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图描绘的是禅宗极为有名的公案,说的是唐代夹山善会禅师被船子德诚禅师三次打入水中而开悟的经过。唐代的夹山禅师是一位有名的大法师,他佛法好,学问好,讲经说法,听众极多,名气大得很。有一次讲经时,有人问:“何为法身?何为法眼?”
他答:“法身无相,法眼无暇”,这从教下讲是圆满的,可是台下有个道吾禅师却噗哧一笑,夹山禅师知道事出有因,便下坐虚心请教,道吾禅师告诉他:
“你说的错倒没错,只是没有亲自证得,没有亲身体验过佛法的妙味,别人也不能通过你的说教证得佛法,体验佛法的妙味,你说的这些都不是当下能成佛的法,而想得到当下能成佛的法必须有师承。”
夹山禅师还想继续求教,道吾禅师没有直截回复,却把他转介给船子禅师。夹山禅师到船子禅师处一见面,船子禅师连问夹山禅师几个问题,结果夹山禅师都依教理圆满地回答了。
没想到船子禅师却把脸一沉,呵斥道:“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合头语就是圆满的答案,因为这些都是文字知解上的东西,心上未能悟到,不能契入大般若境界,这些知解上的东西,都是意识的境界,在实际禅修时全都用不上。
船子禅师又说:“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钓三寸,子何不道?”是说像钓鱼一样放那么长的线下去,现在就差那么一点点了,也就是说,你下了那么多功夫,你想悟道,你想成佛,现在悟道,成佛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你怎么不跟我说说当下怎么悟道,当下怎么成佛呢?
夹山禅师是有名的大法师,三藏十二部、唯识、中观什么都会,样样讲得通,正想给船子禅师高谈阔论一番,刚要开口,却被船子禅师一船杆打入水中,人一入水要被呛水,还要憋气,好危急,头刚一冒上来,船子和尚就催他“快说!快说!”
气都喘不上来,人还在水里,夹山禅师却还想发表演说,就又被船子禅师用船杆按入水中,又刚冒出水面,船子禅师又逼他“快说!快说!”
刚要开口却又被按入水中,如是三番,夹山和尚豁然大悟,乃向船子禅师点了三下头。你想,人被按入水中,时刻有生命之忧,呛水之难,气都上不来,哪还有心思讲经说法。
这时满腑经纶,无量才艺,早到九霄云外了,精神高度警觉,大脑空空,什么妄念都没有了,当下契入明空双运境界。船子禅师就是用这个方法硬是让夹山禅师开悟。
然后告诉夹山禅师:“我在药山禅师那里参学三十年,只是搞清楚了什么是本来面目,你现在已经得到了,以后你不要再住在城市人多的地方,要到深山里人烟稀少的地方去保任这个境界。”
夹山禅师告别师父,边走边回头,一是舍不得离开师父,二是心中想,难道佛法就这么简单吗!我多年的世间学问,三藏十二部的佛法……众生贪嗔痴慢“疑”嘛!夹山禅师对此有些怀疑。
船子禅师看明白了夹山禅师的心思,大喊一声,夹山禅师回头一看,船子禅师竖起船杆说:“汝将谓别有?!”是告诉夹山禅师“你不要认为另外还有成佛的法!”于是就把船弄翻,自己淹死了。
夹山禅师这回就死心塌地,头也不回地走了。
禅师用生命为坚定弟子信心,这就是一代祖师的风范,这就是为法捐躯。憨山大师对此曾有拈提说“假如夹山那时还停留在文字知解上,船子如何为他舍得命来”。
可见,“顿悟”、“见性”重要,对“顿悟”而“见性”的见解有坚定的信心,即“定解”更重要。此后,夹山禅师独自在山中闭关十多年,长养圣胎,刻苦修行,然后才出来弘法。
五十五卷。明·憨山德清撰,侍者福善录,通炯编辑,刘起相重校。又称《憨山老人梦游集》。为憨山德清语录的集大成本。收在《禅宗全书》第五十一册、《万续藏》第一二七册。作者德清,晚年号憨山老人。与云栖盐宏、紫柏真可、蜀益智旭等三人被称为明季四大师。治学范围极广博。除佛教经论之注疏外,另有关于《老子》、《庄子》、《中庸》等书之注解。
当脑筋清楚,体力充沛的时候,最适合打坐,最好养成每天固定的时间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钟,如能坐到半小时至一两小时更佳。
迦叶二十八传至达摩,达摩五传至曹溪六祖六祖后派列五家。六祖传青原思祖,思传南岳石头迁祖,迁传药山俨祖,俨传云岩晟祖,晟传洞山良价禅师,价传曹山本寂禅师,后人尊为曹洞宗。又石头传天皇悟祖,悟传龙潭信祖,信传德山鉴祖,鉴传雪峰存祖,存传云门文偃禅师,曰云门宗。
明州天童景德寺语录 侍者 祖日 编 山门天童大解脱门。豁开衲僧自己。透乾坤无表里。虽然万古清风八面来。前楼后阁玲珑起。 佛殿。黄金妙相。驴腮马嘴。咦。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方丈。横一丈竖一丈。文殊维摩隔壁抓痒。卓柱杖云。尽大地人不钓自上。 至法座前
禅宗经典有哪些?《大般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我国著名高僧虚云大师,是禅门巨匠,是禅宗史上极为罕见的大器之人,是我国佛教继惠能大师后又一位伟大的觉者。虚云大师生于1840年,示寂于1959年,世寿120岁,僧腊101年。虚云身受禅门五宗法脉,即:沩仰宗七世、法眼宗八世、云门宗十二世、临济宗四十三世、曹洞宗四十七世。虚云喜禅,他晚年对弟子说:“余于初出家后,自审根器,当从行门人,故习苦行,
