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到禅堂参禅?

佛学常识 | 作者:净因法师 [投稿]

参禅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到禅堂参禅?

  今天跟大家讲参禅的特殊功能,也就是参禅的目的。在六祖坛经里面,五祖弘忍大师看到弟子学习都很有成绩,他很高兴,想给他们考试,目的要找一位继承人成为六祖,他的考题是“禅堂里面参禅的目的是什么?”弘忍大师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我们为什么要到禅堂参禅?

  对生命的思考

  我们佛教是讲因果报应的,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会有相应的结果。你说我好好做生意我就一定能够大富,我好好做官我就一定会大贵,我好好学习我就能考到好学校,我到寺院里求观音菩萨送子,可能真的就会有我希望的后代。五祖弘忍大师说,人的一生无论你求富、求贵、求财、求子都是暂时的,人生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生死问题,无论你当多大的官你都要退休,无论你有多大的学问你都有一百年告别的时候。

  前一段时间,我们帮助饶宗颐教授举行了佛教的葬礼,他的亲朋好友把他的一部分骨灰撒到宝莲禅寺的心经简林悼念。当时我想饶宗颐教授是达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活到一百零一岁,即使活到五百岁,生命还有终止的时候。所以人生更苦的不是没有钱,不是没有子,不是官不够高,而是没有办法解决生死的问题。我们到禅堂来就是提醒大家,人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生命的问题是人生更大的问题,生命问题不解决,其他的问题等于零。所以生死是大事,我们修行必须了解生死无常,才能真正发起修行的心。

  平时很多人打电话给我说家里猫咬了狗,狗咬了猫,妈妈对女儿不好,女儿打翻了碗,认为都是天大的事。我每天接到的电话百分之八十都是因为这些小事而苦恼,甚至离婚。我后来发现,这些问题越解决越麻烦,小的事没解决后面有更大的事发生,比如说可能得了癌症,这时候以前谁对不起他就不想了,他顾着活命,不会再去纠缠谁对不起我,谁借我的钱这些小事了。如果说飞机突然失事,生命只有两分钟,我们会想什么?还会想哪一笔生意没有做?哪一个人对不起我吗?所以人生有很多问题,生死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但是平时我们很多人认为什么都重要,就是命不重要;什么东西都很急,就是生死大事不急。其实生死问题一直都威胁着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逃避,但是我们很多人不敢去面对,甚至不敢去谈,我们有时真的就是醉生梦死。

  悟到“空性”的书生

  佛教的智慧告诉我们生命很无常,生死是人生第一要务,必须要解决生死大问题。五祖弘忍大师认为生死是世界上最大的事。我们来打禅七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不是为了逃避一些责任,而是把七天真正用于自己的发展,来解决自己的生死大事,所以说禅堂是一个解决生死大事的道场。怎么样解决呢?就是要悟空性。

  唐朝有一位天然禅师,他最初是一位儒生,进京赶考,中途遇到一位修道人。

  修道人问他:“你赶考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他回答说:“当官。”

  修道人问:“你想当几年官?

  他说:“怎么样也要当三、五十年吧。”

  修道人再问他:“那你的官当完以后呢?”

  他说:“告老还乡。”

  最后还是回到什么都没有的状态。古代当官也不自在,而且是一个高危的行业,随时都有麻烦,说不好有牢狱之灾。就是说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这是最苦恼的,只有做自己的主才可以自在。

  这时他问修道人:“你觉得世界上什么最好?”

