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最难断者唯淫,最易犯者唯杀。二者之中,淫则稍知自爱者犹能制而不犯。然欲其意地清净,了无丝毫蒂芥者,唯断惑证真之阿罗汉方能之耳。余则爱染习气,虽有厚薄不同,要皆缠绵固结于心识之中,从劫至劫,莫能解脱。杀则世皆视为固然。以我之强,陵彼之弱。以彼之肉,充我之腹。只顾一时适口,谁信历劫酬偿。《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古德云,欲得天下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又云,欲知世间刀兵劫,须听屠门半夜声。既有其因,必招其果。不思则已,思之大可畏也。
安士先生恭禀佛敕,特垂哀愍。因著《欲海回狂》以戒淫,《万善先资》以戒杀。征引事实,详示因果。切企举世之人,同怀乾父坤母,民胞物与之真心,永断伤风乱伦,以强陵弱之恶念。又欲同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将《文昌帝君阴骘文》详加注释。俾日用云为,居心行事,大而治国安民,小而一言一念,咸备法戒,悉存龟鉴。由兹古圣先贤之主敬慎独,正心诚意,不至徒存空谈而已。如上三种,文词理致,莫不冠古超今,翼经辅治。以其以奇才妙悟,取佛祖圣贤之心法,而以雅俗同观之笔墨发挥之故也。
虽然已能戒淫戒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若不了生脱死,安能保其生生世世不失操持。则恒生善道,广修福慧,不堕恶趣,彼此酬偿者,有几人哉。而了生脱死,岂易言乎。唯力修定慧,断惑证真者,方能究竟自由。余则纵令尊为天帝,上而至于非非想天,福寿八万大劫,皆属被善恶业力之所缚著,随善恶业力之所轮转耳。因是特依如来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法,荟萃净土经论要义,辑为一书,名曰《西归直指》。若能一阅是书,谛信不疑,生信发愿,求生西方。无论根机之利钝,罪业之轻重,与夫工夫之浅深,但能信愿真切,持佛名号,无不临命终时,蒙佛慈力,接引往生。既往生已,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悟自心于当念,证觉道于将来。其义理利益,唯证方知,固非笔舌所能形容也。此系以己信愿,感佛慈悲,感应道交,获斯巨益。较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其难易奚啻天地悬隔而已。
现今外洋各国大战数年,我国始因意见不同,竟成南北相攻。加以数年以来,水风旱潦,地震土匪瘟疫等灾,频迭见告。统计中外所伤亡者,不下万万。痛心疾首,惨不忍闻。不慧滥厕僧伦,未证道果。徒存伤世之心,毫无济人之力。有同乡芹浦刘在霄先生者,清介之士也。世德相承,笃信佛法。今夏来山见访,谈及近来中外情景。戚然曰,有何妙法,能为救护。余曰,此是苦果,果必有因。若欲救苦,须令断因。因断则果无从生矣。故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遂将《安士全书》示之,企其刊板广传,普令见闻,同登觉岸。先生不胜欢喜,即令其甥赵步云出资七百元,祈余代任刊事。忆昔戊申,曾劝李天桂刊板于蜀,彼即祈余作序。后以因缘不具,事竟未行。今蒙刘公毅然赞成,殆非小缘。
窃以《袁了凡四训》,为改过迁善之嘉言。俞净意一记,为至诚格天之懿行。其发挥事理,操持工夫,最为严厉纯笃,精详曲尽。因分附于《阴骘文广义》三卷之后。莲池《戒杀放生文》,为灭残忍魔军之慈悲主帅。省庵《不净观》等颂,为灭贪欲魔军之净行猛将。省庵《劝发菩提心文》,为沉沦苦海众生之普度慈航。爰附于三种法门之后。譬如添花锦上,置灯镜旁,光华灿烂,悦人心目。果能读之,则不忠不恕之念忽尔冰消,自利利他之心油然云起。从兹步步入胜,渐入渐深。不知不觉,即凡情而成圣智矣。庶可了生脱死,永出轮回。面礼弥陀,亲蒙授记。谨为阅此书者贺曰,久沉业海,忽遇慈航。遵行忠恕,归命觉皇。信真愿切,执谢情亡。感应道交,觐无量光。余详戊申序中,兹不复赘。】
