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不求行

佛与人生 | 作者:网络 [投稿]

十不求行

一、 念身不求无病

  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从身体健康上来说,不要总希望自己不得病,永无病苦。身体不得病,就会产生贪欲的念头,财色名食睡,五欲一齐来。贪欲念起,一定会破戒,退失自己无上道心。如果能知道病痛本来空的,都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那么病魔也就无法折磨我们了。这样,可以以病苦为良药,因为它能对治自己贪欲之病,是名良药。

  病苦本是业障,但从辩证的角度上讲,人有病痛,不会再去造种种恶业,至少也会少犯许多;相反,懂得道理,有了忏悔心,求佛哀佑,于修行大有裨益,这正是身病还是心病药。所谓饱暖思淫欲,非但淫欲、杀、盗、伤害等等恶业,哪件不是身体健康时造业来的?知道我身本是虚的,病痛更是幻中之幻,则病魔亦不能动我。业力大,心力更大;今世得病本是过去世所造的恶业,以病痛的形式来抵偿。是故,古德有言:“忙增福慧,病消业障。”

二、处事不求无难

  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

  在处事接物上来说,不要总希望没有困难,一帆风顺。处事无困难,就会产生吾慢贡高之心,自高自大,目空一切。骄傲心起,一定会欺压别人,藐视真理。如果能知道困难也是虚妄的,都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那么又何必对困难耿耿于怀呢?这样,反可以以患难为解脱,因为不起骄傲心,则于人于理能顺正过,是名解脱。

  处世而无难,并不全是由于自己有能耐,而是由于以前的业力、福报所致。例如有些达官贵人的子弟,往往不学无术,贪图享乐,但是他们一呼百诺,有求必应,不是他们自己有能耐,只是福报大,有人可以代劳,有条件可以享受而已。而那些所谓“下贱”之人,终日劳心劳力,未必得一温饱,还常被人轻视,这是福报少,受人、受环境的歧视和支配而已。所以,人不管处于顺境、逆境,都要知道这是因果报应的结果,成不足喜,败不足悲,顺不足骄,逆不足卑;可以忏悔,改过行善积福,改变境遇。

三、究心不求无障

  心无障则所学躐等,学躐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障既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在智慧参究上来说,不要希望自己老是聪明,一学就会,一想就通,没有障碍。自认为聪明,就会产生急躁求进的情绪,贪多图快,急于求成;急躁心起,一定会认为自己修行到某种地步,应得到某种效应了。如果能知道障碍也是虚妄的,都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那么这些障碍也就不战自降了;这样,反可以以障碍为逍遥,因为可以稳步求进,不会因急误事,欲速不达,是名逍遥。

四、立行不求无魔

  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究魔无根魔何能扰?以群魔为法侣。

  在日常修行上来说,不要总希望没有魔难,太平无事,修行无魔难,就会逐步退失精进的愿心。愿心似剑,魔难如砺,志愿不坚,一定会认为自己证悟到某种地步,应得到某种智慧了;如果能知道魔难也是虚妄的,都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那么这些魔难也就不能来恼乱我了。所谓“知幻即离”,这样反可以以群魔为法侣,因为魔难是反面教员,考验我们道心是否坚故,是名法侣。

  魔有两种:一种是过去世造恶的业力,今世以魔的形式来阻挠行人的修行;明白这个道理,可以用忏悔及改恶从善的方便来消除。一种是大菩萨化现,用来考验行人的道心是否坚定;《法华经》持验记中有一段记载:讲晋朝有一位沙门,常诵法华,在山中诵法华经达十二年。有一次有一女子,穿着采衣要求住宿,师不肯,女子哀恳,不得已令居草床上,夜半又呼腹痛,求师按摩,师以布裹锡杖,遥为按摩。天亮后,女子化为普贤菩萨说‘你不久就当来归我处,故特来相试。’这是普萨为魔考验行者

五、谋事不求易成

  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在计划办事上来说,不要总希望顺顺利利,容易成功;办事常顺遂,就会产生妄自尊大的心情,藐视一切,自尊自夸,狂妄自大,一定会认为自己比别人都有能耐,落入“能”的牢狱。如果能知道成败也是虚妄的,都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那么就可以明确到所谓成功只是果报而已,并不全是因为个人有什么大的能耐;这样,反可以以事难为安乐,随缘而精进,跳出烦恼。

  总之,谋事不常成,倒使人常常想到因果关系,想到自己的能力有限,对于破我相的执着,倒是大有裨益呢!

