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杂谈 养生误区 食疗养生 瑜伽 有氧运动 太极拳 其他运动

八角莲是什么

养生杂谈 | 作者:网络 [投稿]

\

八角莲是什么呢?

  【拼音名】 Bā Jiǎo Lián
  【别名】一把伞、六角莲、独叶一枝花、独脚莲[江西]、一碗水[陕西]、八角七、八角兵盘七、鬼臼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Hance.) M.Cheng的根茎。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17cm。根茎粗壮,结节状,少分枝。茎生叶常为2.盾状,近圆形,长16~22cm,宽12.~19cm,8~9浅裂,裂片边缘有叶状细齿;叶柄长10~15cm。花5~8朵着生于叶柄上方近叶片处,下垂,花梗长达到.8cm;萼片6;花瓣6.紫红色;雄蕊6;雌蕊1.子房上位。浆果近球形。花期5~6月,果期9~10月。生于山谷和山坡杂木林下阴湿处。产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湖北、江西。
  【炮制】根茎呈横生的小结节状,长2~3cm,直径约5mm,表面棕色。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气微,味苦。
  【归经】性温,味苦、辛;有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祛痰消肿。用于痈肿疔疮、瘰疬、咽喉肿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八角莲 《*辞典》

  八角莲【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 Bā Jiǎo Lián
  【别名】八角连(《纲目拾遗》),金魁莲(《分类草药性》),旱八角、叶下花(《贵阳民间药草》),一把伞、马眼莲、独叶一枝花(《广西中药志》),八角盘、六角莲(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独脚莲、独角莲、八角金盘(《江西草药》),山荷叶(《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的根茎及根。秋、冬采挖,洗净泥沙,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生长于深山密林阴湿处。分布我国南部、西南部及东南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横卧,具粗壮的须状根。茎直立,高约20~40厘米。茎生叶2片,在近茎顶处相接而生;柄长14厘米左右;叶片盾状亚圆形,直径20~30厘米,5~9浅裂,裂片广三角状卵形,长3~5厘米,叶缘有细齿。伞形花序,生于茎顶两叶交叉处??~8.或更多,下垂;萼片6.椭圆形,长约12.毫米;花瓣6.暗红色,2轮排列,外轮3枚椭圆形,内轮3枚倒卵形;雄蕊6.花丝扁平,开张;花药与花丝等长或较长,内向;花柱短,柱头盾状,子房上位。浆果圆形。花期初夏。

八角莲【性状】

  根茎呈结节状,长约6~10厘米,径约0.7~1.5厘米,鲜时浅黄色,干后呈棕黑色;表面平坦或微凹,上有几个小的凹点,下面具环纹。须根多数,长达20厘米,径约1毫米,有毛,鲜时浅黄色,干后棕黄色。质硬而脆,易折断。根茎断面黄绿色,角质;根的断面黄色,中央有圆点状中柱。气微,味苦。
  产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

  苦辛,平,有毒。
  ①《分类草药性》:味苦,无毒。
  ②《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辛,温,有毒。
  ③《贵阳民间药草》:辛微苦,平,无毒。
  ④《广西中药志》:甘苦微辛,性凉,无毒。
  【化学成份】根及根茎含鬼臼毒素(pobophyllotoxin)、脱氧鬼臼毒素(deoxy-podophyllotoxin)、异苦鬼臼酮(isopicropodophyllone)、金丝桃甙(hyperin)等。
  【归经】《广西中药志》:入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祛瘀消肿。治痈肿,疔疮,瘰疬,喉蛾,跌打损伤,蛇咬伤。
  ①《纲目拾遗》:治一切毒蛇伤。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虚弱脱肛;外用消伤肿,并治蛇咬伤,疔疮。
  ③《福建民间草药》:散结活瘀,消瘿解毒。
  ④《广西中药志》:清热化痰,解蛇虫毒。治肺热痰咳,虫蛇咬伤,单双蛾喉痛,疮疖。
  ⑤《四川中药志》:治劳伤吐血、腰痛,疥癣白秃。
  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燥湿泻火。治淋巴结炎,腮腺炎,痈疮。
  ⑦《江西草药》:治肾虚,劳伤,中暑,胃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研末。外用:研末调敷、捣敷或浸酒涂敷。

