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一
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讳顼,英宗长子,母曰宣仁圣烈皇后高氏。庆历八年四月戊寅生于濮王宫,祥光照室,群鼠吐五色气成云。八月,赐名仲钅咸。授率府副率,三迁至右千牛卫将军。嘉祐八年,侍英宗入居庆宁宫,尝梦神人捧之登天。英宗即位,授安州观察使,封光国公。是年五月壬戌,受经于东宫。帝隆准龙颜,动止皆有常度。而天性好学,请问至日晏忘食,英宗常遣内侍止之。帝正衣冠拱手,虽大暑,未尝用扇。侍讲王陶入侍,帝率弟颢拜之。九月,加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淮阳郡王,改今讳。治平元年六月,进封颍王。三年三月,纳故相向敏中孙女为夫人。十月,英宗不豫,帝引仁宗故事,请两日一御迩英阁讲读,以安人心。十二月壬寅,立为皇太子。
四年正月丁巳,英庙崩,帝即皇帝位。戊午,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遣冯行己告哀于辽。己未,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命宰相韩琦为山陵使。辛酉,遣孙坦等告即位于辽,以大行皇帝诏赐夏国主及西蕃唃厮啰。丙寅,群臣表三上,始御迎阳门幄殿听政。内医侍先帝疾者,皆坐不谨贬之。诏东平郡王允弼、襄阳郡王允良朝朔望。以吴奎终丧,复授枢密副使。戊辰,以韩琦守司空兼侍中,曾公亮行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进封英国公,文彦博行尚书左仆射、检校司徒兼中书令,富弼改武宁军节度使、进封郑国公,曹佾改昭庆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张昪改河阳三城节度使,宗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集庆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欧阳修、赵概并加尚书左丞,仍参知政事,陈升之为户部侍郎,吕公弼为刑部侍郎,允弼、允良并加守太保,弟东阳郡王颢进封昌王,鄠国公頵进封乐安郡王。群臣进秩有差。
二月乙酉,初御紫宸殿。立向氏为皇后。丁亥,诏入内内侍省、皇城司合覆奏事并执条覆奏。戊子,进封交阯郡王李日尊为南平王。加邈川首领董毡检校太保。诏山陵所须,应委三司、转运司计置,毋辄扰民。诏提举医官院试堪诊御脉者六人。庚寅,以四月十日为同天节。辛卯,白虹贯日。壬辰,诏公主下嫁者行见舅姑礼。甲辰,西蕃首领拽罗钵、鸠令结二人诱蕃部三百余帐投夏国,捕获,斩之以徇。
三月壬子,曹佾加检校太尉兼侍中。赐礼部进士及第、出身四百六十一人。甲寅,陕西宣抚使郭逵讨蕃部党令征等,平之。赐昌王颢公使钱岁万缗,半给之。丙辰,昌王颢、乐安郡王頵乞解官行服,不许。癸亥,诏入内内侍省官已经寿圣节任子者,同天节权罢奏荐。壬申,欧阳修罢知亳州。癸酉,吴奎参知政事。乙亥,允良薨。
