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八大人觉经述义

八大人觉经 | 作者:成刚法师 [投稿]

  七、五欲过患觉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此佛教觉悟,五欲能生诸罪过与祸患。所谓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者,言不虚也。有言:财是惹祸的根苗;色是生死的根本;食是行厕的粪秽;名是缚人的绳索;睡是无明的暗室。五欲起争,如鸟竞肉;五欲烧人,如逆风执炬;五欲溺人,如被大洪水;五欲害人,如遭怨贼;五欲诳人,如遭大幻术。五欲过患言不能尽,失命丧身,败道长恶,出没六道,流浪三途,唯坐此五欲一端。五欲殃累,今世后世,穷劫难尽。呜呼!五欲之恶,诚居宇宙间之首者,而有生之类,无不为其祸也,是故,当思出离,乃为正道。

  虽为俗人,不染世乐者,以前者,佛说五欲过患,危害无穷,不仅出家弟子,当修离欲行,而此二句,佛教在家弟子,亦当修离欲行,而不染世乐。世乐即五欲之乐也,乃世间人贪恋之乐,故名世乐,实则此乐非乐,究竟是苦。

  世人无智,不知苦、空、无常、无我,迷苦为乐,如蝇聚厕,如蛾扑火,诚为可悲。佛意在家弟子虽为俗人,应当身处尘劳,心恒清净,如莲华虽出于污泥而不染也,做一个以三归自居,以五戒自守,不染世乐的在家修心之士,士乃清净雅致之称,即清净士也。

  常念三衣、瓦钵、法器者,此佛教在家弟子,应当常念出家弟子所披之三衣、瓦钵、法器。

  三衣者:一、安陀会。此云杂作衣,又名五条衣,一长一短,凡执劳作务,路途往还,均著此衣。二、郁多罗僧。此云入众衣,又名七条衣,二长一短,凡入众、礼拜、念诵、赴斋、讲法,均著此衣。三、僧伽黎。此云杂碎衣,亦名大衣,又名二十五条衣,凡入王宫升座讲法,入聚落乞食,均著此衣。

  瓦钵,即钵多罗,此云应量器。体、色、量三者,皆须与佛法相应。体有泥及铁。色薰作黑紫色,或鸽色。量者,大受三斗,小受一斗半。

  法器者,即出家人所用的应法之器,如锡杖等物。

  志愿出家者,以在家弟子虽修福德智慧,若不永离居家五欲,终不可以绍隆三宝,住持佛法,续佛慧命,使法灯不灭,作人天眼目。故此句,佛教在家弟子,立志愿出家,离世俗之羁累,修出家之净行,以十方诸佛未有不示现出家而成道者。出家有三:一、辞亲出世俗家。二、悟道出五阴家。三、证果出三界家。

  守道清白者,此佛教以道自守,清净洁白,而无染污也,所以者何?以身虽出家,心不入道,虽剃发染衣,将何所益?唯修无为之善法,则佛道可守,远离有为之烦恼,则心可清白,否则难免窃佛形仪,明知故犯,罪加一等也。

  梵行高远者,梵行者,梵者净也,即净行也。谓菩萨无好坏、憎爱、空有等两边之染,名之为净。以此净心,运于慈悲,与众生乐,拔众生苦,故名梵行。能登涅槃山,故高;能至如来地,故远,故曰高远。

  慈悲一切者,慈悲者,慈能与乐,悲能拔苦。一切者包括无余之义。谓菩萨能运无缘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发同体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怨亲平等,无有拣择,普皆救度,无有遗余也,故曰,慈悲一切。

  八、生死炽然、苦恼无量觉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生死炽然,苦恼无量者,谓无始劫来,以众生在迷,而贪著世间,为自己的利益,不惜向外危害,造诸恶业,循业受报,而轮回六道,出没三途。所谓因缘和合,虚妄相生,因缘脱离,虚妄名灭,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如旋火轮,无有开始,无有终了,这种恶性循环,愈演愈烈,如大火燃烧,无有止息。无始劫来,倍受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种种障难、种种问题,乃至地狱的刀山火海、饿鬼的饥虚之火、畜生的流血牺牲等众苦的逼恼、压迫,无有限量。

  发大乘心,普济一切者,大乘者,乃对小乘说大乘,声闻、缘觉小乘之人只能自觉、自度、自利,而不能发心觉他、度他、利他,所以佛说为焦芽败种。菩萨不但能自觉、自度、自利,而且能发心觉他、度他、利他,令众生都出苦得乐,故名大乘。乘者,运载之义,菩萨观自他之苦,心生怜悯,即发大乘普皆利济之心,誓愿修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自利利他之六度、四摄万行等广大之行,以期将自己与众生咸皆从生死此岸运载至涅槃彼岸,同出苦沦,共成佛道也。

