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游行经:佛陀游行说法的点滴往事

阿含经 | 作者:失译 [投稿]

游行经 下

  那时,佛告阿难:“当时,善见大王自我念道:‘我本是累积了何功德,修行了何善本,以致今日获得这般的大果报呢?’ 又念道:‘是由三种因缘,以致得到这福报的。是哪三种呢? 一,布施; 二,持戒; 三,禅思。 由这些因缘,以致今日获得了大果报。’ 大王又念道:‘我现在已经受了人间福报,应当更进播种善业,修行天上福报。应当自我抑制,有所放弃,离开愦闹处,前往安隐处静居,以修学增长正道。’ 当时,大王即指示善良淑贤的宝玉女:‘我现在已经受了人间福报,应当更进播种善业,修行天上福报。应当自我抑制,有所放弃,离开愦闹处,前往安隐处静居,以修学增长正道。’宝玉女道:‘好吧,遵照大王的教言。’大王即命令内外随属,拒绝了朝见和伺候。

  当时,大王登上法殿,进入金楼观,坐在银御床上,思惟:‘因为贪恋淫欲,所以有了不善的恶行。因为认识到这些,所以有所觉悟。而后便远离淫欲,不再为此心生欢喜,感觉快乐。如此即得着第一禅。 灭除了对事物认识和觉悟的过程,内心真实、欢喜、愉悦。收敛心境,专于一处。无所认识,无所觉悟,在定中生出欢喜、安乐。如此即得着第二禅。 守护舍离心、随喜心,专心一念不乱。自知:护住意念,乐于修行,身体入于安乐中,是贤圣者的追求。如此即得着第三禅。 舍弃自我,灭除苦痛和快乐的感受。先除去忧愁、欢喜,然后进入不苦不乐之中,护住意念于清净处。如此即得着第四禅。’

  当时,善见大王从银御床上起身,走出金楼观,前往大正楼,坐在琉璃床上,修行慈心,慈心遍满一方众生。对其余诸方众生,也是这般修行,周遍广泛普及,无二区别心,无边无量。灭除一切的嗔恨心,心中无嫉妒的恶念,寂静默然,慈心柔软,以得着真正的自我快乐。对于悲心、喜心、舍心,也是这般的修行。

  当时,宝玉女自我默念:‘久违大王的容颜身影,真想朝见一次。不知今日可否侍奉大王?’ 贤善的宝玉女,即告诉八万四千位宫女:‘你们应当各自香汤沐浴,整装修饰下衣服。这是因为,我们久违大王的容颜身影,应当朝见侍奉一次。’各位宫女听闻后,各自整装衣服,沐浴洗澡,清洁己身。 贤善的宝玉女又告诉宝将领的部下,役使集合四兵种:‘我等久未朝见大王,应当侍奉一次。’ 将领的部下即集合四兵种,对宝玉女说:‘四兵种已经集合,是时候了吧。’于是,宝玉女带领着八万四千位宫女,在四兵种的引导下,前往金多邻园。人众的震动声,远及大王。大王听闻后,临窗观望。宝玉女即在大王面前,站立于门侧。

  大王看见宝玉女,随即告言:‘你站在那里,不要前来,我一会就出观。’善见大王从颇梨座而起,走出大正楼,下了正法殿。与宝玉女一起前往多邻园,就座而坐。那时,善见大王容颜光泽,胜过平时。贤善的宝玉女自我念道:‘今日大王的相貌胜过平时,是何因缘现出异常瑞相呢?’ 宝女随即问大王:‘今日大王的容貌异常,并非普通的异常瑞相,难道大王要舍弃性命了吗?现在这八万四千头大象中,宝白象为第一。它由金银装饰着,并由宝珠包裹着。这本来就是大王所有的,但愿大王心存少许意念于此,共相欢乐。大王不宜舍弃性命,遗弃万民于孤独之中。大王还有八万四千匹马,其中力马王为第一。有八万四千辆车,其中宝轮为第一。有八万四千颗珠,其中宝神珠为第一。有八万四千名女子,其中宝玉女为第一。有八万四千位居士,其中宝居士为第一。有八万四千位将领,其中宝将领为第一。有八万四千座城,其中拘尸城为第一。有八万四千幢殿,其中正法殿为第一。有八万四千栋楼,其中大正楼为第一。有八万四千张座,其中宝饰座为第一。有八万四千亿件衣,其中柔软衣为第一。有八万四千种食物,味道珍奇。但凡这众多的宝物,都是大王所有的,但愿大王心存少许意念于此,共相欢乐。大王不宜舍弃性命,遗弃万民于孤独之中啊。’

  善见大王回答宝玉女:‘自从你昔日前来恭奉我开始,你慈心、柔软、恭敬、顺从,言语中无有粗俗和不足之处,今日却为何说这些呢?’玉女回答大王:‘不知道我所说的,有何不合道理之处?’大王告诉玉女:‘你刚才所说的:象马、宝车、金轮、宫殿楼观、名贵衣服、肴膳,这些都是无常变化的,不可长久保有。你劝我对这些心存留念,难道是合乎道理的吗?’玉女回答大王:‘不知道应当如何言语,才算是慈心、合乎道理?’大王告诉玉女:‘你若能这样说:象马、宝车、金轮、宫殿楼观、名贵衣服、肴膳,这些都是无常变化的,不可长久保有。但愿大王不要贪着于这些,耗费神识去思想。这是因为,大王的性命未经多久,就要进入后世。人出生,就有死。相会和合在一起,就有离别之时。哪有出生于此世间,却永远长寿的?大王应当割弃恩爱,心存正道。这才是恭敬、合乎道理的言语啊。’

