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仁康定景皇帝,讳祁钰,宣宗次子也。母贤妃吴氏。英宗即位,封郕王。
正统十四年秋八月,英宗北狩,皇太后命王监国。丙寅,移通州粮入京师。徵两畿、山东、河南备倭运粮诸军入卫,召宁阳侯陈懋帅师还。戊辰,兵部侍郎于谦为本部尚书。令群臣直言时事,举人材。己巳,皇太后诏立皇子见深为皇太子。恤阵亡将士。庚午,籍王振家。辛未,右都御史陈镒抚安畿内军民。壬申,都督石亨总京营兵。乙亥,谕边将,瓦剌秦驾至,不得轻出。输南京军器于京师。修撰商辂、彭时入阁预机务。是月,广东贼黄萧养作乱。九月癸未,王即皇帝位,遥尊皇帝为太上皇帝,以明年为景泰元年,大赦天下,免景泰二年田租十之三。甲申,夷王振族。庚寅,处州贼平。癸巳,指挥佥事季鐸奉皇太后命,达于上皇。甲午,祭宣府、土木阵亡将士,瘗遗骸。乙未,总兵官安乡伯张安讨广州贼,败死。指挥佥事王清被执,死之。辛丑,给事中孙祥、郎中罗通为右副都御史,守紫荆居庸关。甲辰,遣御史十五人募兵畿内、山东、山西、河南。都督同知陈友帅师讨湖广、贵州叛苗。乙巳,遣使奉书上皇。丙午,苗围平越卫,调云南、四川兵会王骥讨之。参议杨信民为右佥都御史,讨广东贼。
冬十月戊申,也先拥上皇至大同。壬子,诏诸王勤王。乙卯,于谦提督诸营,石享及诸将分守九门。丙辰,也先陷紫荆关,孙祥死之,京师戒严。丁巳,诏宣府、辽东总兵官,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巡抚及募兵御史将兵入援。戊午,也先薄都城,都督高礼、毛福寿败之于彰义门。己未,右通政王复、太常少卿赵荣使也先营,朝上皇于土城。庚申,徵兵于朝鲜,调河州诸卫士军入援。于谦、石亨等连败也先众于城下。壬戌,寇退。甲子,出紫荆关,丁卯,诏止诸王兵。瓦剌可汗脱脱不花使来。辛未,昌平伯杨洪充总兵官,都督孙镗、范广副之,剿畿内余寇。十一月癸未,修沿边关隘。辛卯,毛福寿为副总兵,讨辰州叛苗。壬辰,上皇至瓦剌。乙未,侍郎耿九畴抚安南畿流民,赐复三年。十二月庚戌,尊皇太后为上圣皇太后。辛亥,王骥为平蛮将军,充总兵官,讨贵州叛苗。都督同知董兴为左副总兵,讨广东贼,户部侍郎孟鉴参赞军务。癸丑,尊母贤妃为皇太后。甲寅,立妃汪氏为皇后。丙辰,大赦。己未,石亨、杨洪、柳溥分练京营兵。戊辰,祭阵亡官军于西直门外。
是年,琉球中山、占城、乌斯藏、撒马儿罕入贡。
景泰元年春正月丁丑朔,罢朝贺。辛巳,城昌平。壬午,享太庙。丙戌,大祀天地于南郊。闰月甲寅,瓦刺寇宁夏。癸亥,诏会试取士毋拘额。庚午,大同总兵官郭登败瓦剌于沙窝,又追败之于栲栳山,封登定襄伯。是月,免大名、真定、开封、卫辉被灾税粮。二月戊寅,耕耤田。癸未,悬赏格招陷敌军民。丙戌,石亨为镇朔大将军,帅师巡大同。都指挥同知杨能充游击将军,巡宣府。壬辰,太监喜宁伏诛。三月己酉,瓦剌寇朔州。辛亥,录土木死事诸臣后。癸丑,瓦剌寇宁夏、庆阳。乙卯,寇朔州。癸亥,免畿内逋赋及夏税。
夏四月丙子,广东都指挥李升、何贵帅兵捕海贼,战死。辛巳,瓦剌寇大同,官军击却之。丁亥,保定伯梁珤代王骥讨贵州叛苗。戊子,大理寺丞李茂录囚南京,考黜百司,访军民利病。丙申,瓦剌寇雁门。己亥,都督同知刘安充总兵官,练兵于保定、真定及涿、易、通三州,佥都御史曹泰参赞军务。庚子,振山东饥。辛丑,振畿内被寇州县。癸卯,瓦剌寇大同,郭登击却之。五月乙巳,免山西被灾税粮。瓦剌掠河曲、代州,遂南犯,诏刘安督涿、易诸军御之。戊申,瓦剌寇雁门,益黄花镇戍兵卫陵寝。癸丑,董兴击破广东贼,黄萧养伏诛。壬戌,振大同被寇军民。丙寅,侍郎侯琎、副总兵田礼大破贵州苗。辛未,瓦剌遣使请和。六月壬午,瓦剌寇大同,郭登击却之。丙戌,也先复拥上皇至大同。丁亥,左都御史陈镒、王文以鞫太监金英家人不实下狱,寻释之。戊子,瓦剌寇宣府,都督硃谦、参将纪广御却之。戊戌,免山东被灾州县税粮。乙亥,给事中李实、大理寺丞罗绮使瓦剌。
