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圆融寺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一、圆融寺历史及地位

  圆融寺在本地亦称“佛爷洞”,坐落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宋瓷都”——河南省修武县当阳峪古瓷窑西北处吕涧山上,寺前纳山川于腹内,靠金背而有依,面九莲山天然之屏。吕涧山系太行余脉,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昔日谷静幽深,草木茂盛,溪水穿流,花香满野,百鸟争鸣,圆融古刹晨钟暮鼓环绕山宇之声,更是为这人间福地平添了几分神韵。故以古人均称此处为“太行小灵山”。

  圆融古刹是被佛学界誉为“民间东传佛教第一僧”的西晋、后赵僧人佛图澄国师(231—351)所创建的893座寺庙之一。(若以公元351年算起,即佛图澄国师创建893座寺庙的最后一年,)圆融寺距今已达到1650多年的历史。比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的洛阳龙门石窟,还要早一百六七十年,由此可以推定,圆融寺是河南境内仅晚于白马寺的第二座古老佛寺。

  圆融寺创建于五胡十六国的乱世,又历经南北朝的战乱,到北齐时约建寺二百余年,已经被战火蹂躏得破败不堪。后少林寺创始人跋陀的弟子、北齐御封稠慧国师(公元480-560年),奉诏盛建,历时十余载建成,古刹建成后,青砖金瓦,殿宇重重,常住僧人达千余人,古时人称之为“大河之北佛教丛林之首”。按历史记载,稠慧禅师是公元540年离开圆融寺前往嵩山少林寺主持寺务的,即使以540年作为圆融寺重生的年代标记,至今也已经1465年了。如此看来,说圆融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实乃名符其实也!

  千余年来,朝代更迭,战乱四起,圆融寺屡经战火,几度兴废。由于金人南下,瓷都南移,僧人处于爱国情怀,随都南迁。圆融寺由此淹没。至明朝永乐年间,汴州城周王朝山进香,见此昔日名刹荒废无几,心生叹息,便请当时豫北名僧宗佑和尚住持该寺,并助其银钱万两,修复古刹。施工匠人在挖山取土时,无意发现寺后有一天然古洞,洞内宽纳平坦,可容百人。更令人称奇的是,此洞内钟乳石酷似人之内腹,肝胆心肺俱全。相传进洞往返一次,如同轮回一世。故周王特命玉匠,用上等白玉造成释迦佛坐像一尊,供于洞中。由此,前来朝山观洞之人更不绝续。此后,王朝更替,战乱四起,古刹几经遭劫,天然古佛洞及千余年来所积之造像、石碑、法物等珍贵文物尽毁,惟剩一尊玉佛造像埋于古佛洞内。后来,当阳峪村民为保护文物,遂将玉佛造像转交修武县文化局保护至今。

  圆融寺现存古迹有国家一级文物1.5m高白玉佛一尊,明碑一通,明石供桌一个,圣僧卓锡泉(亦称龙泉)(据考证是佛图澄国师卓锡处),宋圣姑泉,伽蓝井,阴阳井等。

  清道光二十年版的《修武县志》县域全图中,古修武县在百里太行,东以竹林七贤隐居之地——百家岩为标,而西则是以圆融寺为标,由此可见圆融古刹地位之显达。其中《寺观附》一节称:“圆融寺,在县西北五十里吕涧山,唐太和三年(公元829年)建。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周王琢玉佛施于寺,今存。”其后附有金国文人李俊民赠给出家为僧的辽国大将军陈仲和的诗文一首,全文如下:

  “吾友仲和,故辽降虎太师之后,以荫补官,累阶三品。丧乱之际,相会于山阳。年六十有二,神闲而意适,手持数珠,日诵佛书不辍,真发僧也。因诵“饱谙世事慵开口,会尽人情只点头”之句,以此意索诗,因书以示之:

  百年浮过落花风,漆水荣华一梦空。

  拈起数珠都忘却,大千世界入圆融。”

  《修武县志》据此诗文推测:“诗虽不言何寺,然以‘大千世界入圆融’句味之,殆寄迹此庵欤!”由此可见,圆融寺自古以来便是藏龙卧虎之地,文化积淀丰厚,被誉为“千年古刹”。

  二、宗教政策落实以后、寺院开放以来,圆融寺发生的变化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逐步落实宗教政策和支持自主办教、自力更生的指示精神,在市、县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2年,受修武县宗教局礼请,果建法师出任圆融寺住持,启动了该寺的复建工程。“法师出生于津门,毕业于燕园,弱冠之年受持在家菩萨戒,二十有三出家九华山为僧。尔后参学名山祖庭,聆听高僧教诲,从此立下弘愿:竭尽毕生之力,普度芸芸众生。法师初到圆融,时年三十有二,目睹百废待兴,奋起身体力行,亲手搬石筑路,挥镐整治地坪,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精勤持戒,四处唱缘,募集资金上千万元。遂查阅典籍,亲绘蓝图,督导施工,多方协调,三两年间竟完成以往数十年之工程量,使千年古刹得以复兴。2002年法师刚来寺时,古井无水,常住饮水甚为艰难,遇天旱之时,靠山下担水度日。看今日之古刹,同为一井(圣僧卓锡泉,亦称龙泉。据考证是佛图澄国师卓锡处),深不过丈余,(距离寺院千余米的当阳峪村饮水井要在300多米才能见水)僧团和施工近三百余人饮水却无大碍,三夏季节,工程用水亦可应承。可见,圆融寺当兴矣!应兴矣!