  阿难。当时,宝玉女听了大王的这些教言后,悲泣啼嚎,擦拭着眼泪说道:‘象马、宝车、金轮、宫殿楼观、名贵衣服、肴膳,这些都是无常变化的,不可长久保有。但愿大王不要贪恋这些,以耗费神识思想。这是因为,大王的性命未经多久,就要进入后世。人出生,就有死。相会和合在一起,就有离别之时。哪有出生于此世间,却永远长寿的?大王应当割弃恩爱,心存正道。’

  阿难,那位宝玉女安抚地说完这些话后,未经多久,善见大王就忽然命终了。犹如壮士美餐了一顿,没有苦恼,灵魂上升至第七梵天。善见大王死亡七日后,轮宝、珠宝自然也就消失了。宝象、宝马、宝玉女、宝居士、宝将领,都在同一日命终。城池、法殿、楼观、宝饰、金多邻园,都化为了土木。”

  佛告阿难:“这些由因缘聚合的万物,无常变化,都要归于磨灭。贪欲不得满足,必消散人命。恋着于恩爱中,没有知足。唯有得着圣明的智慧,明白真道的人,方才知足。阿难,我忆念自己在往昔时,曾六次往返于此地,作转轮圣王,最终废弃尸骨于此地。今日我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又再次舍弃了性命,废弃身体于此地。从今以后,我生死轮回永远断绝,我已无处再去废弃身体了。这是最后一次,不再因留缺漏,而承受果报之身,存留于世间了。”

  当时,世尊在拘尸那竭城的本初出生处,娑罗园中双树间,即将临近灭度。佛告阿难:“你进入拘尸那竭城,告诉末罗族人:‘贤者们,要知道如来将于夜半,在娑罗园双树间般涅槃了。你们可以前往,询问心中的疑惑,当面接受教诲告诫。现在正是时候,应当及时去,以致将来不会后悔。’”

  阿难领受了佛的教言后,即从座起,礼佛而去。与一位比丘,一起垂泪而行。进入拘尸城后,看见五百位末罗族人,以少许的因缘,正集合在一处。

  末罗族人看见阿难前来,即起身行礼,站于一面,对阿难说:“不知道尊者,今日为何那么晚才来此城?有什么事要办吗?”

  阿难垂泪说道:“我为了你们将来可以互相益饶的缘故,所以前来相告。各位要知道,如来将于夜半般涅槃了。你们可以前往,询问心中的疑惑,当面接受教诲告诫。现在应当及时就去,以致将来不会后悔。”

  当时,末罗族人听了这话,放声悲嚎,辗转仆倒在地,昏迷后又苏醒过来。如同大树的根被拔起,枝条被折断。异口同声地放声说道:“佛取灭度,实在太快了!佛取灭度,实在太迅速了!群生要长久衰亡了,世间之眼灭亡了。”

  阿难慰劳末罗族人:“且止,且止,不要悲恸!天地间万物,没有出生后不命终的。要想使由因缘聚合之物,恒常存留,绝不可能。佛不是说嘛,相会和合在一起,就有离别之时。生出后,必有命终之时。

  末罗族人互相说道:“我们回去吧,带领着所有的家属,再, 携带五百张白迭(又名“帛迭”,指棉布),一起前往双树去。”

  末罗族人各自回了家后,带领着所有家属,又携带了棉布,出离拘尸城,前往双树间——阿难处。阿难远远地看见,心中默念:‘那些人数量众多,若一一来见佛,恐怕还未等全部听佛说教,佛就先灭度了。我不知可否在今日前半夜,让他们同时见佛。’ 阿难即时,带领着五百位末罗族人及其家属,来到世尊处,向佛足头面顶礼,站于一面。阿难向前对佛说:“末罗族人中的某某及其家属,来问候世尊的起居安好否。”

  佛回答:“有劳你们前来,应当使你们的寿命延长,无病无痛。” 阿难这般地行,方才带领着末罗族人及其家属,得见了世尊。

  末罗族人向佛足头面顶礼,坐于一面。世尊为他们演说了世间无常的道理,开示教诲,令其得着利益和喜乐。末罗族人听闻法后,心生欢喜,即将带来的五百张棉布,奉上给世尊。佛因为怜悯他们,便受纳了。末罗族人即从座而起,礼佛而去。

  当时,在拘尸城内,有一位婆罗门,名叫须跋,已经一百二十岁了。此人年老多智,在听说佛将于今夜在双树间取灭度后,自我念道:‘我对于佛法尚存疑惑,唯有佛能开解我的心念,今日应当及时地自力前行。’即于当夜,离开拘尸城,前往双树间。到了阿难处,问好后,站于一面,对阿难说:“我听说佛将在今夜取灭度,所以前来此地,请求见佛一面。我对于佛法尚存疑惑,但愿能得见佛,开解我的心头之惑。不知佛陀是否有空闲时间,能得以相见?”

  阿难回答:“且止,且止,须跋。佛的身体不适,麻烦您不要扰乱了。”

  须跋执意地再三请求:“我听说如来出现于世间,如同优昙钵花,历经长久后才出现一次。所以前来请求佛现身,想开解我心中的疑惑,不知佛陀是否有空闲时间,能得以相见不?”

  阿难回答如初:“佛的身体不适,麻烦您不要扰乱了。”

  佛告阿难:“你不要阻拦,让他进来。此人想要开解心中的疑惑,并不是扰乱啊。他若听闻我讲法,心中必得开解。”

  阿难听闻佛言,方告须跋:“你想要觐见佛,是时候了。”

  须跋当即进入,问好后,坐于一面,对佛说:“我对于佛法尚存疑惑,不知佛陀是否有空闲时间,开解我心中的滞碍?”