闰月癸未,太白昼见。甲申,夏国主谅祚遣使谢罪。辛卯,诏齐、密、登、华、邠、耀、鄜、绛、润、婺、海、宿、饶、歙、吉、建、汀、潮等十八州知州,庆、渭、秦、延四州通判,其选并从中书,毋以恩例奏授。乙未,张昪以太子太师致仕。庚子,诏求直言。御史中丞王陶乞许举知县资序人为御史里行,从之。癸卯,王安石出知江宁府。甲辰,诏诸路帅臣及副总管或有移易,依庆历故事。乙巳,诏以孟夏农劳之时,令监司戒饬州县省事,劝民力田,民有艰食者振之。
夏四月庚戌,请大行皇帝谥于南郊。辛酉,诏内外所上封事,令张方平、司马光详定以闻。丙寅,录囚。御史中丞王陶、侍御史吴申、吕景以过毁大臣,陶出知陈州,申、景各罚铜二十斤。吴奎罢知青州。遣使循行陕西、河北、京东、京西路,体量安抚。壬申,奎复位。罢州郡岁贡饮食果药。癸酉,诏陕西、河东经略、转运司察主兵臣僚怯懦老病者以闻。
五月辛巳,以久旱,命宰臣祷雨。乙巳,宝文阁成,置学士、直学士、待制官。
六月己酉,辽遣萧余庆等来吊祭。己未,振河北流民。辛未,诏天下官吏有能知徭役利病可议宽减者以闻。乙亥,诏中书、枢密细务归之有司。
秋七月庚辰,诏察富民与妃嫔家婚姻夤缘得官者。甲申,石蕃来贡。己丑,命尚书户部郎中赵抃、刑部郎中陈荐同详定中外封事。辛卯,告英宗宪文肃武宣孝皇帝谥于天地、宗庙、社稷。壬辰,上宝册于福宁殿。丙午,文州曲水县令宇文之邵上书指陈得失。
八月丁未朔,太白昼见。戊午,复西夏和市。己巳,京师地震。癸酉,葬英宗于永厚陵。
九月丁丑,诏减诸路逃田税额。壬午,祧僖祖及文懿皇后。乙酉,祔英宗神主于太庙,乐曰《大英之舞》。戊子,减两京、畿内、郑、孟州囚罪一等,民役山陵者蠲其赋。辛卯,徙封颢为岐王,頵为高密郡王。富弼为尚书左仆射。遣孙思恭等报谢于辽,且贺生辰、正旦。壬辰,录周世宗从曾孙贻廓为三班奉职。甲午,辽遣耶律好谋等来贺即位。戊戌,以王安石为翰林学士。辛丑,韩琦罢为司徒、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判相州。吴奎、陈升之罢。枢密副使吕公弼为枢密使,张方平、赵抃并参知政事,邵亢为枢密副使。壬寅,以曾公亮为尚书左仆射,文彦博为司空。潮州地震。癸卯,以权御史中丞司马光为翰林学士。
冬十月丙午,漳、泉诸州地震。丁未,富弼罢判河阳。戊申,建州、邵武、兴化军地震。己酉,初御迩英阁,召侍臣讲读经史。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滕甫考诸路监司课绩。张方平以父忧去位。庚戌,给陕西转运司度僧牒。令籴谷振霜旱州县。癸丑,诏翰林学士、御史中丞、侍御史知杂事举材堪御史者各二人。诏将作监主簿常秩赴阙。甲寅,制《资治通鉴序》赐司马光。癸酉,知青涧城种谔复绥州。
十一月丁丑,诏近臣各举才行可任使者一人。戊寅,诏求直言。丙戌,诏二府各举所知。丁亥,令考课院详定诸州所上县令治状。戊子,分命宰臣祈雪。置马监于河东交城县。庚寅,诏近臣以举官不当,经三劾者,中书别奏取旨。乙未,诏令内外文武官各举有材德行能者。十二月丙辰,西南龙蕃来贡。辛酉,以来岁日食正旦,自乙丑避殿、减膳、罢朝贺。壬戌,诏起居日增转对官二人。丙寅,诏州县吏并缘为奸,致狱多瘐死,岁终会死者多寡,以制其罪。著为令。己巳,辽遣萧杰等来贺正旦。
