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 白豆蔻 白术 白头翁 白芷 百合花 百里香 板蓝根 半边莲 半夏 薄荷 北沙参 苍术 车前草 沉香 陈皮 川贝 刺五加 大腹皮 大黄 大枣 丹参 当归 党参 地黄 丁香 冬瓜皮 独活 杜仲 防风 防己 蜂胶 蜂蜜 佛手 茯苓 附子 甘草 干姜 高丽参 葛根 枸杞 桂圆肉 旱莲草 何首乌 荷花 荷叶 黑枣 红参 红糖 红枣

吃枸杞有什么好处?

枸杞 | 作者:网络 [投稿]

\

枸杞有什么好处?

  一、常吃枸杞可以美容,这点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因为,枸杞可以提高皮肤吸收氧分的能力,常吃能起到美白作用。

  二、常吃枸杞能“坚筋骨、耐寒暑”。现代研究也表明,它具有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抗癌等作用,常被当作滋补调养的食物。除了这些保健效果外,枸杞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糖尿病、脂肪肝、男性不育、肥胖症、老人夜间口干症、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上。

枸杞子食用方法:

  1.干吃

  直接嚼服枸杞鲜果或枸杞干果。平时我们能接触到的多为枸杞干果,类似于葡萄干,其实枸杞子生吃味道是很不错的,甜中带着清香,早晚各取20-30粒嚼食,长期食用,养颜明目,延年益寿。

  2.枸杞泡水

  从食用方法上来说,直接嚼着吃更有利于发挥枸杞的保健效果。但如果觉得直接嚼服不不妥,也可泡水后食用,将洗净的枸杞放入杯中,沸水浸泡2-5分钟后即可喝水吃果。坚持每日枸杞子30克泡开水另外加大栆3个又方便且效果极佳。

  3.零食:

  一般超市中卖的枸杞子是枸杞果实的干制品,枸杞子以宁夏出产的质量最好,又红又大。当地人更喜欢买来当零食,有如葡萄干一般随手沾来食用,其实枸杞子生吃味道很不错。

  4.药酒:

  用枸杞泡酒喝有增强细胞免疫力的作用,能促进造血功能,还能抗衰老、保肝及降血糖,并对于视力减退,头晕眼花均能起到一定疗效。

  5.自制菊花枸杞茶:

  红茶包一个、枸杞子一小撮、菊花3到5朵,将以上材料放入已经预热的杯中,加入沸水泡10分钟即可饮用。效能:菊花、枸杞子两者均有明目、养肝、益血、降血糖血压、抗衰老、防皱纹、固精气等保健功效。适合工作繁重、长期要对着计算机工作的人。

枸杞的简介

  枸杞属落叶灌木。果实称枸杞子,根皮称地骨皮,均可入药。嫩茎、叶作蔬菜。《本草纲目》称枸杞“棘如枸之刺,茎如杞之条,故兼名之”。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多为野生。 同属植物宁夏枸杞多为栽培,果实称西枸杞或甘枸杞,供药用,主产于宁夏、甘肃,是中国著名特产。株高150~200厘米,枝条细长,先端通常弯曲,具短刺。叶互生或数片丛生,卵状披针形。花1~2朵簇生,花冠淡紫色或紫色。浆果椭圆形或卵圆形,成熟时呈红色。种子扁肾形。适应性强。以种子繁殖育苗移栽为主。播种前先催芽,待种子有30%露白时,再拌以湿土灰播种。春播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夏播在6~7月。条播行距40厘米。每亩用种量0.25千克左右。第 2年春季或秋季按株行距200~250厘米开穴栽植。萌蘖和发枝力强,幼树需整形使其形成良好的树冠结构。成年树需修剪,以利通风透光。病虫害有黑果病、灰斑病、负泥虫等。当年定植,秋季结果。在宁夏,多于夏秋果实呈深红色或橘红色、柔软有浆汁、果蒂较松时分批采收,摊晾。采下两天之内切忌强光曝晒和翻动,晾至皮皱后再晒至外皮干硬。

  宁夏枸杞果实有降低血糖、 抗脂肪肝作用,并能抗动脉粥样硬化。用作中药时功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主治目眩昏暗、多泪、肾虚腰酸等症。根皮有降压、退热、抑菌作用,功能清热凉血、退虚热,主治虚劳发热、尿血等症。枸杞的性味甘平,中医认为,它能够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和养血、增强人们的免疫力。对于现代人来说,枸杞最实用的功效就是抗疲劳和降低血压。此外,枸杞能够保肝、降血糖、软化血管、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对脂肪肝和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据临床医学验证,枸杞还能治疗慢性肾衰竭。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