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蓦拈主丈。卓一下。空山秋半老。万木正凋黄。下座。
沙弥付衣。龙披一缕。金翅不吞。盗匿冢间。鬼神莫近。此是解脱服。汝等应受持。
上堂。举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尔时大众默然。惟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见性成佛。付嘱摩诃迦叶。师云。眼里着不得沙。耳里着不得水。十字街头握手。三家村里逢渠。风吹柳絮毛毬走。雨打梨花蛱蝶飞。
祖忌拈香。不露盖胆毛。唯缺当门齿。无端历魏游梁。刚道单传直指。插香云。殃害藂林犹未已。
上堂。生佛已前。有一句子。三贤十圣。窥觑无门。一大藏教。诠注不及。竹山真不掩伪。直不藏曲。抛向诸人面前。贵在大家知有。以拂子画一画。穷驴欠一尺。富狗剩三寸。下座。
上堂。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释迦世尊降诞于迦毗罗城。说法于波罗奈国。且道是真佛耶。非真佛耶。以拂子画一画。当门不用栽荆棘。后代儿孙惹着衣。
冬至上堂。时临长至。阴极阳生。树上鲤鱼产子。庭前石笋抽萌。法性海中。湛然常寂。尘劳界上。雨施云行。拈主丈。天高地下。鼻直眼横。下座。
施主斋僧并藏主至上堂。尽大地是王老师檀越。尽大地是自己光明藏。若能于食等者。于法亦等。于法等者。于食亦等。且道不落古今。不伤物义一句。又如何话会。良久。几度黑风翻大海。未尝闻道钓舟倾。
上堂。举永嘉云。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师云。唤什么作法财。唤什么作功德。唤什么作心意识。拈主丈。黄河三千年一度清。
佛成道上堂。诸佛证菩提。众生徇烦恼。菩提与烦恼。非一亦非二。展手即成掌。握手即成拳。水动即成波。波澄即是水。六年往雪山。垂范示后昆。午夜睹明星。目眩生花尔。普告诸仁者。谛审复谛观。于此刹那间。证成无上觉。
上堂。各各照管自己田园。自然时清道泰。物阜民康。释迦出世不出世。达磨西来不西来。了没交涉。拈主丈卓一下。
除夜小参。虚空不动。无古无今。岁月迁流。有新有旧。家家门户。祭鬼烧钱。竹山今夜。无佛法可说。无世法可说。只举一则古话。供养大众。举手云。啰啰招。啰啰摇。啰啰送。莫怪空疏。伏惟珍重。
岁且。谢新旧两序上堂。举教中道。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今朝是正月初一。旧两序已退。新两序依次出班。大众随例问讯。一一天真。一一明妙。毕竟唤什么作无为法。击拂子。如今要见黄头老。刹刹尘尘在半途。
先师暮翁和尚入祖堂。无异堂前展两手处。识得根源。被人钝置不少。紫箨峰顶一十七年。敲空作响。还佗位次安排。置牌云。大家团圞头。共说无生话。
元宵上堂。眼若不𥧌。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人天交接。两得相见。须弥山上走马。大洋海底挑灯。
上堂。善逐情生。如珠放光。还照珠体。恶从心起。似铁孕垢。自毁铁形。所以道。天堂与地狱。皆由心所造。拈主丈。芍药花开菩萨面。棕榈叶散夜叉头。
佛涅槃上堂。举世尊入般涅槃日。迦叶尊者最后而至。世尊于椁内。露双趺示之。迦叶尊者乃作礼。请如来以三昧火而自阇维。即时金棺出七宝床。升举绕拘尸罗城七匝。却还本处。化火光三昧而自焚之。师云。椁露双趺示迦叶。化三昧火自阇维。面皮知是厚多少。惯把空拳诳小儿。
上堂。僧问。名假法假。人空法空。请师直指。师云。曾问几人来。进云。无根树子。向什么处栽。师云。更深犹自可。午后更愁人。进云。只在目前。为什么再三不睹。师云。千年常住一朝僧 乃云。竹山无可款待来宾。只有木井水槎塘茶。且喜人人舌头具眼。满瓯啜了。便道好水好茶。良久。劳生万事正如麻。击拂子下座。
九岩道纯和尚至上堂。祖师心印。状似铁牛之机。一印印空。一印印水。一印印泥。者个说话。直饶机如掣电。眼似流星。未免坐在葛藤窠里。拈主丈。蹈断天台石桥。笑倒新昌石佛。