熙宁元年春正月甲戌朔,日有食之。诏改元。丁丑,以旱,减天下囚罪一等,杖以下释之。壬午,令州县掩暴骸。丁亥,命宰臣曾公亮等极言阙失。庚寅,御殿复膳。壬辰,幸寺观祈雨。丙申,赵概罢知徐州,三司使唐介参知政事。丁酉,诏修《英宗实录》。壬寅,增太学生百人。
二月辛亥,令诸路每季上雨雪。乙卯,孔若蒙袭封衍圣公。壬戌,贷河东饥民粟。
三月庚辰,夏主谅诈卒,遣使来告哀。丙戌,诏恤刑。戊子,作太皇太后庆寿宫、皇太后宝慈宫。丁酉,简州木连理,潭州雨毛。
夏四月乙巳,诏翰林学士王安石越次入对。戊申,命宰臣祷雨。以枢密直学士李参为尚书右丞、判西京留守司御史台。辛亥,同天节,群臣及辽使初上寿于紫宸殿。
五月甲戌,募饥民补厢军。庚辰,诏两制及国子监举诸王宫学官。戊戌,废庆成军。
六月癸卯,录唐魏征、狄仁杰后。丁未,占城来贡。辛亥,诏诸路兴水利。乙亥,河决枣强县。丙寅,命司马光、滕甫裁定国用。
秋七月癸酉,诏谋杀已伤,案问欲举自首者,从谋杀减二等。乙亥,名秦州新筑大甘谷口砦曰甘谷城。丁丑,诏诸路帅臣、监司及两制、知杂御史已上,各举武勇谋略三班使臣二名。赐布衣王安国进士及第。己卯,群臣三表请上奉元宪道文武仁孝之号,不许。陈升之知枢密院事。给濮州雷泽县尧陵守户。壬午,以恩、冀州河决,赐水死家缗钱及下户粟。甲申,京师地震。乙酉,又震,大雨。辛卯,以河朔地大震,命沿边安抚司及雄州刺史候辽人动息以闻。赐压死者缗钱。京师地再震。壬辰,遣御史中丞滕甫、知制诰吴充安抚河北。癸巳,疏深州溢水。甲午,减河北路囚罪一等。丁酉,赐河北安抚司空名诰敕,募民入粟。己亥,回鹘来贡。
八月壬寅,诏京东、西路存恤河北流民。京师地震。甲辰,又震。乙卯,赐河东及鄜延路转运司空名诰敕,募民入粟实边。甲子,诏中书门下,考属近行尊者一人,王之。丙寅,罢宗谔平章事。丁卯,遣张宗益等贺辽主生辰、正旦。
九月辛未,太祖曾孙舒国公从式进封安定郡王。丁亥,减后妃臣僚荐奏推恩。戊子,莫州地震,有声如雷。丁酉,诏三司裁定宗室月料,嫁娶、生日、郊礼给赐。
冬十月辛丑,给天下系囚衣食薪炭。乙卯,出奉宸库珠,付河北买马。戊辰,禁销金服饰。十一月癸酉,太白昼见。癸未,命宰臣祷雪。丙戌,朝飨太庙,遂斋于郊宫。废青城后苑。丁亥,祀天地于圜丘,大赦,群臣进秩有差。乙未,京师及莫州地震。
十二月己亥朔,命宰臣祷雪。癸卯,瀛州地大震。庚戌,赐夏国主秉常诏,许纳塞门、安远二砦归其绥州。辛亥,录唐段秀实后。癸丑,祷雪于郊庙、社稷。庚申,以判汝州富弼为集禧观使,诏乘驿赴阙。壬戌,雪。甲子,辽遣耶律公质等来贺正旦。
二年春正月甲午,奉安英宗神御于景灵宫英德殿。
二月己亥,以富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庚子,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命翰林学士吕公著修《英宗实录》。乙巳,帝以灾变避正殿,减膳彻乐。甲子,陈升之、王安石创置三司条例,议行新法。
三月乙酉,诏漕运、盐铁等官各具财用利害以闻。丙戌,命宰臣祷雨。戊子,秉常上誓表,纳塞门、安远二砦,乞绥州,诏许之。乙未,以旱虑囚。
四月丁酉朔,群臣再上尊号,不许。戊戌,省内外土木工。壬寅,辽遣耶律昌等来贺同天节。丁未,唐介薨,临其丧。戊申,宰臣富弼、曾公亮以旱上表待罪,诏不允。癸丑,命曾公亮为西京奏安仁宗、英宗御容礼仪使。丁巳,遣使诸路,察农田水利赋役。戊午,外任大使臣年七十以上,令监司体量,直除致仕者,更不与子孙推恩。甲子,御殿复膳。免河北归业流民夏税。
