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课本 佛学入门须知 佛学的真面目 法苑谈丛 教规礼仪 佛门礼仪常识 佛学入门简要 高级佛学教本 中级佛学教本 初级佛学教本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 佛识慧集 佛学启蒙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

问题答问篇

四、常识篇

  什么叫持斋?

  佛教徒持守戒律而素食,称为“持斋”。佛教原以过午不食曰“斋”,后来多指不杀生而素食。持斋的用意主要是为增长慈悲心和养成饮食知节量的寡欲态度。

  农历年时,佛门有“普茶”的活动,是何含义?

  “普茶”是传统丛林中,大和尚为慰劳大众一年的辛劳,而于岁末之际,准备茶点请大众饮用,称为“普茶”。

  民间的中元普渡与佛教的焰口施食法会一样吗?

  我国民间信仰每以阴历七月广设食物,普济无祀孤魂,以祈安免难,称为“普渡”。佛教的“焰口施食法会”是以饿鬼道众生为主要的施食对象。施放焰口,则饿鬼皆得度,也是对死者追荐的佛事之一。法会当中除了解除饿鬼的饥虚之外,最主要的是为他们说法、皈依、受戒,始能具足正见,不再造罪受苦,早日脱离苦趣,成就菩提。所以佛门中的施放焰口与民间祈安免难的中元普度,其目的是不同的,而且民间祭拜的食品不忌荤食,不但不能令其免难消灾,反而徒增罪业。

  为何请问出家众的法号要说请问“上下”,而不说贵“法号”呢?因为出家人的名字只有二个字,故以上下请教出家人的法号,表示尊敬。

  妇女于生理期间至寺院礼佛是否冒渎清净?

  认为女性在生理期间不可诵经或礼拜上香,乃至到寺院去,那是民间习俗的禁忌。因为一般人认为鬼神的瞋心仍重,虽然在某些方面比人类的能力好,但与人类同为有漏的六道众生,心中仍有所执,所以便有种种忌讳。而佛教是相当理性、民主而且有科学精神的宗教。因此,月事既然为女性的自然生理现象,只要处理得当,虔诚的在佛堂礼佛、诵经精进,并无不可。所谓心净则国土净。

  参加法会一定要穿海青吗?

  “海青”为我国佛门缁素二众礼佛时所穿的服装,相当于世俗所称的正式礼服。参加法会时,只要衣着整洁、端庄即可,并未硬性规定非要穿海青不可,但如果就庄严坛场而言,能有统一的海青,更能使法会显得隆重、庄严、摄众,不仅方便礼拜,而且表彰佛门的服装、威仪。所以参加法会时,以能穿海青为上,若有其他因素不许可,也不必太勉强。

  何谓“五体投地”礼?

  古印度致敬的仪式有九等,表示最尊敬的是五体投地,指两肘、两膝及头部着地的致敬仪式。一般比喻极其钦佩,倾倒备至之言。

  念佛一定要用念珠吗?

  念佛其实是念自己的心,是要提醒自己具有与佛无异的佛性,而于行住坐卧间当如佛般清净。

  我们念佛也不一定要用念珠,当我们看到电线杆时念一句阿弥陀佛,电线杆就是我们的念珠。没有电线杆,碰到一个人念一句阿弥陀佛,行人也是我们的念珠。所以大地山河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念珠,都是我们自心和佛心结合的桥梁。因此,一切是佛,佛是一切。不断的念阿弥陀佛或念其他佛号,是要把自己的心,把自己的主人翁(佛性)叫醒,这才是念佛的意义。

  梵呗有什么功能呢?

  在《十诵律》中说,唱诵梵呗有五种利益:身体不疲、不忘所忆、心不疲劳、声音不坏、语言易解。现代多用为弘法度众的方便。

  为了随顺众生所好,今梵呗已渐与歌咏合流,成了典型的佛教音乐。但中国传统的“梵呗”,还是保留着古雅、清净、庄严、肃穆的特色,使诵者闻者能够生起至诚恭敬之心,消除恶念绮想。所以,唱诵梵呗既有功德,也是一种修行。

  受持“八关斋戒”,可以听梵呗吗?

