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文白对照版

无量寿经 | 作者:网络 [投稿]

  译文

  “又阿难,那无量寿佛,有无量无数个声闻弟子,他们的数量不可计算。阿难,你可知道,那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能于一昼夜中,全部知晓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星宿、众生的数目。即便如此,假如那百千万亿个声闻弟子都有大目犍连般的神通,并且每个声闻的寿命均长达百千亿岁,这样,穷尽其神通和寿命,去计数那无量寿佛国声闻众生的数目,也只能在一百分之中,数不尽一分。

  “再次,阿难,再打个比方给你听,你想那大海,深度有八万四千由旬,浩渺无边,茫茫无际,假如有一个人拔出身上一根毫毛,再划分为一百分,细小得像微尘。

  然后,以这样的一分微毛,去沾一滴海水,这一点微毛水与浩渺的大海比起来,谁少谁多?阿难,这下你应该明白了吧!在无量寿佛国,对于大目犍连等声闻弟子而言,他们的形寿之数,我们所了解的,只如纤毫沾水一般,我们所不知的,却如那大海一样。同样,无量寿佛及诸菩萨的寿量,以及成佛或成菩萨以来所经的劫数,也同样超出任何能知的范围。

  佛又向阿难描绘道:“在那无量寿佛国,有七种宝树遍地生长,布满佛土。金树、银树、琉璃树、玻璃树、真珠树、砗磲树、玛瑙树,七种宝树枝繁叶茂。或有金银琉璃等七宝,互相搭配,交错和合而成,以至于一树之中,根茎枝干为一种宝物组成,花叶果实又是其他宝物合成。甚至有这样的宝树在佛国生长,它黄金为根,白银为身,枝是琉璃,梢是玻璃、真珠为叶,砗磲为花,果是玛瑙。其他各种宝树,七宝交互搭配合成,宝树也千姿百态,看上去阵阵行行,相立相望,枝枝叶叶,相偎相依,好一派佛国风光。

  “再说那无量寿佛国的菩提树,它树高四百万里,树身周围五千由句长,枝叶向四方延伸二十万里,各种宝物自然和合成珍奇绝妙的宝网,包罗覆盖在菩提树上。清风徐徐吹来时,菩提树上演布出无数种微妙的法音,法音悠扬,在整个佛土上缭绕。

  如果众生能看到菩提树,听到菩提妙音,闻到菩提果香,尝到菩提果味,沐浴于菩提树的光与影后,赞念菩提树的功德,这样,众生就能获得五根清净,住于永不退失的修行阶位,直至最终成就无上佛道。”

  佛继续对阿难说道:“那无量寿佛的极乐国土中,一派清净庄严,地势平坦宽阔,没有丘陵、谷洞、荆棘、沙石,没有土山石山,也没有什么黑山、雪山、宝山、金山、须弥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唯有黄金遍地。”

  阿难听到这里,向佛问道:“如果没有须弥山,那么四天王天、忉利天住于哪儿呢?”佛对阿难说:“那四禅天,色究竟天依什么而住呢?你要知道,众生的业因与果报非一般的思惟语言之所能及,十方诸佛的无量功德与善力,也是超情离见,不可思议的。你要知道,那无量寿佛的极乐净土,本无人与天的分别,只是为了随顺他方世界的情况,才方便示现了天人三界。

  原典

  “复次阿难,无量寿如来,有无量无数声闻之众,譬喻算数所不能及。阿难,彼大目乾连,神通第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星宿、众生,于一昼夜悉知其数。假使百千万亿声闻,神通之力,皆如大目乾连,一一声闻寿百千万亿岁,尽其寿命,数彼声闻百分之中,不及一分。

  “复次阿难,譬如大海,深八万四千由旬,广阔无边。假使有人,出身一毛,碎为百分,细如徽尘。以一毛尘沾海一滴,此毛尘水,较海孰多?阿难,彼目乾连等声闻之众,尽其形寿,所知数者,如毛尘水,所未知者如大海水,彼佛及诸菩萨寿量、劫数,亦复如是。