  自2002年以来,市委统战部门、市政府宗教部门、市政协等领导多次在圆融寺召开发展规划协调现场办公会。使圆融寺建设按期进行。如今登高而望,但见吕涧山中殿宇辉煌、鳞次栉比,香烟缭绕、佛塔林立,大雄宝殿正在建设,圆融书院竣工完善,诸多建筑群落浑然一体,堪称‘深山藏古寺’之梵刹胜地。”

  圆融寺及圆融佛教文化风景规划项目工程总造价4635万元人民币。其中寺院建设部分造价2885万元人民币,资源环境改造费用290万元人民币,景点建设费用660万元人民币,相关配套设施费用800万元人民币。工程共分5个阶段进行建设,即两年见雏形,三年见规模,五年见成效。自2002年至今,圆融寺及圆融佛教文化风景规划已投资2500余万元人民币。

  目前已竣工项目有:古佛洞的整修工程,复建藏经楼、客堂、法堂、戒堂、斋堂各一座,复建大悲、大愿、万佛三座宝殿。新建九华山中兴之祖仁德上人衣钵宝塔、百岁高僧果林大和尚真身宝塔、四十八愿塔林、金地藏塔林、普同塔和护法院九座殿堂及东西客寮等僧舍百余间等。即将竣工的工程大智、大行两座宝殿,延生殿,大雄宝殿等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为了配合政府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旅游城市形象。促进发展文化产业,挖掘传统文化优势,做好区域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改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圆融寺在百废待兴、建设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于2004年底投资100余万元人民币作为专项资金,修建圆融书院,如今已藏书画作品近千幅。河南省书画专业委员会、河南省书画家协会、河南国际文化艺术研究交流中心、华夏艺术研究院、河南老年人书画院等权威艺术团体已把圆融书院做为创作基地。

  2005年底,住持果建法师又拿出300余万人民币做为佛教文物收集基金,专项用来做文物收集整理工作,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已征集、收购及善信捐赠文物自唐至当代已有300余件,其中不乏佛门瑰宝。并建成了百余平方米的佛教造像陈列馆、石刻艺术陈列馆,填补了河南佛教一直没有专题陈列馆的空白。

  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号召,圆融寺在资金短缺、水资源缺乏的时期,从2003年起每年都要拿出大批资金加强林木资源的育植。连续两届市政协主席都带队到寺植树,直到日前为止,已植各种树木数万株。并被命名为“政协和谐林”。为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圆融寺将作出积极的努力。

  另计划在圆融书院左侧建当代高僧法语碑林一处。整体建设及相关配套辅助设施、通信设施、停车场、餐饮、安养机构、住宿设施等工程完工后,昔日的吕涧山将会形成以圆融古刹为中心,以“佛光普照”、“夕照白塔”、“湖心翠影”、“罗汉听经”、“华夏同根”、“圆融书院”、“法语碑林”、“万心祝福”、“钟绕环宇”、“七品华台”等“圆融十景”为特色景点的佛教文化区。

  由于圆融寺各方面成绩显着,住持果建法师于2003年3月,被推荐为修武县政协第六届委员,同时被推荐为常委。同年,10月被选为修武县第一届佛教协会会长,12月被推选为焦作市政协之友联谊会社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04年2月被推荐为焦作市政协第十一届委员。2005年9月被选为焦作市第一届佛教协会会长。现如今圆融寺已是焦作地区的佛教中心寺院。市、县两级佛协驻地。

  三、圆融寺僧团管理和制度完善

  圆融寺近两年在各级政府和佛协的直接关怀下,圆融寺组织团结和带领僧团,加强自身建设,提倡爱国爱教,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僧团政治法纪教育,发扬佛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

  2005年度,为庆祝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举办大型纪念活动。纪念活动包括邀请各级政府主管领导,社会知名人士,与僧众一起撞响祈愿世界和平的钟声;在9月18日上午敲响108下祈福钟声;千人签名祝愿和平、反法西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主义等。

  为了进一步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相适应,寺院积极引导僧众加强爱国主义的学习,提高思想觉悟,进一步牢固树立正确的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反对分裂,反对邪教,反对迷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组织僧团和信众学习中央、省市下发的有关文件及上级宗教管理部门、佛协组织有关指示精神。

