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兀纳耶律俨刘伸耶律胡吕
萧兀纳,一名挞不也,字特免,六院部人。其先尝为西南面拽剌。
兀纳魁伟简重,善骑射。清宁初,兄图独以事入见,帝问族人可用者,图独以兀纳对,补祗候郎君。迁近侍敞史,护卫太保。
大康初,为北院宣徽使。时乙辛已害太子,因言宋魏国王和鲁斡之子淳可为储嗣。群臣莫敢言,唯兀纳及夷离毕萧陶隗谏曰:「舍嫡不立,是以国与人也。」帝犹豫不决。五年,帝出猎,乙辛请留皇孙,帝欲从之。兀纳奏曰:「窃闻车驾出游,将留皇孙,苟保护非人,恐有他变。果留,臣请侍左右。」帝乃悟,命皇孙从行。由此,始疑乙辛。
顷之,同知南院枢密使事,出乙辛、淳等。帝嘉其忠,封兰陵郡王,人谓近於古社稷臣,授殿前都点检。上谓王师儒、耶律固等曰:「兀纳忠纯,虽狄仁杰辅唐,屋质立穆宗,无以过也。卿等宜达燕王知之。」自是,令兀纳辅导燕王,益见优宠。大安初,诏尚越国公主,兀纳固辞。改南院枢密使,奏请掾史宜以岁月迁叙,从之。寿隆元年,拜北府宰相。
初,天祚在潜邸,兀纳数以直言忤旨。及嗣位,出为辽兴军节度使,守太傅。以佛殿小底王华诬兀纳借内府犀角,诏鞫之。兀纳奏曰:「臣在先朝,诏许日取帑钱十万为私费,臣未尝妄取一钱,肯借犀角乎!」天祚愈怒,夺太傅官,降宁边州刺史,寻改临海军节度使。
兀纳上书曰:「自萧海里亡入女直,彼有轻朝廷心,宜益兵以备不虞。」不报。天庆元年,知黄龙府事,改东北路统军使,复上书曰:「臣治与女直接境,观其所为,其志非小。宜先其未发,举兵图之。」章数上,皆不听。及金兵来侵,战于宁江州,其孙移敌蹇死之,兀纳退走入城。留官属守御,自以三百骑渡混同江而西,城遂陷。後与萧敌里拒金兵于长泺,以军败免官。五年,天祚亲征,兀纳殿,复败绩。後数日乃与百官入见,授上京留守。六年,耶律章奴叛,来攻京城,兀纳发府库以赉士卒,谕以逆顺,完城池,以死拒战。章奴无所得而去。以功授副元帅,寻为契丹都宫使。
天祚以兀纳先朝重臣,有定策勋,每延问以政,兀纳对甚切。上虽优容,终不能用。以疾卒,年七十。
耶律俨,字若思,析津人。本姓李氏。
父仲禧,重熙中始仕。清宁初,同知南院宣徽使事。四年,城鸭子、混同二水间,拜北院宣徽使。咸雍初,坐误奏事,出为榆州刺史。俄诏复旧职,迁汉人行宫都部署。六年,赐国姓,封韩国公,改南院枢密使。时枢臣乙辛等诬陷皇太子,诏仲禧偕乙辛鞫之,蔓引无辜,未尝雪正。乙辛荐仲禧可任,拜广德军节度使,复为南院枢密使,卒, 钦惠。
俨仪观秀整,好学,有诗名,登咸雍进士第。守着作佐郎,补中书省令史,以勤敏称。大康初,历都部署判官、将作少监。後两府奏事,论群臣优劣,唯称俨才俊。改少府少监,知大理正,赐紫。六年,迁大理少卿,奏谳详平。明年,升大理卿。丁父忧,夺服,同签部署司事。
大安初,为景州刺史。绳胥徒,禁豪猾,抚老恤贫,未数月,善政流播,郡人刻石颂德。二年,改御史中丞,诏按上京滞狱,多所平反。同知宣徽院事,提点大理寺。六年冬,改山西路都转运使。刮剔垢弊,奏定课额,益州县俸给,事皆施行。寿隆初,授枢密直学士。以母忧去官,寻召复旧职。宋攻夏,李乾顺遣使求和解,帝命俨如宋平之,拜叁知政事。六年,驾幸鸳鸯泺,召至内殿,访以政事。
帝晚年倦勤,用人不能自择,令各掷骰子,以采胜者官之。俨尝得胜采,上曰:「上相之徵也!」迁知枢密院事,赐经邦佐运功臣,封越国公。修皇朝实录七十卷。
帝大渐,俨与北院枢密使阿思同受顾命。乾统三年,徙封秦国。六年,封漆水郡王。天庆中,以疾,命乘小车入朝。疾甚,遣太医视之。薨,赠尚父, 曰忠懿。