  “又其国土,七宝诸树,周满世界。金树、银树、琉璃树、玻璃树、真珠树、砗磲树、玛瑙树,或有二宝、三宝、四宝、五宝、六宝、七宝转共合成,根茎枝干,此宝所成,华叶果实,他宝化作。或有宝树,黄金为根,白银为身,琉璃为枝,玻璃为梢,真珠为叶,砗磲为华,玛瑙为果。其余诸树,诸宝展转相互,亦复如是。行行相望,枝枝相对,叶叶相当。

  “又无量寿佛国,其道场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珍妙宝网,罗覆其上,微风吹动,演出无量妙法音声,流遍国中。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五根清净,住不退转至成佛道。

  “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清净严饰,宽广平正。无有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等山,黑山、雪山、宝山、金山、须弥山①、铁围山、大铁围山,惟以黄金为地”

  阿难闻是语已,白世尊言:“若无须弥山,其四天王天②、忉利天③依何而住?”佛语阿难:“四禅天④、色究竟天⑤,依何而住?当知众生业因果报,不可思议,诸佛神力,亦不可思议。彼佛国净土,本无人天之别,惟顺余方,示有三界。

  注释

  ①须弥山:意译为妙高山、好光山、好高山、善高山、善积山、妙光山、安明由山。

  原为印度神话中的山名,佛教宇宙观沿用了它,把它规定为耸立于一小世界中央的高山。以此山为中心,周围有八山、八海璟绕,而形成一个须弥世界。须弥山由四宝组成,处于大海中,高出水面三百三十六万里,水面之下也深达三百三十六万里。山中香木繁茂,山四面四堙突出,有四大天王的宫殿,山基有纯金沙,此山有上、中、下三级“七宝阶道”,夹道两旁有七重宝墙、七重栏循、七重罗网,七重行树。花果繁盛,香风四起,无数奇鸟,相和而鸣,诸鬼神住于其中。须弥山顶有三十三天宫,中央为帝释天所居,其余三十二天,分住在四侧。四天王天,居住在山的半腹。南赡部洲等四大洲,在海的四方。

  ②四天王天:是欲界六天中第一天,天处的最初。又称四大王众天、四天王天、四大天王众天。佛教的世界观中,在须弥山的第四层,有一山名叫由犍陀罗,山有四头,四天王及其部众各住其一,各镇护一天下,所以称护世四天王、四镇,其居住的地方称为“四王天”。四王天就是东面的持国天、南面的增长天、西面的广目天、北面的多闻天。四王天与忉利天合称为四王忉利。在四王天中,四天王与天众的寿量为五百岁,那里的一昼夜相当于人间五十年。在欲界六天中,四王天的境域最为宽广。

  ③忉利天:又作三十三天。在佛教宇宙观中,此天位于欲界六天的第二天,是帝释天所居住的天界,位于须弥山顶。山顶四方各有八个天城,加上中央帝释天所止住的善见城(喜见城)共有三十三处,所以称三十三天。在忉利天中,天众身高一由旬,衣重六铢,寿命一千岁(以世间一百年为一日一夜),初生时,就如人类六岁的模样,色圆满,自有衣服。此天又具足种种妙宝,有美妙的楼阁、台观、园林、浴池、阶道等。忉利天为帝释天的住处,这一信仰自古就盛行于印度。经说佛陀的母亲摩耶夫人命终后生于此天,佛陀曾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三个月。

  ④四禅天:又称四静虑天、四静虑处、四生静虑、生静虑。指修习四禅定所得果报的色界天,或指居于此界之众生。四禅天就是色界的初禅天、第二禅天、第三禅天、第四禅天。初禅天,此处已不食人间烟火,所以没有鼻、舌二识,但还有眼、耳、身、意四识生起的喜、乐二受和寻、伺思惟能力。第二禅天,进一步没有眼、耳、身三识,也没有寻、伺思惟,只有意识及喜受、舍受(非苦、非乐的感受)相应。第三禅天,只有意识活动,与乐受、舍受相应。第四禅天,只有与舍受相应的意识活动。前三禅天各有三天,第四禅天则有八天,合为色界十七天。

  ⑤色究竟天:色究竟梵名音译是阿迦尼吒、阿迦尼师吒等。又作碍究竟天、质阂究竟天、一究竟天、一善天、无结爱天、无小天。色究竟天是色界四禅天的最顶位,为色界十八天之一,也为五净居天之一。此天是修得最上品四禅者所生之处,其果报在有色界中为最高。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