  “不歌舞观听”,这是八关斋戒的戒条之一。此戒条主要是因一般歌舞乃感情的宣泄,尤其是男女之间的感情歌曲,唱或听容易引发内心生起不净的幻想,有违斋戒的清净目的。至于佛教的梵呗乃是赞颂三宝,宣扬佛法,导人以正,可以使人身心清净,因此在戒期中亦为修行法门之一,与一般歌舞性质不同。

  佛像胸前的“卍”字代表意义为何?

  卍字是古印度表示吉祥、清净、圆满的标相,是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一。意译为吉祥海云,吉祥喜旋。“卍”仅是符号,而不是文字,是表示无比吉祥的意思。据经典记载:佛陀的胸前、手足、腰间等处都有卍字,以象征佛陀的功德、智慧与慈悲。旋回表示佛力的无限运作,向四方无限延伸,无尽地展现,无休无止地救度十方无量的众生。

  寺院的“晨钟暮鼓”有何含义?

  寺院作息皆以钟板等法器为讯号。敲钟击鼓乃丛林号令。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洪亮钟声可警醒群生,令三恶道众生闻声去苦得清凉,所谓“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有“钟声偈”:“洪钟初叩,宝偈高吟,上彻天堂,下通地府。干戈永息,甲马休征,阵败伤亡,俱生净土。三界四生之内,各免轮回;九幽十类之中,脱离苦海。”击鼓,意在令众生闻鼓声起生善破恶的心。

  佛门中为何称晚餐为“药石”?

  人必须摄取食物来滋养色身,以便有体力弘法利生,但一般的修禅者都是“过午不食”,所以禅宗称晚间所吃的稀饭为“药石”,又叫药食。意思是为了治病、疗饥才用此食物,含有警惕我们要克制取用,要懂得惜福节用,以减少奢侈浪费而达抑贪的目的。

  什么是种“福田”?

  佛教讲,积善行可得福报,犹如播种田地,秋获其实。又说,三宝||佛、法、僧,如福田,可令众生脱离苦趣,增长福德智慧,令众生的菩提种子萌芽、成长,所以供养三宝也称为种福田。

  人死了为什么又称为“往生”?

  广义而言:受生三界六道及往生净土者,都可称为“往生”。至弥陀净土之说盛行以后,则称:去娑婆世界,往弥陀如来之极乐净土,谓之往;化生于净土七宝莲华中,谓之生。所以佛教徒称人死为“往生”,是含有祝福亡者往生善处的意味。

  何谓“娑婆世界”?

  “娑婆”译为“堪忍”,娑婆世界就是我们所居住的世界。意思是说,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虽然充满了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众苦逼迫,但是人生活在其中,还有能力忍受,因此称为“堪忍”。

  “非人”的意义为何?

  佛教称六道中非人类的天龙八部,以及夜叉、饿鬼、修罗等,称为“非人”,一般又称为“鬼神”。现在也有人把“非人”引伸为言行举止不合乎常情,或矫揉造作的人,例如当笑不笑、当喜不喜、当说不说的人,都属非人。

  “化缘”的含义是什么?

  化缘的意义有三:

  指教化的因缘。以众生有受教的因缘,故佛、菩萨即现世说法;待因缘尽,佛、菩萨则入灭。所谓因“缘”而来人世,缘尽而去。白居易的《长庆集》里有段叙上弘和尚的碑铭:“随顺化缘,故坐甘露坛而誓众生盟者二十年。”

  指化益的机缘。能接受佛、菩萨教化利益的众生根机,成为说法的因缘,故此众生的根机称为化缘。

  指劝募的意思。佛教称能布施的人为与佛有缘,所以称劝募为化缘。

  为何佛门又称“空门”?

  佛教教义以“空”为极致,所以称佛门为空门。

  常言道:“业力不思议。”“业力“是指什么?

