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令坤父伦慕容延剑子德丰从子德琛符彦卿子昭愿昭寿
韩令坤,磁州武安人。
父伦,少以勇敢隶成德军兵籍,累迁徐州下邳镇将兼守御指挥使。世宗以令坤贵,擢陈州行军司马,及令坤领陈州,徙伦许州。罢职,复居宛丘,多以不法干郡政,私酤求市利,掊敛民财,公私患之。项城民武诣阙诉其事,命殿中侍御史率汀按之。伦诈报汀云被诏赴阙,汀奏之。世宗怒,追劾具伏,法当弃市。令坤泣请于世宗,遂免死流海岛。显德六年,为左骁卫中郎将,迁左监门卫将军。宋初,拜磁州刺史,转亳州团练使。乾德四年,改本州防御使,卒。
令坤少隶周祖帐下,广顺初,历铁骑散员都虞候,控鹤右第一军都校、领和州刺史。世宗即位,授殿前都虞候。俄赏高平之功,为龙捷左厢都虞候、领容州团练使,进本厢都指挥使、领泗州防御使。征太原,为行营前军都校。未几,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定武军节度。
世宗使宰相郴谷将兵征淮南,俾令坤等十二将以从。谷退保正阳,为吴人所乘。令坤与宣祖、李重进合兵击之,大败吴人。世宗亲征,闻扬州无备,遣令坤及宣祖、白延遇、赵晁等袭之。令坤先令延遇以精骑数百迟明驰入,城中不之觉。令坤继至抚之,民皆按堵。南唐东都副留守冯延鲁为僧匿寺中,令坤求获之,送行在,遂以令坤知州事。由是泰州惧,以城降。
时钱俶受诏攻常、润,围毗陵,反为南唐所败。南唐乘胜遣将陆孟俊逼泰州,周师不能守,孟俊遂进军蜀罔,逼扬州,令坤弃其城。世宗怒,命太祖与张永德领兵趋六合援之。令坤闻援至,复入城守,与孟俊兵战,大败之,擒孟俊,败其将马贵于楚州湾头堰,擒涟州刺史秦进崇。俄命向拱为缘江招讨使,以令坤副之,下寿州。归朝,加检校太尉、领镇安军节度使。世宗乃复幸淮右,次楚州,遣令坤率兵先入扬州,命权知军府事。扬州城为吴人所毁,诏发丁壮别筑新城,命令坤为修城都部署。
六年春,命令坤以汴、亳民导汴水入于蔡。三月,世宗将北征,命率龙捷、虎捷、骁武兵先赴大名,又副王晏为益津关一路都部署,俄为霸州都部署,率所部兵之。恭帝即位,加检校太尉、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冬,诏防北边。
宋初,移领天平军,加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太祖亲征李筠,诏令坤率兵屯河阳。及泽、潞平,还京,锡宴令坤等于礼贤讲武殿,赐袭衣、器币、鞍勒马有差,以功加兼侍中。又从讨李重进。建隆二年,改成德军节度,充北面缘边兵马都部署。将赴镇,上于别殿置酒饯之,因勖其为治。
乾德六年,疽发背卒,年四十六。太祖素服发哀于讲武殿,录其子庆朝为闲厩使,庆雄为闲厩副使。令坤有才略,识治道,与太祖同事周室,情好亲密。镇常山凡七年,北边以宁。闻其卒,甚悼惜之。
初,南唐遣边镐破湖南,以马希崇分司扬州,及令坤克取之,希崇以妓稀薄献,令坤甚嬖之。会擒陆孟俊,将械送行在所,杨氏于帘间窥见之,即拊膺恸哭。令坤怪问之,杨氏曰:「孟俊往年入潭州,杀我家二百口,惟妾为希崇所匿得免,愿甘心焉。」令坤以诘孟俊,孟俊具伏,令坤乃杀之。
慕容延钊,太原人。父章,襄州马步军都校、领开州刺。延钊少以勇干闻。汉祖之兴也,周祖为其佐命,以延钊隶帐下。周广顺初,补西头供奉官,历尚食副使、铁骑都虞候。
