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法雨(上成下刚法师法语)

  153、众生现前这一念生灭心,是举体皆罪、举体皆苦、举体皆生死,是无一善处、无一乐处、无一涅槃处。是知,这一念生灭心生得再好,也不如不生。不生一心最为殊妙,妙同于佛。若不如此,则身心溃乱,罪苦交加。犹火上浇油,甚于地狱,痛烈难忍。是故自今以往,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我都要不生一心,安住是中,以随顺觉性,保绥法忍。此事于修道中最为关键,我当摒除一切,唯此为务,不负我佛婆心之教。

  154、我若不能于一切法上心安实相,我当下即一败涂地,现前即做地狱人也。故我心里再浊恶、再染污、再障碍、再颠倒、再迷闷,被业火所烧,为痛苦所逼,痛烈难忍,乃至失掉身命,我也要坚决地忍耐下去,安住不动,不生一心。直至妄情被业火烧尽,恶习被众苦逼走,借以全部、彻底、干净地平息心上的一切生死惑乱,而通达解脱的道路。愿诸佛共鉴,我决不负佛。

  155、唯有心安实相,方能使一切罪恶停止下来,乃至微细之业亦不得成,除此无他选择。

  156、于善恶、逆顺、罪福,乃至一切境界上,我若不能心安实相,或起一心,即是自掘坟墓,自我葬送,一切皆完,悔之无地。是故,我当心安实相,以自活命,如鱼住水,而不离也。

  157、尽十方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生灭、无常、可坏之法。唯独实相,无相不相,本源真如,金刚不坏,湛然常住。今佛发明,令我悟入,使我得于五浊恶世有了主意,能于生死险道之中自作主张,免遭怨贼之所杀害及与劫夺,安全无恙得渡苦海。此乃真为世与出世无上法宝,百千万劫难得遭遇,我今庆幸而能得之,诚如天王所赐华屋及与大宅,故我今当倍加珍惜及与爱护,端秉一心,安住其中,不动不摇,直到圆满无上菩提,得以报答我佛大恩。是故自今以至未来,除此一法,其余一切尽行舍弃,如丢粪土而不顾也。

  158、我要做一个什么说道都没有的人。

  159、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我都要心平气和。

  160、我虽然还活在世间,然而就象我已经死了,没有我一样。

  161、我要万缘放下,一切不介入。

  162、放下,放下,再放下,放下也放下。

  163、生死大事未办,什么事都不能干。

  164、一念不生,即关闭一切恶门。

  165、我要勇于心安实相,降心灭恶。对于这一大事因缘,虽遇刀山火海,亦要无所顾忌,亲证实到。

  166、现前这一念心,即是心头之火,决不能让它点燃。

  167、心里有事即是魔境。

  168、我心一不能装人,装人憎爱多;二不能装事,装事是非多;三不能装物,装物贪厌多。心不装人、不装事、不装物,是心无所装,但心无所装足矣。

  169、苦也是好,乐也是好,不苦不乐也是好,一切皆好,故无拣择。

  170、一念不生,即是空却三界这个无边的大监狱;一念不生,即是关闭六道生死这个大恶门;一念不生,即是枯干五浊恶世这个大苦海。

  171、若同一个境界现在两个人的面前,其中的一个人面对这个境界,心里产生了障碍、烦恼、痛苦。而另一个人面对这个境界,却依然清净、解脱、安乐。其中的一个人所以面对这个境界,心里产生了障碍、烦恼、痛苦,是因为这个人在这个境界上,取了法相,而生心动念,建立了生灭妄想。而另一个人所以面对这个境界,依然清净、解脱、安乐,是因为这个人面对这个境界,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没有建立生灭妄想。一个人是障碍、烦恼、痛苦;另一个人是清净、解脱、安乐,界限截然。据此证明妄想本空,是可以断除的。现在我们以不生不灭的清净心为本修因,所以无论什么境界现前,我们也不在这个境界上建立生灭妄想,即是以不生不灭之清净心为本修因,所起的不生不灭之修证。由于因是不生不灭,所起之修证亦是不生不灭,日久天长,自得趣入不生不灭佛之果地也。

