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杂谈 养生误区 食疗养生 瑜伽 有氧运动 太极拳 其他运动

漫谈橘皮竹茹汤

食疗养生 | 作者: [投稿]

  该方的药物组成为:橘皮、竹茹各二升,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大枣三十枚,。以水1 000毫升煎取300毫升,温服150毫升,日二服。《金匮》此方用治“哕逆”者。“哕”的含义:一是指“呃逆”。如《景岳全书》说:“哕者,呃逆也。”一者指“干呕”。如《丹溪心法·呕吐》说:“有声无物,谓之哕。”两种病症均与胃气上逆有关。

  呃逆的表现是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相当于西医所说的膈肌痉挛。其主要病机是胃失和降,气逆动膈。如因进食受风寒或气机不顺而致一时性气逆作呃,并无其他兼见症状者,属于暂时的生理现象,可不必服药。《灵枢·杂病》篇提出了三种建议疗法,即:以草刺鼻取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止;大惊之亦可已。但若呃逆持续发作或反复发作,具有明显的兼见症状,或出现在其他急、慢性疾病过程中的,则属于病理反应,即需药物治疗,并要辨别证候的寒热虚实而遣方用药。

  橘皮竹茹汤具有益气清热、和胃降逆的作用,主治胃虚有热,气逆动膈所致的呃逆。因其为气虚,故呃逆时断时续,呃声不高;因其胃热,故咽干舌红,脉象虚数。方中橘皮辛苦性温,理气和胃;竹茹甘寒,清热降逆;二药相伍,清热安胃,降逆止呃,合为君药。生姜辛温为呕家圣药,与竹茹配伍以加强降逆止呕之力;人参甘温而益气补中,与陈皮合用使行中有补胃气得安,共为臣药。甘草、大枣益脾补中,助人参以培胃中之气,而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降逆和胃、清热益气之功。其特点是寒温相济,补而不滞。

  尚需说明的是,胃为阳土,喜柔恶燥,一般所谓胃虚,多指胃阴虚。本方用人参,与其说补胃虚,莫如说是补脾虚,因脾气不升,则胃气不降耳。故本方在临床应用时,尚无气短乏力、神疲倦怠等气虚症状者,人参、大枣均可不用。若口干咽燥、大便干结等阴虚症状明显者,均可加减应用。此外,对于干呕、恶心、妊娠呕吐等也可用之。兹举案例以为临床应用之提示。

  1. 林某,男,34岁。呃逆已十余年,时好时坏,经常发作,曾经治疗无效。此次发作加剧,呃逆频发,恶心吐涎,口渴,上腹部疼痛,大便秘结,小溲短赤,脉弦,舌质红、苔黄浊。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呃逆,中医诊为木土不和,肝阳有余,胃阴不足,肝胃火逆而致呃。以橘皮竹茹汤加减:橘皮、柿蒂各4.5克,竹茹、玉竹石斛各9克,麦冬6克,炙甘草3克,大枣3枚,生姜3片。二诊:呃逆已减,晚能入睡,前胸痞闷。前方去大枣、柿蒂,加生栀子豆豉以除胸脘痞闷、蔻仁宽中理气、连翘清热散结。三诊:呃逆已止,诸症亦瘥,唯有心中灼热,脉稍转缓,舌苔微黄。前方加倍石斛以养胃阴,加知母滋阴清热泻火。连服三剂,痊愈出院。四个月后追访未再发作。

  2. 干呕、便秘。胃虚气热,干呕不便。橘皮竹茹汤加芦根粳米。再诊:呕止热退。加用石斛、茯苓半夏、广陈皮、麦冬、粳米、芦根、枇杷叶。三诊:大便不通。加用生首乌、玄明粉、枳壳。四诊:大便通、脉和。唯宜滋养。加用石斛、归身、秦艽、白芍、丹皮、炙甘草、茯苓、广陈皮。

  此案首诊清热养胃、降逆止呕,橘皮竹茹汤加芦根清热养阴,粳米养胃,重在止呕。再诊侧重养阴和胃以巩固疗效。三诊养阴通便。四诊滋阴养血,清肝热,和胃,以善后。用药立意灵巧,层次分明,颇能启迪后学。

  歌诀:

  橘皮竹茹治呕逆,

  人参甘草姜枣益;

  胃虚有热失和降,

  久病之后更相宜。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