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课本 佛学入门须知 佛学的真面目 法苑谈丛 教规礼仪 佛门礼仪常识 佛学入门简要 高级佛学教本 中级佛学教本 初级佛学教本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 佛识慧集 佛学启蒙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

生活礼仪篇

十五、探病的礼仪

  经云:“八福田中,看病第一福田。”过去丛林设有如意寮、省行堂、涅槃堂、延寿院等养病之所,这些都是佛教关怀病苦众生的慈悲体现。生命是庄严神圣的,每一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尤其人在生病时,感情最脆弱,很希望有人来慰问关怀,因此凡佛弟子见人疾病,皆须应时看护。如何探病才如法 ,以及如何看护病人,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礼仪。

  看护病人的礼仪

  看护者要能宽心耐事,举止轻声,即使听到病人口出恶言,亦不可怨恨或回嘴。

  精进不懈怠,先起后卧,不贪睡。

  须有慈悲心,不可傲慢、轻视、不耐烦。

  以法供养,不贪饮食。

  注意病人的起卧,给予协助,但不要触及病人疼痛处。

  帮助病人安睡,注意避免一切喧哗滋扰。

  病人所使用的器具、衣服、饮食等要适当、清洁、卫生。

  遵照医师的指示服药,不要轻信他人的偏方,乱投医药,以致误事。注意病人的饮食、睡眠、大小便等变化,并向医生报告,可作精确的治疗。

  病人焦躁不安时,可随机说法,使其心灵得到安慰。

  以欢喜心为病人服务,如送信、打电话、读报等。

  可阅读报章杂志、文章或讲些有趣的事,让病人排遣寂寞,保持心情愉悦。与病人谈话的时间不宜太久。

  了解病人身体的病痛外,更要知道病人的心理状态,以帮助其恢复健康

  病人的问题,如事业、家人、生活经济等,应予关怀。

  病人垂危时,要为其说法,帮助他念佛,使病人能安然往生。

  探病者的礼仪

  了解探病的时间,不宜太早或太晚,尊重病人意愿,以免影响病人作息。

  遵守病房规则。

  可赠送鲜花(除特殊病情外)或书籍,让病人心灵获得慰藉。

  事先了解病人能吃什么,喜欢吃什么,不要赠送病人不能食用的物品。

  不宜介绍偏方。

  进入病房时,表情应自然,切忌哭泣,以免影响病人及其家属的心情。应当讲体恤家属辛劳的话。

  不宜谈刺激病人的人、事等,以免病人情绪反应过度,影响病情。

  谈话声音适量,以免妨碍其它病人。

  慰问病人应说充满希望的话,给予病人鼓励。

  不要坐在病床上,以免令病人产生不舒服的感受。

  不宜带小孩去看病人,除非病人渴望见到这个小孩。

  自己感冒时最好不要去探病,以免把病菌传染给病人,加重病情。

  见有他人来探病,应适时告辞。

  离开病房时,要使病人保持愉快而乐观的情绪,祝福病人早日康复。

  如何帮助病患?

  病人刚进医院,第一个产生的是对医疗仪器的恐惧,以及对未来前途的惶然。因此,多听他倾吐,缓和他紧张的情绪最重要。

  鼓励他对未来抱有光明的希望。事前对病人作较深入的了解,届时观机逗教,应病与药。

  病人是佛教徒,可以带佛教文物、佛教书刊、佛像、录音带、大悲咒水等探望病人。人在生病时最脆弱,宗教的力量能带给病人不可思议的帮助。

  一般人都是在病人刚生病时,一窝蜂赶集似的前去探病,时间久了就冷淡下来,反而容易让病人有被遗弃的感受,继而发生身心的诸多问题。所以,要时时关心病者,才能有效的帮助病患走过病痛的岁月。

  当病患疲累痛苦时,除了给予适当的慰语,最好的话就是身体语言慈悲的笑容、柔和的照顾,尤其在加护病房内,病患插着各种管子,无法言语,身体 语言会给他很大的信心。

  可以告诉病人,人难免会有一些病痛,生病的人应该把事情放下,把生死交给佛菩萨。

  如何在探病中把佛法传到医院?

  探病时,除了真诚的关怀,应启发他对宗教生起信心。

  可小声为病人念佛,并视病人对佛教的认识程度,为其讲述佛法。

  平时和病患建立良好关系,病人恢复健康后,也会引导他的家人皈依佛教。

  得以佛像、念珠、梵呗录音带等,作为传播佛法的桥梁。

  成立探病小组,一组两人,探病时可携带各种资料、物品,如:念珠、佛像、 佛书、念佛机、录音带、大悲咒水等,可主动巡回到各医院或病患家中慰问病人,如观世音菩萨的寻声救苦。

  当身体四大不调时,身上就有疾病。当心灵被贪瞋愚痴、怀疑邪见的病毒所侵害时,出之于口两舌、恶口、妄语、教唆,口中就有疾病;形之于色没有表情、面带敌意,脸上就有病;动之于手杀生、伤人、盗窃、邪淫,社会就有疾病。

  身体有病,要找医生治疗;心灵生病,除了靠善知识劝告提醒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来医治。弘法半世纪以来,我看遍人生形形色色,曾经有感而发,仿效石 头希迁禅师的“心药方”,也为众生的心病开了一帖药方:

  慈悲心肠一条 真心本性一片

  惜福一点 感恩三分

  言行实在 守德空间一块

  惭愧果一个 勤劳节俭十分

  因缘果报全用 方便不拘多少

  结缘多多益善 信愿行通通用上

  此药用包容锅来炒,用宽心炉来炖,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三分(脾气不要大,要柔和一点),于整体盆中研碎(同心协力),三思为本,鼓励作药丸,每日进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下,果能如此,百病全消。 切忌言清行浊、损人利己、暗中箭、肚中毒、笑里刀、两舌语、平地起风波,以上七件速须戒之,而以不妒不疑、不放纵、自我约束、心性有道来对治之。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病为鉴,则可以提起正念,扩大自己。昔时,悉达多太子目睹世间疾苦,心生悲愍,因而立愿精进修行,终于成就佛道,作大医王,疗治众生病;南岳慧思大师罹患严重风疾,无法行动,后以般若空慧观照,不但豁然痊愈,而且开悟见性,后来法化一方,度众无数。我们不必祈求疾病之不临己身,而应该效法古圣先贤,以疾病为良药,自救救他,以疾病为针砭, 己利利人。

十六、吊丧的礼仪

  生死是人生的二件大事,依佛法的观点来看,生不足喜,死亦不足悲,惟以庄严的心态面对之。因此,遇有亲朋好友往生,应以庄重的心情参加吊丧,并注意吊丧的礼仪。

  接获电话或讣文通知时,应以诚恳的语言安慰家属,勿在言行中加重家属的悲伤。

  穿著朴素,举止肃穆,以表达致哀之意。

  奠吊时,应肃穆静默。

  司仪在称扬亡者行谊时,应庄重聆听。

  上香时,齐眉一举即可。

  除直系亲族成员外,一般行礼者以鞠躬或问讯即可。

  向亡者致意后,接受二边家属的答礼并回礼。

  奠礼的选择,应视亡者及家属的需要,尤以念佛为最佳。

  团体参加公祭时,行动要整齐一致,勿到处走动喧扰。

  车辆的停放,不可妨碍邻居出入。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