临济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时暂露端倪。从曹溪的六祖惠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一直到临济的义玄,于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后世称为临济宗。义玄是惠能的六世法孙。又临济六世孙为石霜之圆禅师。圆禅师以后分杨岐派、黄龙派。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滞,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释迦牟尼佛→初祖摩诃迦叶→二祖阿难尊者(中经二十八代至)→西天二十九祖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南狱怀让禅师→马祖道一禅师→黄辟希运禅师→临济宗第一代临济义玄法师(中经四十二代至)→虚云古岩禅师→净慧本宗禅师→寂仁常毅禅师→四十六代义辉寂月
问:静坐如何入定?入定后应如何?答:静坐是静坐,入定是入定。入定是佛家、道家专有名称,看你要修哪一禅定,百千法门,各有不同。“定”字本身的意义就是把一个东西定住,念头像一颗钉子钉住,像一颗珠子放在那里,珠子是活动的,把它定住,摆在一个中心点,专一不动。
有一位沙弥,满怀疑惑地向无名禅师问道:「禅师,您说学佛的人要发菩提心普度众生,但如果是一个坏人,他已经失去做人的条件,那就不是人了,既然不是人,还要度他吗?」无名禅师没有立刻回答,只是拿起笔来,在纸上写了一个「我」字,但字是反写,如同印章上的刻
达摩祖师早年辞别祖塔,跨越重重大洋,抵达中国。于是有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与武帝论功德的对话。梁武帝问达摩:“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计,有何功德?”达摩祖师答言:“实无功德。”梁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祖师云:“此但人天小果有
大慧宗杲禅师座下有一位道谦禅师,跟大慧宗杲禅师学禅很多年,每天用功很认真,但是十几年没有成长,非常焦虑,大慧宗杲禅师就让他到长沙去给张浚居士送信。道谦禅师就更加烦恼,不愿意去。但是老和尚吩咐了,他又不能违逆,于是就把烦恼跟同参道友说了,其中一位
曾经有位老修行,独自住在深山的小茅棚里,对自己的修行还算满意,自喻“三十年不冒烟”。就是说已经三十年不生烦恼了。有一天来了一群牧童,叽叽喳喳地,非常热闹。老修行在蒲团上打坐,也不理睬他们。小孩子们调皮,有的去拉老修行的手,有的去动老修行的腿,
古代有一位饱读诗书的学者决意前往南海拜访南隐禅师,同时寻求禅的道理。南隐禅师见到有客人来,准备了茶水招待学者。南隐禅师将茶水倒入杯中,一直倒到茶水都满出来,南隐禅师还继续倒。学者见状吓了一跳,着急地阻止南隐禅师:“南隐禅师,茶水都满出来了,别再
道明禅师问一僧人:“最近离开了什么地方?”那僧人便大喝一声。道明说:“老僧受你这一喝。”僧人又喝叫一声。道明说:“三喝四喝后做什么?”僧人无言应对。
荣西禅师(1141-1215),日本佛教临济宗的初祖。荣西为研究禅法,两度入宋,参谒天台山万年寺虚庵怀敞禅师,承袭临济宗黄龙派的法脉,而后发展成日本禅宗的主流。日本禅宗虽早于奈良时代即开始流传,但并不兴盛,真正独立成宗,造成广大影响者,首推荣西禅师所开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佛像的诞生是由于佛陀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数十日未见佛陀的波斯匿王非常思念他,为了便于供养、礼拜,便塑造了一尊佛陀像。
可以,只是注意:1、中途如果间断,念补阙真言三遍,后续继续时,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
全素者在外用餐,或是收受亲友赠送的食品,多多少少难免遇到误食含有动物成分,或是酒类、五辛成分食物的尴尬情况。误食荤食后,有的人的心里可能会觉得不舒服,不知该如何是好,甚至会产生愧疚感。
常有善信问是否能请人代为诵经祈福。此举当然可以,但如能自己亲身去行则更能获益。
学佛吃素是为了长养我们的慈悲心,但是葱蒜韭菜都是植物,为什么不能吃?葱蒜韭菜属于五辛,又曰五荤,指五种辛味之蔬菜。
“刹那”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词汇,在名家笔下浪漫又深刻。如白居易的:“恨僧祇长,欢荣刹那促。”又如朱自清的“要体会的是刹那间的人生,不是上下古今东西南北的全人生!”
一日南泉至,问如何是庵中主?释:识起迷情于何是庵中主,庵中主者即谓本来体性也。杭州大慈山寰中禅师云:“苍天,苍天。”
皓月供奉,有一次问赵州禅师道:“普天之下,所有的善知识,是不是都已证得涅槃解脱了?”赵州:“大德问的是果上涅槃?还是因中涅槃?”
有一学僧去拜访越溪禅师,问道:“禅师!我研究佛学、儒学二十年,但对于禅道却一窍不通,你能指示我一些吗?”
慧忠禅师有一次问紫璘供奉(僧官职称)道:“供奉学佛多年,‘佛’是何义?”紫璘不假思索,随口回答道:“佛者,是学悟之义。”慧忠禅师进一步问道:“佛会迷吗?”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