  愿代众生,受无量苦者,以无始劫来,众生生生世世就轮回六道,出没三途,生死路走得太远了,所以不能迷途知返,于三界火宅,被众苦所烧,痛烈难忍,无处希望。然又无能代者,菩萨看在眼里,悲在心上,而心生怜悯,誓愿修无上觉道、广大之行,以拯救之。以众生之苦,即是菩萨之苦,众生若不得出苦,菩萨亦终无出苦之日,所以菩萨虽久经劫数,舍身受身,难行苦行,乃至受无量苦,亦无所顾惜,终不舍觉悟、普度、利益之行也。

  令诸众生,毕竟大乐者,谓菩萨发心广大,如地藏菩萨所发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毕令法界众生皆得做佛,菩萨然后方登妙觉,圆满无上菩提也。此大乐乃十方诸佛所得之无上妙乐也,非人天有漏之乐;亦非声闻、缘觉小果之乐;又非菩萨分证法身实报之乐,乃是十方诸佛所得无上菩提觉法之乐,所证大般涅槃寂灭之乐,即自心本具之妙乐也,故曰大乐。

  结叹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

  此四句结成本经名义。如此八事乃指前者佛所说的八种之法,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既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则我等一切众生亦应当觉悟。故佛以自己所觉悟之法,而欲觉悟一切众生,故说此经。

  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者,此四句结成自觉、自度、自利功德。

  精进修道者,即以自己所觉悟的八种之法,发起精勤勇进之修行。

  慈悲修慧者,慈悲即所发的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自利利他之大乘普济之心。由自己觉悟生死之苦,而知一切众生皆然,故发大慈大悲之心。为欲给众生拔苦兴乐,必须修般若智慧,所谓以理起智,以智照理,照到业尽情空,自然契入本心,性成无上道。

  乘法身船者,乘者,运载义。法身者,即以真如佛性、实相理法为身。船是比喻,谓以清净法身喻船,依之而修六度四摄万行,庶可渡过生死苦海,而到达涅槃彼岸。彼岸者,即佛地也。涅槃者,涅而不生,槃而不灭,即诸佛所证之不生不灭的大般涅槃也。

  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

  此八句结成觉他、度他、利他功德。

  复还生死,度脱众生者,以十方诸佛在因地,已发了无上菩提大愿,誓愿救度众生同出苦轮,共成佛道。今生死已了,佛道已成,故乘本愿力,倒驾慈航,重返娑婆,度脱一切,非业力使然。

  以前八事,开导一切者,以者用也,谓用自己前者所觉悟的八种之法,开示、化导一切众生,令其觉悟,依法修行。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者,以众生在迷,以苦为乐,虽居火宅,不知出离,故佛心生怜悯,于诸众生开示、化导,身为苦本,身从何来?乃由业生。业从何来?乃由惑生。是因惑造业,因业成身,因身受苦。是知,惑乃万恶之本,诸苦之源,众浊之生处,但能破惑,则业因、苦果无所依据,一切空寂。

  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者,佛说欲为苦本,乃苦的根和本。以贪欲之心乃妄情思惑,属粗重之苦,能生长出无边的生死、罪业和痛苦。五欲乃招苦之因,此前者已悟,今欲脱离三界之苦果,当舍离五欲,善修其心,不令贪著也。圣道即超凡入圣之道,唯此《八大人觉经》是,众生应当依之修心,而成圣人之道矣。

  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此八句结成念诵功德。

  若佛弟子,无论出家在家,能诵此八事,既能诵其文,必能思其义。既能思其义,定能觉悟一切法苦、空、无常、无我,即我法二空之理。既悟我空、法空,自然于我、法不生贪欲之心。佛说:“心是万恶之源”。祖曰:“心生即是罪生时”。罪以心为体,今既不生贪欲之心,则罪无所依,故能灭无量罪。

  进趣菩提,速登正觉者,进即进修,趣即趣向。菩提,梵语具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云无上正等正觉。超慢而快为之速,自下而上为之登。谓为佛弟子,果能诵此八事,由诵而思,由思而修,佛说:“由闻思修,入三摩地”,不速登正觉而何?正觉者,即诸佛所证之究竟觉。三摩地,乃进修无上菩提所修之定名。

  永断生死,常住快乐者,生死有两种:一、三界内的分段生死。二、三界外的变易生死。永断即永远断绝,再不复受,即所谓究竟涅槃,不生不灭也。前者既已永断生死,自得涅槃,常住妙乐。此妙乐乃自心本具,性本天然,非从外得,无始劫前就未生,尽未来际亦不灭,今既得开拓发明,则一得永得,更不复失。如《圆觉经》云:“佛告金刚藏菩萨,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劫,金性不坏者”是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