八角莲【附方】

  ①治肿毒初起:八角莲加红糖或酒糟适量,共捣烂敷贴,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疔疮:八角莲二钱,蒸酒服;并用须根捣烂敷患处。(《贵阳民间药草》)
  ③治瘰疬:八角莲一至二两,黄酒二两。加水适量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带状疱疹:八角莲根研末,醋调涂患处。(《广西中草药》)
  ⑤治单双蛾喉痛:八角莲一钱,磨汁吞咽。(《广西中药志》)
  ⑥治跌打损伤:八角莲根一至三钱,研细末,酒送服,每日二次。(《江西草药》)
  ⑦治毒蛇咬伤:㈠八角莲三至五钱,捣烂,冲酒服,渣敷伤处周围。(《广西中草药》)㈡八角莲根白酒磨涂患处;亦可内服,每服二钱。对神经性毒素,可取八角莲根五节,用75%酒精7毫升,浸泡七天,取浸出液一至二毫升,注入伤口内。(《江西草药》)
  ⑧治痰咳:八角莲四钱,猪肺二至四两,糖适量。煲服。(《广西中药志》)
  ⑨治体虚弱,痨伤咳嗽,虚汗盗汗:八角莲三钱,蒸鸽子或炖鸡或炖猪肉半斤服。(《贵阳民间药草》)
  【备注】同属植物川八角莲分布四川、云南、贵州。其根茎,在贵州地区与八角莲同等入药,功效相同。
  【摘录】《*辞典》
  八角莲 《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 Bā Jiǎo Lián
  【英文名】 Common Dysosmatis Rhizome and Root,Sixangular Dysosma Rhizome and Root, Rhizome and root of Sixangular Dysosma,Rhizome and root of Veitch Dysosma
  【别名】鬼臼、爵犀、马目毒公、九臼、天臼、解毒、害母草、独脚莲、独荷草、羞天花、术律草、琼田草、山荷叶、旱荷、八角盘、金星八角、独叶一枝花、八角连、金魁连、八角乌、白八角莲、金边七#p#分页标题#e#

八角莲【来源】

  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六角莲和川八角莲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 ex Ying2.Dysosma pleiantha (Hance)Woods.[D.hispida(Hao)Chun]3.Dysosma veitchii(Hemsl.et Wis.)Fu ex Yi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秋末为佳。全株挖起,除去茎叶。洗净泥砂,晒干或烘干备用,切忌受潮。鲜用高精亦可。

【原形态】

  1.八角莲,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20-30cm。不分枝,无毛,淡绿色。根茎粗壮,横生,具明显的碗状节。茎生叶1片,有时2片,盾状着生;叶柄长10-15cm;叶片圆形,直径约30cm,常状深裂几达叶中部,边缘4-9浅裂或深裂,裂片楔状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9cm,宽5-7cm,先端锐尖,边缘具针刺状锯齿,上面无毛,下面密被或疏生柔毛。花5-8朵排成伞形花序,着生于近叶柄基处的上方近叶片处;花梗细,长约5cm,花下垂,花冠深结色;萼片6.外面被疏毛;花瓣6.勺状倒卵形,长约2.5cm;雄蕊6.蕴含隔突出;子房上位,1室,柱头大,盾状。浆果椭圆形或卵形。种子多数。花期4-6月,果期8-10月。
  2.六角莲,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无毛,高10-20cm。根茎粗壮,节明显。茎生叶通常2.对生,盾状着生;叶柄长10-15cm,无毛;叶片长圆形或近圆形,长16-22cm,宽9-18cm,无毛6-9浅裂,裂片宽三角状卵形,边缘有针状细齿。花5-10朵排成伞形花序,生于两茎叶柄的交叉处,花梗长2-3(-6)cm,花下垂;萼片6.卵状或椭圆状长圆形,花瓣6.紫红色,长圆形,长2.5-3.5cm,宽1-1.5cm;雄蕊6.长1.2-2.3cm,花药长圆形,先端钝;子房上位,1室,花柱短,柱头盾状。浆果近球形。花期5-6月,果期8-9月。
  3.川八角莲,多年生草本,茎多汁,高10-20cm。基部密被棕色大鳞片。叶互生,纸质,2片,盾状着生;叶片圆形,直径约20cm,通常6-8掌状深裂几达中部,裂片楔状矩圆形,先端常3裂,小裂片三角形,上面无毛,叶中部红棕色,下面叶脉有疏柔毛,后变无毛。伞形花序有2-6朵花,丛生于茎顶叶柄分叉处的腋间(稀有腋外生),花梗长1.5-2cm,有柔毛;萼片6.膜质,长圆状披针形,长4-5cm,有时可达6cm;雄蕊6.花药先端具细尖;子房1室,胚珠多数,花柱短粗,柱头大而呈流苏状。浆果卵形,红色,长约3cm。花期4-6月,果期8-10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喜阴凉潮湿,忌强光、干旱。适宜选择富含腐殖质、肥沃的砂质壤土栽种。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种子繁殖:8-9月采集成熟果实,搓去外皮,收集种子。穴作业,覆草保温。分株繁殖:2-3月挖取老根茎,截成12.-15cm长小段,按行株距各30-35cm穴栽,每穴1段,覆土,浇水定根。4-11月均可移栽。
  田间管理,可利用林下空地阴凉处栽培,如无良好自然荫蔽条件,则需搭矮棚遮荫。生长期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春季多施氮肥,夏季多施腐熟有机肥。秋、冬季以厩肥、草原灰湿合培土越冬。
  病虫害防治,红蜘啤酒用20%双甲眯乳油1000倍液喷杀。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300-2200m的山坡林下阴湿处。有少量栽培。
  2.生于海拔600-1600m的山坡林下阴湿处,或有少量栽培。
  3.生于海拔1200-2200m的山地阴湿林下。
  资源分布:1.分布于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地。
  3.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
  【性状】根茎呈结节状,长约6-10cm,径约0.7-1.5cm,鲜时浅黄色,干后呈棕黑色;表面平坦或微凹,上有几个小的凹点,下面具环纹。须根多数,长达20cm,径约1mm,有毛,鲜时浅黄色,干后棕黄色。质硬而脆,易折断根。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