  佛言:“你随便问吧。”

  须跋当即问道:“为何佛和人众有许多不同之处,自称为导师呢?不兰迦叶、末伽梨憍舍利、阿浮陀翅舍金披罗、波浮迦旃、萨若毗耶梨弗、尼揵子等等这些导师们,也各有异样的修行法门。请问佛是全都知道呢,还是不全知道?”

  佛言:“且止,且止,竟有如此的观点。我全都知道,今日将为你演说甚深的妙法。认真听,认真听,好好思想啊。”

  须跋领受教言。佛告言:“若诸法中,没有八圣道,那么就没有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须跋,因为诸法中有八圣道的缘故,所以便有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须跋,现今我所传授的法中有八圣道,便有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而修行外道的其他众类,却没有沙门果。” 世尊为须跋以偈颂说道:

  我年二十九  出家求善道

  须跋我成佛  今已五十年

  戒定智慧行  独处而思惟

  今说法之要  此外无沙门

  佛告须跋:“若僧众都能自我摄受佛法的话,那么此世间就不缺乏罗汉了。”

  须跋对阿难说:“跟从佛陀的僧众,已经修行了清净除欲。正在修行的,或即将修行的人,得着大利益了。阿难,你在如来处,修行清净除欲,也得着了大利益。我得以当面觐见如来,咨问心中的疑惑,也得着了大利益。今日如来又为弟子说了偈颂,教弟子辨认正邪之法。”

  须跋当即对佛说:“我今日不知能否在佛门出家,受持具足戒?”

  佛告须跋:“若有外道信徒,想要皈依佛法,修行清净除欲的话,应当试验四个月。观察其人行为,考察其人志愿。若这人具足诸多威仪,没有漏失的话,那么在我传授的法中,得以受持具足戒。须跋,当知这人是在修行。”

  须跋又说:“外道信徒,在佛法中当试验四个月,观察其人行为,考察其人志愿。只有具足诸威仪,没有漏失的人,方才能受持具足戒。如今我若能在佛正法中,劳役四年,具足诸威仪,没有漏失的话,便也可受持具足戒了吧。”

  佛告须跋:“我先前已经说了,这样的人便是在修行。”

  于是,须跋在当夜,出家受戒,修行清净除欲。对当下修行的法,以自身作证:‘我生死已尽,清净除欲的修行已经确立,所作的已经办了,得着这般真实的智慧。以后不再因留缺漏,而承受果报之身,存留于世间了。’当时夜还未深,须跋即成就了罗汉果位。这是如来的最后弟子,先于佛陀灭度了。

  当时,阿难站在佛身后,抚摸着床,悲泣地不能自已,他抽泣叹息道:“如来灭度,实在太快了!世尊灭度,实在太迅速了!大法沉落晦暗,实在太迅速了!群生长久衰亡,世间之眼灭亡。为何这么说呢?因为我蒙受了佛的恩惠,才得以处于修学果地上,如今功业尚未完成,而佛却要灭度了。”

  世尊明知故问道:“阿难比丘,现在哪里?”

  僧众对如来说道:“阿难比丘,在佛的身后。他抚摸着床,悲泣地不能自已,抽泣叹息道:‘如来灭度,实在太快了!世尊灭度,实在太迅速了!大法沉落晦暗,实在太迅速了!群生长久衰亡,世间之眼灭亡。为何这么说呢?因为我蒙受了佛的恩惠,才得以处于修学果地上,如今功业尚未完成,而佛却要灭度了。’”

  佛告诉阿难:“且止,且止,不要忧愁,不要悲伤哭泣!你侍奉我以来,身体力行都怀着慈心,对一切众生平等无二、无边无量。言行中怀着慈心,意念中也怀着慈心,对一切众生平等无二、无边无量。阿难,你供养我,功德甚大。若有人供养诸天、魔、梵天、出家人、婆罗门种氏,都没有能及上你的。你一心精进,成道不久了。”

  当时,世尊告僧众:“过去世中,供养侍奉诸佛的弟子,也都如同阿难。未来世中,供养侍奉诸佛的弟子,也都如同阿难。然而过去世中,供养侍奉佛的弟子,是在我演说后,你们才知道的。现今我的弟子阿难,你们举目即认得。他必定成就如来,必定成就世尊。这是阿难未曾有的成就,你们要受持啊。转轮圣王有四种未曾有的气象。有哪四种呢? 一,圣王出行时,举国民庶都来奉迎。 二,民众见到后,心生欢喜。听其教言,也生欢喜。 三,瞻仰其威严容颜,没有厌恶满足。 四,转轮圣王或住、或坐,以及躺卧时,国内臣民都来至圣王处所。见到大王后,心生欢喜。听其教言,也生欢喜。瞻仰其威严容颜,没有厌恶和满足。 这些便是转轮圣王的四种奇特气象。

  现今我的弟子阿难,也有这四种气象。有哪四种呢? 一,阿难默然地进入比丘众中,比丘们见到后,都心生欢喜。 二,阿难为比丘众说法,比丘们听闻后,也生欢喜心。 三,比丘们观其仪容,听其说法,没有厌恶满足。 四,阿难默然地前去比丘尼众中、优婆塞众中、或优婆夷众中,这些大众见到后,都心生欢喜。阿难若对其说法,其人听后,也生欢喜心。大众观其仪容,听其说法,没有厌恶和满足。 这些便是阿难的四种未曾有的奇特气象。”

  当时,阿难偏坦右肩,右膝着地,对佛说道:“世尊,从四方而来的那些年老睿智、明解佛经戒律,德高望重的清净修行僧众,现前来觐见世尊。我因缘于亲近佛,所以得着他们的礼敬,互相觐见、问好。在佛灭度后,他们若不再前来,便无处去敬视了,当怎么办呢?”

