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罗汉的舍利

佛舍利 | 作者:网络 [投稿]

阿罗汉的舍利

辟支佛舍利 (Arahant Bi Zhi Fo Shrine )

  佛陀最初之弟子一千两百五十五位另外还有很多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等,而其中之十位最具代表性一般信众常以佛陀-十大弟子称谓。

  根据Mayingyan Relicsand Ven.Kondanna(介绍佛陀舍利子与十大弟子舍利子的书)所述:

  佛陀十大弟子舍利子其来源就有如佛陀舍利子一样,当神圣佛陀十大弟子神圣身躯火葬后,肉体与血的部份化成灰烬但是骨头部份则遗留下来舍利子,关于其颜色与形状在Pitaka经典中并无记载。

  据说佛陀的十大弟子在生前即作了一个关于他们死后要不要遗留下来舍利子的决定,如果死后要留下舍利子就会照他们之愿望而遗留下来舍利子,不要者也将如他们所愿而完全没有遗留下来舍利子而化为灰烬。佛陀之十大弟子据记载并非每一位皆有遗留下来舍利子,在众多佛陀弟子中以Ananda(阿难陀)为例,根据KhaggavisanaSuta之评论记载,据说阿难陀之骨舍利子于阿难陀涅盘时其火化后其神韵殊圣双足盘座而显于天际,分化为二置于虔诚佛教信众两旁,然而VenDabba(梵波堤)也如阿难陀一样的涅盘方式但就是没有遗留下来舍利子,毫无疑问的如VenBakula(薄拘罗)/Apadana.……等皆如是一般而遗留下来众所认证之阿罗汉舍利子。

阿罗汉的舍利

须菩提尊者-解空第一(舍利)

  文物编号:AR-001

  文物规格:4mm~6mm

  文物形状:不规则椭圆体状

  文物颜色:米色(舍利表面具光泽)

  须菩提为梵语 Subhuti 的音译,意为“善见”“空生”等含义。他出生于王舍城婆罗门家庭,自幼聪明过人,但性情倔强好嗔。据说他是由山神引导而皈依佛陀的。须菩提也有自己的特长,他“善解空义,志在空寂”,在佛弟子中号称“解空第一”。他常把“空理”贯穿于自己的一切言谈举止中。一次,他在罗阅城耆崛中缝补衣服,佛陀突然来到该城,当地百姓纷纷前去迎接、礼拜。他本来也想前去迎佛,但就在他将要动身的一霎那,骤然一念思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空理,不应以色身去看待佛陀,真正的礼佛是要明了诸法性空的谛理,而没有前去迎接。他的这一作法后来得到佛陀的高度赞许,佛陀称他是“第一个迎接佛陀的人”。由于须菩提善解空义,他对一切事物都能不起执着,不起诤讼,胸襟宽广,豁达自在,佛陀因此称扬他已证得无诤三昧,是人中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阿罗汉的舍利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舍利)

  文物编号:AR-002

  文物规格:2mm~4mm

  文物形状:不规则球体状

  文物颜色:深咖啡黑色(接近黑咖啡色)

  目犍连-神通第一

  目犍连是梵语 Mahomaudgalyona 的音译,又称“摩诃目犍连”“大目犍连”“目连”等名。他出家前与舍利弗同学婆罗门教,交往甚密,后遇马胜比丘而一同皈依佛陀。目犍连出家后,刻苦修行,修得非凡的神通本领。他曾以神通力量识破了莲花色女的诱惑,得到了佛陀的极大嘉许。他也因此在佛弟子中得到“神通第一”的称号。目犍连积极地辅助佛陀弘法度生,是佛陀一生弘法的重要助手。因此,佛陀称他与舍利弗为其弟子中的“双贤”。佛陀曾说:“此二人当于我弟子中最为上首,智慧无量,神足第一。

  目犍连还是佛教里重孝道的典范。据《目连救母经》记载,目犍连曾以神通力量,得知其生母因生前造大恶业堕入地狱,受大苦难,而求助佛陀。佛陀告诉他在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以百味饮食置盂兰盆中,供养出家僧众。目犍连依此而作,终使其母得救。后世依此方法为亡灵超度,并形成“盂兰盆会”节日。千百年来这一节日在佛教及世俗社会里盛行不衰,目犍连也因此驰名古今。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