上堂。千峰顶上绝诸缘。水牯何妨痛着鞭。啼鸟落花春已老。莫教荒却自家田。
浴佛上堂。佛是了事底人。因甚年年将恶水泼佗。击拂子。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结夏小参。心法无形。通贯十方。在圣不增。在凡非减。盖为从生至生。从劫至劫。不觉不知。枉受轮转。劳佗古圣。向第二义。立个法门。谓之禁足护生。克期取证。证又证个什么。若是灵利衲僧。冻杀饿杀。终不着渠鹘臭布衫。直饶朝游罗浮。暮归檀特。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也未是衲僧分上事。拈主丈。一切智通无障碍。主丈子亦无障碍。卓主丈。
圣节上堂。四海妖氛咸肃静。 九天舜日自高明。衲僧愿祝 无疆寿。一炷清香一卷经。
上堂。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空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竖拂子。肇法师即今在山僧拂子头上。转大法轮。良久。隔叶黄鹂空好音。
邑中归谢斋上堂。谈真则逆俗。顺俗则违真。十字街头闹浩浩。千峰顶上静悄悄。食轮与法轮俱转。菩提与烦恼无差。露柱灯笼齐起舞。狸奴白牯念摩诃。
端午上堂。今朝五月五。门门悬艾虎。绣衣公子饮香醪。黄金满盘堆角黍。灰头土面衲僧家。无端也要知时序。一盏菖蒲茶。大家湿唇觜。击拂子下座。
县令袁公至上堂。举韩愈侍郎问大颠。春秋多少。颠提起数珠云。会么。韩云不会。颠云。昼夜一百八。明日复来。门首见首座云。昼夜一百八。意旨如何。座扣齿三下。及至方丈问大颠。昼夜一百八。意旨如何。颠亦扣齿三下。韩云。元来佛法不别。颠云。侍郎见何道理。韩云。适来门首首座亦恁么祗对。颠请首座至。云适来恁么祗对是否。座云是。颠乃打趁出院。师云。大颠打趁首座出院则不问。且道大颠扣齿三下。何似首座扣齿三下。虽然。苦瓜那堪待客。
上堂。善言言者。言所不能言。善默默者。默所不能默。所以道。我宗奇特。当阳显赫。佛及众生。皆承恩力。若是增上慢。五千退席者。又争怪得伊。下座。
示众。佛祖话头须妙会。魔宫虎穴要亲逢。横拈倒用从渠别。七出八没元自同。少室木人见花鸟。黄梅刍犬吠茆丛。当阳抛出任吞吐。一个杨岐栗棘蓬。
解夏上堂。洞山万里无寸草。浏阳出门便是草。昨夜三更失却牛。天明起来拾得宝。阿呵呵。好不好。令人特地开怀抱。倒拈铁笛顺风吹。惊动五湖山海岛。喝一喝。
慧因愚仲东堂至上堂。昔黄龙南禅师闲居积翠。有云。虽老不敢宁居逸体。唯谈禅病。以警来蒙。今我前席慧因和尚养闲西隐。以千圣不传之妙。普应群机。且道。今人与古人。相去多少。拈主丈。有时乘好月。特地过沧洲。
上堂。举古德问僧。看什么经。僧云。维摩经。古德云。我不问你维摩经。看底是什么经。其僧有省。师云。古德大似压良为贱。者僧虽则有省。也是刺脑入胶盆。检点将来。总未具看经眼在。
复田土。并藏主至。上堂。举五祖演和尚偈云。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好大众。一大藏教。横说竖说。何曾说到者里。以拂子画一画。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
中秋上堂。古人看此月。今人看此月。人有古今月无别。古人看此月。今人看此月。月中仙桂何人折。蓦拈主丈。文殊普贤起佛见法见。贬向二铁围山。靠主丈。门外有读书人报来。便下座。
上堂。僧问。昔日混源密禅师住此山。示众云。紫箨峰头峻。无毛铁鹞飞。饶君急着眼。已丧目前机。如何是紫箨峰头峻。师云。游鱼不上钩。进云。如何是无毛铁鹞飞。师云。打鼓弄琵琶。进云。如何是饶君急着眼。师云。摆手出长安。进云。如何是已丧目前机。师云。邯郸学唐步。进云。四句已蒙师指示。向上更有事也无。师云。毒蛇头戴角。乃云。重重无尽华藏海。重重无尽楼阁门。是圣是凡。同出同入。只为情生智隔。想变体殊。于三界二十五有。枉受轮转。良久。来朝率众。古庙看经。便下座。
