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 因果故事 人物故事 智慧故事 哲理故事 生活故事 宗门故事 人生故事 孝亲尊师故事 佛经故事

第六章 改造命运的方法

甲、一般的方法

  一、明辨善恶

  一切凶苦都是由恶业来的。因此要避免倒霉的事情发生就必须不造恶业,。要不造恶业则必须明辨善恶。譬如要除去心地中的恶草,先得知道恶草长成什么样子。要在心地播种良善的好花,也需先了解好花的形态和灌溉的方法。

  要判断善恶最好以圣贤的经典为主。例如:自知录、太上感应篇、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业报差别经、在家律要广集等都是值得精读的好书。

  下面举一些实例来说明:

  1、杀害一条人命是一百个过。没杀死而生病是五十个过。杀害禽兽每一条命是十个过,害而不死是五个过。

  2、堕胎是二十个过。

  3、心中生起损害别人的念头,每一人为一个过。害人的事完成后,每一人为十个过。

  4、故意杀害有反抗能力的动物,每一条命是二十个过。误杀则每一条命是五个过。

  故意杀害没有能力反抗的动物,每一条命是十个过。误杀则每一条命是二个过。故意杀害小动物,每一条命是一个过。误杀则每十条命是一个过。

  故意杀害极微小的动物,每十条命是一个过。误杀则每二十条命是一个过。

  (自己亲自去杀、叫别人杀、赞助别人毂、杀来吃或配药、养大卖给别人杀……的罪相同。)

  5、故意杀害对人类有害的动物,每一条命是一个过,误杀每十条命是一个过。

  6、看见别人杀害动物,不去援救,依照上面所记载的过失减少一半。(没有办法救的,不犯过。)

  7、看见别人杀害动物,没有办法救而不生慈悲心,是二个过。

  8、耕牛、家犬、家马,老了或生病死掉以后,拿肉去卖钱,大条命是十个过,小条命是五个过。

  9、用惨酷的方式去烹煮煎烤活生生的动物,使动物受极大的痛苦,每一条命是二十个过。例如活煮鱼鳖螃蟹。

  10、钓鱼、打鸟等使动物受伤而没有死,每一只动物五个过。因而致死的罪过与杀害动物一样。

  11、因为做善事,例如修桥、铺路、建寺、造塔等无意中误伤到小虫等动物,不算过。但仍需要忏悔或造福资荐。

  12、把禽兽关在笼子里,每一天一个过。

  13、遇见穷苦、饥、饿、寒、冻的人,没加以救济。每一个人是一个过。(没有钱财救济者,不犯过。)

  14、欺侮损害聋子、瞎子、病人、愚人、老人、小儿,每一人是十个过。

  15、生重病的人来求救而不加以援救,每一个人是二个过。生小病的人向你求救而不加以援救,每一个人是一个过。(没钱医救,或不懂医术的人不犯过)

  16、看见别人有忧愁,不帮他解除,是一个过。反而心里高兴,是两个过。更增加他的忧愁,是五个过。

  17、看见别人损失利益,心生欢喜,是两个过。

  18、看见别人富贵,希望他贫穷下贱,五个过。

  19、开饥荒时,囤积米粮,抬高米价,是五十过。

  20、倚势强占别人的田地房产,每值一百钱是十个过。贱价强买,每百钱是一个过。

  21、放火焚烧山林,五十个过,假如因而损害到人,每一命五十个过,损害到禽兽,比照前述杀害动物罪论计。假如他焚烧山林的本意是要烧人,每烧死一条人命,一百个过。

  22、挖掘别人坟墓,丢弃其遗骨,每一个坟墓是五十个过,把别人的坟墓弄平,每一个坟墓是十个过。

  23、居高官轻易断送了下属的前程,每一个人三十个过。

  以上所举的例子都是自知录中有关仁慈方面的一部份而已,但它比起一般人所说的‘仁’可要具体多了。

  自知录是明末高僧莲池大师增订太微仙君的功过格所成的。所以可靠性相当高。

  下面我再举一些功过的例子如下:

