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钟声的石窟寺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一窟帝后礼佛图局部
一窟帝后礼佛图局部

  到巩义就不能不去石窟寺,因为那里有件艺术珍品是必然要提到的,它就是北魏浮雕作品《帝后礼佛图》。

  石窟寺位于洛河北岸邙岭大力山下,寺院背山面水,风景秀丽。从北魏孝文帝开始,东魏、西魏、唐宋各代相继在此凿龛造佛。北魏时期这里叫希玄寺,在以后的1400多年里,寺名多次被改,现俗称石窟寺。

  石窟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它是北魏时期三大皇家石窟之一,现存洞窟五座,佛像七千七百六十余尊。巩县石窟寺雕塑石刻艺术精美、小巧玲珑、内容丰富,作品非常集中,它既反映北魏一代雕刻的发展脉络,又孕育出北齐乃至隋唐的风格。

  这里五个窟中有三个有《帝后礼佛图》浮雕,这样的大幅浮雕还建于洛阳龙门宾阳洞石窟内,然而宾阳洞石窟的礼佛图早在很多年前就被盗窃了,现在只能看到一些残痕,而巩县石窟里的礼佛图保留完好,在中国佛教艺术中可以说是很稀有,被公认为是中外现存古代石刻艺术中的杰作。这里的礼佛图为高浮雕,刀法娴熟,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质感。

  “这里和龙门石窟有很多的不同,是一座没有‘钟声的石窟寺’,更小巧更精美一些,游客也不多,我个人感觉要比龙门石窟还要好。”一位同行记者这样赞叹石窟寺。石窟寺的规模虽然比云岗、龙门等石窟小,但在雕刻艺术方面却有着相当高的价值,它对于复兴民族雕塑艺术是值得研究和借鉴的。

  石窟寺简介

  巩义石窟寺(巩县石窟)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区北5公里的河洛镇大力山下,背山面水,风景秀丽。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享誉海内外的游览胜地。

  巩义石窟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是北魏皇家开凿的大型石窟之一。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历代相继在此凿龛造像,初名希玄寺,唐代改为净土寺,宋时称大力山十方净土禅寺,清代至今称石窟寺。石窟寺是北魏皇帝、皇后举办礼佛活动的场所,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及北宋皇室曾在此举行礼佛活动,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造像、碑刻等。

  历经1500多年的风雨,现存洞窟5个,千佛龛1个,摩崖大佛3尊,佛像7743尊,造像题记及其它碑刻186篇。石窟造像雕刻细致,内涵丰富,翩翩飞天,自然生动,超凡脱俗;帝后礼佛图构图完美、保存完整,充分表现了北魏皇室前往礼佛的宏大场面,是北魏石刻艺术的代表作,堪称国家之珍宝,艺术之绝品,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里,外来佛教文化同中原文化相结合,石刻造像既保留着北魏浓重的艺术特点,又孕育着北齐、隋代的雕刻艺术萌芽,形成由北朝向隋唐过渡的一种艺术风格,在雕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