秋七月庚戌,尚书侯琎、参将方瑛破贵州苗,擒其酋献京师。庚申,右都御史杨善、工部侍郎赵荣使瓦剌。停山西民运粮大同。癸亥,李实、罗绮还。己巳,杨善至瓦剌,也先许上皇归。八月癸酉,上皇发瓦剌。戊寅,祀社稷。甲申,遣侍读商辂迎上皇于居庸关。丙戌,上皇还京师。帝迎于东安门,入居南宫。帝帅百官朝谒。庚寅,赦天下。辛卯,刑部右侍郎江渊兼翰林学士,直文渊阁,预机务。九月癸丑,巡抚河南副都御史王来总督湖广、贵州军务,讨叛苗。
冬十月辛卯,录囚。癸巳,免畿内逋赋。十一月辛亥,礼部尚书胡濙请令百官贺上皇万寿节。十二月丙申,复请明年正旦百官朝上皇于延安门。皆不许。
是年,朝鲜贡马者三。
二年春正月庚戌,大礼天地于南郊。壬子,诏天下朝觐官当黜者运粮口外。二月辛未,释奠于先师孔子。辛卯,以星变修省,诏廷臣条议宽恤诸政。癸巳,诏畿内及山东巡抚官举廉能吏专司劝农,授民荒田,贷牛种。三月壬寅,赐柯潜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乙酉,梁珤、王来等破平越苗,献俘京师。甲午,瓦剌寇宣府马营,敕游击将军石彪等巡边。乙未,命石亨选京营兵操练,尚书石璞总督军务。五月乙巳,城固原。六月戊辰朔,日当食不见。己卯,诏贵州各卫修举屯田。
秋七月戊申,普定、永宁、毕节诸苗复叛,梁珤等留军讨之。八月壬申,南京地震。辛巳,复午朝。九月乙卯,禁诸司起复。
冬十月己丑,免山西被灾税粮。十二月庚寅,礼部左侍郎王一宁、祭酒萧兼翰林学士,直文渊阁,预机务。是月,也先弑其主脱脱不花。
是年,安南、琉球中山、瓦剌、哈密入贡。
三年春正月丙午,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乙酉,副都御史刘广衡录南京囚。戊子,户部尚书金濂以违诏下狱,寻释之。三月戊午,毛福寿讨湖广巴马苗,克之。
夏五月甲午,废皇太子见深为沂王,立皇子见济为皇太子。废皇后汪氏,立太子母杭氏为皇后。封上皇子见清荣王,见淳许王。大赦天下。丙申,筑沙湾堤成。辛丑,河南流民复业者,计口给食五年。乙巳,官颜、孟二氏子孙各一人。六月乙亥,罢各省巡抚官入京议事。是月,大两,河决沙湾。
秋七月乙未,左都御史王翱总督两广军务。壬寅,王一宁卒。八月乙丑,振徐、兗水灾。戊辰,都御史洪英,尚书孙原贞、薛希琏等分行天下,考察官吏。丁丑,振两畿水灾州县,免税粮。乙酉,振南畿、河南、山东流民。九月庚寅,江渊起复。辛卯,以南京地震,两淮大水,河决,命都御史王文巡视安辑。乙未,振两畿、山东、山西、福建、广西、江西、辽东被灾州县。闰月癸未,开处州银场。是月,福建盗起。
冬十月戊戌,左都御史王文兼翰林学士,直文渊阁,预机务。丙辰,都督孙镗、佥事石彪协守大同,都督同知卫颍,佥事杨能、张钦协守宣府,备也先。十一月己未朔,日有食之。戊辰,都督方瑛平白石崖诸苗。甲戌,安辑畿内、山东、山西逃民,复赋役五年。是月,免山东及淮、徐水灾税粮。十二月癸巳,始立团营,太监阮让、都督杨俊等分统之,听于谦、石亨、太监刘永诚、曹吉祥节制。是月,免河南及永平被灾秋粮。
是年,瓦剌、琉球中山、爪哇、暹罗、安南、哈密、乌斯藏入贡。
四年春正月辛未,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戊子,五开、清浪诸苗复叛,梁珤、王来讨之。
庚戌,免江西去年被灾秋粮。三月戊寅,开建宁银场。
夏四月戊子,筑沙湾决口。运南京仓粟振徐州。五月丁巳,发徐、淮仓振饥民。己巳,王文起复。甲戌,徐州复大水,民益饥。发支运及盐课粮振之。丁丑,发淮安仓振凤阳。乙酉,沙湾河复决。六月壬辰,吏部尚书何文渊以给事中林聪言下狱,寻令致仕。辛亥,瘗土木、大同、紫荆关暴骸。
秋七月庚辰,停诸不急工役。八月己丑,振河南饥。甲午,也先自立为可汗。
冬十月庚寅,诏天下镇守、巡抚官督课农桑。甲午,谕德徐有贞为左佥都御史,治沙湾决河。戊戌,也先遣使来。十一月辛未,皇太子见济薨。十二月乙未,免山东被灾税粮。乙巳,赉边军。
是年,琉球中山、安南、爪哇、日本、占城、哈密、瓦剌入贡。