五月辛未,宴紫宸殿,初用乐。己卯,赐河北役兵特支钱。癸未,翰林学士郑獬罢知杭州,宣徽北院使王拱辰罢判应天府,知制诰钱公辅罢知江宁府。丁亥,奉安仁宗、英宗御容于会圣宫及应天院。甲午,减西京囚罪一等。台州民延赞等九人,年各百岁以上,并授本州助教。
六月丁巳,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吕诲以论王安石,罢知邓州。以翰林学士吕公著为御史中丞。命龙图阁直学士张掞兼编排录用勋臣子孙。壬戌,太白昼见。
秋七月乙丑朔,日当食,云阴不见。庚午,诏御史中丞举推直官及可兼权御史者。甲戌,东平郡王允弼薨。辛巳,立淮、浙、江、湖六路均输法。壬午,振恤被水州军,仍蠲竹木税及酒课。癸未,诏自今文臣换右职者,须实有谋勇,曾著绩效,即得取旨。甲申,日下有五色云。己丑,韩琦上《仁宗实录》,曾公亮上《英宗实录》。
八月癸卯,侍御史刘琦贬监处州盐酒务,御史里行钱顗贬监衢州盐税,亦以论安石故。乙巳,殿中侍御史孙昌龄以论新法,贬通判蕲州。丙午,同修起居注范纯仁以言事多忤安石,罢同知谏院。戊申,河徙东行。夏国请从旧蕃仪,诏许之。己酉,范纯仁知河中府。甲寅,朝神御殿。辛酉,以秘书省著作佐郎程颢、王子韶并为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壬戌,待御史知杂事刘述、同判刑部丁讽坐受刑名敕不即下,述贬知江州,讽贬通判复州。审刑院详议官王师元坐言许遵所议刑名不当,贬监安州税。
九月甲子朔,交州来贡。乙丑,以古勿峒效顺首领侬智会为右千牛卫大将军。丁卯,立常平给敛法。戊辰,出内库缗钱百万籴河北常平粟。丁丑,遣孙固等贺辽主生辰、正旦。辛卯,废奉慈庙。壬辰,以秘书省著作佐郎吕惠卿为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
冬十月丙申,富弼罢为武宁军节度使、判亳州。曾公亮、陈升之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城绥州,命郭逵选将置守具。逵遣赵禼交夏人所纳安远、塞门二砦,就定地界。夏人渝初盟,禼请城绥州,不以易二砦,因改名绥德城。戊戌,以蕃官礼宾使折继世为忠州刺史,左监门卫将军嵬名山为供备库使,仍赐姓名赵怀顺。丙辰,诏御史请对,并许直由阁门上殿。戊午,宗谔复平章事。己未,夏人来谢封册。辛酉,录杨承信曾孙立、田重进曾孙章为三班借职。十一月乙丑,命韩绛制置三司条例。甲戌,诏祖宗之后世袭补外官,非袒免亲罢赐名授官。丙子,罢诸路提刑武臣。颁《农田水利约束》。壬午,御迩英阁听讲。赐汴口役兵钱。己丑,减天下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
闰月庚子,浚御河。壬子,置交子务。是月,差官提举诸路常平广惠仓,兼管勾农田水利差役事。
十二月癸亥朔,复减后妃公主及臣僚推恩。癸酉,增失入死罪法。丙戌,增三京留司御史台、国子监及宫观官,以处卿监、监司、知州之老者。戊子,辽遣萧惟禧来贺正旦。是岁,交州来贡。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