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不稳定等各种的情绪?

静波法师:如何化解不稳定等各种的情绪?

善士问:

  心情起伏不定,如容易生气、冲动,面对这样的情绪不稳定,如何化解呢?佛教徒面对生气、冲动等各种情绪,如何化解呢?

  因为我们总是会有情绪化的时候,谁都难免,有一句话说:“兔子急了都咬手。”连它也有情绪,所以我们就会更有情绪了。因为我们要面对着待人接物、工作、学习、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以及非常复杂的人际交往,所以如何去化解我们的情绪波动,应该是一个佛教徒的当务之急。

  我们今天为什么讲这些细节呢?这其实就是修行,因为如果这些我们都不去关注,那么就没有了修行的下手处。

静波法师答:

  面对我们的情绪不稳定,我们举一个例子,情绪不稳定的这种状态,就好像我们有了一个三条腿的桌子。

  请问它稳定不稳定?它不会稳定,你一动,它“梆”地一下就倒那里了。如果桌子是四条腿,它就会稳稳地立在那里。所以我们要注意到:我们是不是稳定呢?不一定。

  包括法师,有时候也要去回应某些东西;他回应的方式、方法是不是很准确?也不一定。但是,我们在不断地反省、调整自己。当然,这是注意到的;如果没有注意到,那可能就会随境所转,随着情绪化去波动,甚至是没有办法控制,这样的情况还是会有的。

  它缺了一条腿,支撑力量就不够,基础不牢,当然也不稳定,一旦倾斜就会出现问题。

  我们的情绪化,也是因为心里不平衡导致的结果。一位哲学家有一句话说:“你一旦露出了牙齿,说明你还没有进化”,因为你要咬人。你为什么咬人呢?因为你消化不良的脾气上来了。

  还有就是,一旦发泄脾气,那也说明我们不自信。不自信才需要用外在的东西来掩饰内心的脆弱,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习惯。因为修行是一个平衡自己心里的过程。但是发脾气真的平衡吗?因为副作用很快就会出现,所以必须清楚:佛教是让我们做的事情都没有后遗症的改变。而我们情绪化的东西是有后遗症的。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小孩子因为学习不好,被他的父亲给修理了,于是他拿猫出气;猫一跑,就把碗碰掉地下摔碎了;碗碰碎了之后呢,一系列的问题都会产生。所以我们今天做事情要考虑将来和它的后遗症问题,而不是一个念头生出来了就去行动。我们的行动有没有对他人、对这个环境产生过负面的作用。这些有没有想过?因为一般人往往没有考虑得到,所以常常会没有。

  就像我们坐在这里,应该把手机关上,或者调成震动……虽然不断地强调,但是还是有人没有关上,你说他是故意的吗?我想他也没有这么坏;你说他不是故意的吗?可是他习惯了。他迷迷糊糊的行为,就形成了一种习惯,而这个习惯就是业力,说得严重一点就是业障。

  它可不可以被改变?肯定可以!但是改起来实在不容易。因为他总是认为:“我听经的时候,万一耽误了别的事呢?”他没有考虑到:“我如果影响到别人呢?”如果这样想,无论有什么事,只要我们坐在这里,就要遵守这里的规矩,那么我们一定是合格的佛教徒。否则不但不合格,反而会影响别人对整个佛教的误解……我们只能这样讲,希望大家努力合格。

  人也是如此,做人的心智如果不健全,情绪就不会稳定,就会感到世间一切都不公平,因而会对人产生诸多的不满,或者心生沮丧,心理很郁闷,或者嗔恨。

  不满,心理不平衡,看什么都不顺眼,说话也不顺耳,看谁都不舒服,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问题。如果在生活中发生了这些问题,请问能够逃避吗?那是逃避不了的;你说面对,没有办法行吗?而佛法会给我们办法。

  乃至嫉妒别人等。

  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别人得到了,自己就心理不平衡;人家家庭幸福,自己心理也不平衡;人家比自己优秀,自己心理还是不平衡,经常会这样。越不平衡就越不平衡,恶性循环;平衡了反而慢慢就更平衡了。因为不平衡有副作用。但是我们忽略了副作用,只考虑到自己的不平衡,不平衡就是烦恼,所以这个问题需要解决。

  从这许多不满、不公平的心态中,就会造成情绪不正常,于是就会有暴力、乖张、不讲理、言行偏激。

  所谓言行偏激,说话同吃枪药似的,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当然,我们经常会有一些人磨磨唧唧,说话都说不清楚,同他说了半天话都没弄明白对方要说啥?

  我说:“请问,你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他还说:“你听我说……”我听了一段之后,还要问他:“请问,你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听我说……”最后我不听了,因为我不知道他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可见:学会说话,不说废话,对己对人,都很重要。

  虽然我们讲慈悲,但是也没有更多的时间专门对一个人慈悲,还有更多的人等待着我们去慈悲,所以这个时候我不会再听下去:“你回去琢磨琢磨再说……当你琢磨出来自己要表达什么意思的时候,再同我讲,否则我不会听了。因为我不知道你要同我说什么?那么我还听什么呢?”

  我们今天能够把一句话说清楚就是修行,如果连一句话都说不清楚,那怎么可以是信仰?就像我们到医院去看病,医生说:“你哪里疼啊?”首先问我们哪里不舒服,那么我们首先要说:我的胃不舒服,或者我头疼,而且要说清楚。

  然后医生会说:“怎么个不舒服法?”我们也要说清楚,这样医生才会针对我们的病情来解决我们的问题。如果现在我们要解决头的问题,但却往往说脚,那么谁又会知道我们的头有什么问题呢?这是我们需要明白的事情。

转自微信公众号:哈尔滨极乐寺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