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文白对照版

无量寿经 | 作者:网络 [投稿]

  译文

  “又阿难,在那无量寿佛的极乐世界,每天于晨起饮食的时分,香风微微吹动,摇曳各种宝树宝网,触发起各种微妙法音,演布宣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等佛法真谛。风送妙香妙音,闻到的人顿然涤除烦恼、洗尽尘垢恶习。香风吹身,顿觉神智清朗,如此丘证得灭受想定的境界一般。又那香风徐动时,吹得千树万树,落英缤纷,洒落在一片佛土上,那些落花随颜色的不同,而飘落有序,层层不同。宝花遍地,如图如锦,又柔教洁净,恰似草木花絮。踏足而行,脚步深陷在花瓣中,人走过后,踏过的地方又平整如初。一段时辰过后,落花自然消失于地上。再过一段时辰,空中再飘落新花。一日之中,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昼夜六时,花降花化,循还往复,永远不断。

  “又阿难,那极乐世界,还有许多鸟儿,他们飞翔在虚空中,宛转鸣啁,仿佛是佛在演说佛法的声音,众鸟的鸣唱在广阔的佛土上相闻,他们其实并非真正的畜生,而是佛凭佛力化示而来的。

  “又阿难,那极乐世界,没有日月星辰之分,也没有白天黑夜之别:没有劫数的名称,也没有高山流水、园林家室:在任何地方,没有标记,没有名号,更没有让人分辨取舍的东西。只有无数宝莲花逼满佛上,朶朶莲花,有百千亿莲叶相伴。莲花光彩夺目,色泽无限,青色的莲花放出青光,白色的放出白光,黄色的放出黄光,紫色的放出紫光。每一朶莲花中,放出无限光明,每一光明,又现出无数佛,每一尊佛,又放出千百种光明,为十方世界广弘佛法,教化众生,使他们走上无上佛道。

  “又阿难,今天不光是我一个人在这里称赞阿弥陀佛的无限光明功德,在遥远的东方世界里,有无数诸佛,他们也现出广长舌相,放出无量的光明,发出诚实的宣说,共同称赞无量寿佛的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在遥远的西方、南方、北方无数世界,也是如此,四维上下的无数佛土的无数诸佛还是这样。为什么要这样呢?目的在于让一切众生听到无量寿佛的名号,能生净信之心,忆佛功德,念佛名号,信受坚持,身心归向,依止不舍,供养诸佛,以求往生那极乐佛土,证得永不退失的修行果位。

  “又阿难,十方世界的一切众生,凡是有至诚的心愿要往生无量寿佛国极乐净土的,可分为三辈。三辈之中的上辈是那些削发为僧、投身沙门的人,他们发成就无上菩提的心愿,一心专志于称颂忆念无量寿佛,修德积善,以求往生极乐净土。他们在临终之际,无量寿佛等极乐世界的众人,会出现在其面前,前来接引他们往生极乐净土,往生净上时,会在七宝莲花中自然而然地化生,住于永不退失的修行果位,并且会马上获得智慧神通,达到自在无碍的境界。

  “三辈之中的中辈,是十方世界一心发愿往生净土的一切众生,虽然没有投身沙门,却能动修功德的人。这些人也能发成就最高觉智的心愿,并能专心持名念佛,尽力修善,奉守戒法,供养佛法僧三宝,以所修善德,回向给众生,以期共往生极乐净土。这些人在临终之际,无量寿佛以化身相好光明现前,一切庄严如真佛具足无异。

  像接引上辈之人一样,佛及众化佛会来到此人跟前,此人也就跟随化佛往生极乐世界,庄于永不退转的果位,其功德智慧,仅次于上辈。

  “三辈之中的下辈是十方世界的一切众生,他们有至诚之心,愿往生净土的,但又不能完全修德积善,只要能发成就无上觉智的心愿,专心持名念佛,或者具足十念称颂无量寿佛,以求往生净土,或者只要听到佛法后,能欢喜信从,没有疑惑,诚心正念,甚至以一念配合一声佛号,称名一句,愿往生净土,那么这样的人就能在临终之际,梦见无量寿佛前来接引往生极乐世界,不过这些人的功德智慧,要比中辈之人差些。”

  原典

  “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每于晨食时,香风自起,吹动宝树宝网,自触出微妙音,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如比丘得灭尽定①。复吹树华,落放地上,遍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乱,教妙如兜罗绵,足履其上,蹈下四寸,随足举已,复还如故。过一时后,其华自然没人于地,随其时节,复雨新华。一日之中,如是六反。

  “复次阿难,彼佛国土,复有众鸟,住虚空界,出种种音,犹如佛声说法,普闻世界,皆是佛力化作,非实畜生。

  “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无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亦无劫数之名,亦无山川高下、林苑家室。于一切处,既无标示,亦无名号,亦无取舍分别。惟有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黄色黄光,紫色紫光。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各各安立众生于佛泥洹之道。

  “复次阿难,不独我今称赞阿弥陀佛光明功德。东方过恒河沙数世界,诸佛如来亦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西方、南方、北方恒河沙数世界诸佛,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河沙数世界诸佛,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求生彼界,得不退转故。

  “复次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身出家而作沙门,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应时即得智慧神通自在。

  “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供养三宝,以此回向②,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于上辈者也。

  “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③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于中辈者也。”

  注释

  ①灭尽定:又作灭受想定、灭尽三昧。即灭尽心、心所(心的作用)而住于无心位的寂定。与无想定并称二无心定,然而无想定是异生凡夫所得,而灭尽定则是佛以及全部获得解脱的阿罗汉远离定障所得,也就是以现法涅槃的胜解力而修得的入定。

  ②回向:又作转向、施向。意思是指以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槃。或者以自己所修的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净土宗认为,回向有两种:一是往相回向,即回施自己过去及今生的功德给众生,而愿共生净土。二是还相回向,即已经往生净土后,生大悲心,再回入此土教化众生,以希望共向佛道。道绰在《安乐集》卷下中,解释回向有以下六种:㈠以所修诸业回向阿弥陀佛,往生净土,待得六通后,再返世间救度众生。㈡回因向果。㈢回下向上。㈣回迟向速。㈤回施众生悲念向善。㈥回入去却分别之心。

  ③一念:指一次心念。念是思念的意思,一般有心念、观念、称念,因而以一念配合一声佛号,称名一句就是一念。义寂的《无量寿经疏》中说:“此言念者,谓称南无阿弥陀佛。经此六字,顿名一念。”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