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中)勘误表及说明

  楞严经圆瑛法师讲义经文勘误表及说明(中)

  ●会性法师

  三、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1996年)大乘精舍版經文勘誤表

次 第

備 註
(一) 117 1   為不眼對 為不對眼 與六十年版110同
(二) 129 2    外非不相知 不相知 「非」是小注
(三) 133 4   此心之體 此之心體 與125同
(四) 257 10    還塵 還塵 字不清
(五) 384 11   迷、生死 迷悟生死 脫「悟」字
(六) 418 11 名聞性 聞性 脫「」字
(七) 420

7

 
(八) 423

 漏掉「若從空出」一段

(九) 423 8 7  
(十) 424 1 21 若冷劫多 若冷勢多  
(十一) 554 10    周法界 周法界 脫「」字
(十二) 652 4   

非阿羅訶,非三耶三菩

非阿羅訶三耶三菩

多一「非」
(十三) 733 「如意默容」等兩行,是經文,誤作注解
(十四) 772 15 與715同
(十五) 815 5 9  
(十六) 819 5 12  
(十七) 843
844
末1   紫金光 紫光金  
(十八) 1039 10 3  
(十九) 1120 2 18  
(二十) 1154 2 17  
(二十一) 1184   雨師 風師雨師 脫「風師」
(二十二) 1451 8 5  
(二十三) 1455 3 11  
(二十四) 1460 5 6  
(二十五) 1490 9 23  
(二十六) 1496 3 7  
(二十七) 1528 5 6  
(二十八) 1537 6 3  
(二十九) 1546 1   賢  聖 聖   賢  
(三十) 1549 3 16  
(三十一) 1562 11   佛破律儀 破佛律儀  
(三十二) 1655 9 15  
(三十三) 1657 6   生  死 死   生  
(三十四) 1658 5   精 真 真 精  
(三十五) 1658 5   如演若答多 如演若多 多一「達」字
(三十六) 1681 1 滿  

   「大佛頂首楞嚴經圓瑛法師講義」大乘精舍版經文勘誤說明:

  大乘精舍,於民國1996五年,重排印行講義,精裝,一厚冊,計一七○三頁,一千六百一十四部。

  1971年版,改用新標點,但經文點在字旁,今本則點在中間。錯字也增加,故須另編勘誤。

  「仍存原文」的經文:

  「爾時世尊,在大眾中,舒金色臂,摩阿難頂,告示阿難及諸大眾: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汝今諦聽!阿難頂禮,伏受慈旨。」

  「大乘」版排成與前後經文字體相同,殊非所宜。

  初版,此段「仍存原文」的經文,字體同講義。

  1971版,(即是改用新標點的初版)。「仍存原文」的經文,字體也和經文不同。

  (一)大乘版116、117頁第一行的「為與眼對?為不眼對」「為不眼對」應是「為不對眼」。

  1951年的初版,正確。六十年版開始錯誤。

  (二)129頁第二行「內無所見,外非不相知」的「非」字,是小註,與經文字體相同,誤。

  初版原本的「非」,字體比經文小。1971年版本的「非」,亦比經文字體小。

  (三)133頁第四行「此心之體」,應是「此之心體」

  「心」「之」顛倒,從初版開始錯誤,直至今日,不見改正。

  初版原文作「此心之體」。

  (四)257頁第十行「」字不清。1971年版作「鬱還塵」。

  (五)384頁第十一行,「迷」下,「生死」上,脫一「悟」字。

  1971年版作「迷悟生死」。

  (六)418頁第十一行末,「名」下,「聞」上,脫一「」字。

  1981年的「大乘」版,作「名聞性」。

  (七)420頁末行「鼻人」的人,誤,是「入」。

  (八)423頁,漏掉「若從空出」一行20字,及注一行。

  1981年版:經文「若從空出虛空自味非汝口知又空自知何關汝入﹂,注「此破不從空生,三無所從來竟。」

  (九)423頁第九行「舌人」人誤,應作「入」。

  1981版作「舌入虛妄」。

  (十)424頁第一行「若冷勢多」,勢,誤作劫。

  七十年版作「若冷勢多」。

  (十一)554頁第十行,「然」下,「周」上,脫一「」字。

  1981版作「妙覺湛然,周法界」。

  (十二)652頁第四行「訶」下,「三」上,多一「非」字。

  初版亦作「非三耶三菩」,因此,所有版本皆有此「非」。

  1981年版「非阿羅訶非三耶三菩」,有「非」。但大正藏無此「非」字。

  大正藏,「非阿羅訶三耶三菩」為一句,無「非」字。以此為正。

  楞嚴文句同作「非阿羅訶(應供)三耶三菩」

  (十三)733頁,意的經文「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惟聖與凡,無不包容,盡其涯際,當知意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誤作註解小字。

