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 净土经论 净宗法脉 因果启示 净土论著 净土旨归 净宗早晚课 净土圣贤录

《大乘起信论》经典(十二)

《大乘起信论》经典(十二)

原典

已说解释分,次说修行信心分。是中依未入正定众生(1),故说修行信心。

何等信心?云何修行?

略说信心有四种。云何为四?

一者信根本(2),所谓乐念真如法故。

二者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愿求一切智(3)故。

三者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诸波罗密故。

四者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故。

注释

(1)未入正定众生:法藏疏本作未入正定聚众生。《资》、《碛》、《普》、《南》、《径》、《清》等本亦有「聚」字。

(2)信根本:信仰真如,法藏《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下云:「信根本者,真如之法,诸佛所师,众行之源,故云根本。」

(3)一切智:指根本无分别智。

译文

2修行五门

修行大乘佛法有五种方法,可以成就上述的四信。哪五种呢?一是施门(布施法),二是戒门(戒律法),三是忍门(忍辱法),四是进门(精进法),五是止观门(止观法)。

怎样修行布施法呢?

如果见到一切来向自己求取财物的人,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尽力予以布施,以便舍弃自己怪贪之心,令他人欢喜。如果见到他人为厄难、恐怖所逼迫,应尽自己所能,令其无畏。如果有的众生来求佛法,应根据自己的理解,尽量以方便巧说加以解释。不应该贪求世间的名利与受人的恭维,只求自利利他,并将自己所修的功德回向菩提之道。

怎样修行戒律法?

所谓不杀、不盗、不淫、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远离一切贪欲、嫉护、欺诈、虚伪、愤怒与邪见。如果出家修行的人,为了折伏烦恼,还应远离烦嚣之地,常住寂静之处,修习少欲、知足、头陀等苦行。即使犯有微小的过失,也要心生畏惧,惭愧改悔,不能轻视如来所制定的戒律。应当维护佛教的声誉,不使众生妄作讥嫌而生起罪过。

怎样修习忍辱法?

所谓应该忍受他人相加於自己的种种恼害,不怀报复之心。也应当对於利、衰、 毁、誉、称、讥、苦、乐等,淡然处之,不动於心。

怎样修习精进法?

所谓对於一切向善之事,不生懈怠退堕之情,立志坚定,远离一切怯弱之心。应当想到,自己从过去长久的时间以来,一直虚受一切身心大苦,没有得到任何利益。所以应该勤奋修习一切功德,自利利他之行,远离一切苦恼。再次,若有的人虽然修习信心,由於其前世,有众多的罪恶业障,为邪魔诸鬼所恼乱:或为世间种种事务所缠缚:或为病痛所恼苦。有这样众多的业障,所以应当勇猛精进,昼夜六时,礼拜诸佛,诚心忏悔自己的过失,劝请诸佛常住世间,随之生欢喜之心,以自己的功德回向菩提之道,时常如此,没有中断。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切业障,使善根不断增长。

原典

修行有五门,能成此信兰石何为五?一者施门,二者戒门,三者忍门,四者进(1)门。

五者止观门(2)。

云何修行施门?

若见一切来求索者,所有财物随力施与。以自舍悭、贪,令彼欢喜。若见厄难、恐怖危逼,随己堪任,施与无畏。若有众生来求法者,随己能解,方便为说。不应贪求名利恭敬,唯念自利利他,回向菩提故。

云何修行戒门?

所谓不杀、不盗、不淫、不两舌(3)、不恶口(4)、不妄言、不绮语(5),远离贪、嫉、

欺诈、谄曲(6)、瞠恚、邪见(7)。若出家者,为折伏烦恼故,亦应远离愤闹,常处寂静,修习少欲、知足、头陀等行(8)。乃至小罪,心生怖畏,惭愧改悔,不得轻於如来所制禁戒,当护讥嫌,不令众生妄起过罪故。

云何修行忍门?

所谓应忍他人之恼,心不怀报,亦当忍於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法故。

云何修行进门(9)?

所谓於诸善事,心不懈退,立志坚强,远离怯弱。当念过去久远已来,虚受一切身心大苦,无有利益。是故应勤修诸功德,自利利他,迷离众苦。复次,若人虽(10)修行信心,以从先世(11)来,多有重罪恶业障故,为邪魔诸鬼之所恼乱;或为世间事务种种牵缠;或为病苦所恼。有如是等众多障碍,是故应当勇猛精勤,昼夜六时(12),礼拜诸佛,诚心忏悔,劝请随喜,迥向菩提,常不休废,得免诸障,善根增长故。

注释

(1)「进」,《石》本作「精进」。

(2)止观门:《起信论》将六度的後两度禅定与智慧合为止观门,是其特色。

(3)不两舌:摄律仪戒之一,即不搬弄是非,使人们之间互相争斗。

(4)不恶口:摄律仪戒之一,即不以恶言恶语诅骂他人。

(5)不绮语:摄律仪戒之一,即不说花言巧语。

(6)谄曲:简称谄,指矫揉造作,掩饰自己过错的思想与活动。

(7)邪见:悉指五种错误的见解,即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8)头陀等行:梵文Dhuta,意为抖擞,指除去尘垢、烦恼的一种佛教苦行。

(9)「进门」,《金》本作「精进门」。

(10)「虽」,《石》本作「虽复」。

(11)「世」宇下,《石》、《资》、《碛》、《普》、《径》、《南》、《清》本均有「已」

(12)昼夜六时:昼夜各分三个时间段。即昼时的晨、中、暮;夜时的初、中、後。

译文

怎样修习止观法呢?

所谓的「止」,是说止息一切境界之相,随顺正止的禅定进行观察。所谓的「观」,是指分辨因缘和合而起的生灭之相,随顺正观即禅观进行观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