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御若干惠怡峰刘亮王德
梁御字善通,其先安定人也。后因官北边,遂家于武川,改姓为纥豆陵氏。高祖俟力提,从魏太祖征讨,位至扬武将军、定阳侯。
御少好学,进趋详雅。及长,更好弓马。尔朱天光西讨,知御有志略,引为左右,授宣威将军、都将。共平关右,除镇西将军、东益州刺史、第一领民酋长,封白水县伯,邑三百户。转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后从贺拔岳镇长安。及岳被害,御与诸将同谋翊戴太祖。从征侯莫陈悦,迁武卫将军。太祖既平秦陇,方欲引兵东下,雍州刺史贾显持两端,通使于齐神武。太祖微知其意,以御为大都督、雍州刺史,领前军先行。既与显相见,因说显曰:「魏室陵迟,天下鼎沸。高欢志在凶逆,枭夷非远。宇文夏州英姿不世,算略无方,方欲扶危定倾,匡复京洛。公不于此时建立功效,乃怀犹豫,恐祸不旋踵矣。」显即出迎太祖,御遂入镇雍州。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大统元年,转右卫将军,进爵信都县公,邑一千户。寻授尚书右仆射。从太祖复弘农,破沙苑,加侍中、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增邑一千五百户。出为东雍州刺史。为政举大纲而已,民庶称焉。四年,薨于州。临终唯以国步未康为恨,言不及家。赠太尉、尚书令、雍州刺史,谥曰武昭。
子睿袭爵。天和中,拜开府仪同三司。以御佐命有功,进蒋国公。大象末,除益州总管,加授柱国。睿将之任,而王谦举兵,拒不受代。仍诏睿为行军元帅,讨谦,破之。进位上柱国。
若干惠字惠保,代郡武川人也。其先与魏氏俱起,以国为姓。父树利周,从魏广阳王深征葛荣,战没,赠冀州刺史。惠年弱冠,从尔朱荣征伐,定河北,破元颢,以功拜中坚将军。复以别将从贺拔岳西征,解岐州围,擒万俟丑奴,平水洛,定陇右,每力战有功。封北平县男,邑二百户。累迁镇远将军、都督、直寝、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惠与寇洛、赵贵等同谋翊戴太祖。仍从平悦,拜直合将军。魏孝武西迁,除右卫将军、大都督,进爵魏昌县伯,邑五百户。出为北华州刺史,加使持节、骠骑将军。大统初,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增邑五百户。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惠每先登陷阵。加侍中、开府,进爵长乐郡公,增邑通前二千二百户。四年,魏文帝东巡洛阳,与齐神武战于河桥,惠力战破之,大收降卒。七年,迁中领军。
及高仲密举北豫州来附,太祖帅师迎之。军至洛阳,齐神武于邙山将以邀我,太祖乃徙辎重于瀍曲,夜勒兵袭之。及战,惠为右军,与中军大破之,逐北数里,虏其步卒。齐神武兵乃萃于左军,军将赵贵等与战不利,诸军因之并退。时会日暮,齐神武兵屡来攻惠,惠击之,皆披靡。至夜中,齐神武骑复来追惠,惠徐乃下马,顾命厨人营食。食讫,谓左右曰:「长安死,此中死,异乎?」乃建旗鸣角,收诸败军而还。齐神武追骑惮惠,疑有伏兵,不敢逼。至弘农,见太祖,陈贼形势,恨其垂成之功,覆于一篑,于是歔欷不能自胜。太祖壮之。
寻拜秦州刺史,未及之部,迁司空。惠性刚质,有勇力,容貌魁岸。善于抚御,将士莫不怀恩,人思效节。十二年,东魏将侯景侵襄州,惠率兵击走之。明年,景请内附,朝议欲收辑河南,令惠以本官镇鲁阳,以为声援。遇疾,薨于军。
惠于诸将年最少。早丧父,事母以孝闻。太祖尝造射堂新成,与诸将宴射。惠窃叹曰:「亲老矣,何时办此乎?」太祖闻之,即日徙堂于惠宅。其见重如此。及薨,太祖为之流涕者久之。惠丧至,又临抚焉。赠本官,加秦州刺史,谥曰武烈。子凤嗣。
凤字达摩,少沉深,有识度。大统末,袭父爵长乐郡公,尚太祖女。魏废帝二年,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魏恭帝三年,除左宫伯。寻出为洛州刺史。
征拜大驭中大夫。保定四年,追录佐命之功,封凤徐国公,增邑并前五千户。建德二年,拜柱国。
怡峰字景阜,辽西人也。本姓默台,因避难改焉。高祖宽,燕辽西郡守。魏道武时,率户归朝,拜羽真,赐爵长虵公。曾祖文,冀州刺史。峰少从征役,以骁勇闻。永安中,假龙骧将军,为都将,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以功授给事中、明威将军,转征虏将军、都督,赐爵蒲阴县男。及岳被害,峰与赵贵等同谋翊戴太祖。进爵为伯。时原州刺史史归犹为侯莫陈悦守,太祖令峰与侯莫陈崇讨擒之。