淫欲杀生二业,是一切众生的生死根本。最难断的就是淫欲,最易犯的就是杀生。这二种业中,淫欲只要稍有知道自爱的还能控制而不触犯,但是要在意念中清净,完全没有丝毫的芥蒂,那唯有断惑证真的阿罗汉才能够的了。其余的爱染习气,虽然有多少的不同,但都是缠绵凝结在心识之中,从一个劫到另一个劫,没有能解脱的。杀生却是世间都以为理所当然,凭我的强势,欺凌它的弱势,用它的血肉,填充我的肚子,只顾一时的爽口,谁相信经历无数劫也偿还呢?《楞严经》说:“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古大德说:“欲得天下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又云:“欲知世间刀兵劫,须听屠门半夜声。”既然有前因,必定招致后果。不细想就罢了,细想就太可怕了啊。
安士先生恭敬禀持佛的教导,特别怀有哀愍的心,因而著作《欲海回狂》为了戒淫,著作《万善先资》为了戒杀,引用事实,展示因果,恳切盼望世间所有的人,同样怀有“乾父坤母,民胞物与”(意思是有天地父母的仁心,仁爱一切众生)的真心,永远断除伤风乱伦、恃强凌弱的恶念。又希望同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此将《文昌帝君阴骘文》详细注释,使人在日常言谈举止,用心和做事,大到治国安民,小到一句话一个念头,都具有法度和警醒,都存有借鉴,从此古圣先贤的“主敬慎独,正心诚意”(儒家修身的方法),不至于只是空谈而已。如上三种书,文字道理,没有不是超过古今的,可以补充经典辅助国家。因为是他的奇才妙悟,取自佛祖圣贤的心法,并且用雅俗共赏的笔墨发挥的啊。但就算是这样,已经能戒淫戒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果不了生脱死,怎么能保证那生生世世不失掉操守呢?那么常常生在善道,广修福慧,不堕恶趣,互相偿还的,有几个人呢?而了生脱死,难道是容易的吗?只有力修定慧,断惑证真的人,才能够究竟彻底的自由自在。其它纵然是尊贵为天帝,上到甚至是非非想天,福寿八万大劫,都是属于被善恶业力缠缚的,随善恶业力去轮转罢了。因此又特别依照如来的,仗佛慈力带业往生的法门,荟萃净土经论要义,编辑为一本书,名叫《西归直指》。若是能看一看这本书,深信不疑,生起信仰发愿,求生西方净土,无论根机的利钝,罪业的轻重,以及工夫的浅深,只要能信愿真切,持佛名号,没有不在临命终时,蒙佛慈力,接引往生。往生以后,就是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当下悟到自心,将来修证觉道,那义理和利益,只有证到才明白,本不是笔舌能够形容的啊。这是凭自己的信愿,感应佛的慈悲,感应道交,获得的巨大利益。比起那靠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的,其中的难易哪里只是天地的差别而已。
现今世界各国大战数年,我国开始因为意见不同,就搞成南北相攻。加上多年以来,洪水、干旱、地震、土匪、瘟疫等灾难,频频发生。统计中外伤亡的人数,不下万万,令人痛心疾首,惨不忍闻。我混在僧人当中,没有证悟道果,只是存有感伤世间的心,毫无救人的力量。有同乡现住芹浦的刘在霄先生,是个清正耿直的人,因家传的德行,深信佛法。今年夏天来山上见我,谈到近来中外情景,忧心地说:“有什么妙法,能够救护?”我说:“这是苦果,果必定有因。若要救苦,必须断因。因断那果就无法生起了。所以经上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于是将《安士全书》给他看,希望他刊印流传,让大家都见闻到,同登觉悟的彼岸。刘先生非常欢喜,就让他的外甥赵步云出资七百元,请我代办刊印的事。想起戊申年,曾经劝李天桂在蜀地刊印,他就请我作序,后来因为因缘不具足,事情最后没有办成。现在得到刘先生的毅然赞成,大概不是小因缘。我暗自以为《袁了凡四训》,是改过迁善的嘉话;《俞净意遇灶神》一记,是至诚感动上天的良好行为。它们的发挥事理,实用工夫,最为严厉纯诚,精详周到,因此分别附在《阴骘文广义》下卷的后面。