  1、被父母亲责骂,生愤怒或憎恨心,一个过。

  2、父母有过失,不能运用善巧的方法加以劝导。每一件事情一个过。

  3、诵经每差一字一个过,漏一个字也是一个过。诵经时心中打妄念,五个过。想到恶事,十个过。讲善事一个过。起身迎接宾客,二个过。不依照仪式随便诵经,五个过。诵时发怒,十个过。骂人,二十个过。打人,三十个过。吃荤辛后没漱口就诵经,每诵一卷一个过。

  4、平日吃肉,每吃一次一个过,吃耕牛、家犬、家马的肉,每吃一次三个过。六斋日吃肉,每吃一次二个过。食肉以后上佛殿,一个过。饮酒和五辛的过失同吃肉一样。

  5、开酒店,每来一个人喝酒就一个过。贩卖屠刀、渔网、钓竿、杀虫剂,每值一百钱一个过。

  6、有功归己,有过推给别人,每一件事两个过。有过自己承认,有功让给别人。每一件事二个善。

  7、忍受别人无理打骂,每一件事一个善。

  8、捡到东西送还原物主人,每值一百钱一个善。

  9、与人相处,常为别人著想,不为自己著想,每一天一个善。只为自己设想,不为别人设想,每天一个过。

  10、救病药方,不肯传给别人,每五个方一个过。

  11、有恩不报,一件事情一个过。有怨必报,每一件事情一个过。报怨报得太过份,十个过。因而致死,一百个过。

  有恩必报,一件事情一个善。有仇不报,每一件事一个善。

  12、遗弃字纸,每十字一个过。

  13、邀人赌博每一次一个过。勉强邀不好赌的人参加赌博,每一次五个过。设赌场抽头,每抽一百钱两个过。

  14、劝导青年人除去烟酒嫖赌等坏习惯,每一人十个善。

  15、见良家妇女美色起私心,二个过。

  16、借人财物,如期而还,不过时日,一个善。

  17、弟子有过不加以教诲,小事是一个过。大事是十个过。

  18、隐人善,一件事一个过。扬人恶,一件事一个过。为除害救人而说出别人的罪恶,不犯过。

  二、察觉心念

  我们应时时反省,检点一天当中起了多少善念、多少恶念、多少无善无恶的杂念。好比农夫要使田地上的作物成长得顺利,就必须常检查田地中是否有杂草出生或野兔来偷食。所以古今中外的圣贤都教人检察自己的心念、行为和语言。例如:曾子每天反省三次,宋朝太子的老师赵阅道每天的所作所为,到了晚上,一定烧香禀告天帝,凡是不敢禀告苍天的事情,绝不敢做出来。

  时常察觉心念,才能进而止恶行善。这就是陈希夷先生在心相篇所说的:

  ‘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

  知其恶而不为,祸转为福。’

  三、忏悔业障

  忏悔是舍弃恶业必经的过程。要除去恶业,必须先澈底明白恶业的害处,然后心中才会对坏事情深恶痛绝。这么一来,要改过就容易多了。

  忏悔等于是把心地中的杂草和毒树的根部挖起来晒太阳。心地中的杂草和毒树被连根拔起后,当然会枯萎而死。忏悔一定要向别人公开忏悔才有效果。自己一个人私底下躲在暗室里忏悔,效果可就差多了。因为罪恶这种东西很像树根一样,你越隐藏罪恶,越不敢把自己所犯的过错告诉别人,那罪恶的根就越往下扎,而且越扎越紧。一旦你勇于向大众承认错误,那罪恶的行为就会立刻停止扎根或蔓延。所以佛经强调‘发露忏悔’的妙用。

  再者,当你把所犯的错误告诉别人以后,别人可能责骂或教导你改过的方法。让越多的人责骂我们,我们的恶业将来所受的苦报就越轻微。越隐藏罪恶,那罪恶将来所产生的果报也就越严重可怕。我们宁愿恶业早日报消减轻,而不愿将来连本带利加倍地报偿。

  所以经上再三叮咛我们要时常忏悔,才能减轻罪业:

  ‘若人造重罪,

  作已深自责,

  忏悔更不造,

  能拔根本业。’——业报差别经

  四、勇于改过

  有过最好马上改,千万不要拖延。万一不能立即改过来,就必须订立一个期限来改。但一定要从今天就开始改,不要等黄道吉日了。因为改过是刻不容缓的,越快越好,以免时间拉长了,‘夜长梦多’!

