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92年(佛历二五三六年)春的一天,这是一个极不寻常的日子。
时年—七十有五的张耀枢,突然接到一封来自乐至县报国寺的加急电报:报国寺的住持离欲法师要他火速赶去接“法嗣”(作接班人)。在他近“鲐背”之年出家,是否是与佛有缘,与离欲法师有缘,与乐至报国寺有缘;还是……。可他毕竟与离欲法师只见过三次面啊!
有人曾对张耀枢说:四川省有两位大师你一定要想法见上一面。一位是成都昭觉寺的方丈清定法师(此人原是国民党的少将处长,37岁时在重庆慈云寺随澄一法师出家。现任中国佛教协会谘议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佛教会名誉副会长等职。)一位是乐至报国寺住持离欲法师。张耀枢是成都人,清定法师他早巳认识并皈依;而这个住在偏远县份的离欲法师究竟为何人?却不时勾起丁他想去见上一面的强烈愿望。
1985年夏,张耀枢终于抽出时间与侄子一道去了报国寺,并且有缘见到了离欲法师,虽是初次见面,却也似曾相识。离欲法师精佛学,长医术,被乐至人奉为“千师爷”。他鹤发童颜,一对长寿眉下的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顾盼生辉。柱一支手杖,颇具仙风道骨……旁人都说:离欲法师的目光仿佛可以洞穿一切,照出你心中的“小”来,令人发憷;对于那些行为不轨,造了孽的人来说,似乎有一种望而生畏之感。,可今日,他的目光却是那么慈祥和充满爱意,老是盯着张耀枢不转眼。他不顾100岁高龄,亲自领着张耀枢将整个报国寺逐一转了个遍。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看一边用手杖对着寺庙指指点点:这里修什么、那边修什么。平日里不苟言笑,为人严肃的离欲法师,今天显得特高兴,喋喋不休说个不停。倒是把初来乍到的张耀枢弄得忐忑不安,心里挺纳闷:你给我说这些干什么?反正我看了就要走的。离欲法师不仅对张耀枢特热情,而且还挺好。用斋时,·离欲法师特地将张耀枢安排坐在自己身边,还将张耀枢的饭摆在他面前“加持”(佛教的一种保佑方式)。而与张耀枢同来的侄子却被“冷”在一旁,没受到这种“礼遇”。
一晃六年多,张耀枢似乎对乐至之行早已淡忘了。
l991年冬,张耀枢的一个朋友的女儿,女婿来约他去报国寺找离欲法师看病,他便第二次去了报国寺。张耀枢再一次的到来,仿佛使离欲法师充满期待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的火焰,就在这次,离欲法师私下言辞恳切地对张耀枢说:你有慧根,临济宗(报国寺为佛教八大宗派之尸的临济宗派寺庙)的第22代传人就是你。张耀枢推心置腹地对离欲法师说:自己年纪大了,出家怕是不行喽!况且自己信佛主要是想从文化方面去弘法,离欲法师说:你还年轻!不管张耀枢怎样“固辞不受”,离欲法师就是执拗地坚持:就是你!不能推了。选定了!为物色这个人已经十多年了……。不知是出于受离欲法师精神的感召,还是出于对离欲法师心灵的呼唤,抑或是出于敬重106岁的高僧,张耀枢勉强答应了。但从内心讲,还是想另找一个各方面比自己强的人来替代自己。离欲法师见张耀枢答应了自己的恳请,便满意地带张耀枢到自己的房中,将写字桌的抽屉拉开,拿出信笺请张耀枢写份“简历”。并悄悄地对张耀枢说:此事你不能对任何人谈。还特别叮嘱一句:连家人都不能说哟!为了答复离欲法师,距第二次去报国寺不久,张耀枢又去了一次报国寺。难道这三次与离欲法师的相见,会铸成自己后半生的归宿?张耀枢接到从乐至发来的加急电报后,他就预感着这一天已经到来了,而且来得如此之快。从成都乘汽车到乐至,崎岖的山路把张耀枢颠簸得浑身酸痛,毕竟年纪不饶人啊!都七十五岁的人了,还出家么?七十五年的人生旅途,转瞬即逝、往事不堪回首,却又不时浮上心头。尤其是在人的老年,更容易怀旧。