  佛告阿难:“你不要忧愁。各族各姓的民众,常有四种心念。哪四种呢? 一,心念佛的出生处,欢喜得想要拜见。对此忆念不忘,生恋慕之心。 二,心念佛初时得道之处,欢喜得想要拜见。对此忆念不忘,生恋慕之心。 三,心念佛转*轮之处,欢喜得想要拜见。对此忆念不忘,生恋慕之心。 四,心念佛示现般涅槃处,欢喜得想要拜见。对此忆念不忘,生恋慕之心。

  阿难。我般涅槃后,各族各姓的男女,心念佛在世之时,所行的这般功德;心念佛得道时,所具有的这般神力;心念佛转*轮时,所救度的那些人;心念佛临近灭度时,所遗留的这些正法。那些男女各自前往其处,游行礼敬诸塔寺,他们在死后都得以往生天界,已经得道者除外。

  佛告阿难:“我般涅槃后,若有诸佛信徒前来求道,当接受其出家,授予具足戒,不要为难他们。若是外道信徒前来求道,也接受其出家,并授予具足戒,不要试验四个月。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存异样的论断,但若是让其在佛门中停留小会,就会生出本同的见解。

  当时,阿难双手合十,长跪着向前问佛:“在佛灭度后,若有比丘强词夺理,将侍从奴仆取来自己受用,应当如何对待?”

  佛告阿难:“在我灭度后,若有比丘强词夺理,不顺从威仪,不接受教导告诫,你们应当共同对其处以梵檀。下令通知所有的僧众,不得和他言语,也不要和他往来,互相教授、互相共事。”

  阿难又问佛:“在佛灭度后,若有女出家人不肯领受教诲,应当如何对待?”

  佛告阿难:“不要和她相见。”

  阿难又问道:“假设有人和她相见了,应当如何对待?”

  佛言:“不要和她说话。”

  阿难又问:“假设有人和她说话了,应当如何对待?”

  佛言:“应当收敛自己的心。阿难,你意思难道是说:‘在佛灭度后,就不再有庇护了,受持的那些佛法就灭失了吗?’不要有这样的想法。我成佛以来所说的经戒,即是你们的庇护,是你们受持的。阿难,从今以后,接受僧众可以放下微小的约束,上下间可以相互称呼,但是应当顺从礼度,这是出家人敬顺的原则。”

  佛告僧众:“你们若对于佛、法、僧众尚有疑惑,对于真道还有疑惑,抓紧时间赶快问,以致将来不会后悔。我现在还存留于世,将为你们演说。” 这时,僧众默然无语。

  佛又告言:“你们若对于佛、法、僧众尚有疑惑,对于真道还有疑惑,抓紧时间赶快问,以致将来不会后悔。我现在还存留于世,将为你们演说。” 这时,僧众仍是默然无语。

  佛再次告言:“你们若感到惭愧,所以不敢发问。那么就算是为了得到知识,也应当抓紧时间赶紧前来询问,以致将来不会后悔” 这时,僧众仍是默然无语。

  阿难对佛言:“我相信这些僧众,信心都是清净的。没有一位僧人,怀疑佛、法、僧众,怀疑正道。”

  佛告阿难:“我自己也知道,今日此众中就算是最小的僧人,也见到了正道之路,心中不再趣向恶道。如此之人,最多往返世间,历经七番生死,然后必定灭尽苦际。” 世尊即以偈颂方式,记述了一千二百名弟子所得的道果。

  当时,世尊身披法服上衣,伸出金色手臂,告僧众:“每逢如来出于世间,你们都应当看作是优昙钵花一现。” 世尊再次以偈颂宣明这个道理:

  右臂紫金色  佛现如灵瑞

  去来行无常  现灭无放逸

  所以僧众啊,你们不要放纵自己。我因为不放纵自己,自然成就来正等正觉。无量众多的善知识,也都是由于不放纵自己,所以成就了道果。一切万物,在无常变化中存在着。这是如来最后的说教。”

  于是,世尊即入定于初禅。又从初禅起,入于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于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于第四禅;从四禅起,入定于虚空处;从定于虚空处起,入定于意识处;从定于意识处起,入定于意识不用功;从定于意识不用功起,入定于有想和无想间;从定于有想和无想间起,入定于灭除想。

  阿难问阿那律:“世尊已经入于般涅槃了吗?”