莲池大师的《戒杀放生文》是灭除残忍魔军的慈悲主帅;省庵大师的《不净观》等颂,是灭除贪欲魔军的净行猛将;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是沉沦苦海众生的普度慈航,都附在三种法门的后面,譬如锦上添花锦,镜子旁边摆灯,光华灿烂,赏心悦目。真的能读这书,那不忠不恕的念头,就立刻冰消雪化;自利利他的心情,油然生起。从此步步入胜,渐入渐深,不知不觉中,把凡情转成圣智了。这样才可了生脱死,永出轮回,当面礼拜弥陀,亲自蒙佛授记。我郑重地为阅读这书的人庆贺:“久沉业海,忽遇慈航。遵行忠恕,归命觉皇。信真愿切,执谢情亡。感应道交,觐无量光。”其余内容在戊申年的序中,这里不再赘述。
民国七年岁次戊午六月十九日,古莘释印光谨述。
附:安士全书白话完整版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吉祥,请问师父,牛奶和鸡蛋是素食吗?就是说吃素的人能食用这两种东西吗?
很多同修由于对本分的认识不到位,所以在生活当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痛苦以及灾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职位以及相应的本分。有一句话: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我们过往烦恼不断,证明我们没有好好落实本分,完善本分。我们来学佛,学做什么?
佛法从恭敬中求,当我们对学习佛法生起真实的恭敬心,谦让心、忍耐心、顺从心将会随之生起,远离高傲,远离懈怠,远离忿恼,于诸违顺境界心得安忍,柔软轻安,于诸善法精进修行,于诸不善努力断除,少欲知足,正念无常,这样学修我们的心就能逐渐得到调伏与安乐。
一位老居士讲:“我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祖母平常说的最多的两句话就是:‘好了别人是好自己,有东西给别人是自己得利益。’我从读书到工作,这两句话就是我的座右铭。祖母活了101岁,在她临终时,我对她老人家说:‘祖母,谢谢您!教给了我怎样做人。’”
现在很多人有死亡焦虑,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把生和死看得非常实在,就会在生的现象上产生自性见,在死的现象上也产生自性见,以为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于是贪著生,恐惧死。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就是通过对生死轮回的观察而觉悟。生命就像河流,遵循无明、
处理不善心的方法,我在这里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首先你要能够面对真实的自己,真正的朝自己心里看。要承认自己的烦恼:我的贪欲心、嗔恨心,甚至于我的愚痴:我不了解,有些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是对是错,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你要如实地承认它们的存在,
古人尝有言:衲子风格凛然,有古人之风。古人之风从何而来?就是从这八个字而来:动用举措,必稽往古。这就有古人之风,要是没有古人之风呢?那就是流俗阿师的样子——行,不像个出家人;说话,不像个出家人;思想,不像个出家人。
寿量圆满即健康长寿:因为往昔种下的善业感得长寿果报,得以长久住世。又因为长寿,才有更多时间内修外弘、自利利他,长时间地积累福德和智慧资粮。那么如何感得寿量圆满,身体健康的果报?如果光是长寿,活了九十岁,但一天到晚在生病,那还不如短一点,所以
