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伦尽分

大安法师微开示:敦伦尽分

  敦伦尽分,心与道合。这是印祖在一生行化当中所特别强调的一个基础,做人的基础。这个基础也是在我们儒家文化所诠释的主要的内涵,那么儒家文化所展开的伦常的做人的基础,实际上也可以把它列为五乘佛法的人天乘里面的来作理解。所以念佛行人首先要把人做好。

  那具体谈敦伦尽分问题,尽分就是每个人在家庭和社会当中都有一定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相应的道德义务,这叫尽分的问题。名分,名就是你有一个社会角色的名,就会有跟这个角色相应的那种道德义务,就叫分。这里谈到做父亲的要仁慈,一般父母都对子女自然天性的仁慈都有,如果对子女都不仁慈,那你作为父母的那个分就没有尽到。作为子女,要孝顺父母,子女就得要孝,孝是子女的分。兄弟之间的关系,兄要友爱弟弟,弟弟要恭敬兄长,这是兄弟关系。夫妇之间,做丈夫的要和睦,要有责任感,做妻子的要柔顺,夫妻之间的名分。

  那在社会上,有主有仆,主人要仁爱部下,仆人要忠心耿耿。这些讲五伦关系,五伦关系有三伦关系都在家庭:父子、兄弟、夫妇。进而拓展到社会:朋友、君臣。五伦关系都各尽道德义务,这个家庭和社会才能和睦,才能导致国泰民安。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恪尽自己的分,你有什么样的社会角色,你做好你的本分,不要去计较其他人对我是不是尽分,你先做好自己的。你不做好自己的,你先责怪:你对我怎么怎么样,那就斗争坚固,实际上就是恶性循环。

  那尽谊尽分,由仁义行,在佛教叫:身口意三业随智慧行。身口意三业,举心动念跟一切种智相应,他就不会有差错。出于天然,出于天性,率性而作。就是他自性的明德、清净心现前了,要尽这个义,尽这个分,这才叫善人。所以你说一个善人,善人是要有标准的哦!你是不是具足这种大的仁爱之心,行为规范能不能做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你能做得到,成为善人;你做不到,就是不善之人;你表面上说你做得到,就是伪善人。

  善人来念佛能够相应,他只要一念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决定来接引他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呢?是由于这个善人的心跟佛心相应。佛心是什么?就是大慈悲心,一个善人是仁爱之心、仁慈心,和仁慈心相应,就能感通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心前来接引。所以《观经》中品下生就谈这一点,有一个就是天性仁慈的人、孝顺的人,他一辈子可能都没有修行过佛法,没有听到这个净土法门,就是临命终时往生善知识跟这个善人讲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愿力,他就当下相信,求往生,阿弥陀佛前来接引,屈伸臂间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这就是善人念佛容易往生、容易感通的道理。相反的呢,如果你虽然每天念佛,但是你的内心跟道不相应,心不依道。

  什么是道?道就是正道,正道是什么?还就是同体的大慈悲心,同体的大慈悲心是从诸法空性里面生起来的。所以儒家和佛家的圣人都在强调仁慈的问题,所以我们念佛心,心一定要跟这个大的仁慈之心相应,这就是道,道里面也包括空性的智慧,不执著,没有我的观念。如果念佛行人这个心跟这个道不相应,连最起码的道德义务,应该做的都做不到,那你就是天天念佛,你也没有什么作用啊。因为你当下这个心跟佛心相违背,相违背就感通不了,感通不了就难以往生净土。难以往生净土不是说佛不慈悲,而是你当下这个心,能感的心发生了问题,发生了障碍。不是没有电源不过来,是你隔开了,那就无由垂慈接引也。你看这里就讲到念佛往生这个极为超越的这个解脱之法,也得要你平实的敦伦尽分的道德的基础。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