  阿那律言:“还没有,阿难。世尊现正入定于灭除想。我昔日亲自从佛处听闻:从四禅起,方才入于般涅槃。”

  于时,世尊从入定于灭除想起,入定于有想和无想间;从定于有想和无想间起,入定于意识不用功;从定于意识不用功起,入定于意识处;从定于意识处起,入定于虚空处;从定于虚空处起,入于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于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于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于第一禅。 又从第一禅起,入于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于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于第四禅;从第四禅起,佛入于般涅槃了。

  正当其时,地大震动。诸天、世人都甚是惊慌恐怖。一切日光、月光所照不及的幽暗昏冥处,都蒙受了大光明照耀,各得相见。各处相间传出交替声:“那人生于此,那人生于此。” 其光明普广照耀,胜过诸天的光明。

  当时,忉利天在空中,以文陀罗花(又名曼陀罗花,又名洋金花)、青莲花、红莲花、赤莲花、白莲花,散于如来身上,并散于会众身上。又以天界的栴檀香粉末,散于佛身上,并散于大众身上。佛已经灭度了。当时,梵天王在空中以偈颂言:

  一切昏萌类  皆当舍诸阴

  佛为无上尊  世间无等伦

  如来大圣雄  有无畏神力

  世尊应久住  而今般涅槃

  释提桓因(又名帝释)又说偈颂道:

  阴行无有常  但为兴衰法

  生者无不死  佛灭之为乐

  毗沙门天王又说偈颂道:

  福树大丛林  无上福娑罗

  受供之良田  双树间灭度

  阿那律又说偈颂道:

  佛以无为住  不用出入息

  本由寂灭来  灵曜于是没

  梵摩那比丘又说偈颂道:

  不以懈慢心  约己修上慧

  无著无所染  离爱无上尊

  比丘阿难又说偈颂道:

  天人怀恐怖  衣毛为之竖

  一切皆成就  正觉取灭度

  金毗罗神又说偈颂道:

  世间失覆护  群生永盲冥

  不复睹正觉  人雄释狮子

  密迹金刚又说偈颂道:

  今世与后世  梵世诸天人

  更不复睹见  人雄释狮子

  佛的母亲 摩耶又说偈颂道:

  佛生楼毗园  其道广流布

  还到本生处  永弃无常身

  双树神又说偈颂道:

  何时当复以  非时花散佛

  十力功德具  如来取灭度

  娑罗园林神又说偈颂道:

  此处最妙乐  佛于此生长

  即此转*轮  又于此灭度

  四天王又说偈颂道:

  如来无上智  常说无常论

  解群生苦缚  究竟入寂灭

  忉利天王又说偈颂道:

  于亿千万劫  求成无上道

  解群生苦缚  究竟入寂灭

  焰天王又说偈颂道:

  此是最后衣  缠裹如来身

  佛既灭度已  衣当何处施

  兜率陀天王又说偈颂道:

  此是末后身  阴界于此灭

  无忧无喜想  无复老死患

  化自在天王又说偈颂道:

  佛于今后夜  偃右胁而卧

  于此娑罗园  释狮子灭度

  他化自在天王又说偈颂道:

  世间永衰冥  星王月奄坠

  无常之所覆  大智日永翳

  不同比丘说偈颂道:

  是身如泡沫  危脆谁当乐

  佛得金刚身  犹为无常坏

  诸佛金刚体  皆亦归无常

  速灭如少雪  其余复何冀

  佛般涅槃的时候,僧众悲恸欲绝,仆身在地,扭曲翻转,嚎啕大哭,不能自已。抽泣叹息道:“如来灭度,实在太快了!世尊灭度,实在太迅速了!大法沦亡隐没,实在太迅速了!群生长久衰亡,世间之眼灭亡。” 他们如同大树的根被拔起,枝条被折断。又如同被斩杀的蛇,身体辗转扭动着,不知道如何接受这个事实。

  这时,僧众也是这样,悲恸欲绝,仆身在地,扭曲翻转,嚎啕大哭,不能自已。抽泣叹息道:“如来灭度,实在太快了!世尊灭度,实在太迅速了!大法沦亡隐没,实在太迅速了!群生长久衰亡,世间之眼灭亡。”

  当时,长老阿那律告僧众道:“且止,且止,不要悲伤。在你们头上的诸天,正在怅然若失地怪责呢。”

  僧众问阿那律:“上有几层天?

  阿那律回答:“天界充满于虚空中,岂可计算称量?虚空中的众生尽在徘徊、忧愁、烦扰、悲号,他们又仆倒在地,又蹬脚踊跳,垂泪说道:‘如来灭度,实在太快了!世尊灭度,实在太迅速了!大法沦亡隐没,实在太迅速了!群生长久衰亡,世间之眼灭亡。’ 他们如同大树的根被拔起,枝条被折断。又如同被斩杀的蛇,身体辗转扭动。不知道如何接受这个事实。现在诸天之王也是这样,都在空中徘徊、忧愁、烦扰、悲号,他们又仆倒在地,又蹬脚踊跳,垂泪说道:‘如来灭度,实在太快了!世尊灭度,实在太迅速了!大法沦亡隐没,实在太迅速了!群生长久衰亡,世间之眼灭亡。’”

  当夜,僧众通宵达旦,论说佛法后。阿那律告阿难言:“你可入城,告诉末罗族人:‘佛已经灭度了,想要去做什么,应当及时去办。’”

  阿难即起身,向佛足顶礼后,带着一位僧人,涕泣着入了城。他远远地看见五百位末罗族人,由少许的因缘,正聚集在一处。末罗族人看见阿难前来,都起身迎接、拥戴,向阿难礼足而立,说道:“今日为何来得那么早?”

  阿难回答:“我今日为了要饶益你们的缘故,所以清晨来此。你们要知道:如来在昨夜,已经取灭度了。你们想要去做什么,应当及时去办。”

  末罗族人听了这话后,无不悲恸,他们擦拭着眼泪说道:“佛入于般涅槃,实在太快了!世间之眼灭亡,实在太迅速了!”

