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的十种譬喻,分成因跟果

净界法师:菩提心的十种譬喻,分成因跟果

  菩提心的十种譬喻,分成因跟果,先看第一个。

  【譬如大地】

  譬如大地是总说。

  【能生长万物;菩提心亦如是,于一切佛法能生长摄持故。】

  大地有两种功德:第一个从自利的角度,它能够生长万物。古时候是农业社会,所以他们的经济来源都靠农作物。农作物当然要有肥沃的土地,所以你发了菩提心,表示内心开始在增长功德了,这第一个。

  因为你很可能会遇到因缘,就愿意去做,因为你有这个思考模式,就可能会有这个行为。这第一个从自利的角度,生长万物。

  第二个,从利他的角度。你能够荷负众生,就容易生起大悲,因为你知道你跟众生的关系密切,跟众生是有关系的,是互相成就的。所以你发了菩提心以后,就能够使令你所修的一切佛法的功德得到摄持。

  佛法讲摄持就是它会不断地辗转增盛,你就有可能今天比昨天进步,明天比今天进步。因为你的心态已经准备好了,所以你不断地在进步当中。这第一个,是总说,以下别示。

  别示当中,二到七是因地,后面的八九十是果地。先看二到七:

  【譬如大藏——取物无尽;菩提心亦如是,修行布施波罗蜜多,周济有情亦无尽故。】

  【譬如宝矿——出生种种珍宝;菩提心亦如是,修持净戒波罗蜜多,出生种种功德故。】

  【譬如大海——能容受一切;菩提心亦如是,修习忍辱波罗蜜多,虽遭遇违逆众缘,皆能忍受,心不动故。】

  【譬如金刚——坚不可坏;菩提心亦如是,修习精进波罗蜜多,勇猛牢固,他不能坏故。】

  【譬如山王——物无能动;菩提心亦如是,修习静虑波罗蜜多,于诸境界,心不散乱故。】

  【譬如药王——能治诸病;菩提心亦如是,修习般若波罗蜜多,能对治烦恼所知二种障故。】

  这个地方讲到,菩提心对六波罗蜜的加持。

  第一个,先看它对布施的加持。就是说我们如果没有发菩提心,心中没有任何的引导,反正人家布施,我也布施,但这样的布施叫善业。如果你内心当中为了求生净土、为了成佛而布施,那就不是布施了,那叫作大藏——一个广大的宝藏。

  你就能够从这个宝藏里面取之无尽,用之不竭,就能够“周济有情亦无尽”。你的心量广大,虽然做得很少,但是你布施时心量是广大的,所以以后得果报,就比一般人来得殊胜庄严。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从持戒的角度,“譬如宝矿”——就像金银宝矿出生种种珍宝。这个宝矿经过不断地提炼,它就出现黄金了。“菩提心亦如是”——你因为这个菩提心的摄持持戒,就出生种种的功德庄严;因为有愿力在引导,所以你就有这个戒体。

  是你持戒有菩提心的摄持,叫作一种广大的功德——广大性、决定性跟方向性。因为时间的关系,后面有一个地方专门讲持戒的,我们再来谈这个主题,就是持戒跟菩提心的结合,在修行篇再来谈。

  第三个,“譬如大海能容受一切,菩提心亦如是,修习忍辱波罗蜜多。虽遭遇违逆的众缘,皆能忍受,心不动故。”忍辱跟精进这两块太重要了!尤其是忍辱。我们一般人要成就功德不难,但是你要成就大功德就不容易了。

  我们过去生造了很多善业,但也造了很多的罪业,所以你修行时,一定要承受逆境的刺激,没有一个人可以避免。你的抗压性,承受压力的能力要强。

  过去我在参加斋戒学会时,我永远记得忏公师父有一次在斋堂的开示。他说:“我们一个修行者,刚开始要知道怎么去拜佛念佛、持咒,接下来干什么呢?”

  老人家就对着我看一眼,他说:“就是要忍辱,忍辱以积大德。”那个时候我听了以后非常震撼!修行,你要成就大功德,对逆境的包容心要够。

  你不要说,老娘不干了!那你就完了。所以说,我们人生会有很多考验,你要像大海一样,大海不择细流,故成其深,你要能够包容一切。

  第四个,“譬如金刚,坚不可坏,菩提心亦如是,修习精进波罗蜜多,勇猛牢固,他不能坏故。”忍辱跟精进,不是法门,是调心的方便,但是它非常重要。

  一个人能够在逆境时安忍不动,在顺境时保持进步,不管用什么方法,要让你永远保持进步,太重要了!所以你发的愿,不能发得太小,要发得大。因为修行它是点点滴滴的。你要有一种愿力,有一个愿景,才能够不断地保持进步。

  第五个,“譬如山王”。这个山王就是一个很大的山,它如如不动,所以物无能动,一切的物不能够动转这个山王。一个有菩提心的人,在修习念佛时,修习“止”,你心不容易散乱。所以这个佛号,它要从妄想走出来,前面还真需要有一个目标才走得出来,有一个愿景来引导它。

  第六个,“譬如药王”。药王是指智慧,它能够治一切的病,菩提心亦如是。修习般若波罗蜜多,能对治烦恼所知二种障故,调伏烦恼障跟所知障。

  “止”、“观”我们讲一下。这个第五跟第六,止、观,它开始在破妄显真。那心地法门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其实只是前方便,忏悔业障,积集资粮。正修,你真实的心地法门,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就在止观的地方修。

  但止观有个问题,容易有魔障。所以《楞严经》讲到五十阴魔,这个地方一定要注意,我要讲一下。我们过去生结了很多善缘,但也结了很多的恶缘。如果不幸随这个恶缘跑到鬼神道去,就糟糕了!

  他就很容易来干扰你,这时你的心态、心理素质就很重要。《楞严经》讲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内魔不生,外魔不起。你心里面不要受干扰,不要去攀缘,他绝对不可能伤害你的,不可能!

  《楞严经》讲得很清楚,你走在佛道,他走在鬼神道,这两个本来就没有交集,他顶多现出一个影像,然后你自己取着这个影像,自己伤害自己。就是说他现出一个影像,是你自己要攀缘的,你自己要接受的,叫作自心取自心。不是说他有本事,跑到你的心中伤害你,不是这个意思。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