六、交情不求益我

  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在朋友交往上来说,不要总希望朋友能给我些什么、帮我些什么?交友思得利,就会产生贪欲执着的心理,心有染著,何能清净?心有染着,一定会老去找别人的短处、不是,分别相起;如果能知道交情也是虚妄的,都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那么就可以明确到所谓交情的深浅也只是果报而已,并不全是因为个人有什么特别引人之处;这样反可以以弊交为资粮,因为有恶因缘,反会激起自己忏悔行善,是名资粮。

七、于人不求顺适

  人顺适则内必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悟人处世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在人事处理上来说,不要总希望人人都能尊敬我、依从我,人人都顺从,就会产生骄傲自大,孤芳自赏的优越感,好比观天井蛙,夜郎自大;孤芳自赏,一定会老觉得自己总是对的,执着心起,如果能知道别人的顺从也是虚妄的,都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那么就可以明确到,所谓别人的顺从与否也只是因缘的果报而已,并不全是由于自己都做对了;这样反可以以逆人为园林,因为有不如心的人,所以要以去除人我是非的修行来对治,广树功德,是名园林。

  同样,人能顺我这也是因缘果报,人若逆我,这也是因缘果报,常处顺境,会觉得人人都应当顺从我,所以一遇到逆境反而会想不开,甚至于自杀,这就是执着。我总是对的,什么事都要以“我”这个角度来出发,顺我都善,逆我都恶。他人的存在应当以“我”来区分善恶,若不从我,便起嗔恨心、烦恼心;还希望能永生永世保持顺适的环境,去除恶逆的环境,执着心起,于世间法、出世间法都不会做好。

八、施德不求望报

  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市德为弃屣。

  在利益他人的时候,不要总希望能得到好报,得到赞扬,做事希图报,就会产生贪图福报、斤斤计较之心,何况福报还有用尽的时候,贪着图名,一定会想宣扬自己的名气,我相炽燃;如果能知道德行也是虚妄的,都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那么就可以明确到,所谓好名声只是因缘的果报而已,并不全是由于现在自己万事都做得好了;因为沽名钓誉终成虚话,反因此而造业。

  虽然如是因,结如是果,善因得福报,恶因堕祸报,但是我们却不能执着希望做了好事之后,一定要自己得个好报。1.施德望报,所得甚少;2. 施德望报,不能跳出三界,还在三界中轮回,所以福报再大,终究出不了生死轮回之苦。佛曾讲过:转轮圣王的福报最大,报尽后,转身变成了一个牛虱。

九、见利不求沾分

  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

  在有利可图的时候,不要总希望自己能沾点光,得到点儿好处,有利想沾光,就会产生痴心妄想,甚至造恶,杀盗淫妄,炸陷毁伤;痴心贪财,一定会被那非法非分之财毁掉自己苦修的德行,如果能知道世利也是虚妄的,都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那么就可以明确到,所谓世利只是因缘的果报而已,并不全是由于自己本事大而挣来,同时也就不会再去盲目的追求它了;这样反可以以疏利为富贵,因为富贵由布施做善而来,而疏利正是布施,是名富贵。

  利与欲能引起人的贪恋心、执着心,由此引起嗔、痴等等诸毒、烦恼,扰乱行人的清净心,所以定当远避。

十、被抑不求申明

  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我何伤?以受抑为行门。

  在被别人误解受抑的时候,不要总希望自己能通过申辩而得到谅解,重新受人重视,受抑思申明,就会产生人我是非、怨憎之心,我相不除,佛道难成;人我心起,一定会产生怨恨的心情,嗔恨的业火会烧去自己功德之林,如果能知道受抑也是虚妄的,都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那么就可以明确到,所谓受抑只是果报而已,并不全是由于自己的过错;这样对受抑和误解也会泰然处之,静以待变,这样反可以以受抑为行门,因为受抑与误解,要靠忍辱精进力来度,衣如来衣,这正是修行之门,是名行门。

  明朝的藕益大师在《十大碍行》的跋中讲:“佛祖圣贤,没有一个不把逆境当作大熔炉来锻炼自己的。”佛的四圣谛,苦谛就放在头一位,又称八苦为八师,倘若稍为存在着一念喜欢顺境而嫌恶逆境的情绪,那终究会同那些烂草枯叶一般,怎么能像松柏那样在冰霜风雪之中,亭亭而立呢?

  美玉不经过琢磨加工,是不能成为一件好玉器的,生铁不经过锻炼,是不会成为好钢的。钟不敲不响,刀不磨不快,哪里有天生的弥勒、自然而成的释迦佛呢?若想成圣为贤,当佛做祖,必定能做到受人恶骂,就好像喝了一杯甘露水,碰到横逆的事,就好像见到了宝贝,这样才能安心在患难中经受考验,在患难之中修行,才能在这五浊恶世中,种植下往生西方净土的种子,才能像青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登高位而不退失。

  如果没有事的时候,就到处说自己怎么用功念佛、求生净土,一旦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就悔恨交加,悲叹不已;要是这样的话,念佛三昧修不成,往生西方也没保证,只有用这《十大碍行》来一一自己检查自己。倘若真的能在病时、难时、甚至于在受抑制、受排挤,受打击之时,只是一味的增强念佛的信心,明白苦难终究是空的,不怨天、不怪人,那么你的西方莲华就会日日增长,真可以称得上是“三昧宝王”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