  阿难回答:“且止,且止,诸位不要为此悲伤哭泣了。要想使由因缘聚合万物不变化,绝不可能。佛在先前已经说了:‘人出生,就有死。相会和合在一起,就有离别之时。一切恩爱,存于无常变化中。’”

  当时,末罗族人共相说道:“我们应当各自回去,置办诸香花以及众伎乐,然后速速前往双树去,供养舍利。(佛身未火化,此处舍利指的是佛遗体,下文也是)过一日后,将佛舍利置于床上,由末罗族中的童子捧举着床的四角,手中擎持幡盖,烧香散花,伎乐供养。然后进入东城门,行遍街头巷里,使国民都能得以供养。最后再出西城门,前往显著的高处,进行火化。” 末罗族人说完后,各自回了家,置办供养的香花以及众伎乐。然后前往双树间,供养舍利。过一日后,将佛舍利置于床上,由末罗族民众前来捧举床,但是末罗族人却不能承受床的重量。

  阿那律对末罗人说:“你们且止,不要白白劳累了。今日诸天想要来举床。”

  末罗人说:“上天出于何意,想要举此床呢?”

  阿那律言:“你们想要以香花伎乐供养舍利,过一日后,将佛舍利置于床上。由末罗族中的童子捧举着床的四角,手中擎持幡盖,烧香散花,伎乐供养。然后进入东城门,行遍诸街头巷里,使国民都能得以供养。最后再出西城门,前往显著的高处,进行火化。而诸天想要存留舍利七日,在此期间,以香花伎乐,礼敬供养。然后将佛舍利置于床上,由末罗族中的童子举着床的四角,手中擎持幡盖,散花烧香,作众伎乐,供养舍利。入东城门,遍及诸街头巷里,使国民都能得以供养。最后再出城北门,渡过熙连禅河,到天冠寺进行火化。这是上天之意,所以使床不能动弹。”

  末罗族人说道:“好的!这话说的真及时!就随诸天之意吧。”

  末罗族人又共相说道:“我们应当先入城,将街头巷里,整治平整,洒水打扫、烧香。然后再回此地,供养舍利七日。” 末罗族人即共相入城,将街头巷里,整治平整,洒水打扫、烧香。完毕后,出了城,在双树间,以香花伎乐供养舍利满七日。临近日落时,佛舍利被举起,放置于床上,由末罗族中的童子捧举着床的四角,手中擎持幡盖,烧香散花,作众伎乐。在前后引导跟从下,安详而行。

  当时,忉利诸天以曼陀罗花、青莲花、波头摩花、赤莲花、白莲花、天界的栴檀香粉末散于舍利身上,充满整个街头道路。诸天又奏起音乐,鬼神歌咏。末罗族人共相说道:“暂且搁置人间的音乐,还是有请天乐,来供养舍利吧。”

  于是,末罗族人捧着床,渐渐进入东城门。并止步于诸街头巷里,烧香散花,伎乐供养。当时,末罗族中有个人名叫路夷,他的女儿(大臣路夷,下文有记载)一心信奉佛法。她手擎金花,大如车轮,前来供养舍利。又有一位老母放声赞叹道:“这些末罗族人得着大利益了。如来在最后时刻,于此地灭度。举国民众赶快供养啊。”

  末罗族人置办供养后,出城北门,渡过熙连禅河,到了天冠寺。将床置于地上,问阿难道:“我们再当如何供养?”

  阿难回答:“我亲自从佛处听闻,亲自领受佛的教言:‘想要葬舍利,当如同转轮圣王的葬法。’”

  末罗族人又问道:“转轮圣王,如何葬法?”

  回答:“转轮圣王的葬法:先以香汤洗浴身体,用新棉布周遍缠裹其身,然后以棉布依次如前迭加缠裹,总共五百张。而后将身体安置于金棺内,在浇灌麻油后,捧起金棺放置于第二层铁制的大套棺中。以栴檀香从棺内到外,依次铺设。积聚众多名贵的香料,厚重地覆盖其上,而后进行火化。收取完舍利后,在四面分岔的道路口,起立塔庙,装裱并悬挂绢帛幡。使国中的行人,都能看见法王之塔,思想仰慕正法教化,多所饶益。 阿难,你想要葬我的话,先以香汤洗浴身体,用新棉布周遍缠裹其身,然后以棉布依次如前迭加缠裹,总共五百张。而后将身体安置于金棺内,在浇灌麻油后,捧起金棺放置于第二层铁制大套棺中。以栴檀香从套棺内到外,重迭铺设。积聚众多名贵的香料,厚重地覆盖其上,而后进行火化。收取完舍利后,在四面分岔的道路口,起立塔庙,彰显塔寺,悬挂绢帛幡。使行路的人们,都能看见佛塔,思想仰慕如来正法的王道教化,生时获得福报利益,死时得以上升天界,已经得道者除外。”

  当时,末罗族人共相说道:“我们回城吧,去置办供养的葬具、香花、棉布、金棺以及套棺、香油、棉布。” 末罗族人即一起入了城,置办完供养的葬具后,回到天冠寺。以清净的香汤洗浴佛身,用新棉布周遍缠裹其身,然后以棉布依次如前迭加缠裹,总共五百张。而后将佛身安置于金棺内,在浇灌麻油后,捧起金棺放置于第二层铁制大套棺中。以栴檀香从套棺内到外,依次重迭铺设。又积聚了众多名贵香,厚重地覆盖其上。

  当时,有位大臣是末罗族人,名叫路夷。他手执大火炬,准备去点燃覆积在佛身上的香,但火却不能被点燃。又有位年长的末罗人,接着前去燃香,但火仍不能被点燃。阿那律对末罗族人说:“且止,且止,诸位贤者,这不是你们所能办的。火熄灭,不被点燃,这是诸天的意思。”

  末罗族人又问:“诸天为何使火不被点燃?”

