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的因缘

净土经论 | 作者:网络 [投稿]

长寿的因——仁爱心,慈悲或救护所有的动物,尤怜珍贵的野生动物,放生、宣扬放生或戒杀的原理,施舍饮食(请人吃素食或以小米喂鸟)。

长寿的缘——心平气和,不动怒,生活有规律,调节饮食(不暴饮暴食),足够的营养,不过度劳累……

夭折的因——杀害动物,虐待动物……

夭折的缘——时常动怒,暴饮暴食,过度疲倦,结交恶友……

佛陀在《四十二章经》就告诫过弟子们“人命只在呼吸间”,意即一口气上不来,人便会丧命。人生是如此的无常,让我们深深地醒悟,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长寿需要断除妄念。中国当代著名的得道高僧离欲上人,一生建寺弘法,化度甚众,住锡四川乐至报国寺前后达五十余年,于1992年4月预知时至,安祥坐化,享年105岁。离欲上人晚年身体仍然很健康。他虽然年龄大了,但仍神清气朗,耳聪目明,步履轻健。离欲上人长寿的秘诀在哪呢?他活着的时候曾告诫门下弟子云:古时候,我佛度人,无非就是断妄念。自我披剃出家为僧以来,时时都是坚决根除妄念,发勇猛心,不随妄想习气境界转,在一切时中,不分行住坐卧,动静一相,本自如如,妄念不生,自然疾病减少,并能健康长寿。

长寿还需慈悲为怀。佛教从第一福的要诀出发,认为人世间财富、学识、地位、美貌和生死是多半不相干的。纵使尊贵如王侯,知识渊博似大海,地位高如公卿,容貌美若西施,大难来时,仍难逃厄运,一命呜呼。佛家认为,长寿与“慈悲心”密切相关。

俗话说,“仁者寿”。此话一点不错。宅心仁厚,宽以待人一定会有好报。长寿的人,一定是对人类和动物充满慈爱的人。今生短命的人,必然是反其道而行之人。

佛典《譬喻经》第七卷上记载了一个流传很广的“仁者寿”的佛教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小沙弥因救蚂蚁而到了延年益寿。从前有五个人在离城不远的森林里修行,其中一位老师父证得了六神通,他的弟子是一个八岁的沙弥。那老师父因为揣度到小沙弥的寿命只有七天了,于是便想让小沙弥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也算是临死前的一点安慰了。于是老师父把小沙弥叫到自己的面前对他说:“你已离家不短时间了,你的父母一定很想念你,你回家一趟吧,过了八天再往回来。”小沙弥听说师父让自己回家看望父母,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寿命将尽,倒也十分高兴地辞别了老师父。在小沙弥走到离家不远的地方时,刚好天降大雨,小沙弥便躲到一棵大树下面避雨。在树下,小沙弥看到雨水快要流到一个蚂蚁窝中,他急忙用土在蚂蚁窝的周围垒上围墙,使雨水没有流进蚂蚁窝中。最后,小沙弥“善有善报”,最后活到八十多岁的高龄。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