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华禅师神奇的泰字舍利
涤华禅师
涤华禅师,自号无名僧,江苏淮安人,生于清宣统己酉年腊月(公元1910年1月),寂于1996年农历四月,寿腊八十八。
师父是一位日食一餐、常跌不卧、生活极简陋的修行人。梦中得释迦牟尼亲赐一茎草,醒来即彻底明了《金刚经》之义,后闭关数年撰写《金刚经注解》和《心经感关房般若觉》,发愿其著出现世间,度一切相,永无截至。向人们揭示如来禅之真义及修行方法,真心实愿诸后学人能明其心而见其性。
师父去世后一个多月,一直置放于江南的暖湿空气中,身上毫无异味,肢体柔软如生。遗体在火化炉中焚化时,围观者清晰看到,火光中依次显现他本人坐像、释迦牟尼佛头像、弥勒菩萨像、达摩祖师像、六祖大师像、观世音菩萨像、济公活佛像。
骨灰冷却后,找到许多白色、黑色、紫色的舍利子,颗粒饱满,质地坚硬。尤为奇特的是,发现一块骨片上有个凸起的“泰”字,字迹端正,精致无比,似神雕仙刻,令人人叹为观止,金山寺慈舟方丈看后说:“千百年才出一这么一个“泰”字”,因此被称为“千古一泰”无名僧。
师父一出生就是食素的,俗家是做生意的,因此家境殷实,条件很不错。但幼年10岁左右因为邻居替小女叫魂,他自己应答了一声“来了”,本是一句戏言,自心起了疑惑,失掉魂魄,得了病,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精神错乱。后来越闹越厉害。当时有媒婆来说亲,师父大闹不止,说无婚能做上仙。三年之内日夜不安。后来师父自己叫着要去做和尚。父母不得已把他送到寺庙中作了小沙弥。因其家庭条件好,当时还有个工友培养他入寺照顾他。他的病也开始好转。
一直等到他15岁诈称二十岁去宝华山慧居寺受戒后病情痊愈。17岁因其祖父过寿,他回来祝寿,因此贪恋世俗,后又还俗娶了太太过了世俗生活。师父从小没读书,不会写字。后来和他太太一起学习认字3000多个。他自己也不会管理生意,其中因战乱,其家业开始衰败,后来师父学会了箍桶,曾经有一次在大街上看到地摊上有佛像和佛经,他就买了些回来。从此又开始转凡情念圣意。合家常斋并念观世音菩萨,多年如一日。后来又一字一拜抄写妙法莲花经,多年如一日。并常常春节期间闭关念阿弥托佛,在闭关期内,不箍桶、不出门、不开口说话、不写经、不理会一切事。在某日他闭关后与太太同睡的晚上,他做了梦,从此以后淫欲之心逐渐绝灭。于1956年29日闭关圆满日早上他太太给他送饭时,双方失手饭碗跌碎。由此而发心出家。那时候他四十八岁。
他安排好家里之后,就去云居山真如寺,拜高僧虚云老和尚(这是近代非常德高望重的禅师)。虚老对他说:“当不忘旧,仍依故师”。师父从此就在那里学习参修,师严谨守戒律多年如一日。
后来师父去古山补戒。并发心持一餐(每日只吃一顿),持坐(不卧),并自己提字:“一餐救母难,不卧报佛恩”。师登坛得戒身披三衣,双目泪雨而痛哭。哭者,复得其衣而生感也。得戒后,在鼓山闭半关、持坐、持语、持一餐,三年如一日。圆满后,即开口讲话。没多时,复又持语。有某当家师,勒令开口,师而被迫说话,即离山到某处。至某处至文化大革命时,被迫至俗家。
师父来到俗家儿子处,他儿子给他另僻一个小房间,没有窗户,一人清修。师父以卖草纸为生,上午卖草纸,下午、晚上参禅、参学、跏趺与阅经。在多年内,犹于一日。在此期间,师父某日在梦中至某处,参济颠师,师问大德:“何为最上乘?”济颠禅师说:“超出三乘以上者,亦名为佛乘也。佛乘者,无生亦无灭也,即与佛为一体者,姑且名为最上乘之发也。”师父又问:“以何法门能乘此乘耶?”济颠禅师说:“常阅《金刚经》,日久即能见也。”师父于是常阅《金刚经》。从此向后,常乘大轮船到某处上学。学位是二十七号,常如是,非一、二、三、四、五次,问见甚么?答:“乌金板上放光而已,别无所见,何者梦也。”
后来次子拆屋重建,师父在某日梦中到一宝所,见正殿当中,端坐释迦牟尼如来,别无其他弟子等。师下拜,起身抬头观佛时,见韦陀尊者立于如来之前。师言老韦,余不拜汝,余拜的是释迦如来。是时尊者起身举步,绕于佛后,一时师见如来起身离坐,举步下阶。师跟从佛后,到殿外阶下,如来顺手拔草一茎给师,师执草而醒,即明金刚之义,而能开笔。师父说,其义若伪,当犯大妄语戒。学者当思之。