  阿那律言:“因为上天知道,大迦叶正带领着五百名弟子,从波婆国赶来,现正在半道上。趁还未火化,想要见佛身。上天知道其意,所以使火不被点燃。

  末罗族人又言:“愿意顺从此意。”

  那时,大迦叶带领着五百名弟子,从波婆国而来。他正行走在路上,远远地看见一位修苦行的外道者,手执着曼陀罗花,就上前问道:“你从哪里来?”

  回答道,我从拘尸城而来。

  迦叶又问:“你知道我导师的消息吗?”

  回答道,知道。

  又问:“我导师还留存于世间吗?”

  回答道:“佛灭度已经七日了。我从那里来,所以才得着这天界之花。” 迦叶听后,怅然若失,心中不悦。这时,五百名僧众听说了佛灭度的消息后,都大悲泣,辗转嚎啕,不能自已。擦拭着眼泪说道:“如来灭度,实在太快了!世尊灭度,实在太迅速了!大法沦亡隐没,实在太迅速了!群生长久衰亡,世间之眼灭亡。” 他们如同大树的根被拔起,枝条被折断。又如同被斩杀的蛇,身体辗转扭动。不知道如何接受这个事实。

  当时,那些人众中有位信徒,又名拔难陀。他劝阻僧众道:“你们不要忧愁。世尊灭度,我们便得着自在了。他不是常说:‘应当这样行,不应当那样行嘛。’从今以后,可以随心所欲了。”

  迦叶听了这话后,怅然若失,心中不悦。告僧众道:“赶紧整装衣钵,前往双树。趁还未火化,可以得见佛身。”

  僧众听闻大迦叶的话后,即从座而起,侍从着迦叶,前往拘尸城。他们渡过尼连禅河水,到了天冠寺阿难处,问好后,住于一面。迦叶对阿难说:“我们想趁佛身还未火化成舍利前,拜见一面,不知可否?”

  阿难答言:“虽然还未火化,也难以再相见了。这是因为,佛身已经用香汤洗浴,并用新棉布缠裹,然后以棉布依次如前迭加缠裹,总共五百张。佛身安置于金棺内,金棺又放置于铁制大套棺内,再以栴檀香厚重地覆盖在套棺外。所以,佛身难以再看见了。”

  迦叶再三请求,阿难都回答如初,以为佛身难以再相见了。

  大迦叶即走向栴檀香等积聚处。正当其时,佛身从两重棺内,伸出两足,但颜色却异样。迦叶看见后,奇怪地问阿难:“佛身金色,为何足的颜色异样呢?”

  阿难回答:“刚才有位老母,悲哀前来。她抚摸着佛足,眼泪落在上面,所以颜色异样。”

  迦叶听闻后,又大不悦,即向佛身上的香料堆积处,礼敬佛舍利。这时,四部众(男僧、女僧、男居士、女居士)及诸天都同时礼敬。佛足于是又忽然不现。大迦叶绕佛身香积三圈,作偈颂道:

  诸佛无等等  圣智不可称  无等之圣智  我今稽首礼

  无等等沙门  最上无瑕秽  牟尼绝爱枝  大仙天人尊

  人中第一雄  我今稽首礼  苦行无等侣  离着而教人

  无染无垢尘  稽首无上尊  三垢垢已尽  乐于空寂行

  无二无畴匹  稽首十力尊  善逝为最上  二足尊中尊

  觉四谛止息  稽首安隐智  沙门中无上  回邪令入正

  世尊施寂灭  稽首湛然迹  无热无瑕隙  其心当寂定

  练除诸尘秽  稽首无垢尊  慧眼无限量  甘露威名称

  希有难思议  稽首无等伦  吼声如狮子  在林无所畏

  降魔越四姓  是故稽首礼

  大迦叶有大威德,四辩具足。说完偈颂时,那些覆积在佛身上的香,不点自燃。末罗族人各相说道:“今日火势猛烈炽盛,难以息灭,舍利或许会被火化消尽吧。当到何处去取水来灭火呢?” 当时,在佛身上的香积侧边,有位娑罗树神。他一心信仰佛法,随即以神力灭去了佛身上的香积之火。

  末罗族人又共相说道:“将此拘尸城左右两旁,十二由旬处的所有香花,全都采来供养佛舍利。” 末罗族人随即前往城侧,采来诸香花,用以供养。

  当时,波婆国的末罗族民众,在听说佛在双树间灭度后,都自我念道:‘我现在应当前往,请求分取舍利,在本土起塔供养。’ 这时,波婆国的末罗族人即去往国中,整装四种兵 —— 象兵、马兵、车兵、步兵。他们到了拘尸城,即差遣使者前去传话:“听说保佑众生的佛,在此地止息灭度了。他也是我们的导师,我们怀着敬慕之心,来请求分得佛骨。我们将在本国起塔供养。”

  拘尸王回答道:“是这样,是这样,确实如你所言。但因为世尊是恩赐、降临于这片土地的,又在此地灭度,当由我国民众供养。有劳诸位远道而来,舍利是不可分得了。”

  当时,遮罗颇国的跋离民众、罗摩伽国的拘利民众、毗留提国的婆罗门众、迦维罗卫国的释种民众、毗舍离国的离车民众、以及摩竭王阿阇世,在听说如来在拘尸城双树间自取灭度后,都自我念道:‘我现在应当前往,请求分得舍利。’