  一切善恶的行为造作都称为”业“。善恶之业有生起苦乐果的力用,称”业力“,也就是善恶报应的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一切苦乐之果皆因业力所致,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所以通常有”业力不可思议“之语。

  为什么每做完一场佛事都要”回向“呢?

  ”回向“的意义是:把自己所修习的功德,让别人来分享,同时把它储存做为成就佛道的资粮。

  功德回向予他人,并不会因此而减少自己的功德,如阳光普照大地,却不会因之而减损其本身的光芒。所谓”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时时回向不但可长养心量、普利众生,更是成就道业的要件。

  什么是随喜功德?

  在普贤菩萨十大愿中,有一愿为”随喜功德“,佛教不仅讲求布施,更注重随喜。随喜布施的功德,甚至比有钱人捐献财宝更有功德,随喜的功德是广大不可限量的。什么叫随喜功德的布施呢?随喜就是把快乐随时随地布施给他人,譬如早晨起床,遇到人说一声:”你早!“”你好!“这就是随喜布施;见到人给人一个善意的微笑,也是一种随喜布施。随喜功德有很多种,譬如随眼功德,对人行注目礼,就是做了随眼功德。

  随喜的道德生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随时随地去实践。譬如点头招呼,举手之劳的服务,恰到好处的赞美,真诚的关心,都是随喜的道德生活。当你吃到珍肴美味时,请你的朋友和你共嚐,你会觉得食品的味道更芬芳。当你听到金玉良言时,转告你的朋友和你共享,你会感到人生的境界更宽广。而你若能将佛法的法味珠玑,布施给你的朋友,乃至一切众生,你的生命更美化,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了。大家不要忘了:把你的微笑,随时展现在你的脸上;把”你好“的亲切招呼,随时挂在你的嘴边;把随喜的功德,融入你的生活之中。

  什么是”普佛“?

  ”普佛“,”普“有”多“、”众“的意思。所以,普佛指礼赞众多佛菩萨,例如:”延生普佛“、”往生普佛“。

  各种法会诵经、念佛之前为什么要唱香赞?

  唱香赞主要目的在于启请诸佛及赞叹诸佛菩萨的功德。在众多的修行法门中,以”赞佛“有殊胜的功德。如佛陀与弥勒菩萨在因地修行时,佛陀因为赞叹燃灯佛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以此赞佛功德,因而比弥勒菩萨早成佛。赞佛就是与佛结缘,所以赞佛的功德不可思议。

  佛教教旗的意义?

  佛教教旗有五种颜色,表示五乘共法,亦即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真义。

  台湾佛教的派别有那些?

  台湾光复前,佛教派别可分为:基隆月眉山派、高雄大冈山派、台北观音山派、台南开元寺派、苗栗法云寺派。

  台湾光复后可分为:以传戒为主的白圣法师、以学术为主的印顺法师、以在家修持净土为主的李炳南居士,以及延袭日本佛教的李锦东居士。另外就是以提倡人间佛教、生活佛教为主的佛光山。

  何谓”八万四千“法门?

  ”八万四千“是数量极多的形容词。烦恼种类极多,喻称八万四千烦恼、八万四千尘劳。佛陀所说的教法及其意义至为繁复,所以也总称”八万四千法门“。其数目之由来是:佛陀的三百五十个功德门中,各具有六度,共成二千一百法门;每一法门都可降服四大、六衰(六尘),共有二万一千法门,此二万一千法门一一又可对治四病(四漏),所以共有八万四千。

  十八罗汉的名称和由来?

  举罗汉:迦诺迦跋厘隋阁,是一位托化缘的行者。

  伏虎罗汉:宾头卢尊者,曾降伏过猛虎。

  喜庆罗汉:迦诺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辩家。

  看门罗汉:注茶半托迦尊者,为人尽忠职守。

  静坐罗汉:诺距罗尊者,又为大力罗汉,因过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无穷。

  长眉罗汉:阿氏多尊者,传说出生时就有两条长眉。

  挖耳罗汉:那迦犀那尊者,以论”耳根清净“闻名,故称挖耳罗汉。

  骑象罗汉:迦理迦尊者,本是一名驯象师。

  乘鹿罗汉:宾罗跋罗多尊者,曾乘鹿入皇宫劝喻国王学佛修行。

  开心罗汉:戍博迦尊者,曾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

  探手罗汉:半托迦尊者,因打坐完常只手举起伸懒腰,而得此名。

  托塔罗汉:苏频陀,是佛陀所收最后一名弟子,他因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芭蕉罗汉:伐那婆斯尊者,出家后常在芭蕉树下修行用功。