并非每个人都拥有这样一个显赫的身世和一段耀目的人生。张耀枢的祖父:张祥和,在清末被四川推选为“议绅”。’他乐善好施,以医济世。《华阳县志》,《简阳县志》均列有传,,称为“张善人”。外祖父:刘豫波,华西大学教授,著名诗人,书画家,被列为四川“五老七贤”之一。父亲:张镜蓉,号第春,毕业于四川法政学堂。曾任四川高等法院民事庭庭长,成都地方法院院长,华阳、荣阳,资阳、峨嵋等县县长,四川省参议员。并办过“慈惠堂”等慈善事业。解放后,被列为开明人士。叔父:张澄安,曾任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中科主任,四川省政协委员。叔父:张寔父,‘著名篆刻家,、诗人,曾任重庆大学中文系教授,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代表。岳父:颜楷,清末翰林,著名书法家,曾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参加过四川保路运动,并任四川保路同志会干事长,四川法政学校校长,妻子:,颜涓,毕业于华西大学,曾任西充县中英语·教师,解放后任四川财经学院、四川林学院图书馆馆员,于1962年病故。
值得一提的是:张耀枢的外祖父和岳父都曾任过四川省佛教会名誉会长之职。
1917年9月张耀枢就“呱呱”坠地于这样一个充满浓厚佛教氛围和书香十足的家庭。自幼就体弱多病的他,被“算命”先生掐指一算后声称:此人会“夭折”!信奉佛法的父母亲,于是就把他送到成都文殊院去“出家”(按照旧社会的习俗,认为要“夭折”的人,只有托庇佛门,才易成活。)每日里教念观音菩萨的名号和观音经,咒,他父母亲还大量布施做善事,不知是修行的结果,还是张耀枢本不该“夭折”,他一天天长大了。然而,就像谁都无法摆脱环境的影响和家庭的熏陶一样,从此张耀枢对佛教产生了较深的感情。
“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身体不好的张耀枢,却自幼聪慧过人,194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朝阳学院法律系;同年又参加全国高等文官考试及格;1941年被分配到四川省政府编译室作荐任编译。
家学渊源深厚的张耀枢,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立志想“学而优则仕”,想“达则兼善天下”,想“先天下之忧而忧”,不满足在省政府编译室作编译的他,于1944年参加了县长考试及格,只因条件不符合(当时他才26岁,按要求年龄在30岁以上才能报考县长),故只保留了录取资格,待到1947年,年满30岁的张耀枢终天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七品官。他被分在西充县做县长时,由于受家庭的严格教育和父亲“当官不能乱贪钱”的影响。他为政清廉,不贪财色,就连他的生日都不让人知晓,以防他人借“做生”之机上门送礼。他还常告诫下人,任何人都不能代表他乱收受钱物。他从政以来,并非“一朝天子一朝臣”;从没用过一位亲戚,而是选贤任能。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继承和发扬他父亲为官时“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为西充县劳苦大众布衣施舍,赈灾救济,“广种福田”,深受穷苦百姓的爱戴和拥护。
在《毛泽东选集9里有一篇文章《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1948年12月1·7日)中这样写道:“你们应当学习长春郑洞国将军的榜样,学习这次孙良诚军长,赵壁光师长、黄子华师长的榜样,立即下令全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本军可以保证你们高级将领和全体官兵的生命安全。