  改过好比在心地上拔除杂草和砍伐毒树。只要我们一息尚存,纵使我们过去犯下了滔天大罪,我们仍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改过可以从事上改,也可以从理上或心上改。如我们砍伐树木时可以从枝叶上开始砍,也可以从树干或根部开始砍。从事相上改过,好比枝枝叶叶地修剪,今天改这个缺点,明天改那个缺点,后天又将改某一个缺点……这样子改过,当然很缓慢又很费时。因为这种改过的方法,只在行动上勉强压制,没有把病根切除,所以不是根本的办法。

  改过最好先明白道理。譬如说要改掉杀生的坏习惯,先想一想:杀生有那些坏处?我为什么一定要杀生呢?不杀生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动物有多可爱?……,把这些问题想通了,自然而然就不会杀生了,不致于今天改杀鸡,明天改杀鱼,后天改杀蚂蚁……这么琐碎麻烦。

  所谓从心上改过,当然是最直接了当的。因为一切过失都是从心上产生的。只要一心向善,无有私欲,那就不会有过失了。也不必逐样检讨好名、好利、好色、好财、好怒等千百种过失,只要内心清净,自然一尘不染,万过不生。这叫做从根本上改过的方法。所以宗镜录第八十六卷上说:‘假如一个修行人,时常喜欢坐禅,明白心中没有妄念,而且不执著一切内外境界,这叫做大忏悔。’(注廿二)华严经上也强调从心上澈底改过才是真正的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性本空由心造,

  罪从心起将心忏,

  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灭罪亡两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

  下面我们从‘现代心理学’和‘行为治疗’的新知识来谈谈如何革除坏习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在这里把过失换成坏习惯,也是说得通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个坏习惯,而且某些坏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了。

  到底坏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呢?革除坏习惯又有多重要呢?现代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观念和思想会影响他的行为表现,不好的行为都是由于无知和自私来的。当他第一次表现不好的行为时,假如他没有察觉到它是一种坏的行为,或者只是察觉到而没决心立刻去革除,那么这种坏习惯很可能会再重复出现,而重复出现几次以后,该种行为就会有了一种‘惯性作用’,逐渐成为一种很强的行为势力,这就是坏习惯了。

  一旦坏习惯形成以后,一种坏习惯也会引发另一种坏习惯。许多种习惯养成后就会造成一种个性或人格的特性。例如,有抽烟习惯的人就有烟腔的个性。言谈时嘴角看起来,就像个有烟癖的人。有了这种个性以后,就会影响他的命运。因为命运似乎是由无数种个性所造成的。

  现在我们来谈谈革除坏习惯的原则:

  第一个原则:察觉你自己的坏习惯。

  当你有了坏习惯,你不但要正视它,而且要反省它。‘反省’在改革坏习惯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古今中外所有的伟人们都时常反省他们自己的行为。我们中国的曾子每天反省三次,而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没有反省的日子是不值得过的。’这到底为什么呢?因为反省可以使一个人灵敏地察觉他行为的缺失和原因。平日为生活奔彼劳碌,如果每天不利用片刻的时间平心静气地反省自己的行为,那又怎么能发现行为的过失呢?

  中国古代人每天检点自己的行为,做了一件善事便在缸里放了一颗红豆,起了一个坏念头便在缸里放了一颗黑豆,每天这样反省自己,日子久了,缸里的红豆就越来越多,黑豆也越来越少,这就是反省的效果!