  第二、加强僧团自身建设,适应时代要求。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积极引导宗教界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其关键在于加强自身建设。

  为此,寺院按照佛协的要求,协助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做好有关规章制度的制订,成立僧团组织和民主管理组织。

  在道风建设上,寺院认真组织僧众、居士代表学习佛教教义和有关戒律仪规,树立正信、正知、正见、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严格用佛教教义教规约束自已,不得散慢放逸,脱化堕落,而要如法如律。

  自住持果建法师主持寺务以来,除坚持日常净修课程之外,始终还沿袭农禅并重的古老道风。带领僧众一边开山修路,耕田种地,种植花木,植树造林,使游走僧众趋于稳定,扩大了的修行范围,使禅的精神渗透到生活劳动与日常行事之中。

  每日午斋,全体僧众于斋前在五观堂举行过堂仪式,念诵《二时临斋仪》,场面庄严隆重、规范如法。

  农历初一、十五,全寺僧众集中到斋堂诵戒,精进修行,建设规范道风,树立良好形象。

  每年佛、菩萨圣诞、成道日、出家日都将举行纪念法会。法会期间,各方居士及远近香客纷至沓来,寺里寺外,人山人海。

  结夏安居乃果建法师主持圆融寺以来,每年所举行的重大活动之一,安居期间,果建法师在戒堂为比丘讲《四分律比丘戒本》,并礼请法师为安居大众进行佛法开示,举行专题讲座,开讲经教、律仪,大众师相互学习,彼此交流学佛和学律的心得体悟,每日集体共修,诵经礼忏,念佛静修,整个道场在安居期间充满了佛法的气息,每时每处都体现着清净庄严。

  在人才建设中,寺院一方面培养信仰坚定、道风过硬的优秀僧人作为各个寺院的领导核心,并选拔综合素质较好、文化水平较高的僧人担任寺院主要执事,另一方面注意选拔、推荐优秀的年轻僧人去佛学院深造。

  在财务管理上,严格审批手续和紧缩开支。

  在安全消防工作上,加强保卫,实行夜间值勤巡逻;增置消防、防盗设施,提高消防、防盗意识

  第三、积极开展慈善活动,体现佛教济世精神

  慈悲济世、普度众生、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是佛教的根本教义,历来为世人所敬仰赞叹,是佛教崇高精神具体象征,在当今时代亦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真实体现。

  为此,圆融寺成立了佛教慈善功德会,在宗教局和佛教协会关心支持下,得以健康地发展,自2003年开展工作以来,扶贫救济,助学解困,慰问残疾,关怀福利等有关慈善活动达三十余次,仅2003年,法师在建寺资金紧张的状况下,拿出个人信众供养金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反哺社会。就在修武县资助十名失学儿童;2004年春节前夕,又拿出近万元慰问贫困农户及困难职工45户。2005年春节,法师又拿出数万元资助失学儿童和贫困农户。2006年元月份,为答谢多年来当阳峪村民对圆融寺建设的大力支持,果建法师在征得市政协领导的同意后,发动全寺僧众节衣缩食,筹集资金,用于当地的文化扶贫工作。为村民订阅的数十份《焦作日报》,送给本地的致富带头人和贫困户,让村民及时了解党的政策和市场信息,从而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2006年春节前夕,法师出资数万元扶贫当地贫困山民数10户。受到失学儿童、贫困山民和困难职工的欢迎和感谢。报纸、电视台等予以报道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03年5月23日,果建法师代表圆融寺向战斗在抗非典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表示慰问,支持医疗部门进一步开展防治非典的工作,向修武县人民医院捐款数千元。果建法师并在捐赠仪式上表示,广大佛教徒要学习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和全县人民一起为战胜非典,促进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2003年7月10日,圆融寺举办的“降伏非典国泰民安世界和平万佛宝忏吉祥传灯大法会”。为共同度过SARS危难,举行的一次法会。焦作地区近千名四众弟子参加法会。中华民族在经历了一场非典肆虐的磨难后,使民族精神得到升华。

  2004年12月26日,在圆融寺地藏殿为印尼等八国地震海啸受灾者举行大型诵经超度法会,希冀以众人慈悲心愿使罹难者解脱。法会由住持果建法师主持,数千位信众参与,一齐诵念《地藏菩萨本愿经》回向给在印尼等八国地震海啸受灾群众。

  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对印尼、马尔代夫、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泰国、马来西亚和缅甸等八个国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对此,超度此次灾害中遇难者亡灵,祈愿亡者往生净土;生者消灾免难,健康吉祥。果建法师在法会呼吁焦作地区佛教人士和社会各界发扬“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的精神,积极行动起来,各尽己力,慷慨解囊,拯苦救难,活动期间共按受捐款数千元,给灾区送去温暖与希望,帮助灾民度过难关,重建家园。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