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杂谈 养生误区 食疗养生 瑜伽 有氧运动 太极拳 其他运动

中药郁金

养生杂谈 | 作者: [投稿]

  【异名】马蒁(《唐本草》),黄郁(《石药尔雅》)。

  【来源】为姜科植物姜黄、郁金或莪术的块根。

  【植物形态】①姜黄,详姜黄条。②郁金,又名:毛姜黄(《广州植物志》)。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粗壮,末端膨大成长卵形块根,块茎卵圆状,侧生,根茎圆柱状,断面黄色。

  叶基生:叶柄长约5厘米,基部的叶柄短,或近于无柄,具叶耳;叶片长圆形,长15~37厘米,宽7~10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圆形或三角形。

  穗状花序,长约13厘米;总花梗长7~15厘米;具鞘状叶,基部苞片阔卵圆形,小花数朵,生于苞片内,顶端苞片较狭,腋内无花;花萼白色筒状,不规则3齿裂;花冠管呈漏斗状,裂片3,粉白色,上面1枚较大,两侧裂片长圆形;侧生退化雄蕊长圆形,药隔距形,花丝扁阔;子房被伏毛,花柱丝状,光滑或被疏毛,基部有2棒状附属物,柱头略呈2唇形,具缘毛。

  花期4~6月,极少秋季开花。

  【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四川、云南等地。

  【采集】冬、春采挖,摘取块根,除去须根,洗净泥土,入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取出,晒干。

  【药材】

  ①黄郁金又名:黄丝郁金、广玉金。

  为植物姜黄的干燥块根,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两端稍尖,中部微满,长2~4厘米,中部直径1~2厘米。

  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灰白色细皱纹及凹下的小点,一端显折断的痕迹,呈鲜黄色,另一端稍尖。

  质坚实,横断面平坦光亮,呈角质状,杏黄色或橙黄色,中部有一颜色较浅的圆心。

  微有姜香气,味辛而苦。

  以个大、肥满、外皮皱纹细、断面橙黄色者为佳,主产四川。

  ②黑郁金又名:温郁金、川玉金。

  为植物郁金的干燥块根。

  长纺锤形,稍扁,多弯曲,两端钝尖,有折断痕而呈灰黑色,长3~6厘米,中部直径1~1.5厘米。

  表面灰褐色,外皮皱缩或有细皱纹。

  横断面暗灰色发亮,中部有l条颜色较浅的环纹,中心扁圆形。

  气无,味淡而辛凉,以个大、外皮少皱缩、断面灰黑色者为佳。

  主产浙江。

  ③白丝郁金亦为植物郁金的干燥块根。

  外形较黄郁金瘦长。

  断面内心呈白色(姜黄色素含量较少),内圈与外层之间有1条黄白色的环纹,质地模糊不透明。

  味微辛,香气亦较差。

  以个大、皮细、断面结实者为佳。

  主产四川。

  ④绿丝郁金为植物莪术的干燥块根。

  形状质地同黄郁金,但表皮较粗,断面色暗淡,深浅不一,少透明。

  味辛而重,香气不显。

  产四川。

  【化学成分】郁金块根含挥发油6.1%,其中莰烯0.8%,樟脑2.5%,倍半萜烯65.5%,主为姜黄烯,倍半萜烯醇22%等。

  还含姜黄素0.3%、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酮和芳基姜黄酮。

  另含淀粉30~40%,脂肪油3%,橡胶,黄色染料,葛缕酮及水芹烯。

  其有效成分是对-甲苯基-甲基羟甲基姜黄素。

  【鉴别】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温郁金、姜黄、广西我术、我木块根粉末各100g,用水蒸气蒸馏,取微量挥发油点祥于桂胶薄层板上,以获术醇、美黄酮为对照品,己烷-乙酸乙酯(85:15)展开,10%磷铝酸乙醇溶液显色,样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有相同的斑点。

  商品规格商品按产地分为川都金、温郁金和桂郁金。(1)川郁金根据性状分布的丝和绿白丝两种规格,平均以每1kg600粒以内为一等,600粒以外,直径入少于0.5cm为二等。

  (2)温郁金 有绿丝规格,每1kg 280粒以内为一等, 280粒以外,直径不少于0.5cm为二等。

  (3)桂郁金不分规格和等级。

  【炮制】

  1.用水浸泡,洗净,捞出晒晾,润透,切片,晒干。

  2.醋炒:取郁金片加米醋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100kg郁金片,用醋10kg。

  3.醋蒸:取原药去净杂质,加醋10%及水适量,浸吸约2天,常翻拌,吸透后,入甑内用武火,蒸约2-3小时,取出切成厚约2mm顺片,晒干。

  4.醋煮:取净郁金,用水浸泡4成透;捞出,移出锅内,加醋,水同煮至水尽,取出,晾至半干时,切斜片,晒干,每郁金500g,用醋120g。

  5.酒制:取郁金片与黄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晾干,每郁金片500g,用黄酒60g。