临近解放时,国民党第四十四军一百五十师师长赵壁光,于1948年11月18日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中,率残部二干余人在江苏徐州东碾庄地区投诚后,回到了他的老家西充县做“策反”工作。赵壁光表面上谎称是“兵败被俘”逃回来的,他找到“父母官”张耀枢说:自己没当官了,亲戚邻朋都瞧不起他,想请张县长给他个“名义”(即官位)。张耀枢不知道事情的原委,但考虑再三,想自己是个“文官”,现在正是兵荒马乱之际,赵壁光毕竟当过国民党正规部队的师长。于是,同意让他作“军事顾问”。一天,张耀枢忽然接到专员打来的电话:国防部来密令,赵壁光在推海战役中叛变,回来埋伏,伺机作乱,速逮捕归案法办。根据上峰指示,只好把赵壁光抓起来了。赵壁光决不承认他是“战场叛变”的,而是被冤枉。他的妻子也跑来找张耀枢说情。张耀枢,“慈悲为怀”,就叫赵壁光写份材料,并根据赵写的材料出具了“保状”,一再说明赵是“兵败被俘”,回来协助搞“勘乱”;不是战场叛变“和回来”“伺机作乱”,并愿以身家性命担保。后采,上峰以张耀枢的“保状”为据,加上民盟(赵也是民盟成员)出面做工作,国防部终于同意将赵放了。
1949年,张耀枢不堪国民党的腐败和政权的摇摇欲坠,想以身患吐血为借口辞职不当县长了。辞职报告呈上去后不仅没被批准,反遭到严厉斥责:如果临阵脱逃,将按军法论处。“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但到处都是驻军,一县之长携家潜逃并非易事。张耀枢进退维谷,一时无计,从来不抽烟的他,点燃一支支香烟,辗转反侧,整夜不眠。思量自己一生勤奋读书,作官为民,不料国民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哪有“读书人”的用武之地。辞官而去又不被批准,继续留下前途未卜。此事又不便与外人商量,只好按印光法师的方法,采取“抓阄”来决定自己的命运。待夜深人静,张耀枢用纸分别写了三个“走”字和三个“留”字。先虔诚地拜了观音菩萨;然后抓起三个纸团,忙展开一看:两个“留,一个“走”。他追悔莫及,没牢记古训:“书可读,官不可做”!只好认命。翌日,来了一人,原来是化了妆的赵壁光。赵壁光对他说:现在局势很严峻,你怎么办?张耀枢说:想回家去,赵又说:你没做坏事很有前途,共产党对你很注意。张说:那就请你帮忙。赵壁光主动留下来了,并采用各种方法,没费一枪一弹就把国民党驻扎在西充县一个师的人马统统吓跑了,西充县在赵壁光的帮助下,于1949年冬起义,迎来了新中国的解放。
1950年,张耀枢在成华大学、四川财经学院(院校调整,成华大学并入。)教务处任秘书。同年,皈依原大慈寺方丈圣钦法师。1958年,他参加了第一批干部下放,到西昌农村锻炼一年。1959年,他被调到西昌专科学校教材组负责。
1960年,他又被调到四川林学院医务所任中医,在他任中医的时候,不仅为师生员工治病,还为学院附近农民广泛义诊,治好了许多病人,与农民的关系相处甚好。在“文革’中,他被打成“牛鬼蛇神”后不敢乱走,更没人管饭吃,附近农民便请他到家里去吃饭。由于他受到农民弟兄的特殊“保护”,在“文革”中才能幸免被打,而且在学院的“牛鬼蛇神”中最早被“解放”出来。
学院里有两名学生得了慢性病,张耀枢为他俩治好病后,他俩就经常到张家来。学院当时没有自来水,生活用水要到离学院较远的邛海去挑。他俩就主动到张家来帮助挑水。做饭。没钱用时,也跑来借钱,关系一直处得很融洽。“文革”中,没有任何人写张耀枢的“大字报”,倒是这两名学生却写了张揭发张耀枢的“大字报”,把他俩平时与张接触的事情都一一写了出来,还说张是为了腐蚀拉拢他俩。张耀枢当时一看,十分气恼。暗自思忖:他俩这不是“恩将仇报”么?!但转念一想,在特定的环境下,他俩不站出来“申明”一下,等人家一揭发他俩跟“牛鬼蛇神”打成一片,前途就完了。于是,张耀枢用佛教“与人为善”的观点来正确看待此事,内心就平静多了。过了几个月,当张耀枢被“解放”出来后,两学生中的其中一位旧病又复发了。到其他医院去又治不好,再来找张耀枢治又不好意思。但当张耀枢得知此事后,捐弃前嫌,主动登门去为他治病,张耀枢无私的精神很使这个学生感动,这个学生毕业后还常来看望张耀枢。
1972年,四川林学院撤销,张耀枢被调到四川省林业学校医务室任中医师。1985年,张耀枢退休后又被原单位返聘工作两年(其间了1985年至1987·年,张耀枢任灌县政协委员;1988年至1990年,任都江堰市政协委员)。1987·年,张耀抠被邀请参加编写《四川省志宗教志》,并兼任文殊院空林佛学院的教师。
中年丧妻的张耀枢,1989年又饱尝了老年丧子的人生况味。但是他能在极度悲伤中自我安慰,自我解脱。在香烟缭绕的文殊院放生池旁,张耀枢念诵着“往生咒”将女儿的骨灰撒向放生池。水面荡起的一朵朵小小的“白花”,俄尔变成团团涟漪,倾刻又化作一片深情,一份厚爱,一种寄托与怀念!