  大乘精舍1981年版,意的經文字體,同前後經文。

  (十四)772頁末行,「汝今聲不」的「汝」,諸本皆作「爾今聲不」。

  楞嚴文句、易解疏皆作「爾今聲不」。

  (十五)815頁第五行「此結無存」的「無」,誤,是「若」。

  上海初版,是「此結若存」。1971年版才誤作「無」。此後,所有版本皆同此誤。但1981年本卻有改正。

  (十六)819頁第五行「偏牽其左」,應是「偏掣其左」,「牽」誤。

  初版原本:「偏掣其左」。

  (十七)843、844頁末一行「以紫金光塗佛形像」,應作「紫光金」,諸本同此誤。

  大正藏作「以紫光金塗佛形像」。

  (十八)1039頁第十行「聲無即無滅」,「即」,誤,是「既」。

  初版本作「聲無既無滅」,1971年版作「聲無即無滅﹂。1971年版開始錯誤,延續至今。

  (十九)1120頁第二行「阿門」,門,誤,是。

  1981年版作「彌勒阿彌陀」。

  (二十)1154頁第二行「攝授」,應作「攝受」。

  大正藏作「能於十方攝受親因。」

  (二十一)1184頁最後一行,脫「風師」二字,看初版原文可知。

  上海初版作「日月天子。風師。雨師」。1971年版脫「風師」二字,延續至今。

  (二十二)1451頁第八行「再來賃倚」,「賃」,誤,是「」,「再來倚」。

  1981年版作「再來倚」。

  (二十三)1455頁第三行「仔細分別」的「仔」,初版作「子」,1971年版開始作「仔」。

  上海初版作「子細分別」。1971年版作「仔細分別」,注中引用正脈,但正脈原文亦作「子」字,初版本亦是「子」,此本刻意改用「仔」,未知何意?

  正脈、大正藏皆作「子細分別」。

  (二十四)1460頁第五行「心精通胎」,「胎」,誤。應作「」。

  大正藏作「心精通」。

  (二十五)1490頁第九行「觀見蚊蟲」,「蟲」,誤,應作「」,「觀見蚊」。

  1971年版作「觀見蚊」。

  (二十六)1496頁第三行「則眾憶魔」,「眾」,誤,是「有」,「則有憶魔」。

  上海初版作「則有憶魔」。1971年版作「則眾憶魔」。六十年版開始錯誤,延續至今。

  (二十七)1528頁第五行「心愛 沼」,「沼」,誤,是「」。

  1981年版作「心愛 」。

  (二十八)1537頁第六行「其人原不」的「原」,大正作「元」。

  大正藏、科會本、楞嚴文句皆作「其人元不」。

  (二十九)1546頁第一行「十方賢聖」,藏作十方聖賢。

  (三十)1549頁第三行「越牖透牆」,「牆」,誤,應作「垣」。

  大正藏作「越牖透垣」。

  (三十一)1562頁第十一行「佛破律儀」,誤,應作「破佛律儀」。

  (三十二)1655頁第九行「微妙開示」,「妙」,誤,是「細」,「微細開示」。

  大正藏、楞嚴文句皆作「微細開示」。

  (三十三)1657頁第六行「非留生死」,應作「非留死生」。

  大正藏、楞嚴文句皆作「非留死生」。

  (三十四)(三十五)1658頁第五行有二誤:

  一、「妙明真精」,倒作「精真」。

  二、演若多,作演若達多,多一「達」字。

  大正藏、楞嚴文句皆作「妙明真精」、「演若多」。

  (三十六)1681頁末行「佛土充滿」,「滿」,誤,是「」,佛土充。

  大正藏作「佛土充遍」。(待續)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