上堂。太末虫处处能泊。不能泊于火𦦨之上。众生处处能缘。独不能缘于般若。击拂子。昨夜清霜重。堂前草又黄。
开炉。鸿福和尚并藏主至上堂。高提鈯斧。飏下柴丬。衲僧分上。了没交涉。地炉榾柮高烧起。且自垂帘护暖烟。
祖忌拈香。冷坐九年空着忙。西归只履好惭惶。报恩一句无人会。徒仰声光遍八荒。
上堂。识心达本。故号沙门。当知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人畜草木。种种物象。从何发现。终日行住坐卧。喜怒哀乐。种种施为。承谁恩力。良久。只知开口易。不觉舌头长。
冬至上堂。逢来一夏又一夏。过了一冬还一冬。身世难将金石固。头颅易见雪霜蒙。泥牛夜吼沧江月。铁鹞晨飞碧嶂风。四七二三诸宿德。曾无一法可流通。
上堂。举教中道。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见色。如是知者是心非眼。师云。释迦老子抑下威光。曲垂方便。也只道得一半。便下座。
渊西堂至上堂。倒却门前刹竿着。兄呼弟应久无闻。住山鈯斧轻抛下。喜见西丘嫡骨孙。
佛成道上堂。逾城出家。拔剑斩发。雪山六载。麻麦充饥。夜睹明星。成无上觉。嗄。长安风月贯今昔。那个男儿摸壁行。
藏主维那至上堂。显藏主对李殿院。侧身而立。水到渠成。克宾维那法战不胜。棒了罚钱。云开月现。以拂子画一画。石牛阑古路。一马生三寅。
除夜小参。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无瑕。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不可以语言造。不可以寂默通。一年三百六十日。诸人每日穿僧堂入佛殿。拈香择火。渴饮饥餐。或语或默。或喜或嗔。种种施为。何尝欠少。逗到岁尽年穷。闻鼓声上法堂。雁行而立。图个什么。山僧据曲录木床。说黄道黑。指东画西。也是𦘕蛇添足。蓦拈主丈卓一下。葫芦棚上挂冬瓜。黄檗树头悬蜜果 复举。六祖大师示众云。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么。时荷泽神会出云。是诸佛之本源。乃神会之佛性。祖乃打一棒云。我唤作一物尚不中。岂况本源佛性。此子向后。设有把茆盖头。也只成得个知解宗徒。师云。谁解当阳斩万机。竞将知解乱针锥。木人把板云中拍。石女含笙水底吹。
岁旦立春谢两序上堂。百年难遇岁朝春。便觉乾坤气象新。海底泥牛斗折角。峰头铁鹞舞翻身。掌知金谷公廉士。表率丛林道德人。愿祝无疆
圣人寿。一炉沉水正氤氲。
元宵上堂。举僧问赵州。一灯然百千灯。未审一灯从甚处发。赵州跃出一只履。又云。作家即不与么问。师云。前箭犹轻后箭深。虽然。要见一灯从甚么处发。犹未可在。击拂子。
城中归上堂。古德道。王官苦拘束。佛法不流行。拈主丈。且道凫胫自短。鹤胫自长。又作么生。卓主丈。三家村里神树子。十字街头石敢当。
上堂。山花开似锦。㵎水湛如蓝。物物全真智。何劳更指南。前三三后三三。可怜昔日毗耶老。只许文殊是对谈。
双林首座至上堂。傅大士同七佛。行道于云黄山顶。仰山梦第二座说法于兜率天宫。二由一有。一亦莫守。终日茫茫。那事无妨。蓦拈主丈卓一下。心地不生闲草木。自然身放白毫光。
佛诞上堂。举世尊才生下。只手指天。只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拈主丈。且道主丈子与释迦世尊。是同是别。卓主丈云。关。
上堂。举庞居士云。日用事无别。惟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师云。庞居士与么说话。古今彻证者。如麻似粟。古今错会者。如麻似粟。以拂子画一画。修罗掌中擎日月。金鳌背上负须弥。
上堂。僧问。净名杜口行私路。和尚如何为举扬。师云。的。僧云。恁么则一出一没。师云。水上挂灯毬。僧便喝。师云。打野榸汉。僧云。莫道不逢人。师云。错 乃云。诸佛证大涅槃。众生流浪生死。拈诸佛底。向众生面前得么。拈众生底。向诸佛面前得么。然则诸佛众生。非一非二。到者里。也须明白始得。击拂子下座。