  现代的心理医生也是常利用‘反省’来改进人们的行为。举个著名的例子来说,美国有一个心理学家名叫邓肯(Duncan),他对廿三个高中生做了一个实验。这些高中生都犯了饮食过多、咬指甲、讲话尖酸刻薄、说脏话、或爱吃零食……等坏习惯。

  邓肯首先帮助这廿三位高中生选定特殊的行为目标,譬如:每周所吃的零食不得超过一百五十元。然后发一张纸条给学生,要学生把每天改变行为发生情况和比率纪录下来,使学生察觉到他们吃零食的实况和时间。到底一周当中那一天最爱吃零食?为什么这一天吃得较多?一天中什么时刻嘴巴最馋?平时吃的是什么类的零食,饼干、糖果、健健美或养乐多?

  然后每隔一段时间(例如:每周班会完毕自由活动时)这些爱吃零食的同学聚在一起研究心得,交换意见。

  邓肯发现这个实验办法很有效。所以这个方法也被许多心理学家们广泛地应用到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方面。我们需要明白这个办法之所以会成功,就是因为它让那廿三位学生觉省他们的坏习惯。

  察觉和反省是革除坏习惯的妙方。有些坏习惯只要察觉和反省就可不药而治了。我们现在举一个行为治疗的例子来说明:

  老张平常与人谈话时,脚有打拍子的坏习惯。因为这坏习惯已经由来已久了。所以老张打起拍子觉得顶自然的。他一边讲话,脚就一边打拍子,他丝毫没感觉到他的脚在打拍子。

  有一天,老张的好友老李看到老张的脚在打拍子,他告诉老张说:‘您刚才脚打的拍子很有音律美,请您再多打几下,让我欣赏欣赏。’老张不好意思地再打了几个拍子。

  可是,从此以后,大家却很少看到老张再打拍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老张察觉到他自己脚打拍子的坏习惯了。他明白老李那婉转的话语,同时内心也深深地感激老李。

  行为治疗的科学家们发现:大部份坏习惯一经察觉以后,第二天的出现率就有显著地下降。一个星期内坏习惯便消失了。

  譬如,小林是一个很内向的大女孩,她看到报纸前一阵子常常记载强奸杀人的事情,内心感到无比的恐惧。她从学校放学回宿舍,一路上老觉得有人在跟踪她。最近每天晚上都起来检查门窗好几遍。她的一位室友看她这样神经兮兮地,告诉她说:‘今晚你已经检查了三次门窗,你发现到什么呢?如果还没有,我再陪你起来澈底检查两次!’经过这两次的澈底检查门窗,小林已经察觉到原来外面根本没有人跟踪她,这是她自己的疑心所致。从此小林也就一觉到天亮,晚上不再起来检查门窗了。

  由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察觉自己的坏习惯,对于身心健康是多么重要啊!

  第二个原则:澈底了解坏习惯的害处

  要戒掉坏习惯,首先就得澈底明白它的害处。因为你不明白坏习惯的害处,戒掉坏习惯就不会卖力踏实。

  譬如,我念初中时,有一课国文生动地描写到抽烟的美景,著者有‘饭后一支烟,快乐似神仙’的趣味,他把吐出来的烟看成云彩如雾,而把屋子里的蚊子看成鹤,蚊子在烟中飞,他看成鹤在云彩中飞舞,并且说它有多美多美。

  假如这篇文章给戒烟快要成功的人看到了,很可能会使他信心动摇,而萌起抽烟的念头。所以当我们要学生戒除某一项坏习惯时,绝对不可提起那坏习惯的便利之处。有许多学生误以坏习惯有某些‘好处’,事实上,他心中的那些‘好处’很可能是文人笔下描写不实或者商人夸张宣传的结果。

  所以当我们要革除某一项坏习惯,我们必须尽量收集那些坏习惯的缺点,并且对这些缺点加以客观地理解。我们对某一项的缺点了解得越多,改革起来也就越轻松省力。例如:美国有一种教室开放给学生参观,并且欢迎学生到那间屋子里去抽烟,可是有很多人到那教室以后就不敢再抽烟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那教室抽烟,自己可以清楚地看到烟对身体的各种坏影响—烟对肺部、肝脏、肾脏、神经系统、胃部、肠的蠕动、内分秘……等的害处。

  要是我们没有这种精密的仪器设备,我们应怎么教导学生明白坏习惯的害处呢?