俨素廉洁,一芥不取於人。经籍一览成诵。又善伺人主意。妻邢氏有美色,常出入禁中,俨教之曰:「慎勿失上意!」由是权宠益固。三子:处贞,太常少卿;处廉,同知中京留守事;处能,少府少监。
刘伸,字济时,宛平人。少颖悟,长以辞翰闻。重熙五年,登进士第,历彰武军节度使掌书记、大理正。因奏狱,上适与近臣语,不顾,伸进曰:「臣闻自古帝王必重民命,愿陛下省臣之奏。」上大惊异,擢枢密都承旨,权中京副留守。
诏徙富民以实春、泰二州,伸以为不可,奏罢之。迁大理少卿,人以不冤。升大理卿,改西京副留守。以父忧,终制,为三司副使,加谏议大夫,提点大理寺。以伸明法而恕,案冤狱全活者众,徙南京副留守。俄改崇义军节度使,政务简静,民用不扰,致乌、鹊同巢之异,优诏褒之。改户部使,岁入羡馀钱三十万缗,拜南院枢密副使。
道宗尝谓大臣曰:「今之忠直,耶律 、刘伸而已!」宰相杨绩贺其得人,拜叁知政事。上谕之曰:「卿勿惮宰相!」时北院枢密使乙辛势焰方炽,伸奏曰:「臣於乙辛尚不畏,何宰相之畏!」乙辛衔之,相与排诋,出为保静军节度使。上终欲大用,加守太子太保,迁上京留守。乙辛以事徙镇雄武,复以崇义军节度使致仕。
适燕、蓟民饥,伸与致政赵徽、韩造日济以糜粥,所活不胜算。大安二年卒,上震悼,赙赠加等。
耶律胡吕,字苏撒,弘义宫分人。其先欲稳,佐太祖有功,为迭烈部夷离 。父杨五,左监门卫大将军。
胡吕性谦谨,於人无适莫。重熙末,补寝殿小底。以善职,屡更华要,迁千牛卫大将军。大安中,北阻卜酋磨鲁斯叛,为招讨都监,与耶律那也率精骑二千讨平之,以功为汉人行宫副部署,兼知太和宫事。致仕,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
论曰:兀纳当道宗昏惑之会,拥佑皇孙,使乙辛奸计不获复逞,而辽祚以续。比之屋质立穆宗,非溢美也。俨以俊门莅政,所至有能誉;纂述辽史,具一代治乱,亦云勤矣。但其固宠,不能以礼正家,惜哉。刘伸三为大理,民无冤抑;一登户部,上下兼裕,至与耶律并称忠直,不亦宜乎。
※校勘记
一∶ 寿隆元年拜北府宰相 按纪在寿隆二年十二月。又前此大康六年十二月,以萧挞不也为北府宰相,至大安元年十月改南院枢密使。寿隆时似是再任。
二∶ 拒金兵于长泺 长泺,纪天庆四年十一月作斡邻泺。
三∶ 耶律章奴叛 卷一○○耶律章奴传及纪并系此事于天庆五年九月。
四∶ 寻为契丹都宫使 按纪天庆六年六月作「契丹行宫都部署兼副元帅」。
五∶ 六年赐国姓封韩国公改南院枢密使 按纪,七年十二月赐国姓,八年十二月封韩国公,九年八月为南院枢密使。
六∶ 赐经邦佐运功臣封越国公按辽文汇八乾统元年所撰道宗哀册署衔作「经邦守正翊赞功臣、赵国公」。
七∶ 拜叁知政事 按纪咸雍二年十二月,以枢密副使刘诜叁知政事。刘诜即刘伸。
八∶ 北阻卜酋磨鲁斯叛 磨鲁斯,纪大安八年十月作磨古斯。
※校勘记
一∶ 寿隆五年 寿隆二字原脱,据纪寿隆五年五月补。
二∶ 复兼南院枢密使 复兼二字原脱。按纪乾统元年六月,「以南府宰相斡特剌兼南院枢密使」,据补。
三∶ 孩里 按纪清宁九年七月作海邻。
四∶ 徙漠北猾水马群太保 猾水,卷一○一萧陶苏斡传作滑水,字通。
五∶ 杨绩 叁卷八九※校勘记。
六∶ 子贵忠 按陈襄使辽语录云,子二人:长规正,知顺州,太傅;次规忠,即此贵忠。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