上堂。四月十五日。结却布袋头。千兵易得。七月十五日。解却布袋头。一将难求。且道。不结不解一句。作么生道。击拂子。云在岭头闲不彻。水流㵎底太忙生。
解夏小参。百千法门。无量妙义。但向己求。莫从人觅。所以临济大师道。一念清净心光。是你屋里法身佛。一念无分别心光。是你屋里报身佛。一念无差别心光。是你屋里化身佛。如斯见得。镕瓶盘钗钏为一金。搅酥酪醍醐为一味。明月堂前时时九夏。太阳门下日日三秋。谁管你长期短期。克念摄念。摄念说什么鹅护雪蜡人冰铁弹子。然虽如是。若是饭箩里坐饿死汉。水里没头浸渴死汉。又争怪得。拈主丈卓一下。一把生刍拈未罢。六环金锡响遥空 复举。昔有一老宿。一夏已来。并不与师僧说话。有僧自叹云。我只与么空过一夏。不敢望和尚说佛法。得闻正因两字也得。老宿聊闻乃云。阇梨莫𧬊速。若论正因。一字也无。与么道了。叩齿云。我适来不合与么道。隔壁有老宿闻云。可惜一釜羹。被两颗鼠粪污却。师云。者老宿。一夏不与师僧说话。末后又道正因一字也无。捡点将来。鼻孔在者僧手里。且道隔壁老宿与么道。具什么眼。良久。不入洪波里。争显弄潮人。
上堂。应眼时若千日。万象不能逃影质。应耳时若幽谷。大小音声无不足。拈主丈。一大藏教。诠注不及。达磨西来。是证明底人。卓主丈。九衢公子游花惯。未第贫儒感慨多。
中秋谢侍者上堂。不是禅不是道。南北东西谩寻讨。昨夜日轮飘桂花。今朝月窟出芝草。阿呵呵。好不好。是圣是凡俱靠倒。犀牛扇破索犀牛。老婆心切盐官老。
首座至上堂。举大慧和尚在云居作首座。一日到西积庄。遇一暂到从圆通来。云因看首座颂女子出定话。有个悟处。特来求首座印证。大慧云。你去你去。不是。僧云。某甲未说见处。为什么道不是。大慧再三摇手云。你去不是不是。其僧懡㦬而退。师云。者僧看颂女子出定话。有个悟处。陈年历日。妙喜老人再三摇手云。你去你去不是。土上加泥。蓦拈主丈卓一下。牛胎生象子。碧海起红尘。
示众。樵歌来迭嶂。帆影落汀洲。胡孙戴纸帽。直上树梢头。七星剑五云楼。毬打人兮人打毬。万事难把玩。鱼吞水面沤。
开炉。山主藏主侍者至上堂。山高暴寒。冻缩如猬。竹山无佛法可说。只举火炉头话。也要大家知委。茶陵郁和尚过桥吃攧。解道。明珠绝颣则且置。婆子请转藏。赵州绕禅床一匝。德山才浴出。廓侍者度一碗茶。毕竟是何道理。拈主丈。阿呵呵。啰啰哩。一抽三。二添四。临济大师无本据。卓主丈。
上堂。百亿四大海。在汝诸人顶门上。百亿须弥山。在汝诸人脚跟下。要住即住。要行即行。眼头各自看风烟。莽莽卤卤河沙数。蓦拈主丈卓一下。
佛成道上堂。六载雪山修苦行。无端𦘕虎反成狸。明星出现不出现。总是劳生证道时。
行者落发。顶𩕳一着。千圣不传。刬草殿前。翻成特地。沙弥付衣。向袈裟下得人身者。如爪甲上土。向袈裟下失人身者。如大地中土。良久。沧海非深。黄连非苦。
除夜小参。天地最灵。犹三年一闰。乃成其功。今年三百九十日。正当极尽之夜。未免与大众家话片时。德山示众云。今夜不答话。有问话者三十棒。时有僧出礼拜。山便打。僧云。某甲话也未问。为什么便打。山云。你是甚么人。僧云新罗人。山云。未跨船舷。好与三十棒。竹山若作者僧。当时见他道今夜不答话。有问话者三十棒。便与掀倒禅床。非唯免者老汉和泥合水。唤钟作瓮。亦使天下衲僧。有出身之路。且道据个什么道理。便解恁么。拈主丈。机关不是韩光作。莫把胸襟当等闲 复成一偈。衲僧日用事何如。乌兔奔忙岁又除。法法由来本空寂。三千刹海一蘧芦。
上堂。举仰山问沩山。如何是真佛住处。沩山云。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𦦨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仰山于言下顿悟。师云。大小沩山。错下名言。真佛住处。了没交涉。仰山于言下顿悟。大似认驴鞍桥。作阿爷下颔。喝一喝。
上堂。春种一粒种。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间田。农夫犹饿死。我等沙门释子。饥则吃饭。热则乘凉。莫谓曩劫修来。非从今日。良久。大海若知足。百川应倒流。
