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维摩诘所说经》的不可思议

维摩诘经 | 作者:涯舟 [投稿]

二、不可思议迹

  (一)合盖现土

  世尊施现神通使五百宝盖合为一盖,并于其中,普现诸佛说法及山河大地等种种瑞象于庵罗会上,其直接因缘是宝积与五百长者子献盖于佛。至于宝积与五百长者子,都是“久已发无上心,而未修净土”的菩萨,僧肇法师接着又说:“所以宝积俱诣,如来现盖,皆启其萌也。(22)”这是说世尊现盖的因缘。什公进一步阐述此神变的意义有二点:“一者现神变无量,显智慧必深;二者献其所珍,必获可重之报,照因小而果大矣。(23)”演培法师则说:“诸盖合成一盖,是变多为少,亦即是显所修四无量等种种妙因,将能证得一真法界的理体。遍覆大干世界,是变小为大,显示所证的真如理性,遍充法界而无所不在,亦即显示因小而果大。(24)”从以上几位佛教学者所述,我们便可以知悉,诸佛及大菩萨现种种不思议神通变化,并非无由,究其根本,皆为众生做佛事。其次,现此不可思议神通,欲令众生产生仰慕心理,于大乘愿行生起信心,直趋涅槃大道。

  吉藏大师在《维摩经义疏》一书中,对此事迹,作了更深层义理的探求。他认为世尊合盖现土,具有五种因缘,即“一者即事受用,如合四钵成于一钵故也。二者合成一盖,现诸佛国,因此得说净土法门。三者欲开不思议宗,盖不阔而覆大干,土不狭而现其内;释加略阐于前,净名广敷于复,相成之道既彰,信解之心弥固。四者欲明诸法无决定相,多非空多,多可为一;一非空一’一可为多,令悟实相,未曾多一。五者表诸长者现在同悟无生,未来同成一法身果。(25)”

  (二)按地变净

  经云:“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26)”佛土本无所谓净秽,之所以有净有秽,皆是众生之心加以分别思量的缘故。再者,佛土之净秽尚依众生的业力果报而决定,如什公云:“佛土清净,阶降不同,或如四天王,乃至如六天者,唯补处菩萨生此国也。称适众心,故现国不同。螺髻所见如自在天宫者,复是见其所应见耳,而未尽其净也。下言譬如宝庄严佛国,始是释迦真报应净国,净国即在此世界。如杂,犹如下一器中,有二种食,应二种众生。(27)”此处除了阐述佛土净秽乃随众生业报之外,有一句话必须要特别注意的,即“净国现在此世界。”此世界本清净庄严,但众生则被身自业力所局限,妄生分别,故视之不同。至于世尊以是按地变其为“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实庄严土”,纯粹是还其本来面目而已。岂离此垢染的世界,另有庄严佛土可现?

  舍利弗起疑佛土不净,世尊乃以是按地,现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仔细审察世尊按地变净不可思议神通的因缘,可归纳为三种:一、舍利弗因承佛威力,所以有佛土不净之念。并非舍利弗本人有这样的念头。要知道净佛国土、成就众生,这些都是大菩萨悲济行,原非二乘贤圣力所能及的。但此欲明佛土本为庄严清净,其有美恶善丑,实出于众生本身的因缘。所以威神力使之起念,借此发言论的端绪,大做佛事。二、释疑证信。世尊知悉舍利弗生起“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之念,为言:“我此土净,而汝不见。”舍利弗听此话,虽然承认不见净土是自己的过错,但尚余余虑未消,且以为所见的佛土,实为“丘陵坑坎荆棘河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的。世尊为消除舍利弗的余虑及证信前所说,所以是按地为现净土。如吉藏大师云:“佛虽说净土,若无人证见,犹为难信。故次梵王释明有所见之人,证佛不虚。梵王虽见,身子不,犹言无事;故如来变土,成上佛说及梵王所见。(28)’三、二乘贤圣见净土而不睹,视如沙砾土石,实为生盲。其不见的原因,却在于心存染,意念分别高下。世尊为破其妄执,令起大乘净土愿行,得平等智,所以示现净土。

  (三)借座灯王

  舍利弗在本经中,虽然处于配角的地位,于此经弘扬中,却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如世尊按地变净及《香积佛品》维摩诘遗化人赴吞积请饭,都由舍利弗而起。此借座灯王一事亦因舍利弗动念而起的。经云:“尔时,舍利弗见此室中无有憷座,作是念,斯诸菩萨大弟子众当于何生。(29)”有人据此,以为舍利弗念座是由于“年耆体劣”,这恐怕并不太符合经义。舍非弗此举亦无非是助维摩诘弘化而已。正如僧肇法师所说:“憷座独寝,旨现于此。舍非弗默然领玄机,所扣其兴端。(30)”此颇能契合本经的幽旨。

