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泉濯垢鹫峰寺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禅庭谁作石龙头?龙口汤泉沸不休。直待众生尘垢尽,我方清冷混常流”。虽说前人抒写的是庐山脚下的一股温泉,可是到鹫峰寺的游览者,临泉汲水,在凉心怡情之余,因景生情随意吟诵、撰改前人的诗句,把“汤泉”二字改为”甘泉”,这首诗就是为鹫峰寺而作。于是我随缘拈取赠予鹫峰寺。

  鹫峰寺,坐落于鹫峰山脉屏南段,路下至长桥走势的一截中。站在鹫峰寺山门前,面山背田见鹫峰山脉从北至南,行至这里,势有归江入海时惊回首之态,巨岩为体,奇峰为首,峰峰回首翘望。我思追峰回,想到慧能祖师的第四代弟子临济宗的创始人希运,这位能棒喝齐施,掌击唐宣宗,后又被宣宗封为”断际禅师”的大师。居然也出家于名为鹫峰山的一个寺院,有书记载:  “百丈弟子希运(?-885年)家在福建洪州,小时在家乡鹫峰山出家,因为他酷爱洪州高安的这座鹫峰山,云游后又回到这里弘法多年,后把山名改成黄檗山,禅众常有千余人,后人就称他为黄檗希运”。虽说两座鹫峰山一南一东,中有千山万水阻隔,可是缘缔一释,不仅让屏南的鹫峰寺沾亲带故,而鹫峰灵气也就因鹫峰而聚,因鹫峰而得。于是与鹫峰有缘人,就会以山风拂尘,泉水除垢,流连于这里“晨钟邀得鸟空鸣,清泉见澈照无影”的境界。

  屏南县志记载:鹫峰寺始建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据岑洋村知情者口述,寺院经过几年搬迁,才落址于这鹫峰山下。唐时该院称为“柴林院”旧址现属古田县,宋时迁至院坪,建寺为“泉林寺”,至明朝时才搬到现址。

  鹫峰寺落址于这里,传说是一只寺院畜养多年的狗选定的。这则故事是这样说的:  “泉林寺”的和尚经常到附近的村庄办事、化缘,每次出山总要带上寺里收留多年的一条狗,每当临近乡村时狗即不见了,可办完事回寺院时,狗总会在路口等他。经历多次,和尚就想看个究竟,寻狗踪到一个山坳,结果发现,狗趴在一丘园地闭眼休息,像似进入禅境。

  和尚站至狗趴的园地,环顾四周激动不已。他背山面田见左右两山把田垅环抱,正面一小丘如一吞案置于前;转过身发现群岩如屏,奇峰罗列,中有一峰突起势如鹰首,这样神工组合,有如雄鹰展翅,是一块难得的福地。和尚又沿山路攀援而上,想登高远望,到了群岩脚下一股清澈的泉水,叫他爽心宜情,据说:他捧一把洗脸醒目,顿觉目至千里,喝一口便是心清气舒。他一口气峰登极顶,极目四野,看到四面青山为群,灌木丛生,一岗一坡,一坡一仄绿浪排空,置身其中,如临蓬莱;又听空谷,鸿鹄留呜;多么难得的空灵境界。于是他下山后,便谋起迁寺于此的计划。这位和尚功德显赫,也得了福报,迁址到这里以后香火大旺,至清朝时寺院规模非常大,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

  只可惜世间灾劫未尽,鸠占鹊巢,鹫峰寺的甘泉被一班匪徒玷污了,清朝后期鹫峰寺成了匪巢,许多不知情村姑村妇来这里焚吞礼佛,常遭灾劫。在后来除匪”灭佛”中,据说在观音殿的阁楼上,扒出梳子一堆,鹫峰寺就此化为烟灭。直到1986年才复建”大雄宝殿”,1987年,法刚法师到此又重振其鼓,大造功德,盖起现在目及的一切。

  阴霾散尽,浑水沉淤,鹫峰山的楠、柯、松、杉在蓝天丽日下,郁郁苍苍。万丈石岩下的那股甘泉,被法刚法师顺势引导走过寺院的百亩榛林,注入寺院的膳堂,为焚吞礼佛者消暑除尘,也为寺院的七八个僧尼洁身滋心。

  鹫峰寺现已具规模,主要建筑有山门,山门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王殿、僧尼宿舍、斋堂等,从山门到大雄宝殿中间是一块重空地,按规划是建钟鼓楼、天王殿的地基。各殿堂之间回廊贯通,总面积达5700平方米。鹫峰寺的山门设计和建造都非常精美,在这僻壤深山里,现代建筑材料建起的山门,告诉了大家佛教的活脱和生机,山门前还加盖了避日遮雨檐,檐下两排石板架座,可供人纳凉歇息。进山门,不进山门,可坐下三思,大有”空门开阖听客便”之大度。

  进山门后可随回廊通往各殿,廊檐随处可歇,要打坐的可打坐,要躺下的可躺下,有道是:  “迂回长廊随心去”。鹫峰寺最引人注意的是那拙朴的宋朝遗物,石制的水槽、石水缸、石水盘等。

  进了斋堂,看了这拙重的石制用具,仿佛看到这鹫峰寺历史的厚重。用手触摸时,感觉光滑无比,大概所有的兴衰荣辱就如石水槽四壁上的凿痕锤迹,早在这鹫峰山的甘泉:中刷荡涤中销痕隐棱。如今是水亦清来槽亦净,这一“清净”二字仿佛让这石槽如同水一样透明,探首窥视总找不到影子,大概影子从槽底边溜走了。

  鹫峰寺,缘得鹫峰山土厚林茂而孕育,沐鹫峰山奇岩甘泉而脱俗。鹫峰寺拥有院田1公顷,还有竹林、榛林、桃林等20余公顷。,法刚法师说:  “山南山北走一趟,就要日起日落一整天”。鹫峰寺,真正是纳一年春夏秋冬财,施舍东西南北客,春有竹笋,夏有桃梅,秋有板栗,冬有瓜果。但鹫峰寺并不因此而饱食终日,而如若岩泉,丰而不涨,旱而不枯,不妖不娇,真是寺在尘土,境似蓬莱。

  长桥乡驱车到寺院大约有10千米的简易公路,路随水牵,水转路弯,徒步进山,沿途自然峰回见景,影顾潺潺流水,所有的情趣投诸山水间。山又见长于深邃幽远,水又在乎其明澈至清。有道是:

  鹫峰鸟啼无枝依,东西南北十方呜。

  龙泉有根汩汩流,濯净尘垢归菩提。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