世宗即位,为殿前散指挥使都校、领溪州刺史。高平之战,督左先锋,以功授虎捷左厢都指挥使、领本州团练使;迁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从征淮南,改龙捷左厢都校、沿江马军陪署。归朝,复为殿前都虞候,出为镇淮军都部署。显德五年,世宗在迎銮江口,闻吴人舟数艘泊东氵布洲,即命延钊与右神武统军宋延渥讨之。延钊以骁骑由陆进,延渥督舟师沿江继进,大破之。淮南平,迁殿前副都指挥使、领淮南节度。恭帝即位,改镇宁军节度,充殿前副都点检,复为北面行营马步军都虞候。
太祖即位,延钊方握重兵屯真定,帝遣使谕旨,许以便宜从事。延钊与坤率所部兵按治边境,以镇静闻。太祖嘉之,加殿前都点检、同中书门下二品,避其父名故也。郴筠叛,初命与王全斌由东路会兵进讨,俄为行营都部署、知潞州行府事;及平,加兼侍中,诏还澶州。
建隆二年,长春节来朝,赐宅一区。表解军职,徙为山南东道节度、西南面兵马都部署。是冬大寒,遣中使赐貂裘、百子毡帐。四年春,命师南征,以延钊为湖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时延钊被病,诏令肩舆即戎事。贼将汪端与众数千扰朗州,延早擒之,磔于市。荆、湘既平,加检校太尉。是冬,卒,年五十一。
初,延钊与太祖友善,显德末,太祖任殿前都点检,延钊为副,常兄事延钊;及即位,每遣使劳问,犹以兄呼之。洎寝疾,御封药以赐,闻其卒,恸哭久之。赠中书令,追封河南郡王,录其子弟授官者四人。
子德业、德丰、德钧。德业至卫州刺史,德钧至尚食副使。延钊弟延忠,历内殿直、供奉西头官都知,至磁州刺史;延卿至虎捷军都指挥使。延卿子德琛。
德丰字日新,幼聪悟,延钊爱之,尝曰:「兴吾门者必此子。」八岁,补山南东道衙内指挥使。延钊卒,授如京使。
开宝中,从征太原,领御砦南面巡检。又为扬州都监。征南唐,为洞子都监。城既下,命为升州都监。市厘安静,泽国富饶,使者多裒聚金帛,德丰独以廉洁闻。俄领蔚州刺史。
太平兴国二年,知庆州兼邠、宁都巡检。尝破小遇族,夺名马数十匹,诏书褒谕。居任九年,以简静为治,边镇安之。
雍熙四年,使登、莱阅强壮,及还,拜西上阁门使。是冬,出为定远军钤辖,命领后阵中队,别将万骑以御边害。
淳化二年,进秩东上,知邢州。三年,改判四方馆事,出知延州。时侯延广知灵武,或言其得西夏情,倔强难制,命德丰代之,就赐白金三千两。会建使名,改为四方馆使。未几,以所部不治,徙知庆州,俄又改灵州兼部署。谷价涌贵,德丰出私廪赈饥民,全活者众。转引进使。贼入境,德丰率兵击走,获羊马甚众。
咸平二年,迁客省使,知镇州,召对便坐,抚慰甚至。昌冬,辽人南侵,德丰缮兵固守,馈馈不绝,诏奖之。三年,改沧州。德丰轻财好施,厚享将士。在西边时,母留京师,妻孥寓长安,贫甚,真宗悯之,特诏给团练使奉。逾年,进颍州团练使,知贝、瀛二州。五年,卒,年五十五。家无余财,谈者善之。
子惟素,至殿内承制。
德琛权延钊荫补供奉官,累迁内殿崇班、知夔州。李顺之乱,贼猷张余领众十万余、舟千艘来寇。与顺战龙山,斩首千余级;又与白继赟击贼,斩二万科,悉焚其舟。贼剽开州,围云安,德琛往援之,又斩百余级。累诏褒谕。历西京作坊、左藏二副使。咸平二年,转崇仪副使、荆湖北路钤辖。蛮扰澧、鼎境上,德琛战于北氵义,夺耕牛、铠甲,斩馘以归。徙峡路钤辖,未至,复知夔州。景德中,领梧州刺史,复任峡路,再迁庄宅使,又为并、代钤辖,知宪州。天禧初,改右监门卫大将军。