师父即时离开俗家,到处云游参访,尝尽各种窘迫。其中一次无奈之中他留在于某道场,某日跟随大众上殿念诵至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心感其意而潸然泪下。后马上离开寺院继续云游。
师于文革后期,国家落实宗教政策后,又回到了鼓山涌泉寺,在那里扫地几年,看铁树几年,后因师父查出肺洞晚期,被寺院安排至专门安置亡僧灵骨的海会塔等死。那里少有人来往,甚为清净,师父的病不治而愈。师父就在那里照看塔。有时去寺庙领一些柴米,有时候就捡一些别人扔掉的菜根来吃。在看塔的过程中,发心注金刚经,度一切相,三年完成。那时是1989年,师父81岁的时候。后来告退住祖堂。82岁写正订本,本注一部。
金刚经注解出现世间之后,遇种种困难。师父生死大事终未究竟。经法子真如、真照联系,承蒙镇江金山寺养廉长老慈悲推焉,幸得方丈慈舟大和尚慧眼识珠,允以一席之地闭生死关。师父于此关中再补订《金刚经注解》和新写《关房般若觉》。出关后继续与诸弟子更进最上乘。
在无名僧涤华禅师圆寂11周年时,经各方道友提议,希望建一座舍利塔以安放“泰”字舍利,让天下有缘之众生共同瞻仰,沐浴法恩,种如来禅之无相种子,共登彼岸。
舍利是什么,固然非凡情所能测度,但舍利有什么用呢?是很非常明显的。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经卷)一样,具有弘法的价值。本师释迦牟尼佛涅盘后,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国、释迦族等八国分成八份,建塔供养。至公元三世纪,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万四千,佛教大兴。前几年,在我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对于佛法的弘扬有重大意义。世尊示寂后,为什么要留下舍利?这是很有意义的问题。
1 可逢凶化吉,避灾解难。 2 受天人护法和其他众生的护持、尊敬,避免非人、魔障干扰。 3 重业轻报;可以用于佛像装藏,净灵等。 4 持一句咒之功德,可增获百千万倍之功德,若造一句口业,也得百千
我们普通人,死后火化时有些人是否也能生成些舍利子?有人分析,佛教界的一些修行之士之所以能够生成舍利子,与其长期素食和饮山泉水有关。菜蔬和山泉中富含各种矿物质,经几十年积累,人体各部含量很多,圆
舍利花如同花朵那般。即舍利子的骨片。何种人才能修出舍利花呢?唯有正宗佛教的修证成就者,才会有舍利、坚固子,得大成就者才会有舍利花;不是正宗佛教者不会有,正宗佛教未得大成就者亦不会有舍利坚固子或
舍利子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
龙宫舍利子简介: 龙宫舍利子起源于缅甸边区,山势绵延,有如盘龙腾空的气势,山洞入口有如龙宫之壮丽,法人称之为龙宫洞。佛经记载古时由苦行僧侣在洞中修行,由于高僧全身金刚法体,洞中灵石经长时间产生变
南怀瑾,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南师荼毗仪式结束后,弟子们经过讨论商议,在否决了就地不开炉建塔的方案后,于2012年10月5日早晨四点打开荼毗炉,看到经过荼毗后,南师的头骨完整,上面缀满各色舍利子;头骨一半呈现黄色,一半呈现蓝色;其余身体化成舍利子无数。
舍利子在历来传说中都极富神秘色彩,据说能带来祥瑞。法门寺的佛舍利据记载曾多次大放异彩,是为瑞相。有些舍利子本身更是神奇,如肉身舍利等。而随着社会发展,有大量的仿冒舍利出现。因此,掌握正确的分辨方法是现今很必要的事情。
释地藏肉身不朽: 1200年前,公元794年,农历7月最后一天,金乔觉召集其徒子。然后向徒子告别道:我死了以后,不要火葬。把尸身放入石头缸,三年后再拿出来。如果到时候还不朽的话,再在身上刷金漆。他99岁入