有人不解地问,你这样做是何故?
张耀枢答道:这并不奇怪,人的神识已离开,躯壳留着还有何用。在佛教看来,一切众生包括动物都有佛性。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布施,喂其他生物。既和众生结缘,也是破除对躯体的执著。我国历代的高僧圆寂后,大都是这种做法,他本人也已发愿,待他圆寂后把骨灰撤在乐至报国寺。把对亲人的爱扩大爱众生,把爱“小我”深化为爱,“大我”,这是何等的境界!
好心人见张耀枢的女儿病逝,儿子又长期患病,他本人又长年食素。为了安慰他,强拉着他去“开斋”(食荤)。并说他活得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张耀枢说自己从1961年起就开始吃长素,—直坚持到现在,体检时没有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人易患的病症,身体蛮好的,还可以骑自行车,不像你们吃荤的人得这样或那样的病,究竟是淮跟谁过不去?
张耀枢在文殊院修志期间,虽然生活比较拮据。但是除了该领的报酬外,其它补助他都一概不要,统统捐到“功德箱”去了。
难道真的要出家么?记得自己的胞姐张毓如(毕业于光华大学,居士)受家庭的影响笃信佛教,十四岁时,一次母病垂危,他姐号啕痛哭,祈祷于观世音菩萨像前,愿舍生命代替,并用剪刀,将左臂肉剪下一块,暗置汤药内,母病竟转危为安。从此他姐学佛信念更加坚定,终身不复动摇,自己的姐为“佩佛个尚有“我不人地狱,谁人地狱”的献身精神,自己为什么连出家都不能呢?
绿树掩映,鸟语花香的乐至报国寺到了,当张耀枢于1992年农历3月15日午后赶到报国寺,离欲法师已于是日凌晨圆寂,时年106岁,张耀枢只好在离欲法师圆寂的榻前下发了。法名:释昌臻。
1992年,释昌臻在我国第一座佛教寺庙一一洛阳白马寺受戒。1993年昌臻法师兼任四川省佛教学院教务长的职务,1994年,昌臻法师任内江市佛协会副会长。1993年,任内江市政协委员。
昌臻法师作为乐至报国寺的住持,不注重修庙建寺,而是在于内在的修持与外在的行善。他省吃俭用,生活俭朴,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和僧人一道处处重塑“出家人”良好的社会形象;他在短短的几年里,默默无闻地做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功德无量的事情。
昌臻法师在未出家前,除了参加编纂《四川省志·宗教志》外,还参加编写了《缁门法戒录》,《观音菩萨本迹感应颂》,《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中华当代名僧》、《巴蜀禅灯录》等书。还在美国《万佛城月刊》,《香港佛教月刊》·,和国内《法音》等杂志发表佛学论文数十篇。出家后,他着手整理离欲法师的佛学和医术资料,现已出版了《离欲上人》,《离欲上人遗方》。《报国寺简介》,《断除妄念,亦能健康长寿》、《蜀中净土》,《印光大师两篇重要开示》、《怎样修盂兰盆法》等书籍,并免费赠阅,广结善缘。为培养僧才,昌臻法师先后在四川佛学院、内江圣水寺僧伽人员培训班等处授课,弘扬佛教文化。
解放前,昌臻法师曾跟他的叔父张澄安(著名中医师,专治疑难杂症,号称“张大包”。)学过中医,通过几十年来自己不断地刻苦努力钻研和临床实践,医术有了长足进展,与日精进,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免费为病人义诊。尤其是到报国寺后,因报国寺座落在距县城较远的地方,附近几十里的广大农民就医十分难。为了解决就医难的问题,昌臻法师办起了简易的医疗门诊部,还购进了一些药品;为附近的农民义诊和送医送药上门,由于昌臻法师医术高明,治愈的人不计其数,且不收费,所以前来就诊的人逐日增多。昌臻法师实感力不从心,这时得到乐至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的支持,医师们利用休息日轮流到报国寺来义诊。昌臻法师及医院里的医师们、“普渡众生,济世利人”和“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深受大家的好评。