符彦卿字冠侯,陈州宛丘人。父存审,后唐宣武军节度、蕃汉为步军都总管中书令。彦卿年十三,能骑射。事庄宗于太原,以谨愿称,出入卧内,及长,以为亲从指挥使。入汴,迁散员指挥使。郭从谦之乱,庄宗左右皆引去,惟彦卿力战,射杀十数人,俄矢集乘舆,遂恸哭而去。天成三年,以龙武都虞候、吉州刺史讨王都于定州,大破契丹于嘉山。明年克其城,授耀州团练使。改庆州刺。奉诏筑堡方渠北乌仑山口,以招党项。清泰初,改易州,兼领北面骑军,赐戎服、介胄、战马。尝射猎遂城盐台淀,一日射獐、彘、狼、狐、兔四十二,观者神之。晋天福初,授同州节度。兄彦饶亦镇滑台。俄而彦饶叛,彦卿上表待罪,乞田里,晋祖释不问。改左羽林统军,俄兼领右羽林,改镇鄜延。
少帝幼与彦卿狎,即位,召还,出镇河阳三城。辽人南侵,诏彦卿率所部拒战澶州。契丹骑兵数万围高行周于铁丘,诸将莫敢当其锋,彦卿独引数百骑击之,辽人遁去,行周得免。又李守贞讨平青州杨光远,移镇许州,封祁国公。
开花运二年,与杜重威、李守贞经略北鄙。契丹主率众十余万围晋盱阳城,军中乏水,凿井辄坏,争绞泥吮之,人马多渴死,时晋师居下风,将战,弓弩莫施。彦卿谓张彦泽、皇甫遇曰:「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彦泽等然之。遂潜兵尾其后,顺风击之,契丹大败,其主乘橐驼以遁,获其器甲、旗仗数万以。少帝嘉之,改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
为左右所间,会再出师河朔,彦卿不预,易其行伍,配以羸师数千,戍荆州口。及杜重威以大军降于滹水,急诏彦卿与高领禁兵屯澶渊。会彦泽引辽兵入汴,彦卿与行周遂归辽。辽主以阳城之败诘彦卿,彦卿对曰:「臣事晋王,不敢爱死,今日之事,死生唯命。」辽主笑而释之。
会徐、宋寇盗蜂起,辽主即遣彦卿归镇。行次甬桥,贼魁李仁恕拥众数万攻徐州。彦卿守习缒而出,大呼贼中曰:「相公当为国讨贼,何故入虎口,乃助贼攻城?我虽父子,今为仇敌,当死战,城不可入。」贼惶愧罗拜彦卿前,乞免罪,彦卿为设誓,乃解去。
汉祖入汴,彦卿自徐州来朝,改镇衮州,加兼侍中。乾祐中,加兼中书令,封魏国公,拜守太保,移镇青州。及杀杨邠辈,召促赴阙下。
周祖即位,封淮阳王。刘铢诛,以其京城第宅赐彦卿。及征衮州,彦卿朝行在,献马及锦彩、军粮万石,连被赐赍。俄移镇郓州。会召魏府王殷,欲以彦卿代镇。俄辽人起兵,留殷控扼,故彦卿不入朝。殷得罪,即以彦卿为大名尹、天雄军节度,进封卫王。
世宗初,并人扰潞州,潞兵败,命彦卿领兵从磁州固镇路压其背。及帝亲征,命为行营一行都部署知太原行府事,领步骑二万亓讨。
初,彦卿之行也,世宗以并人虽败,朝廷馈运不继,未议攻击,且令观兵城下,徐图进取。及周师入境,汾、晋吏民望风款接,皆以久罹虐政,愿输军须以资兵力,世宗从之。而连下数州,彦卿等皆以刍粮未备,欲旋军。世宗不之省,乃调山东近郡輓军食济之。及世宗至城下,命与郭从义、向训、白重赞、史彦超率万骑屯忻口,以拒北援,又下盂县。
辽人驻忻北,游骑及近郊,史彦超以二千骑当其锋,左右驰击,彦超死之;败辽众二千余,辽骑遁走。先知为辽人所掩,重伤数百人,诸将论议矛盾,师故不振。世宗乃班师,数赐彦卿缯彩、鞍勒马,遣归本镇。还京,拜彦卿太傅,改封魏王。恭帝即位,加守太尉。
太祖即位,加守太师。建隆四年春,来朝,赐袭衣、玉带。宴射于金凤园,太祖七发皆中的,彦卿贡名马称贺。
开宝二年六月,移凤翔节度,被病肩舆赴镇,至西京,上言疾亟,请主不医洛阳,从之。假满百日,犹请其奉,为御史所劾,下留司御史台。太祖以姻旧特免推鞫,止罢其节制。八年六月,卒,年七十八。丧事官给。