  172、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决定审理名智,造心分别名慧。谓菩萨于诸佛所,善观诸法,得实相印。实相者即无相之相,印者即印定之义,谓以实相印,印定一切法皆无相故。故菩萨能以此实相印,照了一切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无碍,为众生种种演说也,故名般若,亦名智慧。

  一、实相般若,即指众生所具本觉妙心之实相理体,绝诸对待,离一切虚妄之相,即一切种智也。所谓一切种智即佛之智也,谓能以一切智知一切道,知一切种。所谓知一切道,即指知一切诸佛之道法也。所谓知一切种,即指知一切众生之因种也。

  二、观照般若,即指依众生所具本觉妙心的实相理体,发起始觉照明之智用也,即照了诸法,无一切虚妄之相,悉皆空寂,即一切智也。所谓一切智即声闻、缘觉之智也,谓于一切内法、内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所谓于一切内法、内名能知能解,即指佛所说之法相、佛所说之名字,皆依众生所具本觉妙心的实相之理开出,对于众生所具本觉妙心的实相之理所诠之法相、能诠之名字能知能解也。所谓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即指外道所说之法、所说之名字,皆违背众生所具本觉妙心实相之理,对于违背众生所具本觉妙心实相之理所诠之法相、能诠之名字亦能知能解。

  三、方便般若,方即方法,便即便宜,犹善巧也。谓菩萨教化众生应机利物,而不厌倦,随其心乐,而为现身说法也,即道种智也。所谓道种智,即菩萨之智也,谓能用诸佛一切道法,发起众生一切善种也。

  四、文字般若,文字即能诠之文;般若即所诠实相之理,而此实相之理,非文莫显,是名文字般若。

  五、金刚般若,金刚者,金中最刚,比喻也。具有坚固、光明、锐利三义,以显般若之体真常清净,不变不迁,烦恼不能乱,邪魔不能动,坚固不坏,永劫常住。般若之相,光明遍照,无所障碍,慧日之下,无有暗处。般若之用,锐利能断,能断众生难断之惑著,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17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即是人间好时节。

  174、只有心安实相,才能彻底地灭恶生善,脱罪出苦。

  175、一切知见都不生,是名佛之知见。所谓佛之知见,即众生所具之本觉妙心也。

  176、无信是名真信;无求是名真求;无得是名真得。

  177、实相对于一切法都是平等的,它的平等作用就表现在它能使一切法超越对待。由于实相有这种不可思议的力用,所以它能使我们狂心顿歇,解脱一切烦恼的纠缠,契合清净的觉性。随着观行的深入,本具的光明、智慧、妙用就会自然显发。

  178、一切法皆是实相,正确认识了就要坚定不移地正确对待。若有一丝含糊或疏忽,即会招致魔障,导致惑乱,陷入灾难,其结局不可收拾。譬如万万法中,其中乃至若有一法,不能以实相慧照了,使其得到理顺,亦要重蹈上述覆辙。极乐与地狱界限截然,我一定要遵行慎之,切不可以疏忽,如是才能彻底拔出三界六道这条苦根。

  179、经云:“一切法不信,则信般若。一切法不生,则般若生”。解:若信一切法,则执著一切法。执著一切法,则随生死流。随生死流即是众生。若不信一切法,则不执著一切法。不执著一切法,则不随生死流。不随生死流即是入圣流。圣流即是佛,佛即是般若,故曰信般若。一切法不生,则一切心不生。一切心不生,则清净心生。清净心即是般若,故曰般若生。

  注:

  1、一切法不信,其中也包括不信般若,若不包括不信般若,则一切法不信即不成立。

  2、若信般若这一法,则执著般若这一法。执著般若这一法,即是没离般若之相。没离般若之相,即背离般若。

  3、般若是离一切相的,在般若的体上也没有一法可得。

  4、包括般若在内的一切法都不信了,起个假名信般若,即无信而信之义。有信都是妄想,无信是名真信。于此透过者,然后方可坐穿两种生死牢关。

  180、众生信世间的一切法,所以被世间的一切法所拘。被世间的一切法所拘,所以不能出离分段生死。二乘信出世间的一切法,所以被出世间的一切法所拘。被出世间的一切法所拘,所以不能出离变易生死。佛不信世间的一切法,亦不信出世间的一切法,所以佛不被世间的一切法所拘,亦不被出世间的一切法所拘,所以佛能出离分段和变易两种生死,得大自在。