问题:舍利花、舍利子是从何而来的?火化后的骨灰,有的骨头上有些绿色、蓝色、黄色等颜色,和一些像珊瑚一样的骨头,看起来也很漂亮,这些是舍利花吗?大安法师:对于这个问题,要深信佛法不可思议。你可以做个比较,为什么有些念佛人,助念之后能够烧出舍利花,有各种颜色。那些不信佛的人,没有人助念的人,他的骨灰烧出来是什么情况。你可以做一个对比。
古代“月”字通“肉”,所以这座寺院被读作“肉身宝殿”。九华山有肉身舍利的,并非只有这座月身殿,但是这其中所供养的金乔觉着实是了不起。金乔觉于719年来到中土的时候,佛法已然盛行,尊佛之道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是年轻的金乔觉没有在此停留,他来到了地处江南的九华山。
我们拜舍利也好,拜佛像也好,都是功德,都是力量,都是向佛恭敬礼拜,我们同样可以消除业障,同样可以增长善根、福德、智慧,可能舍利要尊贵些,但效果都是一样,只要心诚则灵,确实没有什么大差别的。
这个完全是一个误会,舍利是佛菩萨还有罗汉、历代高僧大德通过修戒、修定、修慧,他们由于精进地用功办道,在身体内,通过精神气凝结起来的舍利。这种宝物的东西不是叫你舍弃一切,不是这个含义,这样就误解了舍利的含义,我们不能以讹传讹的来听它。要按照佛法里面的真实解释舍利,千万不要误解这里面舍利的含义。
舍利在经上说得非常清楚,它乃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它是怎么来的?就是透过佛弟子们或者佛陀本人,以持戒修定修慧的这种行为,然后转化了整个人身心的果报,最后呈现了一个殊胜的相,事实上就是由精神而影响了物质的形成。
有人认为,舍利是高僧圆寂后,经火化而烧出来的结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印光大师文钞》中开示:舍利是梵语,译为“身骨”,是修行人修戒、定、慧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是心于道合,心于佛合者的表相。舍利可分为:碎身舍利。即高僧大德火化后的遗骨结晶而成,骨骼形成的舍利是白色的;头发形成的舍利以黑色为主;肌肉形成舍利以红色为主。
舍利子也叫做坚固子,这种坚固子是由坚固的道心感应来的。当一个人临终念佛的时候,假如对求生净土,信心极其坚定的话,也能感应到舍利子。虽然当下还是凡夫,但是只要一生净土,必证不退转位。
在世界佛教总部所属寺庙之一的圣迹寺,发生了一桩佛教史上从未有过的特大圣迹,一位高僧长老圆寂后,十几天其法体发生脱胎换骨大神变,当下震惊所有在场佛教七众弟子,此一真实不虚的现象摆在佛教徒与世人的面前。据悉,这位圆寂后不仅脱胎换骨,而且成为金刚不坏肉身舍利的圣僧就是世界佛教总部经律论三藏总导师因海老和尚。因海长老从来淡泊名利,远离尘嚣,
《金光明经》中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是佛教修行解脱成就的标志,故历来为信仰者所崇拜。尤其是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更是在佛教徒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提及
2015年3月27日,觉真长老法体进入荼毗后的第五天,按禅宗丛林传统,曙明法师等长老众弟子在紫金寺对觉真长老灵骨进行了初步分拣,发现各种舍利异彩纷呈,十分庄严。长老生前好友、嗣法门人及信众居士共同见证了这一神圣时刻。
舍利又叫舍利子,是梵文Sarira的音译,意为遗骨、灵骨,通常指佛或佛教高僧去世后火化遗留下的各种颜色的坚硬结晶体和残留物。佛经《金光明》卷四上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这是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