  摩竭王阿阇世等国王,即下令国中,整装四种兵 —— 象兵、马兵、车兵、步兵,进渡恒水。他即时命令婆罗门人香姓:“你持我的名分,去拘尸城。向末罗族人送达问候:‘你们起居轻快便利吗?走路强健吗?我每逢与诸位贤者见面,都互相敬仰、效法。以道义和解两国间的边境问题,曾未有过诤讼。我听说如来在贵国,取灭度了。唯一的无上尊者,实是我的上天啊。所以远道而来,请求分得佛骨。我想要迎接回本土,起塔供养。假设您能够给我的话,我愿意聚集全国的重宝,与君共享。’”

  婆罗门人香姓,领受了大王的教言后,即前往那城,对末罗族人说道:“摩竭大王向诸位送达无量的问候:‘你们起居轻快便利吗?走路强健吗?我每逢与诸位贤者见面,都互相敬仰、效法。以道义和解两国间的边境问题,曾未有过诤讼。我听说如来在贵国,取了灭度。唯一的无上尊者,实是我的上天啊。所以从远道而来,请求分得佛骨。我想要迎接回本土,起塔供养。假设您能够给我的话,我愿意聚集全国的重宝,与君共享。’”

  末罗族人回答香姓:“是这样,是这样,确实如你所言。但因为世尊是恩赐、降临于这片土地的,又在此地灭度。当由我国民众供养。有劳诸君远道而来,舍利是不可分得了。”

  当时,诸位国王即集合群臣,大众共相立议,以偈颂说道:

  吾等和议  远来拜首

  逊言求分  如不见与

  四兵在此  不惜身命

  义而弗获  当以力取

  《偈颂意思》:

  我们和议后决定:远道而来向贵国叩首,以恭顺的言语请求分得佛舍利。如果贵国不给我们拜见的话,四兵种在此,我们会不惜生命的。若贵国讨论后,不想让我们获得的话,我们必将以实力取得。

  当时,拘尸国也集合群臣,大众共相立议,以偈颂说道:

  远劳诸君  屈辱拜首

  如来遗形  不敢相许

  彼欲举兵  吾斯亦有

  毕命相抵  未之有畏

  《偈颂意思》:

  有劳诸位君王远道而来,屈尊含辱前来叩拜。如来的遗体形骸,恐怕不能相给。你们准备兴兵的话,我国也有。我们将拼命抵抗,毫无畏惧。

  婆罗门氏香姓,告知众人道:“诸位贤者,你们在世间长夜中,受佛的教导告诫,口中诵着佛法,心中服顺仁化。一切众生常生心念,想求得安定。岂可为了争夺佛舍利,而共相残害呢?如来的遗体,是为了广泛饶益众生的。舍利现在这里,是准备分取的。”

  众人都称善这番话,随即又议论:“谁堪能承担分份之职呢?

  大众都言:“婆罗门香姓,仁义、智慧、公平,可让他来分份。”

  诸位国王即命令香姓:“你为我们分佛舍利,平均地分为八份。”

  香姓听了诸王的话后,即向前至舍利处,向佛体头面礼敬,然后徐徐向前,取佛的上牙,分开放置一处。随即差遣使者,让其怀抱着佛的上牙,前往阿阇世王处。临行前,又对使者说:“你将我的话,转报大王:‘您起居轻快便利吗?走路强健吗?舍利还未到,让您万分等待了吧?现在差遣使者,送来如来的上牙,可令供养,以宽慰您期盼之心。明亮的星星出于夜空之时,舍利也就分完了,届时自当奉送。”

  那位使者领受了香姓的话后,即前往阿阇世王处,说道:“婆罗门香姓送达无量的问候:‘您起居轻快便利吗?走路强健吗?舍利还未到,让您万分等待了吧?现在差遣使者,送来如来的上牙,可令供养,以宽慰您期盼之心。明亮的星星出于夜空之时,舍利也就分完了,届时自当奉送。’”

  那时,香姓以一个大约十斗升容量的瓶子,将舍利均分为八份后。告众人言:“这个瓶子大家都看见了,评论下吧。我准备在本国起塔供养了。”

  大众都言:“智慧啊,是时候了。” 即都接受了。

  当时,有位毕钵村人对众人言:“请将地上的燋炭,也起塔供养吧。” 大家都赞同这个建议。

  拘尸国人分得舍利后,即在本国起塔供养。波婆国人、遮罗国、罗摩伽国、毗留提国、迦维罗卫国、毗舍离国、摩竭国阿阇世王等,分得舍利后,也都各归本国,起塔供养。香姓婆罗门手持着舍利瓶,将它归入了起造的塔庙中。毕钵村人将地上的焦炭,也归入了起造的塔庙中。当时,如来的舍利,供奉于起造的八座塔中。第九座塔,供奉瓶子。第十座塔,供奉地上的燋炭。第十一座塔,供奉如来生前剃落的头发。

  佛何时出生?佛何时出家?佛何时成道?佛何时灭度?

  沸星出时,出生。沸星出时,出家。沸星出时,成道。沸星出时,灭度。

  何等生二足尊   何等出丛林苦  何等得最上道  何等入涅槃城

  沸星生二足尊  沸星出丛林苦  沸星得最上道  沸星入涅槃城

  八日如来生   八日佛出家  八日成菩提  八日取灭度

  八日生二足尊  八日出丛林苦  八日成最上道  八日入泥洹城

  二月如来生   二月佛出家  二月成菩提   二月取涅槃

  二月生二足尊  二月出丛林苦  二月得最上道  二月入涅槃城

  娑罗花炽盛   种种光相照  于其本生处   如来取灭度

  大慈般涅槃   多人称赞礼  尽度诸恐畏   决定取灭度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