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举要

维摩诘经 | 作者:张培高 [投稿]

二、《维摩诘经》的言说

  智慧与南宗禅的宗风《维摩诘经》是禅宗的三经之一,〔10〕可见它与禅宗关系之密切。其对禅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禅宗思想的渊源之一,而且还对禅宗诸多方面产生了影响。

  首先,维摩诘主张的“在家出家不二”的思想否定了独善其身的行为,重视社会生活实践,这深深地促进了禅师们形成注重生活劳作的习惯。中国的禅师们重视生活劳作,百丈怀海实行的普请制便是明证。

  其次,《维摩诘经》中的多种言说方式,即“语默不二”的思想进一步促使禅宗随意而任心的多种教学方式的形成。中国的禅师们对待“语默不二”思想的态度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无论是语还是默,都只是接引学人的手段,其目的都是要达到破除学人的常规思维,促使学人反观自己的本源心性。下面这则师徒对话的公案,用来说明这个问题最是恰当了:“僧问:‘如何是佛?’师曰:‘莫向外边觅。’曰:‘如何是心?’师曰:‘莫向外边寻。’曰:‘如何是道?’师曰:‘莫向外边讨。’曰:‘如何是禅?’师曰:‘莫向外边传。’”〔11〕

  其三,《维摩诘经》中的许多典故,变成禅宗公案,用以接引学人。如:问:“释迦掩室于摩羯,净名杜口于毗耶,未审如何示众?”师曰:“汝不欲我开谈?”曰:“未晓师机。”师曰:“且退。”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曰:“这里无安排你处。”〔12〕

  其四,有人把《维摩诘经》当作感应经,认为只需要抄写,或诵读,就可成佛或消灾。对此大珠慧海作过批判。他认为,经是不灵验的,如果真有灵验,不在于经本身而在于用心。他说:“经是文字纸墨一文字,纸墨性空,何处有灵验?灵验者,在持经人用心,所以神通感物。”〔13〕

  其五,《维摩诘经》对禅诗也产生了影响,增添了素材,创立了新的意境。如“第一诀,大地山河泄。维摩才默然,文殊便饶舌。”〔14〕又如“一二三四五六七,万仞峰头独足立。骊龙颔下夺明珠,一言勘破维摩诘。”〔15〕

  最后,《维摩诘经》的“不二法门”思想,深深促使了禅宗“不二”思想的形成。《维摩诘经》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不二法门,正如禅师们赞道:“动静不二,真妄不二,维摩明一切法皆入不二门。”〔16〕禅师们在此基础上,也认为体用不二,语默不二等等。大珠慧海在谈到维摩不以无言,也不言时,他说:“净者本体也,名者迹用也,从本体起迹用,从迹用归本体。体用不二,本迹非殊;所以古人道,本迹虽殊,不思议一也……非本非末,非净非名,只示众生本性不思议解脱。”〔17〕

  黄檗希运弟子问道:净名默然,文殊赞叹说:是真入不二法门,这是为什么呢?他便回答说:“不二法门即你本心也。说与不说,即有起灭。无言说时,无所显示。故文殊赞叹:净名不说,声有断灭否?师云:语即默,默即语,语默不二。”〔18〕在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维摩诘经》的言说智慧与南宗禅宗风的形成有极大的关系。

  在慧能创立“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中,“不立文字”是最重要特色。不立文字,就是不凭借语言文字来传授教义,慧能不仅认为佛理跟文字没有关系,而且还认为佛理的证得也不需要坐禅。他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道在心悟,岂在坐也。”〔19〕怀让一系与青原一系,在对待文字上,态度很不相同,〔20〕可在说“不可说”方面却极为一致,都认为言说“不可说者”必须采取巧说。刘泽亮在论文《语默之间: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中分析了禅宗说“不可说”的言说方式,他把禅宗的言说方式概括为禅宗的四种:以寓言、重言、卮言说不可说,以玄言、机锋说不可说,静默无言和以势示禅。〔21〕作者认为这四种言说方式的形成受《维摩诘经》言说方式的深刻影响。这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

  首先,维摩一默与静默无言,维摩无言乃是因为“不可说者”不能说,说了就不是本来的东西了。禅师们也认为说不得的东西,不如不说,因为说了,不就中。怀让说:“古人云:‘说似一物,则不中。’”〔22〕正因为如此,黄檗希运在谈到维摩一默时,说:“语亦说,默亦说。终日说而未尝说。既若如是,但以默为本。”〔23〕也正如慧力可昌禅师所说:“十语九中,不如一默。”〔24〕

  其次,玄言与机锋,维摩诘在言说“不可说”时,也采用了似是而非的语言。这种语言的优点就是把听法者逼进一个死胡同中,调动他的想象和思辨能力,从而反观自身,达到超越常规思维,使自己与佛法合一,在彼此的融合中,消除困境,走出死胡同。禅师们也采取类似维摩诘的言说方式。在实践中,禅师们创立了大量运用玄言引导弟子参悟的成功例子。比如曹山本寂曾作过一首诗:“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这首诗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方式,根本理解不了。火中怎么可能结冰,杨花怎么可能在九月开,泥牛怎么可能在水中叫,木马怎么可能叫呢?实际上,禅师们的目的就是割断学人对语言文字的依赖,从而获得解脱的自由自在的心境。

  最后,维摩示疾与以势说禅。维摩示疾原因很多,但在诸多原因中最重要的就是因为示疾更具形象性,更能让众生明白佛法,让众生反观自身,明白成佛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心净。正如经云:“心净则国士净。”禅师们也是为了能够让弟子们明白成佛的关键在于反观自身的本源心性,于在教学方式上,不用言说的方式,而是代之以各种动作。“势”有多种:棒喝、画圆、打地、拳打脚踢、摔东西等等。不同的禅师采取的具体动作各不一样,比如:临济义玄接引学人时多用喝,德山宣鉴则喜欢用棒,后人在评价他们的风格时说:“德山棒如雨点,临济似雷奔。”〔25〕德山棒如雨点那般稠密,临济喝则有雷霆万钧之势。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其目的均是相同的,即突破常规思维,反观自身的本性。“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什么”,一味地向外追寻,始终都是徒劳。

  应该指出的是,尽管我们有理由指出禅宗采取绕路说禅的方式与《维摩诘经》有重要的关系,但是显然这不是唯一的联系。因为禅宗也受到《楞伽经》、《法华经》等经典的影响。〔26〕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