结夏小参。九旬无虚弃之功。黑牛卧死水。百劫在今时之用。癞马系枯桩。西天以蜡人为验。一犬吠虚。东土以铁弹子为验。千猱啀实。殊不知。衲僧分上。如击石火闪电光。构得构不得。未免丧身失命。然虽如是。犹是无风匝匝之波。更须知有向上一路。拈主丈。主丈且将留靠壁。草鞋干晒待秋风。
上堂。佛法遍在一切处。一切处不可作佛法商量。拈主丈。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古人于言下顿悟。又作么生。卓主丈。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
解夏上堂。十五日已前。结得解不得。十五日已后。解得结不得。正当十五日。结也结得。解也解得。云门扇子𨁝跳上三十三天。筑着帝释鼻孔。东海鲤鱼打一棒。雨似盆倾。拈主丈。朝悠悠暮悠悠。一叶落天下秋。
上堂。僧问。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离此二途。请师别道。师云。壁上安灯盏。堂前置酒台。进云。从来疑着和尚。师云。汝是甚处人事。进云作家。师云。老僧失利 乃云。凡夫实谓之有。二乘柝谓之无。菩萨谓之当体即空。拈主丈卓一下。三期事毕。万行功圆。不须掘地觅青天。
中秋上堂。四时迁谢。转眼不同。方见火云烧碧汉。又逢丹桂落秋风。拈主丈。多向天边看皓月。不知身在广寒宫。
上堂。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瓴瓦碎。古人说破。验在今日。哭不得笑不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开炉上堂。出家端为究心宗。乌兔奔忙夏又冬。莫管万山寒气重。地炉榾柮夜通红。拈主丈。无神通菩萨。为甚足迹难寻。靠主丈下座。
祖忌拈香。梁王殿上满口含霜。少室峰前皴眉尝醋。插香云。夜暗昼明。西天东土。
上堂。言而足。终日言而尽道。言而不足。终日言而尽物。以拂子画一画。道物之极。一画画断。楚王城畔。汝水东流。
冬至小参。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山僧住此深云。已是一十三年。与大众同逢至节。凡曰小参。未尝不举古谈今。多是掉在无事甲里。只如洞山与泰首座吃果子次。洞山云。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黑如漆。常在动用中。动用中收不得。未审过在什么处。泰首座云。过在动用中。洞山令侍者掇退泰首座果卓。恁么说话。若作佛法商量。有甚交涉。不作佛法商量。有甚交涉。明眼人一点也谩佗不得。其或尚留观听。未免烦主丈子。分明说破。卓主丈。复成一偈。举似大众。谁看葭管动飞灰。管取阳和地底回。铁树糁花横古壑。虚空供笑满驴腮。
上堂。善财深入毗卢阁。帝释高升善法堂。紫箨峰头日卓午。破沙盆煮菜根香。击拂子下座。
除夜小参。谢首座维那。旧岁已尽。新岁将临。万仞峰头。冰枯雪老。无可与大众分岁。未免炊铁钉饭。煮木札羹。等闲一饱。能消万劫之饥。且道仰山梦升天宫第二座。说摩诃衍法。克宾维那法战不胜。兴化棒了罚钱。毕竟是同是别。拈主丈。西天胡子没髭须。昨夜面南看北斗。
上堂。举僧问虎丘隆禅师。如何是大道真源。虎丘云。和泥合水。僧云。便与么去而如何。丘云。截断草鞋跟。师云。大道真源问最亲。答云截断草鞋跟。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知恩解报恩。
上堂。山下炎如甑。山间凉似秋。得居山上者。知是几生修。我等沙门释子。自合知惭识愧。退步就己。究明千圣不传者一着子。所以道。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上堂。举东山和尚示众云。百炼黄金铸铁牛。十分高价与人酬。庭前不有花含笑。又是东山一夏休。亦成一偈。举似大众。鞭索俱忘露地牛。有何价数可相酬。碧梧庭际初飘叶。谁肯言休即便休。
了堂和尚语录卷第一
卍续藏 第 71 册 No. 1417 了堂惟一禅师语录