学习打坐,就要好好就近寻找正规寺院觅善知识,按照经论中的来,不可以想当然地坐,不可以道听途说地坐,更不可摸着石头过河、试试看再坐。须知外道也打坐,练气功的也打坐,乃至邪教也打坐。如果在家真想坐禅,不妨认真读下《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楞伽经》中说,譬如巨大的海水波浪,这是由猛风所吹起的,洪水波涛鼓动着冥壑,从来没有断绝的时候。我们的藏识就像大海一样,宽广而又包容万千,由于境界风所吹动,所以才有种种诸识波浪,腾跃而生起。我们的心就像大海一样随着外界的风的吹动,掀起各种各样的波浪
傲慢则无礼。偏见则自私。傲慢与偏见的人,其实就是强烈自我意识的人。说才智,很可能是绣花枕头。说修养,势利有余的攀附者。佛法中说:贪、瞋、痴最强烈如火炽盛之流;于财、色、名、食、睡最具占有欲的代表性人物;心念中充满了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之
佛弟子要想获得广大的真实利益,必须学习培育随喜的特质,随喜佛菩萨一切贤圣乃至凡夫众生的一切善法善行。随喜可以让心柔软开放,与众生广结善缘,建立现前与未来的良性关系,随喜之心还能推动我们的身语趋于善法善行,由此累积种种善法功德,给现前和未来的生
禅宗有“平常心是道”的公案,我们今天暂且不去讨论,但就虚云老和尚所说的“平常心”来谈谈。虚云老和尚说:“怎样叫平常心呢?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就是平常。譬如世人招待熟客,只用平常茶饭,没有摆布安排,这样的招待可以长远,就是
纵观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之人,对自己所喜爱的事业,无论是起步,还是在过程,不管有多么困苦、多么艰难,都始终抱着一颗坚定不移的信心,踏实笃定地前进,最后无不取得卓越不凡的成果。我们有缘接触佛法,修习佛法亦是如此,从信开始,因信而入,信心生起,发愿力行。
北方曾有一位富人,祖上留给他很多财产,单说田地就不少。然而不幸的是,有一伙好吃懒做的人,打起了他的主意。他们合计着把富人活埋,好瓜分他的家产。打定主意后,他们事先挖好了埋人的坑,接着设法把富人骗到了坑边,对富人说:“死到临头了,你有什么话说?”
不会。但受戒时,能够穿海青、搭缦衣,较庄严、摄心。譬如穿得花花绿绿,心就比较乱;穿素雅的颜色,心念就会比较寂静。眼根对色尘,颜色会影响我们的心念。
正是因为感受到了它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我们就明白了。我们明白了,就不应该再执着;不再执着,就真正自在了,所以我们就挣脱出了那种束缚、枷锁。可见,学佛最大的敌人,不是这个世界,也不是他人,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自己。
小时候,我们看一本一本的连环画《三国演义》。里面出现最多的一个故事情节,就是那些大大小小各种级别的“主公”,在每次面对自己眼前各种各样事情的时候,就会有身边的臣子谋士们为他献上各种主意或计策。出那些主意或计策的谋士们,无论是高手还是低手,无论是真
在《佛说法华经·方便品》里边,佛陀说了这样的一首偈颂:“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深着虚妄法,坚受不可舍。”这段经文很深刻,让我们来分享一下:所谓“薄德少福人”,什么叫“薄德少福人”?
一位年长者和一位年青人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导致二人许多年不说话。人们劝年青人主动一点。要知道世事无常,今生的隔阂若不化解,未来世难免要受“怨憎会苦”。比起生死,这点小摩擦算什么。有智慧的人会主动向人道歉,有慈悲的人会接受别人的道歉
度和被度是相互的。你好心给他讲佛法,结果人家不但不理解你,还把你臭骂一顿,这时候你心里马上生起嗔恨心,想这个人怎么好坏不分,于是就跟他对着吵,你原本想度对方的,结果不但没度成,还心随境转,被对方给度走了。所以,学佛人要有观空的智慧,知道我们所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