为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有关宗教的法规、规章,昌臻法师定期和不定期的宣讲佛法,并组织乐至县佛教协会的弘法组,分赴各开放寺庙,进行讲解,使广大信众能正确区分什么是正常的宗教活动,什么是封建迷信活动。同时还充分利用信众来寺敬香和游览的机会,教育他们怎样走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如何把宗教的积善积德,普渡众生与做好人好事,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昌臻法师还积极配合公。安部门打击封建迷信活动,烧毁了一些传播封建迷信的传单,书籍。
为救助失学儿童,昌臻法师主动发起成立了乐至县佛教协会慈善功德会,在报国寺专门设置了“救助失学儿童捐资处”,在昌臻法师的关怀,努力下,1994,1995年共捐款11万余元,使1750名小学和初中学生重新回到了校园。1996年春、秋两学期,他又从省佛教协会慈善功德会领到56040元,对乐至县16个乡镇的803名特困学生进行了救助。省佛协慈善功德会连续五次捐资,累计金额过183940元,共救助乐至县中、小学生2570人(次)。昌臻法师个人还承担了救助蟠龙镇。桂林镇的两名小学生,‘孔雀乡、天池镇的两名初中生,乐至中学四名高中生的全部学杂费的对口扶助,并对中南财经大学一名大学生进行一次性救助。累计捐助品学皆优的特困学生达十名,金额3000多元。在他的倡导下,1997年乐至县佛协已成立救助失学儿童基金会,不少来自成都等地的信众解囊相助,现已募集到人民币5700余元,将对家境贫困,晶学皆优的学生进行对口扶助。
春节前夕,县佛协配合县侨联,对天池镇两所敬老院和县城寿佛巷,青年巷两位百岁老人进行了慰问,奉送现金1000余元。对宝林镇永和四村遭受火灾的侨属蒋泽贞一家进行了慰问,奉送现金100元,衣物近10O件。
报国寺每年还邀请附近20户贫困农家到寺“团年”,并送每户慰问费100元,衣物一大包。1996年底,昌臻法师又救助了35家特困户,捐资5000余元,以及衣物等生活用品。并从成都募集了大批衣物,每年发给贫困户。龙门乡通往太来乡的公路缺一座桥,无法通车。当地群众特来请昌臻法师帮助,他毅然承担于此事。去成都募化了经费几千元,又出面约集沿线乡镇机关集资几千元,把桥梁建成通车。服务了社会和方便了群众,大家将这座桥取名为“善缘桥”,
自1994年起,报国寺每年举办两次“念佛七”,参加人数逐年增加。1996年春。秋两季,吕臻法师在报国寺举办了五期“念佛七”共修活动,来自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居士近1000人参加。还与成都文殊院“青年佛学杜”配合,在报国寺举办了有106名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青年佛教徒和来自欧美的三名留学生参加的“禅净共修营”活动。年初和年底,昌臻法师还带领县上几位三宝弟子去内江高峰寺参加“念佛七”活动。以上这些共修活动,通过法师讲开示,学习佛法理论,念佛、坐禅。座谈交流心得体会等形式,使学员们净化了身心,进一步懂得了怎样做好一个人,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升华,坚定了圆成佛道渡众生的信念。
此外,昌臻法师还曾带领四川省佛协弘法团到西昌等地弘法。
乐至报国寺在1995年度,被省宗教局表彰为“宗教界为两个文明服务”的先进集体。
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遍能法师为培养僧才,同时也考虑到昌臻法师年事已高,每半个月来成都四川佛学院主持教务工作和教书,每半个月到乐至报国寺主持寺务工作,间或还要到各地弘法。所以,力劝他放弃报国寺的工作,长住成都安心著书育人。
昌臻法师为恪守对离欲法师的诺言,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乐至比成都条件差的情况,为完成离欲法师的临终嘱托和心愿,反而毅然辞去了四川佛学院教务长之职,回到偏远的乐至报国寺,竭尽全力在有生之年培养好僧才和建设好寺庙。
刚从东南亚参学归来的昌臻法师显得清癯、矍铄,儒雅、稳健。与他交谈,似乎感觉有一股清纯之气在缓缓流动。流动在古木参天的报国寺上空,流动在报国寺新近落成的“和平塔”旁;流动在……,祈祷着人类的安康和世界的祥和。
十二因缘是对缘起论的最好解释,关于世界的由来佛陀提出了缘起论,而在人生过程的形成和变化的具体问题上,佛陀在缘起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是按照缘起论来对人生进行分析,它将人生过程分为十二个彼此成为互为条件或因果的环节:
印良法师,1974年出生于天津市,法号“天几”,字号“印良”,别号“岚山斋主”。天津乐善妙觉院住持,武夷山乐善福安寺住持,现代梵呗佛教音乐人。医易世家世袭祖德,自幼参学儒释道文化,研习禅、律、净、密四宗佛学,垂髫皈依,而立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披剃,太姥山平兴寺律坛得戒。常年历行佛学及传统文化推广,孜孜不倦示德身行。势承如来家业,发愿利乐有情。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的话,我就不成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西方净土中的天人(指带业往生的凡夫)寿终之后不再堕入三恶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1、《梵网经》中的五荤 《梵网经》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 2、《楞严经》中的五荤 《楞严经》曰: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
如何烧香?一、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二、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三、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偈三,大慈菩萨回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虽然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实有很多烧香拜佛的人,他们的动机并不如法。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某一个庙门口,有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高香,祈祷佛菩萨说:“观音菩萨呀、佛菩萨呀,我的儿媳妇对我不好,让她早早受到惩罚吧!”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这种东西简直是离佛教千里之遥。还有这样说的:“神佛呀,让我赚多少多少钱吧,我拿着多少多少钱来给你烧高香……”这些是要佛菩萨替你出气、合伙做生意。
布施,六度之首,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内容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佛教的布施是要人学习舍弃悭吝之私念,但布施的来处,必须是清净的,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同时施者心不骄慢,受者心怀感恩,是「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的清净布施。
未来佛弥勒佛是佛教的八大菩萨之一,虽然他被称为是佛,但是实际上却是菩萨。那弥勒佛为什么被称为未来佛呢? 从他出家为僧开始一直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它是慈悲、宽容、乐观的化身,他总是一副笑呵呵的
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又叫六字大明神咒——唵嘛呢叭咪吽。此神咒为观音菩萨的心咒,具有多重且深广的意义与功德,普为一般佛教徒所诵持。一说唵嘛呢叭咪吽就是“皈依莲华上之摩尼珠”的意思,为西藏佛教徒向莲华手菩萨祈求未来往生极乐时所唱的咒语。
学佛吃素是为了长养我们的慈悲心,但是葱蒜韭菜都是植物,为什么不能吃?葱蒜韭菜属于五辛,又曰五荤,指五种辛味之蔬菜。
“刹那”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词汇,在名家笔下浪漫又深刻。如白居易的:“恨僧祇长,欢荣刹那促。”又如朱自清的“要体会的是刹那间的人生,不是上下古今东西南北的全人生!”
