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 | 作者:网络 [投稿]

  【原文】

  少陽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①也。

  【注释】

  ①目眩:头晕目眩,视物昏花。

  【译文】

  少陽病的主要症候,是口苦、咽喉干燥、头晕目眩。

  【评析】

  本条为少陽病提纲。

  【原文】

  少陽中风①,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注释】

  ①中风:此处当是感受风热之邪。

  【译文】

  少陽感受了风邪,两耳聋听不到声音,眼睛发红,胸中满闷而烦扰不宁的,不可用吐法和下法;如误用吐下,会引起心悸和惊惕的变症。

  【评析】

  本条讲少陽中风的主症与治禁。

  足少陽之脉,起于目锐眦,走耳中,下胸贯膈,风热之邪随经上扰,壅遏清窍,则耳聋目赤,少陽经气郁滞,则胸中满而烦。并不是有形实邪,当然不可用吐法和下法。如果误用吐下,势必损气耗液,引起心悸、惊惕等变症。

  【原文】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陽。少陽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一云躁)。

  【译文】

  外感病,脉象弦细,头痛发热的,是症属少陽。少陽病不能用发汗法治疗,误发其汗,津液受损,津伤胃燥,邪传陽明,就会出现谵语。若通过治疗,胃气得以调和,则会痊愈;若胃气不和,则会出现烦躁、心悸的变症。

  【评析】

  本条讲少陽伤寒的主脉和治禁,以及误汗的病变转归。

  本条也是讨论脉症合参的辨证方法。三陽病都有头痛发热,但脉有不同,太陽病为正气抗邪于表,其脉必浮;陽明病为热势炽盛而正气不虚,其脉必大。少陽病当从表入里的过渡阶段,邪已去表故脉不浮,虽化热而热势未盛,故脉不大,而是脉象弦细。因此根据脉弦细来参合头痛发热,就可以确诊为病属少陽。病不在表,自非汗法所宜,所以有不可发汗之禁。误汗则津液外越,里热更炽,于是胃燥成实而发生谵语。

  【原文】

  本太陽病不解,转入少陽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译文】

  原患太陽病,未解除,病邪传入少陽,出现胁下痞硬胀满,干呕,不能进食,发热怕冷交替而作,若未使用涌吐或攻下法,而见脉沉紧的,治疗时可用小柴胡汤。

  【评析】

  本条讲太陽病转入少陽的脉症和治法。

  本条首先提出本太陽病不解,转入少陽,表明是自太陽传来。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饮食,往来寒热,无疑为少陽的主症,可是脉却非弦细,而是沉紧,脉与症不符。脉沉紧,一般应是少陰里寒,而不是少陽病,此时的脉沉紧,乃与太陽病脉浮紧相对而言,特提出尚未吐下,这是结合问诊,极有参考价值。若是经过吐下,沉紧则可能是正伤邪陷于里;未经吐下,只表明邪已内传,但不是邪陷,况且少陽主症已具,脉症合参,因此断为邪在少陽,可治以小柴胡汤。似乎是舍脉从症,实际上仍是脉症合参,具体分析,不应仅就表面简单理解。

  【原文】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玻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译文】

  假使已用过催吐、泻下、发汗、温针等治疗方法,病人言语谵妄,而柴胡汤症全不存在,这已成为坏玻应详审其属于何种误治的病变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来治疗。

  【评析】

  本条说明少陽坏病的治则。

  少陽病治宜和解,汗、吐、下、温针,都应禁用,不管误用哪一种方法,都会引起变症。谵语,就是误治的变症之一,还会有其他变症。从“柴胡证罢,此为坏脖,可见不是专指谵语,应该遵循救误的原则,“知犯何逆,以法治之”。本条经过误治,柴胡症已罢,就不是柴胡汤所能主治,所以说以法治之。

  【原文】

  三陽合病,脉浮大,上关上①,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注释】

  ①上关上:脉象浮大而长,从关部上至寸口的意思。

  【译文】

  太陽、陽明、少陽三经同时皆病,其脉浮大而弦直,只想睡眠,眼睛闭合则会出汗。

  【评析】

  本条讲三陽合病的脉症。

  太陽、陽明、少陽三经同时俱病,为三陽合玻脉浮大,浮为太陽之脉,大为陽明之脉,上关上指脉形弦长,为少陽之脉。但欲眠睡,颇似陰盛陽虚的少陰病,但少陰陰盛陽虚,脉必沉而微细;本症脉浮大弦长,可见绝非少陰,而是枢机不和。且少陰病必是无热恶寒,本症必有陽热见症,不难区别。

  至于目合则汗,亦缘于少陽半里之热,目合时卫气行于陰而里热甚,表陽不缴,因而热迫液泄,腠理开而盗汗出。少陽为枢,外邻太陽,内接陽明,三陽合病,以少陽为主,所以盗汗责之少陽胆热,而与陽明热盛的自汗出病机有着浅深轻重的不同。

  【原文】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陽去入陰①故也。

  【注释】

  ①陽去入陰:去表入里的意思。

  【译文】

  病伤寒六七日,体表没有大热,病人躁扰心烦不安的,这是外邪去表入里的缘故。

  【评析】

  本条讲据症推断病理转归。

  表为陽,里为陰,无大热谓表无大热,与麻杏甘石汤症无大热的性质一样,烦躁不安,由于里热炽盛,这是邪已从表入里,所以说“陽去入陰”,这是通过前后病情比较并根据现有症候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有认为陽去入陰是陽症转为陰症,但是从整个病程来看,却很少这种可能。无大热不等于无热,可见理解成陰症是不确切的。

  【原文】

  伤寒三日,三陽为尽,三陰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陰不受邪也。

  【译文】

  外感病第三天,邪气已传尽三陽经,应当传入三陰经。此时,若病人反而能够饮食而不呕吐的,是邪气未传入三陰经。

  【评析】

  本条讲胃和能食,外邪不会传入陰经。

  此条与太陽病篇第五条“伤寒两三日,陽明、少陽证不见者,为不传也”的精神是一致的,旨在强调病情传变与否,不应拘于日数。所谓伤寒三日,三陽为尽,三陰当受邪,乃是计日传经的传统旧说,实际很少这样,绝对不可拘泥。病情的传变与否,以及如何传变,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今能食而不呕,表明胃气调和,邪就不会传入三陰,从而断定三陰不受邪,这对于病变转归、病势进退的预断,具有普遍意义。

  【原文】

  伤寒三日,少陽脉小者,欲已也。

  【译文】

  伤寒三日,病在少陽,脉象小的,为病将转愈。

  【评析】

  本条讲少陽病脉小,为将愈之候。

  根据《素问·热论》,伤寒三日,应为少陽受玻脉小是对脉大而言,《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大则病进。”脉大标志着邪气盛,故为病进;今脉小,则邪气不盛,所以为欲愈的征象。但必须症势亦见轻减,庶为欲愈;否则,脉虽小而症势加剧,则为邪盛正衰,而不是愈候。

  【原文】

  少陽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译文】

  少陽病即将解除的时间,多在早晨三时至九时之间。

  【评析】

  本条讲少陽病欲解的大概时间。

  少陽属木,配四时则旺于春,配一日则旺于寅卯辰时,约在黎明或早晨,所以少陽病欲解,多在这段时间。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