头传天皇悟祖,悟传龙潭信祖,信传德山鉴祖,鉴传雪峰存祖,存传云门文偃禅师,曰云门宗。
明州天童景德寺语录 侍者 祖日 编 山门天童大解脱门。豁开衲僧自己。透乾坤无表里。虽然万古清风八面来。前楼后阁玲珑起。 佛殿。黄金妙相。驴腮马嘴。咦。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方丈。横一丈竖一丈。文殊维摩隔壁抓痒。卓柱杖云。尽大地人不钓自上。 至法座前
禅宗经典有哪些?《大般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临济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时暂露端倪。从曹溪的六祖惠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一直到临济的义玄,于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后世称为临济宗。义玄是惠能的六世法孙。又临济六世孙为石霜之圆禅师。圆禅师以后分杨岐派、黄龙派。
我国著名高僧虚云大师,是禅门巨匠,是禅宗史上极为罕见的大器之人,是我国佛教继惠能大师后又一位伟大的觉者。虚云大师生于1840年,示寂于1959年,世寿120岁,僧腊101年。虚云身受禅门五宗法脉,即:沩仰宗七世、法眼宗八世、云门宗十二世、临济宗四十三世、曹洞宗四十七世。虚云喜禅,他晚年对弟子说:“余于初出家后,自审根器,当从行门人,故习苦行,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滞,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释迦牟尼佛→初祖摩诃迦叶→二祖阿难尊者(中经二十八代至)→西天二十九祖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南狱怀让禅师→马祖道一禅师→黄辟希运禅师→临济宗第一代临济义玄法师(中经四十二代至)→虚云古岩禅师→净慧本宗禅师→寂仁常毅禅师→四十六代义辉寂月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自己要检视自己修禅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利养。如果是,那就是地狱的心。什么是地狱心?当此生此世贪得无厌,下辈子就容易掉入地狱。如果为了利养而修禅定,这就叫发地狱心。可千千万万要避免啊!
衣食支分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清唳数声松下鹤①,寒光一点竹间灯。中宵入定跏趺坐②,女唤妻呼多不应。 白居易的晚年,是个虔诚的佛弟子。在他的诗集里,有《赠僧五首》之一说:“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每岁八关蒙九授,般勤一戒重千金。”诗名《钵塔院如大师》,并有小序说:“师年八十三,登坛秉律凡六十年。每岁于师处授八关斋戒者九度。”表现了对于出家人的赞美和欣美。这回轮到他自己坐禅学佛了。
解脱之法的发现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众。所以,佛教把这能让众生离苦得乐的佛、法、僧称之为三宝。佛陀在世,佛教以佛陀为中心,佛陀入灭后,佛教则以僧团为中心。皈依三宝是为了学习正法,正法又须僧团来作良导。
做什么事都要以大悲为体、菩提心为相、种种方便方法为用。若是以大悲心为体智慧必然会显发,悲智运用如何也是要以菩提心为相,这样在依法行事和发心做事的时候,就不会以顾及而最终是以自我的寻思为顾忌,这样就会视一切为恶为不如法就会远离大悲,就不会发菩提。所以我们要尽量的去成就别人,因为我们明白一切众生无其自性,受被成就的也无自性,成就的方法也无自性,这样我们就不执着了,因为有执着就会有因自我估计寻思而出现的好坏,这些好坏用常规看上去很对,但是却远离了大悲,就不会和无尽功德相应。
人生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格信誉,他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当一个人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品行时,他的生活很充实,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不知所措,更不会迷途无归。
修禅就要平实,老实修,老实参,老实做。不要以神通来眩人眼目。当然有的人在初学佛法的时候,总是以神通为修法的目的,或者以神通为动力、目标,立这样的志而去修学佛法。这样修学佛法,这样去用功,往往会落入外道的修学当中。所以我们这里切记不要在修禅定中以神通为目的、动力。否则容易走到外道邪路上去。当然,因为根基所致,很多人平实不了,平平淡淡怎么可以呢?我修行就是要修出一点动静来,这个动静在哪里呢?其实这个动静就是你心里面的动静,还是要息止它。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今天是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是人类幸福美满的人生期盼和终极价值的最高追求。作为佛教徒,我们过阿弥陀佛诞辰,最重要的是系念阿弥陀佛,与佛道交感应。阿弥陀佛具备着无量的慈悲和智慧,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
今天是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是众生的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归宿!阿弥陀佛知众生苦,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今天是他的生日,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走进阿弥陀佛的世界,走进阿弥陀佛的怀抱!阿弥陀佛究竟是谁?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