原始佛教也叫“早期佛教”、“初期佛教”。从释迦牟尼领导创立佛教到形成部派佛教之前的佛教总称。主要教义是五蕴、十二因缘、四谛、八正道等。佛教典籍第一次结集是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此时教团较统一,比丘持戒较严,基本上以乞食为生。传播地区主要在古印
供香之前,应先洗手、漱口,端正威仪,恭敬合掌,眼观佛菩萨光明圣像,思惟佛陀及一切圣众功德,一心诚敬供养,犹如佛菩萨现在眼前一般。接着,举起所供之香令至齐眉,至心称念佛菩萨圣号。正供香时运心观想:愿以此香供养十方一切诸佛贤圣,普熏无边世界一切众生
你可以先把《十善业道经》认真地读一读。只要把十善业道做好了,五戒自然就在里面了。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教导我们怎样做,我们要多思惟,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要努力尽量做到。那怎样落实到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呢?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中教导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因此而产生喜怒哀乐等种种情绪。特别是对于亲近的人,因为相处时间多,情绪的表达会更加明显。这些人和事,都是我们磨练自己最好的机会。当面对他们而产生情绪时,我们要及时的观照自己,看种种情绪来源于何处,自己当下是否被
1、依法不依人。佛陀告诉我们用三法印来识别正法,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无论说法者名声、地位如何崇高,所说的法只有符合三法印才是正法,才可以依止。2、依义不依语。“义”指胜义谛,或空性,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就好像无法用语言让盲者了解光
世间上,最难的是做人和处事。人活了数十载,往往做人不得其分,处事不得其法。尽管有很多的道理告诉我们如何做人,怎样处事,若我们只知理论,不能起而行,也是徒劳无功。那么,学佛之人究竟如何做人处事呢?
很多人都觉得忍辱就是忍气吞声,一切的冤枉、侮辱、毁谤、打击,都要全部忍受,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然事实并非如此,忍辱不是说什么都逆来顺受,一味的死忍着。这样的死忍,在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一触即发,嗔恨心爆发,只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人自从来到这个世间,就预示着将度过与苦为伴的一生。在生命之路上,出生时遭受分娩的危险与痛苦,成长中被可能出现的病痛折磨,期间还会伴随着可能遇到的种种意外事故,还有学业的升跌起伏,事业的不顺都将给人们带来种种痛苦。就算这些苦都能躲开,生命在不知
临济禅师云游至金牛禅师处时,金牛禅师一看到临济禅师,就把禅杖横过去挡住门,临济禅师用手敲打禅杖三下,然后回头就往禅堂里的首座位置上坐下。
南塔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问他:“你来做什么?”光涌答:“来拜见禅师。”仰山又问:“见到了禅师吗?”
石巩慧藏禅师问西堂智藏禅师:「汝还解捉得虚空么?」西堂云:「捉得。」师云:「作么生捉?」堂以手撮虚空。师云:「作么生恁么捉虚空。」
在一座藏经楼上(图书馆),有一禅者在里面从不看经,每日只管打坐,于是管理藏经楼的藏主(图书馆馆长)就问道: “大德每天打坐,为何不看经呢?”
龙潭崇信禅师一日问曰:“某自到来,不蒙指示心要?”天皇道悟禅师曰:“自汝到来,吾未尝不指汝心要。”
有一天,沩山和仰山师徒一起去放牛。沩山指一指牛群,问:“这里面有菩萨吗?”仰山回答:“有。”
漳州罗汉院守仁禅师。泉州永春人也。初参净慧,后回故郡。止东安兴教寺上方院。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的意。”师曰:“即今是什么意。”
我努力成为父母心中的我,可我很累想放弃,这是不孝吗?被父母与自己的关系困扰很多年了,努力过互相沟通,每一次都无功而返,还被他们的言语和态度所伤,让自己好不容易坚强起来的内心,变得脆弱,觉得自己的人生可悲而无望。现在来分享今天的这个提问。
人们的误区:认为每个人都需要改变,但是,需要改变的不是我。事实上,不要企图改变任何人,只有先改变自己,再慢慢影响身边的人。有些佛教徒,总想用自己的知见去纠正别人的认知,一旦纠正不成便恼怒、便退群。且不管谁正谁偏,谁执着。
刚开始戒色时,会很困难,无论是念头、习惯还是行为都控制不住,人也很颓废,又想着尽快戒色。于是在自我的拉扯和煎熬中,一边半信半疑一边做着功课,很有可能功课也做不下去。很正常,习惯成瘾后,就需要戒色人本身有强大的信念和定力。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