  由于舍利弗的念座因缘,维摩诘乃询问文殊师利,并施展神通力借座于须弥。此不可思议神通可有三个层次。维摩诘现不可思议神通力,彼佛遂遣诸师子座,此其一;其次,高度严净的三万二干师子座进入丈室,悉皆容纳,没有妨碍;再者,诸师子座对毗耶离等城也都没有影响,悉皆如故。

  若就丈室而论,此室内外皆不可思议。三万二干大师子座容纳于丈室,此时室内虽然变得“广博”,但外观并没有变大,“悉见如故”。如果说丈室内变大了,可是室外的相状尚为依旧;如果说丈室小,但它却能够容纳三万二千大师子座。此室真可谓不可思议!嘉祥大师就此事曾评论道:“高广之座,来入方丈小室,方艾小室,容高广之座,大小有增减,而容入宛然,故是不可思议也。(31)”

  推求维摩诘请座灯王的意义,可归纳为二点:一、现须弥灯王佛积聚无量无边严净功德,而成就的师子宝座于此丈室,为了使那些初起菩提心,尚未修般若行的初基菩萨,睹此胜状,心生仰慕,加深他们的志愿,得安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欲借此请座之机,于现不可思议神通力,使此事迹广为流布.众生大做佛事。

  (四)请饭香积

  前面所说的借座灯王,及后面要论到的手接妙喜等事迹,都是阐明以大入小不可思议。此处,维摩诘遣化人赴香积请饭,却是阐明以包大小不可思议。如经云:“于是钵饭悉饱众会,犹故不赐。(32)”。再者,施展不可思议神通力所使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前者是默感,而这次却是遣化菩萨成事。

  维摩诘遣化菩萨赴香积请饭,广演佛事,以我利益二土众生。据此经次第,共有五类很生得大法等。一、使小乘圣者,回小向大,如经云:“愿得世尊所食之馀,当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令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33)”二、令诸菩萨增益功德福慧。经曰:“彼有菩萨名维摩洁,住不可思议解脱,为诸菩萨说法,故遣化来,称扬我名,并赞此土,令彼菩萨增益功德。(34)’三、使婆罗门、居士等人,闻香集此。同得法乐。经云:“时化菩萨以满钵香饭与维摩诘,饭香普熏毗耶离城及三干大干世界。时毗耶离婆罗门、居士等闻是香气,身意快然,叹未曾有。于是长者主月盖从八万四千人来入维摩洁舍。(35)”四、诸天神亦闻香集此,共沾法乐。

  经曰:“诸地神、虚空神及欲色界诸天闻此香气,亦皆来入维摩诘舍。(36)”以上所述四类,都是娑婆世界的众生。五、此类为来自众吞世界的诸大菩萨。经曰:“彼九百万菩萨俱发声言,我欲诣娑婆世界供养释迦牟尼佛,并欲见维摩诘等诸菩萨众。(37)”

  遣化请饭固然不可思议,而众食香饭更是不可思议。此会中大众,每人都饱食香饭,然钵中香饭,丝毫不见其少。所谓:“四海有竭,此饭无尽。使一切人食,搏若须弥,乃至一劫,犹不能尽。(38)’其次,会众食后毛孔皆出微妙香气,并且身心快然,随适如竟,有如一切乐庄严国诸菩萨。”其后还至庵罗树园,佛与维摩诘等人,再次以毛孔之香广作佛事。

  至于娑婆、众香二世界净秽不一,众生劣胜不等,也是维摩诘遣化请饭的一大因缘。故僧肇法师云:“彼土因香以通大道,此国众生志意狭劣,故请香饭之馀,以弘佛国也。(39)”

  (五)、手接妙喜

  借座灯王是以大入小不可思议,请饭香积是以小包大不可思议。至于维摩诘以右手断取妙喜世界,接来此娑婆世界,则有二种不可思议。首先,妙喜世界广博而维摩诘之手狭小,而其手居然能够断取并接妙喜世界如陶家轮者。这是以大入小不可思议。其次,妙喜世界入此娑婆世界后,于此世界不见有迫隘狭窄,而妙喜世界也没有增大或减小,尚为如故。这是以大入大不可思议。

  诸佛及大菩萨所做所为,皆以利益众生为目的。由于他们具有不可思议神通,都能契合会处大众等因缘,善以对机说法,考察维摩诘此手接妙喜事迹,也具有五种因缘。一、舍利弗问维摩诘没生事,遂引发东方世界无动如来主事。二、佛为众说,维摩诘原为妙喜世界的大菩萨,为助佛弘化而来此娑婆世界。故会众对妙喜世界无动如来心生仰慕,意欲得见。三、世尊为演佛事,劝告维摩诘为大众接妙喜世界及其佛菩萨等众来此。四、妙喜世界山川江河乃至菩提树、妙莲花等,都可为此娑婆众生作佛事。五、佛欲借此境,赞叹妙喜世界庄严微妙及诸菩萨行净,使此娑婆众生亦行此不可思议解脱之道,得佛国净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