  修道人说:“自在”。

  到这里,书生一下子开悟了,他放弃考试,出家了。天然禅师出家后写了一首悟道诗:“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我们在座的都不一定能做自己的主,都有些身不由己,有点无奈,有点纠结,有点不自由,到禅堂来其实就要寻找一个自我解脱、自由自在的方法,最终解决自己的生死大事。

  我们为什么不能了生脱死?因为我们被各种各样的事务缠身,被各种麻烦困扰,所以我们要解脱,我们要挣脱各种各样的束缚。解脱有两种,一种是外界的逃避或者是挣扎;另一种是内心的解脱,那么内心是怎么解脱的?三个字:悟空性。悟到空性你就解脱了,心空及第归,你可以成佛做祖了,这是最高的境界。悟空性,就是如实地对待发生在生命中各种各样麻烦的事和人。悟空性不是说真的空,而是用缘起性空的人生观、世界观、方法论去看待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人跟事,如果你真正用缘起的观念去看待,你就会得到最大的自在。

  对庄生梦蝶的解读

  悟空性,了解缘起,用缘起的思维去看待各种各样的人跟事,我们的内心就能自在,不会被周围的人跟事左右,这种自在不仅我们有,庄子也有。

  有一个“庄生梦蝶”的典故,庄子梦到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飞到花园,园中鲜花烂漫,就像进入极乐世界一样自由自在。哲学界很多人解读庄生梦蝶,到底蝴蝶是庄子,还是庄子是蝴蝶?有一个资料给了我启发,听说庄子醒了以后,他的两只手好像翅膀一样在扇动,我认为其实庄子他悟到了大道,是空性,然后他进入了一个自由自在的世界,不受任何的束缚,所以庄子是一个悟道者。

  禅修到了一定的时候,它真的可以超越一种时空,进入到自由自在的境界,这时真正可以了生脱死。我在斯里兰卡读书八年,有时要读三个学校,也是蛮苦的。读书结束以后我去学禅修,斯里兰卡禅修有一个规矩,必须托钵,我托了一个月的钵,在一个禅修中心坐了一个月,禅堂里没有佛像,有一个骷髅,骷髅是真的,就是修白骨观。刚开始我还有些烦躁不安,到了晚上还会害怕,怕到一定的程度也就不怕了,人有个极限,刚开始还计算有多长时间,后来什么也不想了,按照规矩把很多东西都忘掉,一心禅修。

  早晨,我去托钵化缘,把化来的饭一分为二,早晨吃一半,中午吃一半,吃完以后坐下来打坐。禅堂在街道的一个角落,非常荒芜,平时没有人去,只有我一个人在那里。我们打坐的人都有体验,当你坐下来,从定中醒过来的时候,时间是很准的,基本上没有什么误差,我打坐45分钟慢慢就会醒过来。有一天我坐不到五分钟就醒过来,看到四周一片光明,心里很欢喜,然后听到很多鸟叫,是真的鸟,没有狗叫,到处都是欢喜祥和的景象,那时心中就是欢喜、光明、祥和,没有其他的想法。我继续坐了半个小时,开始听到狗叫,听到嘈杂声,最后突然到处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当时的时间是凌晨一点。

  我从这件事想到庄生梦蝶,想到解脱,慢慢很多事连起来想。禅修用功到一定的时候,它进入到某种状态,就像极乐净土自由自在。所以庄生梦蝴蝶,我认为其实是讲自由自在解脱状态。一个人在禅修的时候,有时候突然间会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比如说轻安,比如说自在,比如说喜悦。他会一下子进入另外一个时空,其实不需要去,它是在同一个时空。当你禅修到了某个境界的时候它自然就在另外一个时空,你的感觉完全不同。

  从那时开始我比较主张禅净双修,我始终认为禅跟净是不分的。其实净土宗禅定很深的人到了深定中展现的一种境界,你不要说它是假的,也不要说它是真的,因为佛教里面真跟假都是著相,它是一种状态。

  追求生命的意义和解脱

  我希望大家放下所有的妄念、执着、纠缠,进入一种自在的状态,从生命的本体出发,真正明了我们到禅堂来的目的,就是要追求生命的本质和意义,为了了生脱死,我们的追求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思维。我们应该想清楚,时间是很珍贵的,但是还有什么比生命更珍贵?我们进入了人世间最高的一种追求。所以五祖弘忍大师把了生脱死当成他考试的试题,作为禅堂里面的功课,我们真的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宝莲禅寺HK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