  方法有很多种:当其他不抽烟的同学写‘国庆日感言’时,教师可以强迫抽烟的同学写‘抽烟的害处’等作文题目。本来那学生认为抽烟没有害处,现在为了要写作文,只好动脑筋想一想抽烟有那些害处,万一他想不出来,他可能会去图书馆找资料,问问同学或师长……这么一来,他就可以逐渐明白抽烟的害处了。

  我们要使学生戒掉随地吐痰的恶习,也可以在游艺会时透过话剧或相声把吐痰的坏处表达出来。也可以把吐痰的害处用壁报画出来,或者带学生去看有关的影片,或参观肺结核防治中心……等。

  只有当我们对坏习惯的害处澈底明白以后,我们才会对它深恶痛绝。一有了深恶痛绝的情绪,我们才容易把坏习惯连根拔起。

  第三个原则:时常忏悔,并且坦诚向他人承认自己的过失或坏习惯。

  我们的过失和坏习惯,就像树根一样,在愈隐密的地方就长得越坚固。当我们做错了一件事情,越不敢告诉别人,这件错事就越不容易改正过来。假如我们不顾面子,勇于公开地向他人认错,那下一次就不容易再犯同样的毛病。这好比把树根挖出来晒太阳。

  由于忏悔对改过有莫大的帮助,所以无论佛教或基督教……等大宗教都鼓励人忏悔改过。

  诸君千万不可误以为忏悔只是愚夫愚妇干的行为。只要我们的心地和品格还有丝毫的过失,我们就得天天忏悔。也惟有这样,我们的人格才会逐渐接近完美。

  忏悔的功效通常随著我们所忏悔的对象而异。我们对越多的人承认自己的过失,忏悔的效果越大。我们对越敬爱的人忏悔,其效果也越好。因为我们都不喜欢别人说我们讲话不守信,尤其是由我们最敬爱的人口中说出。所以当你要革除某一项坏习惯时,你应尽可能告诉你的亲朋好友,然后坚决而且认真地戒除,不允许有破例的情况发生。

  譬如:你向亲朋好友老师们宣布你下星期三要戒烟。到了下星期三就不好意思不戒烟,因为大家早都知道你要戒烟了,你不戒烟,就很难向大家交待。不但有人会嘲笑你,而且你也会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你到时不戒烟不行,因为不戒烟的后果可严重了:你的朋友会离弃你,你的老爹不给零用钱,老师对你印象不好……。所以当你想革去某一项坏习惯,而向大家宣布你革除的日期时,会产生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强迫你就范,而革除那坏习惯,这不等于是好的‘逼上梁山’吗?

  第四个原则:假如你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立即革除那根深蒂固的坏习惯,那么,你便应采用逐步改进的方法。

  逐步改革坏习惯的方法,现代的心理学称之为‘渐次接近法’(method of succesive approximation)。什么叫做‘渐次接近法’呢?比方说你的烟瘾很重,每天抽了一包半的烟,你现在明知抽烟不好,可是你无法一下子改过来。那么,你自己就可以订立一套逐步戒烟的办法—每两个星期戒掉一支烟,过了卅六周以后,你也就可以把抽烟的坏习惯完全戒除了。

  你觉得自己零食吃得过多,每天都固定少花一点钱买零食,逐渐朝向所订立的标准前进,总有一天可以戒掉爱吃零食的习惯。

  这个方法效果虽然比较慢,可是只要你持之以恒,坏习惯也终究会消失的,而旦消失得十分自然。较没有决心和毅力的人,适合用这种逐步推进的方式来革除坏习惯。

  这个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实行的人在革除坏习惯的过程中可以感觉较自然而没有心理压力。可是它的缺点就是怕有些本来一次可以了断的坏习惯,而你却慢慢革除,不但使人懒散,效果不彰,而且极容易因‘夜长梦多’产生延误的现象。