及齐神武与魏孝武帝构隙,帝频敕太祖简锐卒入卫京邑。太祖乃令峰与都督赵贵等率轻骑赴洛阳。至潼关,值魏孝武西迁,峰即从太祖拔回洛,复潼关。拜安东将军、华州刺史。寻转大都督。讨曹泥有功,进爵华阳县公,邑一千户。大统(二)年,从太祖破窦泰于小关。还,拜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又从复弘农,破沙苑,进爵乐陵郡公。仍与元季海、独孤信复洛阳。峰率奇兵至成皋,入其郛,收其户口而还。东魏遣行台任祥率步骑万余攻颍川,峰复以轻骑五百邀击之,自是威名转盛。加授开府仪同三司。东魏围洛阳,峰与季海守金墉。太祖至,围解,即与东魏战于河桥。时峰为左军,不利,与李远先还,太祖因此班师。诏原其罪。拜东西北三夏州诸军事、夏州刺史。后与于谨讨刘平伏,从解玉壁围,平柏谷坞,并有功。凉州刺史宇文仲和反,峰与于谨讨之。十五年,东魏围颍川,峰与赵贵赴援。至南阳,遇疾卒,时年五十。
峰沉毅有胆略,得士卒心,当时号为骁将。太祖嗟悼者久之。赠华州刺史,谥曰襄威。
子昂嗣。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朝廷追录峰功,封昂郑国公。昂弟光,少以峰勋,赐爵安平县侯,起家员外散骑常侍,累迁司土中大夫、左武伯,出为汾、泾、豳三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进爵龙河县公。光弟春,少知名,历官吏部下大夫、仪同三司。
刘亮中山人也,本名道德。祖佑连,魏蔚州刺史。父持真,镇远将军、领民酋长。魏大统中,以亮着勋,追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恒州刺史。
亮少倜傥,有从横计略,姿貌魁杰,见者惮之。普泰初,以都督从贺拔岳西征,解岐州围,击侯伏侯元进、万俟道洛、万俟丑奴、宿勤明达及诸贼,亮常先锋陷阵。以功拜大都督,封广兴县子,邑五百户。
侯莫陈悦害岳,亮与诸将谋迎太祖。悦平,悦之党豳州刺史孙定儿仍据州不下,泾、秦、灵等诸州悉与定儿相应,众至数万,推定儿为主,以拒义师。太祖令亮袭之。定儿以义兵犹远,未为之备。亮乃将二十骑,先竖纛于近城高岭,即驰入城中。定儿方置酒高会,卒见亮至,众皆骇愕,莫知所为。亮乃麾兵斩定儿,县首,号令贼党。仍遥指城外纛,命二骑曰:「出追大军。」贼党忷惧,一时降服。于是诸州群贼,皆即归款。及太祖置十二军,简诸将以将之,亮领一军。每征讨,常与怡峰俱为骑将。
魏孝武西迁,以迎驾功,除使持节、右光禄大夫、左大都督、南秦州刺史。大统元年,以复潼关功,进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改封饶阳县伯,邑五百户。寻加侍中。从擒窦泰,复弘农及沙苑之役,亮并力战有功。迁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进爵长广郡公,邑通前二千户。以母忧去职,居丧毁瘠。太祖嗟其至性,每爱惜之。俄起复本官。
亮以勇敢见知,为时名将,兼屡陈谋策,多合机宜。太祖乃谓之曰:「卿文武兼资,即孤之孔明也。」乃赐名亮,并赐姓侯莫陈氏。十年,出为东雍州刺史。为政清净,百姓安之。在职三岁,卒于州,时年四十。丧还京师,太祖亲临之,泣而谓人曰:「股肱丧矣,腹心何寄!」令鸿胪卿监护丧事。追赠太尉,谥曰襄,配享太祖庙庭。
子昶,尚太祖女西河长公主。大象中,位至柱国、秦灵二州总管。以亮功,封彭国公,邑五千户。昶弟靖,天水郡守。靖弟恭,开府仪同三司、饶阳县伯。恭弟干,上仪同三司、褒中侯。王德字天恩,代郡武川人也。少善骑射,虽不经师训,而以孝悌见称。魏永安二年,从尔朱荣讨元颢,攻河内,应募先登。以功除讨夷将军,进爵内官县子。又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平之。别封深泽县男,邑二百户,加龙骧将军、中散大夫。及侯莫陈悦害岳,德与寇洛等定议翊戴太祖。加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平凉郡守。德虽不知书,至于断决处分,良吏无以过也。泾州所部五郡,而德常为最。
及魏孝武西迁,以奉迎功,进封下博县伯,邑五百户,行东雍州事。在州未几,百姓怀之。赐姓乌丸氏。大统元年,拜卫将军、右光禄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北雍州刺史。其后常从太祖征伐,累有战功。又从破齐神武于沙苑,加开府、侍中,进爵河间郡公,增邑通前二千七百户。先是河、渭间种羌屡叛,以德有威名,为夷民所附,除河州刺史。德绥抚有方,群羌率服。十三年,授大都督、原灵显三州五原蒲川二镇诸军事。十四年,除泾州刺史。卒于州。谥曰献。
德性厚重廉慎,言行无择。母年几百岁,后德终。
子庆,小名公奴,性谨厚。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初德丧父,家贫无以葬,乃卖公奴并一女以营葬事。因遭兵乱,不复相知。及德在平凉始得之,遂名曰庆。
史臣曰:梁御等负将率之材,蕴骁锐之气,遭逢丧乱,驰骛干戈,艰难险阻备尝,而功名未立。及殷忧启圣,豫奉兴王,参谋缔构之初,宣力经纶之始,遂得连衡灌、郦,方驾张、徐,可谓遇其时也。并中年即世,远志未申,惜哉!惠、德本以果毅知名,而能率由孝道,难矣。图史所叹,何以加焉。勇者不必有仁,斯不然矣。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