五十五卷。明·憨山德清撰,侍者福善录,通炯编辑,刘起相重校。又称《憨山老人梦游集》。为憨山德清语录的集大成本。收在《禅宗全书》第五十一册、《万续藏》第一二七册。作者德清,晚年号憨山老人。与云栖盐宏、紫柏真可、蜀益智旭等三人被称为明季四大师。治学范围极广博。除佛教经论之注疏外,另有关于《老子》、《庄子》、《中庸》等书之注解。
禅宗经典有哪些?《大般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者的任务。”有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江户的地方开讲《碧岩录》,便到江户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却说道:“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许多臭气薰我!”
当脑筋清楚,体力充沛的时候,最适合打坐,最好养成每天固定的时间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钟,如能坐到半小时至一两小时更佳。
迦叶二十八传至达摩,达摩五传至曹溪六祖六祖后派列五家。六祖传青原思祖,思传南岳石头迁祖,迁传药山俨祖,俨传云岩晟祖,晟传洞山良价禅师,价传曹山本寂禅师,后人尊为曹洞宗。又石头传天皇悟祖,悟传龙潭信祖,信传德山鉴祖,鉴传雪峰存祖,存传云门文偃禅师,曰云门宗。
明州天童景德寺语录 侍者 祖日 编 山门天童大解脱门。豁开衲僧自己。透乾坤无表里。虽然万古清风八面来。前楼后阁玲珑起。 佛殿。黄金妙相。驴腮马嘴。咦。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方丈。横一丈竖一丈。文殊维摩隔壁抓痒。卓柱杖云。尽大地人不钓自上。 至法座前
临济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时暂露端倪。从曹溪的六祖惠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一直到临济的义玄,于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后世称为临济宗。义玄是惠能的六世法孙。又临济六世孙为石霜之圆禅师。圆禅师以后分杨岐派、黄龙派。
我国著名高僧虚云大师,是禅门巨匠,是禅宗史上极为罕见的大器之人,是我国佛教继惠能大师后又一位伟大的觉者。虚云大师生于1840年,示寂于1959年,世寿120岁,僧腊101年。虚云身受禅门五宗法脉,即:沩仰宗七世、法眼宗八世、云门宗十二世、临济宗四十三世、曹洞宗四十七世。虚云喜禅,他晚年对弟子说:“余于初出家后,自审根器,当从行门人,故习苦行,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滞,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释迦牟尼佛→初祖摩诃迦叶→二祖阿难尊者(中经二十八代至)→西天二十九祖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南狱怀让禅师→马祖道一禅师→黄辟希运禅师→临济宗第一代临济义玄法师(中经四十二代至)→虚云古岩禅师→净慧本宗禅师→寂仁常毅禅师→四十六代义辉寂月
《指月录》三十二卷。又称《水月斋指月录》。明·瞿汝稷集。万历二十三年(1595)完成,三十年序刊。收在《万续藏》第一四三册。
问:静坐如何入定?入定后应如何?答:静坐是静坐,入定是入定。入定是佛家、道家专有名称,看你要修哪一禅定,百千法门,各有不同。“定”字本身的意义就是把一个东西定住,念头像一颗钉子钉住,像一颗珠子放在那里,珠子是活动的,把它定住,摆在一个中心点,专一不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自己要检视自己修禅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利养。如果是,那就是地狱的心。什么是地狱心?当此生此世贪得无厌,下辈子就容易掉入地狱。如果为了利养而修禅定,这就叫发地狱心。可千千万万要避免啊!