  所以当我们采用逐渐法革除坏习惯时,我们应计划周详,不操之过急,也不可以过于散漫。我们在革除坏习惯的过程中,绝不可允许破例的情况发生。

  当我们需要明白,有些习惯可以马上改过来,有些习惯则要慢慢地改变,而不可操之过急,操之过急反而把事情弄糟了。例如:你向来不运动,可是现在一下子每天运动三、四小时,你当然会受不了。不如每天先抽一、二十分钟稍微动一下筋骨,慢慢再把时间加长,逐渐把运动的内容加难,日子久了才能遇难不愁,逢苦不累。

  有些学生怕数学,我们不能一下子希望他做几个钟点的数学习题。而应先叫他每天抽点时间做简单的数学题目,由浅而深,时间也慢慢加多。

  至于要实行冷水浴也不是一蹴可及的。对于洗热水浴的朋友,一下子想改洗冷水,可能会感冒著凉。但如果他每天洗澡水的温度逐渐降低,先冷热水参半,三个月以后才完全洗冷水,那就不会因突然洗冷水而产生打喷嚏的现象。

  第五个原则:用良好的新习惯或行为来替换旧的坏习惯,会使你在革除坏习惯的过程中,觉得更轻松容易。

  譬如,养成随地吐痰的坏习惯,大都是因为出门身上没带手帕和卫生纸,嘴里有痰时,看不到吐痰的沙缸子,又找不到适当的地点,所以就随便吐痰了。现在我们要改除学生随地吐痰的坏习惯,只要求他们身上一定要带手帕和卫生纸,并且在校园里多放几个吐痰的沙缸,那学生就不会再随地吐痰了。换句话说,使学生养成带手帕或卫生纸的新习惯,就可以革除他们随地吐痰的旧习惯了。

  有时,我们只要使学生养成吃口香糖的习惯,就可以把他们讲脏话的坏习惯革除。因为嘴里嚼著口香糖就不方便讲脏话。

  要使用替代的方法来革除坏习惯,以所采用的新习惯和坏习惯不能同时存在,所产生的效果最大。例如:有人因为无聊,所以才赌博。我们要革除他赌博的恶习,只要发展他的特长或潜能就行了。当他在乒乓球上能打得出人头地;他越来越喜欢打乒乓球,就没时间而且也不想去赌博了。打乒乓球就是代替赌博的新习惯。

  第六个原则:是改变习惯应选择适当的时机。而坏习惯的革除则越快越好,最好从现在就开始。

  有些习惯的改变需要适当的时机才容易成功。譬如,你想实行冷水浴最好从夏天开始;想学开车子最好在暑假。

  然而,大部分习惯的建立是没有时节性。想要建立没有时节性的好习惯,或革除坏习惯则应越快越好。

  假如你想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最好从现在开始写,而不要等到明年元旦才开始。因为‘夜长梦多’,元旦可能有许多事(例如,开庆祝会,想出外旅行,好友来访……等)使你没空写日记。

  你想要把英文或数学念好,最好也是从今天开始,而不要打算从下学期开始。因为下学期很可能又有新的课程让你忙的。所以我们尽量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明天,而应养成‘从现在开始’、‘今日事今日毕’的心理。

  毫无疑问,对于坏习惯的革除则应越快越好。因为纵容坏习惯,越纵容越糟糕。首先它使你内心不安,精神恍惚,到后来它就使你神不守舍,而成为坏习惯的奴仆。

  大哲学家威廉·詹姆士(Williom Jame)说得好:‘一有了革除坏习惯的决心就应马上付诸行动。因为有了决心和好的情感而任它消逝,不产生实际行动。远比失去一次机会还糟糕。这会妨碍到将来决心的强度和情绪的正常发泄。’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