五年春正月戊午,黄河清,自龙门至于芮城。甲子,大祀天地于南郊。壬申,罢福州,建宁银场。甲戌,平江侯陈豫、学士江渊抚辑山东、河南被灾军民。二月乙巳,以雨旸弗时,诏修省,求直言。三月壬子,赐孙贤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辛酉,学士江渊振淮北饥民。王文抚恤南畿。甲子,总督两广副都御史马昂破泷水瑶。庚辰,缅甸执献思机发。
夏四月壬午朔,日有食之。辛卯,方瑛破草塘苗,封瑛南和伯。五月甲子,礼部郎中章纶、御史钟同以请复沂王为皇太子下锦衣卫狱。六月戊子,录囚。
秋七月癸酉,振南畿水灾。八月丁酉,复命天下巡抚官赴京师议事。九月壬戌,免苏、松、常、扬、杭、嘉、湖漕粮二百余万石。
冬十月庚辰,副都御史刘广衡巡抚浙江、福建,专司讨贼。十一月戊午,罢苏、松、常、镇织造采办。十二月,免南畿、浙江被灾税粮。
是年,安南、琉球中山、爪哇入贡。也先为知院阿剌所杀。
六年春正月戊午,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壬午,太监王诚同法司、刑科录囚。大理少卿李茂等录南京、浙江囚。
夏四月丙子朔,日有食之。辛巳,敕户、兵二部及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抚、按、三司官条宽恤事,罢不急诸务。五月己巳,祷雨于南郊。六月乙亥,宋懦硃熹裔孙梃为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癸未,河决开封。
秋七月乙亥。沙湾决口堤成。庚寅,以南京灾异屡见,敕群臣修省。八月庚申,南京大理少卿廖庄又请复沂王为皇太子,杖于阙下,并杖章纶、钟同于狱,同卒。九月乙亥,振苏、松饥民米麦一百余万石。
冬十月戊午,免陕西被灾税粮。十一月乙亥,南和伯方瑛为平蛮将军充总兵官,讨湖广苗。十二月己巳,免南畿被灾秋粮。
是年,琉球中山、暹罗、哈密、满剌加入贡。
七年春正月己卯,尚书石璞抚安湖广军民。壬午,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庚申,皇后崩。甲子,营寿陵。三月戊寅,免云南被灾税粮。
夏五月戊寅,以水旱灾异,敕内外诸臣修省。辛卯,宋儒周敦颐裔孙冕为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六月庚申,葬肃孝皇后。
冬十月癸卯,振江西饥。十二月己亥,方瑛大破湖广苗。戊午,振畿内、山东、河南水灾。癸亥,帝不豫,罢明年元旦朝贺。是冬,免畿内、山东被灾税粮,并蠲逋赋。
是年,琉球中山、撒马儿罕、乌斯藏入贡。
八年春正月戊辰,免江西被灾税粮。丁丑,帝舆疾宿南郊斋宫。己卯,群臣请建太子,不听。壬午,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迎上皇复位。二月乙未,废帝为郕王,迁西内。皇太后吴氏以下悉仍旧号。癸丑,王薨于西宫,年三十。谥曰戾。毁所营寿陵,以亲王礼葬西山,给武成中卫军二百户守护。
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戊子,制曰:“朕叔郕王践阼,戡难保邦,奠安宗社,殆将八载。弥留之际,奸臣贪功,妄兴谗构,请削帝号。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诸奸于法,不幸上宾,未及举正。朕敦念亲亲,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号,其议谥以闻。”遂上尊谥。敕有司缮陵寝,祭飨视诸陵。
赞曰:景帝当倥偬之时,奉命居摄,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者也。笃任贤能,励精政治,强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绩良云伟矣。而乃汲汲易储,南内深锢,朝谒不许,恩谊恝然。终于舆疾斋宫,小人乘间窃发,事起仓猝,不克以令名终,惜夫!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