衣食支分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清唳数声松下鹤①,寒光一点竹间灯。中宵入定跏趺坐②,女唤妻呼多不应。 白居易的晚年,是个虔诚的佛弟子。在他的诗集里,有《赠僧五首》之一说:“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每岁八关蒙九授,般勤一戒重千金。”诗名《钵塔院如大师》,并有小序说:“师年八十三,登坛秉律凡六十年。每岁于师处授八关斋戒者九度。”表现了对于出家人的赞美和欣美。这回轮到他自己坐禅学佛了。
解脱之法的发现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众。所以,佛教把这能让众生离苦得乐的佛、法、僧称之为三宝。佛陀在世,佛教以佛陀为中心,佛陀入灭后,佛教则以僧团为中心。皈依三宝是为了学习正法,正法又须僧团来作良导。
做什么事都要以大悲为体、菩提心为相、种种方便方法为用。若是以大悲心为体智慧必然会显发,悲智运用如何也是要以菩提心为相,这样在依法行事和发心做事的时候,就不会以顾及而最终是以自我的寻思为顾忌,这样就会视一切为恶为不如法就会远离大悲,就不会发菩提。所以我们要尽量的去成就别人,因为我们明白一切众生无其自性,受被成就的也无自性,成就的方法也无自性,这样我们就不执着了,因为有执着就会有因自我估计寻思而出现的好坏,这些好坏用常规看上去很对,但是却远离了大悲,就不会和无尽功德相应。
人生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格信誉,他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当一个人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品行时,他的生活很充实,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不知所措,更不会迷途无归。
修禅就要平实,老实修,老实参,老实做。不要以神通来眩人眼目。当然有的人在初学佛法的时候,总是以神通为修法的目的,或者以神通为动力、目标,立这样的志而去修学佛法。这样修学佛法,这样去用功,往往会落入外道的修学当中。所以我们这里切记不要在修禅定中以神通为目的、动力。否则容易走到外道邪路上去。当然,因为根基所致,很多人平实不了,平平淡淡怎么可以呢?我修行就是要修出一点动静来,这个动静在哪里呢?其实这个动静就是你心里面的动静,还是要息止它。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今天是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是人类幸福美满的人生期盼和终极价值的最高追求。作为佛教徒,我们过阿弥陀佛诞辰,最重要的是系念阿弥陀佛,与佛道交感应。阿弥陀佛具备着无量的慈悲和智慧,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
今天是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是众生的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归宿!阿弥陀佛知众生苦,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今天是他的生日,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走进阿弥陀佛的世界,走进阿弥陀佛的怀抱!阿弥陀佛究竟是谁?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