  6.炒制:取净郁金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

  7.蒸制:取原药材,拣去杂质,清水洗净,浸泡2-3小时,捞起,闷润4-5小时,置锅内隔水蒸至透心,刨成薄片,晒干即得。

  8.矾制:郁金加明矾水,用微火炒干,至呈老黄色为度,每郁金黄色16kg,用明矾2kg。水适量。

  9.矾、醋制:取郁金与米醋,倒入热米汤中,加白矾搅匀,放24小时后,再煮2小时,至米汤干,晒至7-8成干,润2天,切1-1.5mm厚的片,晒干,每郁金10kg,用米醋1kg,白矾30g,米汤适量。

  【性味】味辛;苦;性寒

  【归经】心;肝;胆经

  【作用功效】活血止能;行气解郁;清心凉血;疏肝利胆。主胸腹胁肋诸痛;妇女痛经;经闭;症瘕结块;热病神昏;癫狂;惊痫;吐血;衄备;血淋;砂淋;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注意】阴虚失血及无气滞血瘀者忌服,孕妇慎服。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郁金本入血分之气药,其治已上诸血证者,正谓血之上行,皆属于内热火炎,此药能降气,气降即是火降,而其性又入血分,故能降下火气,则血不妄行。

  2.《本草汇言》:郁金,清气化痰,散瘀血之药也。其性轻扬,能散郁滞,顺逆气,上达高巅,善行下焦,心肺肝胃气血火痰郁遏不行者最验,故治胸胃膈痛,两胁胀满,肚腹攻疼,饮食不思等证。又治经脉逆行,吐血衄血,唾血血腥。此药能降气,气降则火降,而痰与血,亦各循其所安之处而归原矣。前人未达此理,乃谓止血生肌,错谬甚矣。#p#分页标题#e#

  3.《本经逢原》:郁金,辛平无毒,《本草》以为辛寒,误矣,安有辛香而寒之理。

  4.《本草求真》:郁金,辛苦而平。诸书论断不一,有言此属纯阴,其论所治,皆属破气下血之说。有言性温不寒。其论所治,则有疗寒除冷之谓。究之,体轻气窜,其气先上行而微下达,凡有宿血凝积,及有恶血不堪之物,先于上处而行其气,若使其邪、其气、其痰、其血在于膈上而难消者,须审宜温、宜凉,同于他味兼为调治之。如败血冲心,加以姜汁童便;去心疯癫,明矾为丸、朱砂为衣之类。若使恶血、恶痰、恶瘀、恶淋、恶痔在于下部而难消者,俟其辛气既散,苦气下行,即为疏泄,而无郁滞难(羁)留之弊矣。书云,此药纯阴而寒者,因性主下而言也。有云是药性温者,因气味辛香,主上而言也。各有论说不同,以致理难划一耳,因为辨论正之。

  5.《本草经读》:郁金,气味苦寒者,谓气寒而善降,味苦而善泄也。其云血积者,血不行则为积,积不去则为恶血,血逆于上,从口鼻而出,则为衄血吐血,血走于下,从便溺而出,有痛为血淋,无痛为尿血,即金疮之瘀血不去,则血水不断,不能生肌,此物所以统主之者,以其病原皆由于积血,特取其大有破恶血之功也。盖血以气为主,又标之曰下气者,以苦寒大泄其气,即所以大破其血,视他药更进一步。若经水不调,因实而闭者,不妨以此决之,若因虚而闭者,是其寇仇。且病起于郁者,即《内经》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大有深旨,若错认此药为解郁而频用之,十不救一。至于怀孕,最忌攻破,此药更不可以沾唇。即在产后,非热结停瘀者,亦不可轻用。若外邪未净者,以此擅攻其内,则邪气乘虚而内陷。若气血两虚者,以此重虚其虚,则气血无根而暴脱。此女科习用郁金之害人也。

  6.《药性论》: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摩服之。

  7.《唐本草》: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

  8.《珍珠囊》:凉心。

  9.李杲:治阳毒入胃,下血频痛。

  10.《本草衍义补遗》:治郁遏不能散。

  11.《本草纲目》:治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颠狂。

  12.《本草通玄》:治痘毒入心。

  13.《本草正》:止吐血,衄血;单用治妇人冷气血积,结聚气滞,心腹作痛。

  14.《本草述》:治发热,郁,咳嗽,齿衄,咳嗽血,溲血,头痛眩晕,狂痫,滞下,淋,并眼目鼻舌咽喉等证。

  15.《本草备要》:行气,解郁;泄血,破瘀。凉心热,散肝郁。妇人经脉逆行。

  16.《本草从新》:能开肺金之郁。

  17.《要药分剂》:凉血。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