  181、什么是佛?佛者觉义,觉悟的人就是佛。所谓觉悟就是明白的意思,也就是说能按着事情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由于认识的正确,所以能正确地对待。由于能正确地对待,所以最后能得出正确的结果。所以三世诸佛能出离三界六道,而进入不生不灭的境地。佛不是指事相而言,而是指心觉悟净化的方向趣向,究竟能觉悟净化到什么程度,意识形态能处在什么位置上,来发现自己的果报。由于心觉悟净化的程度不一样,所以有四圣之分。佛是极净,一点恶的气氛不留,也就是说心清净即是佛。

  什么是众生呢?众生者迷也,迷惑的人就是众生。所谓迷惑就是不明白的意思,也就是说不能按着事情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由于错谬地认识,所以错谬地对待。由于错谬地对待,所以导致错谬的结果。所以长劫轮回生死,不得出离。众生也不是指形相而言,是指心往迷惑、浊恶、污染的方向趣向,究竟能迷惑、浊恶、污染到什么程度,意识形态能处在什么位置上,来发现自己的果报,由于迷惑、浊恶、污染的程度不一样,所以有六道之分。

  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于未来世皆当成佛。我们的佛性与诸佛的佛性,无二无别。那么为什么佛的受用、佛的光明、佛的智慧、佛的妙用不得现前呢?就是因为我们的佛性在缠,被贪嗔痴等八万四千烦恼所纠缠,所以本具的光明、智慧、妙用不得显发。但是由于众生在迷,无法认识,所以不能自返。

  大觉世尊为了使众生返迷为悟,所以乘愿来到世间设教。因为众生心上有八万四千种病,所以才变现三界六道根身器界的苦果。佛为了医治众生的心病,是对病说药,说了八万四千法门,除了对病说药,佛没有另外说法。佛说三世诸佛,离开众生色心,无一法可得,这就是说,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说的都是众生身心那些事,除了众生身心的那些事,佛没有另外说法。

  众生心上有贪心,贪心是三毒之一,它能毒害人的法身,杀害人的慧命,使人长劫轮回生死,不得出离。所以佛为了医治众生贪心这种生死大病,而对病说药,说要广行布施,把我们的一切钱财、名利、身命、佛法,众生所需,一切给与,如是即可断除悭贪。

  众生心上有嗔恨心。嗔恨心也是三毒之一。为了对治嗔恨心这种心病,佛对病说药,说要广行慈悲,乃至代众生受无量苦,令众生毕竟得安乐,如是即可断除嗔恨。

  众生心上有愚痴心,不信因果,不信作恶得恶,作善得善,愚痴邪见,愚痴心也是三毒之一。佛为了医治众生愚痴心这种心病,而对病说药,说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开佛知见,如是即可断除愚痴。

  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就是这样建立的。人要过河,就得需要船,没有船过不了河。同样,众生要渡过生死苦海,就得有佛的法船,乘佛的法船方可到达涅槃的彼岸。佛是药到病除,非病非药。当众生的八万四千种心病都得到了彻底的医治,也就与佛一样,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了,如是再也不会进入三界六道,被生老病死所逼迫了。

  182、 我之身心,与众有共,我即是众生,众生即是我,我与众生不二,众生与我一体。佛以慈悲为体,视众生一如家人,而欲灭度之。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使令一切众生毕竟得安乐。我是佛的弟子,当秉佛遗教,作如是学,对一切众生,心要慈悲爱念,语要柔和善顺,身要代众生受无量苦。

  183、没有善恶、没有罪福、没有逆顺、没有憎爱、没有取舍、没有生死、没有苦乐、没有染净、没有悟迷,乃至没有生佛……,平等绝待,是名无住,做一个具有佛陀品格的人。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