彦卿将家子,勇略有谋,善用兵。存审之第四子,军中谓之「符第四」。前后赏赐钜万,悉分给帐下,故士卒乐为效死。辽人自阳城之败,尤畏彦卿,或马病不饮龁,必唾而呪曰:「此中岂有符王邪?晋少主既陷契丹,德光之母问左右曰:「彦卿安在?」或对曰:「闻其已遣归徐州矣。」德光母曰:「留此人中原,何失策之甚!」其威名如此。
镇大名余十年,政委牙校刘思遇。思遇贪黠,怙势敛货财,公府之利多入其家,彦卿不之觉。时藩镇率遣亲吏受民租,概量增溢,公取其余羡,而魏郡尤甚。太祖闻之,遣常参官主其事,由是斛量始平。诏以羡零部余粟赐彦卿,以愧其心。
彦卿酷好鹰犬,吏卒有过,求名鹰犬以献,虽盛怒必贳之。性不饮酒,颇谦恭下士,对宾客终日谈笑,不及世务,不伐战功。居洛阳七八年,每春月,乘小驷从家僮一二游僧寺名园,优游自适。
周世宗宣懿皇后、太宗懿德皇后,皆彦卿女也。自恭帝及太祖两朝,赐诏书不名。子昭信、昭愿、昭寿。昭信,天雄军衙内都指挥使、领贺州刺史。周显德初,卒,赠检校太保、阆州防御使。
昭愿字致恭,谨厚谦约,颇读书好事。周广顺中,以荫补天雄军牙职,俄领兴州刺史。
开宝中,改领恩州。彦卿养疾居洛,入补供奉官。四年,改领罗州刺史。七年,迁西京作坊副使。俄授尚食使,出护陈、许、蔡、颍等州巡兵。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巡检使。及攻幽州,命与定国军节度偓率兵万余,置砦城南。师还,真拜蔡州刺史,知并澶二州。不逾月,复移并门兼副部署。丁内艰,起复,为本州团练使,连知永兴军、梓滑二州。
咸平初,又为天雄军、邢州二钤辖。三年,以疾求归京师,诏遣中使、尚医驰传诊视。既还,帝赐以名方御药,拜本州防御使。四年,卒,年五十七。车驾临哭,赠镇东军节度。子承煦,为左千牛卫将军。
昭寿,初补供奉官。开宝七年,改西京作坊副使。历迁六宅副使、领兰州刺。雍熙二年冬,命与刘知信护镇州屯兵。命遣将北征,又与知信为押队都监,转尚食使,真拜光州刺史。端拱二年,知洪州。淳化四年,改定州。咸平初,迁凤州团练使、益州钤辖。
昭寿以贵家子日事游宴,简倨自恣,常纱帽素氅衣,偃息后圃,不理戎务,有所裁决,即令家人传道。多集锦工就廨舍织纤丽绮帛,每有所须,取给于市,余半岁方给其直,又令部曲私邀取之。广籴黍稻,未及成熟者亦取之,悉贮寺观中,久之损败,即勒道释价之。纵其下凌忽军校。
剑南自李顺平后,人心汹汹,知州牛冕缓驰无政,昭寿又不能御军,人皆怨愤。神卫卒赵延顺等八人谋欲害昭寿,未敢发。三年正旦,中使自峨眉山还京,昭寿戒驭吏具鞍马将送之,延顺等悉解厩中马?畺,奔逸庭下,阳逐喧呼,登厅执昭寿杀之,并杀二仆,据甲仗库,取兵器。都监王泽闻之,急召本军都虞候王均率兵擒捕。延顺左执昭寿首,右操剑,彷徨无所适,卒见均至,即与众推均为帅,合骁猛、威武兵为乱。牛冕洎转运使张适奔汉州。是秋,官兵讨平之。见《雷有终传》。
昭寿子承谅,娶齐王女嘉兴县主,至内殿承制。
谕曰:五季之乱,内则权臣擅命,外则藩镇握兵。宋兴,内外廓清,若天去其疾,或纳节以备宿卫,或请老以奉朝请。虽太祖善御,诸臣知机,要亦否极而泰之象也。彦卿一门二后,累朝袭宠,有谋善战,声振殊俗,与时进退,其名将之贤者欤?令坤、延钊素与太祖亲善,平荆、湘则南服底定,镇常山则北边载宁可,未尝恃旧与功以启嫌隙。创业君臣有过人者,类如是夫。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