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杂谈 养生误区 食疗养生 瑜伽 有氧运动 太极拳 其他运动

香茶入馔味无穷

养生杂谈 | 作者: [投稿]

  对于茶,过去人们一直习惯饮用传统的花茶、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而随着人们对饮食消费的追求,各种保健茶应运而生,同时,人们在饮茶之外,对“吃茶”也产生了浓厚兴趣。作为一种新的时尚,吃茶在国内外许多地方流行开来,如茶心面包、茶可乐、茶酒、茶末豆腐、茶末巧克力、茶末冰激凌等。

  茶叶香味浓郁,又给人高雅的感觉,同时又含有某些营养成分,因而给人带来创作欲望。如今的“吃茶”,已不像从前那样只是将茶叶加入单个食品或某一类食品中,而是有意识地将茶叶作为菜肴烹饪的饮食方法,形成茶饭、茶菜、茶食品、茶饮料的全面配套的特色餐。又由于人们对饮食有了新的追求,所以“吃茶”,或者准确地说是茶膳就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从而使之成为茶叶消费的一种全新形式。

  不过,当我们翻开茶文化的历史书籍时就会发现,香茶入馔并不是今日新潮,其渊源可追溯到公元前。早在周朝,我国就有“吃茶”的记录了。据《诗经》记载:“采荼薪,食我农夫。”诗中的“荼”就是茶。东汉壶居士写的《食忌》说:“苦茶久食为化,与韭灸同食,令人体重。”《晏子春秋》记述:“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文五卯,茗菜而已。”唐代储元羲曾专门写《吃茗粥作》一诗。清代乾隆皇帝十分钟爱杭州名菜“龙井虾仁”,慈禧太后更喜欢用“樟茶鸭”欢宴群臣。今天,我国许多地方仍保留着吃茶叶的习惯,如云南基诺族有吃凉拌茶的习惯,傣族有竹茼茶,云南一些地方爱吃腌茶。国外也有许多著名茶膳。日本1802年出现的《名饭部类》中就有11种用茶做的菜,泰国的一些地区早就有将茶炒后做成副食的习惯。

  茶膳有益健康,雅俗共赏。茶膳多以春茶入菜,而春茶不施用化肥,又富含多种维生素,茶叶本身即有杀菌作用。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代《本草拾遗》中也说“茶为万能之药”。因此茶膳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同时,茶膳也顺应了人们返璞归真的饮食要求。

  制作茶膳并不难,饭店、家庭都可以烹制,一般来说,以茶入馔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将茶叶当做调料来用,取茶叶之香气来达到提味的目的,茶叶一般是不吃的。“龙井虾仁”、“龙井蛤蜊汤”、“文山包种清汤”、“白毫乌龙红烧牛肉”等就是这类菜中比较典型的。这种以茶叶调味的方式也最容易处理。如“龙井蛤蜊汤”。先将龙井茶泡开,滤出茶汤备用;用开水煮蛤蜊,水中放少许姜丝去腥;当蛤蜊煮到张开时,倒入茶汤,灭火即可。再如“文山包种清汤”,只要在煮好的清清汤中浸入茶包,几分钟后茶叶即散入汤中。类似这样的做法还可以用在排骨汤上。关键是茶包不能久煮,否则茶香就会流失。

  另一种做法是将茶叶做成美味佳肴直接入口。如果茶叶很嫩,泡开后就可以当作蔬菜直接食用。如果茶叶太老,可以将茶叶研磨成粉,或是将泡开的茶叶剁碎包成茶叶饺。红茶用热油在锅里爆炒爆酥后,炒鸡丁和青椒是异常香美的。前面提到的“白毫乌龙红烧牛肉”也很简单。将牛肉去掉血水切块入锅炖,再加入笋或萝卜;将白毫乌龙茶泡开,滤去茶汁作为茶汤备用;待牛肉炖烂时加入茶汤熬煮片刻即可。“炸雀舌”是一道冷菜。将芽头肥壮的绿茶发好,裹上鸡蛋、淀粉炸制,形似雀舌,精巧别致。“春芽龙须”是选用当年采摘的绿豆芽,掐头去尾,掺以当年采摘的水发春茶芽,微咸,清香,白绿相间。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