  过江罗汉:跋陀罗尊者,过江似蜻蜓点水。

  布袋罗汉:因揭陀尊者,常背一布袋笑口常开。

  降龙罗汉:庆友尊者,传说曾降伏恶龙。

  笑狮罗汉:罗弗多尊者,原为猎人,因学佛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

  沉思罗汉:罗罗尊者,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

  佛陀是神吗?

  佛陀不是神,他是公元前六世纪时代的人,有名有姓,他的名字是悉达多,他的姓是乔达摩。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除释迦牟尼佛外,有没有另外的佛?

  佛教以为过去有人成佛,未来也会有人成佛,一切人都有得到觉悟的可能性,所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如来佛是不是释迦牟尼,还是另有其人?

  ”如来“这个名词是从梵语翻译出来的。”如“,就是”真如“,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如实“的意义。佛经对”如来“的解释是”乘真如之道而来“又说”如实而来“。”如来“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是”佛陀“的异名。如释迦牟尼佛,可以称释迦牟尼如来;阿弥陀佛,可以称阿弥陀如来。

  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同一个人吗?

  不是,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是梵语的音译,意义是”无量的光明“。

  塔是作什么用的?

  ”塔“又称”塔波“, 是梵语 Stupa 省略的音译,完整的音译是”窣堵波“。塔一般是藏舍利的,也有不藏舍利而作为标帜纪念用的。

  佛的涅槃日是那一天?

  我国一般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佛涅槃日,四月初八日是佛诞生日,十二月初八日是佛成道日。南传国家则以公历五月月圆日(相当于我国农历四月十五日)为佛节日,认为佛诞生、成道、涅槃都在这一天。

  一般佛寺中,立在释迦牟尼佛像两旁的两位比丘像是谁?

  有一老一少的像,老的是摩诃迦叶,少的是阿难陀。也有二比丘像是年龄相若的,则是舍利弗和目犍连。

  佛陀的圣像,为什么有的要坐着,有的要立着,有的要卧着?佛陀圣像每一种式样,可以说都含有他深刻的意义,和象征着佛陀的一份精神,一份圣格。

  先说佛陀坐着的圣像:坐像中有的是结跏趺坐,像是正在禅定的样子;有的是左手放在盘着的腿子上,右手高举,以掌心向外,像是说法的样子。前者可以说是表征佛陀的自觉,后者可以说是表征佛陀的觉他。自觉是说佛陀所以成为佛陀,要经过相当的修持,思惟观照,深入禅定,方能识得自己;觉他是说佛陀从体起用,以真理普利众生,用甘露法水净化人群。

  次说佛陀立着的圣像:立像中有的垂手站着,像是正在接引众生;有的是开步行走,像是忙于教化。垂手站立,接引众生,见到佛陀的慈悲之手伸出,在苦海漂泊的人,怎不愿诚恳的皈投到佛陀的怀抱?忙于教化,这正显出佛陀对他体证的宇宙人生真理,充满无限的热情,虽然是功行圆满的佛陀,终日也要用真理不休息的为众生服务。

  再说佛陀卧的圣像:卧像中只有吉祥卧的涅槃像一种。涅槃,这是福慧完成,到达不生不灭的境界。佛陀的涅槃像,可以说由动归于静的意思。佛陀住世时,说法、行化,这都是由静生动,动是有休止的时候,静则是无穷的悠长。佛陀的生命,参入天地之至奥,流入无终的时间之流中,故说由动归静。因为佛陀的圣像中,有示现涅槃的一种,佛陀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与日月并光,与天地并长!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